員工教育訓練-「辭職離開,就能解決問題嗎?」心得 – 員3

沒有持續為自己進化努力的夥伴,那來的幸福企業?

以下灰色字體部分是由員工 投稿 繳交的閱讀心得,除了將涉及法律事務職務機密的相關內容刪減,將全文登出,希望能獲得各界朋友理解我們不斷努力充實精進提升的目標是什麼,也希望能獲得大家善意的回饋互動。

近期內將會分享更多同事們的「辭職離開,就能解決問題嗎?」心得,也希望能借用大家的視野讓我們更加進步與更多美好~

(繳交心得開始)

書一開頭提到了「選擇」,我在開始看得時後完全沒有什麼印象跟感覺,但把整本書看完再回頭來看,就有想法湧了出來,每一個選擇都是新的開始及結束。在當下面對事情的態度、長遠的人生規劃、每一天行程的安排、處理事情的方法等等~這些都存在了滿滿的選擇,而時間也不會停下來,我們也不斷地面對持續往前走。

「生活比較重要!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支持生活的元素雖然有很多種,可是你仔細想想,維持生活的資源來自哪裡?」-P.25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答案因為是人而複雜。面試時,面試者的答案還真的不一定是「工作」,依每個人的年紀、工作、家庭背景、個性、時間都會得到不同的答案,我也相信沒有任何一個答案是標準答案。

剛畢業的學生,懷抱著夢想來面試,訴說著自己的興趣,會認真工作賺錢,有機會的話可以實在夢想。有家庭的人,希望有份穩定的收入養家糊口,其實每個人都表達希望能掌握自己當下的生活。但是真正進入工作時,卻忽略自己對於工作的看法及態度,因為工作佔了自己一天24小時三分之一甚至更多,但又不時的提醒自己,目標要耗費多少日子才會達成。然後一年過去了~二年過去了~不斷的找人訴苦抱怨自己這個工作不好,以至於自己的人生無法加入勝利組。

其實剛進來的時候總是遇到問題要反應、尋求解決答案。這看起來是像書中所寫,資深同事需要耗費時間及心力去帶領新人,但時間不斷地往前走,公司支出成本並不會減少,但佔用資深同事的時間,收入就會無法明顯成長。這讓我想到面試時當求職者說若錄取進入公司,會更用心學習,而主管最常反問「為什麼公司要花錢請你來學習?」要耗費多少成本在教育新人,跟我們近期在做cover新人崗位調度上,主管、老闆真的要考慮很多事情。

有看過真實改編電影「初戀這件小事」嗎?現實中男女主角兩個人真正走在一起花了17年。工作的能力及實力又豈是自己好高騖遠可以衡量的。現實生活中,是要選擇好好面對工作還是選擇花時間認真作夢,會決定10年後甚至20年後的人生。

「在配合過程中,問題不一定是在某些特定的癥結點中,反而可能是因為我本身的不適應或不習慣,才無法有效找出適當作法來與對方互動、溝通。工作過程中,因為我不斷告訴自己他們的態度是錯的,這先入為主的立場,讓我看他們的眼光也變調,以致於我用眼光和那種心態因應的行為來應對他們。」-P42

這應該是我過去跟現在工作經驗中,一直不斷面對的課題。尊重別人的專業,汲取別人的能力,這是前言,但往往互動中總是充滿攻擊性,前言完全拋諸腦後。「能力與態度,哪一個更重要?」這篇寫的內容不是在說哪個更重要,而是講述例子,進而帶入說明公司的運作方式、損耗成本。

「面對營收穩定與成長壓力,我會選擇「能力」,並調整我自己去適度習慣對方的「態度」。-P.47

這篇文章對我來說非常有說服力,所以我反覆看了很多次,理解職場文化的最終目標還是公司的營收和成長。但是互動中總是充滿攻擊性該怎麼化解,錯誤解讀的質疑是衝突的開始。這又讓我自己呼應到前面一篇寫部門間的衝突:「要為公司求勝,得先放下自己,讓出原先所在意的事,真正去傾聽對方需要......,懂的讓別人利用你,你才有可能展現出有別於過去的另外一面,同樣的,懂的利用別人的你,理解別人該怎麼用才能發揮會到最好,這也是發揮綜效的最好開始。」

最近我發生了很多缺失,甚至有些缺失我沒有印象是不是我處理的,當填寫缺失紀錄越寫越多時,我對於紀錄表的每個選項越發思考,在更詳細寫出並回憶時發現盲點,而詢問同事當時的狀況,因為那位患者要 XX (因牽涉到職務機密,以XX取代) , XX (因牽涉到職務機密,以XX取代) 崗位需要協助,所以她都在 XX (因牽涉到職務機密,以XX取代) ,再加上她隨時去 XX (因牽涉到職務機密,以XX取代) 協助,那天假日 XX (因牽涉到職務機密,以XX取代) 的事務非常忙碌,所以協助 XX (因牽涉到職務機密,以XX取代) 的時間與注意力相對降低。但這裡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要釐清我的缺失產生最主要的原因,要更明白在工作流程中是不是有要調整的地方,注意力為了什麼原因而分散,我得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協助其他工作環境上的細節。

我曾經跟主管說過「連我這麼愛再三確認的人,都不斷的發生缺失。」現在看起來就是個為自己缺失找的藉口。到了昨日降低缺失率沒有改善,那我就要從今天開始對自己實施所謂的零缺失。

「每一件櫃檯事務的完成,是不是應該要控制在5分鐘內結案,並在限時內完成該有的動作檢查確認」,當時我在詢問缺失同事對當下狀況分析時,更趨對自己及崗位的認知產生疑惑,責任跟事務的分擔,要建立在自己確實可以完善處理好手上事務後,再去溝通、聯繫我們在意的其他崗位連結。若沒有善於專注時間上的利用,不僅自己手上事務累積拖累造成缺失,對其他崗位的關心聯繫沒有多加思考面對易造成衝突。

我在自己寫文章時常常會提到衝突,畢竟衝突是我很容易在工作上發生及遇到的事,這件事最大的癥結點是「情緒及態度」,講到情緒,每個人都指著說著都是別人先開始的,而通常會有這些情緒出來就是為了爭個對錯或自行分析解讀別人表情行為內容。

我不可能靠著每一次矇混的態度,每一次希望別人了解自己不是故意的,透過每一次真誠的道歉,來解決情緒。但確實著急會讓我失去理智,我該怎麼痛徹心扉,該怎麼解決這缺陷,就是我現在應該做的。
 
「態度的問題,是可以彼此互相尊重和讓步,就能相安無事。」-P.42
「不想輕易被人貼上無知的標籤,那就不要隨便去否定自己不懂的事物。」-P227

但是不管是網路上的文章、書籍、甚至是朋友間的聊天,一定都會說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種了解到爛掉的東西,還是得靠每一次的發生、分析、解決來處理,所以其實處理情緒也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但是往往被否定的第一件事,反而跟事情無關,而是情緒。往往明明正在準備開口講清楚某一件事情時,被莫名冠上「你不用這麼激動」(內心:what?我講一句話而已被貼上激動的標籤)、「你不要不耐煩」(內心:我都還沒說半句話,腦袋還在消化剛剛你提出的事,為什麼這麼說?)。被這麼回應的第一反應覺得很氣,後來覺得一直面對這麼莫名標籤後,發現對方應該是當下並沒有想要聽我講話,重點可能不是放在工作內容上,以至於對方首先想要處理的是別人的情緒。解決這種職場人際關係只有時間,只能等待對方真的想要詢問、想要面對、否則都是多花時間去解釋跟工作事務問題無關的情形。

但是時間拖得再久,人的個性是無法期待對方能做出什麼改變,那就別把時間及注意力浪費在期待跟糾正別人情緒上,沒有任何意義,甚至浪費自己的時間。那就把注意力拉回來自己身上,多抓住一點機會去提升自己,多浪費一點時間去學習。

上面說的發現情緒、解決情緒,看起來把思維稍微調整就可以過日子,但往往人生可以感受過的高低起伏,就是開心、難過這些情緒存在的關係。

「我們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與挑戰,挫折與打擊如影隨形,正是如此,習慣與之為伍,將之看為必經之路。」-P.98,期待讓自己更加穩重,讓自己更加從容不迫,就像高年級實習生一樣。

書中「 08 換個磁極不相排斥 - 從個別主義進入團隊合作 」-P.117

標題不難聯想,就是在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公司以外的人或者同事總是疑惑著公司要寫電影、讀書心得報告這件事,甚至我現在寫的時候,也覺得要花很大力氣和很多的時間去孵,然後又很容易質疑自己每一次寫出來的東西,不知道是不是老闆要的、自身文筆又不好。每次寫都覺得壓力很大、要打出第一個字時候的百般掙扎,雖然那些理由都不是寫的重點。但到現在有趣的是,朋友會問我最近看了哪部電影、正在看哪本書。我甚至聽到對我狀態的評價是:你看起來又愛又恨、又被虐般的熱在其中,聽我講一講感覺我好像被誰從骨子裡控制,沒有好好做自己。所以啊~雖然我當下無法做出任何回應,但書內的這篇文章應該就是最佳解答。

書中Part 05 取得信任,換位思考,以整體眼光隨時準備與人互補。

就看院內的團隊,其實換個崗位換個腦袋的溝通衝突不斷,問題又卡在每個人又各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場。開會討論結果而敲定的工作內容,也不一定會遵從,理由跟想法層出不窮,百轉千迴。「知道什麼不做,比急著要做什麼來得更重要。」這可能不只是擔任主管知道的事,而是每一個人都應該知道的。

老實說,主管要知道每個人的性格,而決定每個人的定位,但又在老闆的提升上需要做出改變,難做的是,表面上的提升有做出樣子,但骨子裡壓根兒的不認同,在看不到的細節裡,多得是留下來的陋習。

但書中提到很重要的觀念,你是要像找碴般的提出問題給主管,還是要努力的做好主管交代的每一件事。「看懂關係、弄懂關係、運作關係,人與事之間才能取得平衡」-P.236。我現在不懂這句話,剛好可以作為給自己提升的一個功課。而除了老闆常提醒我們要對同事換位思考外,也要對主管、公司進行換位思考。但我最近觀察到,為什麼換位思考到最後,又回到自己?

以上都是我個人觀點的心得,但書中分享的管理觀念,讓我又想到管理的難處,最難處理的不是事情,而是人。讓我閱讀完後更有感而發的是,若接下來我有想法想要提出,是不是應該要先分析接下來要講出來的事情,是工作上真的「必要」還是自己「想要」,更可以提前設想若是主管或老闆,他們聽完後想法會是哪一種。或許在跟人講話上,若多訓練自己這樣的狀態,是不是會成長很多?

老實說我覺得作者用第一人稱在分享他的問題、故事,這應該是要達到別人眼中認可的成功,才如此的有說服力,我不斷閱讀他細細分析這些隨處可見的職場文化和思考模式,最終還是回到第一篇,先認清自己要的是什麼,才會真的會讓陷入瓶頸的自己,簡單地走出,繼續自己下一步。

(繳交心得結束)

因考量整體閱讀速度,本次繳交期限為10/28 23:59,此同事的閱讀心得於 10/28 20:47 繳交。

個人建議:

訂定「零缺失」的目標,是不切實際的,你應該記錄每一個缺失,而且將每一個缺失所發生的原因進行解構分析,並且適度的演練讓自己不會在因為相同的狀況而產生相似的缺失。

訂定零缺失的目標看似美好,但其實只是一種貪婪地想要一步登天,每一個正確作為與失敗缺陷都是現在的你所組裝出來的,而這些構成也將成全下一刻與未來的你,所以你必須更懂得與自己對話,更了解自己的缺陷與其原因之後,做出真正的改變。

情緒也好,挫折也罷,今日的你與當初剛進診所工作的你是完全不一樣的,無論是心態、視野與能力上都大大不同,我們無法真正保證這是一個絕對零缺失的工作環境,但我們能做到的是將每一個缺失「誠實與誠懇」的記錄下來並徹底分析檢討,真正的確實面對並做出更好的改變。

衝突也好、矛盾也罷,人生本來就是各種成分組成,若我們希望擁有純粹的美好、希望造就出100
%的完美,那這無疑是最天真浪漫的幼稚鬼的世界和平宇宙大同心願。

真正的完美是存在著各種瑕疵、各種衝突、各種痛苦,人生無法真正完美,這才是追求美好的真正精髓「追求不斷進化,享受當下的每一刻」。

看得出來你的文章漸漸轉變,就如同你的工作心境,這是很棒的一件事!

請繼續為自己努力,溫柔並不只是存在於聲音口氣,更多的是日常生活與工作上的各種體貼與理解。

理解很重要,雖然我們可以不認同對方,但理解才能真正讓你愛的夥伴有一定的信任與依賴!

想辦法讓自己優雅一點,而真正的優雅並不是決定於你會不會口出三字經,而是你對於時間的掌控,對於自己的理解。

依照文章內容給予適當的獎金,因此本文作者獲得獎勵 10%的 iPhone 12 pro Max 256G,此獎勵將累積至 100% 才進行兌換。

【延伸閱讀 】

員工教育訓練-「辭職離開,就能解決問題嗎?」心得 – 員1
員工教育訓練-「辭職離開,就能解決問題嗎?」心得 – 員2
員工教育訓練-「辭職離開,就能解決問題嗎?」心得 – 員3
員工教育訓練-「辭職離開,就能解決問題嗎?」心得 – 員4
員工教育訓練-「辭職離開,就能解決問題嗎?」心得 – 員5
員工教育訓練-「辭職離開,就能解決問題嗎?」心得 – 員6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