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灰色字體部分是由員工 投稿 繳交的閱讀心得,除了將涉及法律事務與職務機密的相關內容刪減,將全文登出,希望能獲得各界朋友理解我們不斷努力充實與精進提升的目標是什麼,也希望能獲得大家善意的回饋互動。
此篇為員工自發性的選擇文本書寫心得,也希望能借用大家的視野讓我們更加進步與更多美好~
(繳交內容開始) 『 節自書中內容:激勵大家進一步思考有關生命的意義或人生目標的大問題,雖然時間管理本身並不是這麼重大的主題,很容易讓人陷入自己的想法之中,並因此變的小鼻子大眼睛。我們置身淒冷的宇宙中,在這顆兀自旋轉的星球上,新聞頻頻播報暴力、衝突、天災人禍,許多人因此喪失生命,而我們卻在這裡討論怎麼把會議從六十分鐘縮短為四十分鐘。』 我喜歡這段,我們的人生如此寶貴,把時間當成數學管理,這不是很浪費嗎? 這本書,若不是剛好有聽說書影片了解內容,我大概不會買,對時間規劃的第一個想法,這件事好像太自律了,應該不太適合我,而且就算規劃了時間,我也不一定會去執行,或是網路上那種如何怎麼節省時間一板一眼的教學,對於時間掌控又覺得挫折,現代快速強調效率的時代,通常認為時間節省的更多,我們就能夠做更多的事,看起來很忙就「好像」有再用時間,導致疲於奔命;但這些方法都沒有提到一件事,我們在使用這些時間,但快樂嗎?我們忙碌的消除代辦事項的格子,時間依舊流逝卻毫無意識。 作者提出如何善用時間並且很有意義,聽起來很美好吧!用花園來比擬,我們可以將時間視為一座花園,對花園用心就會開出許多美麗的花,專注給你時間,時間給你選擇,善加選擇則有自由。 時間有限我想大家都知道,但…我要怎麼感覺“時間很多”,因為一秒就是一秒,而且使用感覺這兩個字,計算時間就是數字啊,要怎麼感覺數字;作者提出「時間感的本質」,當我們觀看一段長長的時間,就會產生扭曲,時間的流逝會依情況有不同步調,會依據你留意的狀況,回憶起過去歲月時間會變慢、與近年的生活時間相比起來,時間開始變快,我們可以利用不同方式與時間互動,改變對時間的感受,如何在人生關鍵時刻停留久一些,活得充實、自覺時間很多。 自由有多面向,分為遠離不想做的事,以及想做的事,有時計畫會比沒計畫更讓人放鬆,例如有計畫的規劃與朋友聚會,這會讓我們愉快且放鬆,也感覺時間很多,因為我們自由選擇「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可以建立「我有時間做我想做的事的自我認同」;如果選擇答應了參加不是很想去的聚會,我可能就會學得很浪費時間,而且也是一種負擔,我們可以辨別何時使命感是負擔或是益處,我有沒有參與此事件的使命感,認知時間如何過一切操之在己。 專注的每一天留意各項時間,會改變時間感受,可以開始分析自己時間的利用方式,作者將她每一個小時進行的事都詳細的紀錄(我看到的第一個念頭是好麻煩啊),但記錄時間能成為一份資料,好分析在什麼事上花時間,也讓我們「留意時間」,我從簡單的步驟開始,打開手機查看應用程式的使用時間,顯示出使用社交軟體約兩小時,當你感覺的時間變成統計資料後,肉眼能見的零碎時間累積起來是很可觀的。 舉個例子,我很討厭洗衣服,我每次都覺得洗衣服要花我好多時間,但其實這件事只占我的十分鐘,但這個十分鐘拿去滑手機卻過得很快,會造成我先把時間用在不重要的事件,在來趕著洗衣服時,就覺得自己好忙,我可能會更晚上床睡覺,然後更晚起床,起床後剩沒多久的時間就要出門上班了,無意識地打開手機這個習慣真的會使用很多時間,我們會算上班時數,但我想不太會有人特別去算我今天只打算用幾分鐘的手機吧,使用手機為低成本娛樂,填滿無聊的空缺,使時間打散在一天當中。 我開始戒社交軟體目前實施四個月,還有我刻意關閉不重要的應用程式通知,例如購物APP的促銷通知,信箱的收信通知,減少干擾我專注的因素,只保留重要通知,把時間花在重要的事上,以我的經驗來說,讓自己脫離手機通知這個方法,能夠有效增加自己的專注力,從一開始不斷去查看我有沒有新的通知(因為我關掉很多的通知,所以通知數量一定會比習慣的少),到現在已經習慣手機是不太會響的狀態,不會因為遇到困難思考時就想靠滑手機逃避,我擁有更多的專注力去思考,例如打這篇心得。 『節自書中內容:人生是用時間再過的,過好人生有善加管理時間,管理時間通常有賴於留意時間,一邊是知道我們怎麼使用時間,另一邊是超脫對分分秒秒的執著,善用時間有賴於明白一件事,「時間很寶貴,而且很多。」時間確實有限,因此我們務必用的聰明;時間也很多,足夠去做真正重要的事。』 了解專注與時間的關係後,專注的這個能力很難掌握,在打這篇心得的開頭時,有時也不夠專注,心裡面也在尖叫,我什麼時候可以打完這篇心得,架上還有很多沒看的書呢,我也認為時間珍貴,現在做什麼,腦中就在盤算下一件代辦事項,要意識到關注當下,很不簡單,一不小心演變成對分分秒秒過份執著,這時候先停下來看事件的進度如何,確認我有進度、我有努力,整體規畫的進度沒有落後,我就選擇做其他事。 我們想要有更多時間,但其實真正想要的是更多回憶,取決我們的經驗、記憶,重複的經驗會讓我們疲乏,書中以通勤舉例,每天上班的通勤累積出100次的來回時間,轉成記憶後就變成了1次的時間,我們不會特別去記每天幾乎一模一樣的通勤,頂多只會記得上禮拜有下雨之類,對時間感到匱乏,越想抓緊時間,造成自己越來越忙的情況,忙的可能也不是很開心,我們不太可能享受人生中的每一個當下,所以我們想要有更多時間,就是要創造更多回憶,書中提到一詞:悠遊,意思是重要的事,用上值得享受的時間,多多做享受自己能享受的,我們可以選擇做自己認為重要的事,選擇學會拒絕不重要的行程,相信自己能負責,心態能改變一切,為自己的時間負責,多數的時間關乎如何選擇。 最近一直在思考,其實我戒除蠻多的嗜好,例如看漫畫、追劇、不斷刷新我的 IG 有誰看過我的限時動態,我目前只會追「非常非常」想看的劇,白話一點就是讓我怦然心動的劇,近期追的美劇只有使女的故事,這些省下來的時間,思考我本身想要什麼,想把時間好好利用,提升自已的能力,這邊我想說的是,不是這些事不好,而是自己重要的事對每個人來說都不同,只有你自己可以決定時間的樣子,如果這件事能帶給你快樂,那也很棒,當你享受那些時間就不是浪費時間;但也有另一個可能,你只是不知道要幹嘛閒閒無事殺時間。 總結下來很簡單,拿時間做對你重要的事情,而我們都要思考在有限的人生中,想把時間花在什麼地方,現代有太多誘惑,我們也需要顧慮太多的事情,周遭的眼光、路邊的廣告、手機的推銷電話、影片中的廣告,都在分掉你的時間,太多的選擇讓我們增加決定的時間成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就可能選擇我們不想做的事;但思考自己想要什麼又非常複雜,可以認知自己是一個不斷變化變動的人,時刻意識行為背後的目標。 最近可能是陷入一個迷思吧,覺得自己好像要把所有的時間提升自己,才是對自己有用的,時間都拿來看書,又在焦慮自己看的書不多,但是看完書後,又覺得自己好空虛,好像生活中除了這些,什麼都沒了;我開始思考嗜好要做什麼,平時有在追蹤李欣頻老師的文章,貼文內容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天命,當你看到一幅圖畫,你是想買下它,還是想要創造它?每當我看到我很喜歡的作品,想著我也好想畫,觀察自己喜歡東西的方向,那件事就有可能是你的天命,後來與之前待過的畫室助教聊天,我談到好想畫圖但不知道畫什麼,覺得好像會很花時間又沒意義(因為過去的創作通常畫完就擺在那了),但他說我很奇怪,想畫圖就去畫,想那麼多幹嘛,談到我們學生都有一個通病,就是脫離畫室的環境就不畫圖了,因為當初畫圖是為了名利、為了老師、為了獲獎的榮耀,但現在我們獨立也有自己的想法,不會有人干涉我們自由創作的權利,不用想太多的;所以我最近開始動筆,也嘗試規劃專屬畫圖的時間。 每一個章談論的主題,在觀看的時候也會開始進行時光旅遊,談到美好的記憶我就想起跟朋友的出外旅遊,或是在人生中很重要的日子,一些震撼教育的時刻;以為這本是一本針對使用時間的工具書,看完卻有點小療癒,會開始回顧過往有哪些值得花時間體驗的美好,還是後悔浪費時間做的事,可以透過這些經驗來改善,我們如何規劃未來,相信自己能夠改善,那些時間就不是浪費時間。 (繳交內容結束)
本文為自主繳交,此同事的閱讀心得於 07/26 21:53 繳交。
個人建議:
雖然人看似生而公平,每個人似乎都只能擁有24小時、86400秒的時間,但我們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觀點不同、價值倍率也不同,也因此台北到高雄的移動距離有人六七個小時,也有人一個多小時,甚至也可以幾十分鐘就達成。
你想成為什麼樣子,其實就只有你自己有辦法真正影響你自己。
「為了自己而努力,而不是假裝是為了公司、老闆、同事而努力」這是一段我都會跟面試者提到的話,因為只有你自己可以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麼運用能力、運用時間的。
無意識的刷劇也是一天,有意識的線上學習也是一天,但兩種一天的影片內容可能都是同一部劇,而唯一不同的是「有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
要有意識做著無意識的事情,比如排隊等車時我們可以閱讀、可以思考、可以觀看現場分析各種問題。
千萬別總是無意識的做著有意識的事情,比如玩手機遊戲消磨時間,比如花大把排隊等吃免費早餐…
有沒有意識,會讓時間成為幫手?又或者是個敵人?
試著堅定自己的信念,為自己勇敢一點,如果我們不趁著年輕累積實力,那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不勝唏噓擁抱著。
依照文章內容給予適當的獎金,因此本文作者可於 08月份獲得 7% 的 iPhone 12 pro Max 128G,此獎勵將累積至 100% 才進行兌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