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教育訓練-「精準學習」閱讀心得 – 員

沒有持續為自己進化努力的夥伴,那來的幸福企業?

以下灰色字體部分是由員工 投稿 繳交的閱讀心得,除了將涉及法律事務職務機密的相關內容刪減,將全文登出,希望能獲得各界朋友理解我們不斷努力充實精進提升的目標是什麼,也希望能獲得大家善意的回饋互動。

此篇為員工自發性的選擇文本書寫心得,也希望能借用大家的視野讓我們更加進步與更多美好~

(繳交內容開始)

為何想寫這本書,相遇的過程,常常在聽,職場上所謂的精準是什麼?在資源充足及競爭激烈的現代,玲瑯滿目的線上課程、各種資源,只怕你不想學,一本書價值三、四百,也不是個難以負擔的價格,資訊取的容易、快速,要如何學習才能將資訊變成知識。

開頭就提到我的痛點,如何閱讀,作者成甲分享他當時如何學習,例如一年要看50本書,老實說我也是有看書的,但更多時候那些資訊不會留在我的腦袋中,因為過一陣子再去翻閱那本我看過的書,內容我已經忘得差不多了,這讓我很是挫折,因為感覺我花了很多時間閱讀,效率沒那麼好。 有一陣子我瘋狂地買了一堆的書,想買的動機不外乎是我喜歡的創作者我推薦的,但有的書卻是我拿到手也提不起勁閱讀的,陷入浪費金錢、浪費時間的循環。

常覺得自己的學習成效不彰,我覺得自己是個不會讀書的孩子,閱讀的習慣也是因為出社會後,覺得不能停止學習,所以開始培養閱讀的習慣,從一開始的死嗑,以及跟風買一些熱門書,到能夠針對書籍寫出一些心得,而開始思索我的所學知識能夠對我造成什麼影響、改變。精準學習這個書名,第一眼給我的想法是,教人如何更「精準、快速」的閱讀,一開始是想著,裡面大概是會分享一些閱讀技巧吧?不過一看才了解,作者提到許多很重要的觀念或是我們的痛點,書不是讀得越多、越快越好

書中先探討,知識真正的意義,以及給我們的影響、幫助,要如何透過知識改變我們的行為,「理解我們閱讀到資訊,並內化及改變自己的行動、思考才是自己的知識」,改變行為從改變思考開始,改變思考需理解知識,而基礎、規律的臨界知識能應用在許多基本場,加深我們對知識的認知,了解知識運行的適合之處與場景應用,或許在當下的無用之用,在未來與另一項知識串連在一塊。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

本書中提到這個問題,學習的本質是什麼,是我們的假設,決策都是建立在「假設」之上,所以「假設」有可能是正確,也有可能是錯誤,而學習就是改變假設的過程,不斷的調整假設,以提高決策品質,看待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會影響到我們的學習效能,正確的學習心態影響我們看事情的視野、以及心態上的廣程度,若遇到問題與自己原有的思維有衝突,保持廣闊的心態能夠接受不同的說法,就有進化的機會。

心態上拒絕改變,假設不變,決策也不變,生活也不變,若抱持綠燈思維,對許多事情都願意接受,就能夠透過驗證假設,來增加經驗,同樣的能夠聯想到生活,若思維上不進化、人不自省,每日的抱怨生活一成不變,又能改變什麼呢,我們的生活都是建構在我們自身的選擇,是我們選擇了這樣的生活、這樣的想法,或許以為的學習是非要從書本或是線上課程上所獲取,作者提出一個方法,就是盤點我們的生活,生活中各種選擇是建立在自己的決策上,那,我們深入反思生活自己決定的當下,並自省想法上的漏洞,就是最好的教材,發現改進和成長的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誤把假設當作現實,沒有能力區分假設或現實,就無法對自己的假設進行進化。」

從一開始的流水帳手寫日記,到能夠發現自己的問題,這中間花了蠻長的一段時間,有時可能也不知道要寫什麼,但仔細思考自己的決策帶來什麼影響,都能夠找到我基本個性所導向的決定,導致我重複做出不理想的決策,例如反覆的為了同一件事跟同一個人吵架,可以思考我有無更好的解決方式,我為什麼做出這個決定,透過長期紀錄的習慣,也能找出對於觀察的更加細膩,有時還覺得,天啊,這樣的小事我也可以寫。

例如我看到覺得很有幫助、很有共鳴的文章,我會儲存下來以利之後參考學習,而為了有效儲存也學習了一套筆記工具,進而學習了一套新的生產力工具,原先我是使用紙本規劃,後改至電子化以增加效率,這些都是我接觸到此本書所做的改變,「改變行為的才是知識」,不讓學習成為徒勞,將學習到的知識反覆溫習並應用到生活中(反思),影響我們的認知,不斷的學習,也許在未來與另一則知識串連再一起。

本書寫的反思層面,有了更深層的解讀,作者分享了對於作者利用標竿系統來對應生活反思感到有效率,每一天都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喜歡作者所說的,怎麼能用每天一成不變的行為,期望能有不一樣的未來呢?透過這樣的回顧,可以換個角度想,我腦中的想法是哪裡來的?那是真的嗎?對我來說重要的是什麼呢?

如何讀書,作者提供了他的方法,選擇當下的問題,根據你對書的疑問去尋求學習答案,不是每一頁都需要看進去,有些書能特別帶給自己幫助的就是「那個片段」,我當下的思維可能會無法理解,但隨著知識的累積,當學習到新的知識,與舊的知識相互串連,就會形成知識網。就像我讀了「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我也不會在我看完的那瞬間就懂一切,不過我可以透過書中提供的心法,去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

舊的方式不行,就換個思維去想,最好的教材就是生活發生的事件。


(繳交內容結束)

本文為自主繳交,此同事的閱讀心得於 2021/12/27 00:56 繳交。

個人建議:

讀書,是近代賦予一般人的權利,無論是那個國家或文化,在幾百年前、幾千年前,並沒有太多讀書或是讀冊的機會,甚至其實沒有機會。

在紙張技術被創造出來之前,讀的是冊,用的是竹簡、或是可以串在一起,文字比較不會朽化消失的載體,而在更早期當然就是刻劃在石頭上希望被保留更許久的更重要文字。

我說明讀冊、讀書的背景,其實是希望能告訴你「根據時空背景、科技背景的不同,資訊、資料、知識、智慧的保存與紀錄傳遞的方式大有不同」,也因此就如你所見的我們診所裡有個在家自學的小怪物。

一部電影、一場逛街購物、一次住宿的經驗,只要你把感官能力打開,所能得到的收穫不遜於閱讀一本書,更何況「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是古人所云,不過根據時代的不同「萬卷書與萬里路的概念,不見得會是那麼絕對誰強弱」,而這又是說來話長。

相較於讀書,我更喜歡思考,我更喜歡發現,我更喜歡解構,而這也是你心得裡提到的「理解我們閱讀到資訊,並內化及改變自己的行動、思考才是自己的知識」,而且這也一直以來都是我們診所院內職場文化最重要的價值「知道自己在幹嘛,並尋找更好的能力與成果」。

針對所有面試者、實習生、新舊同事,包括繳交這篇心得的你,我都曾經多次說過:「當你覺得你很努力卻得不到應有的薪資、認同與定位時,請你一定要主動來找我談,因為努力與方向是一樣重要的事情,也許你真的很努力,但或許方向錯了,就如同那影片中的螃蟹一樣。」

世上最遺憾的其中一件事情就是「當你獲得了一本絕世武功秘笈,而且你也確信它真的是一本絕世武功秘笈,而你卻選擇先幫他收在保險櫃裡頭,告訴自己假以時日更有時間、更有能力、更有餘力的時候,再來修煉」。

如果它真的是一本絕世武功秘笈,那何止可以幫助你一日千里,更可以幫你節省更多時間與麻煩;但,如果它不是一本可以幫助你一日千里的絕世武功秘笈,那你又何必大費周章地把它鎖在保險櫃?那怕只是放在房間角落最不起眼的空間,都不值得,畢竟空間成本是不容小覷的。

而這也是你心得裡所提到的「改變行為的才是知識」,所有的能力與行為、移動都源自於我們每個人的腦袋,你若是想要獲得更強大的能力與未來價值,你就得先強迫自己腦袋變得更渴望獲得進化的機會。

面試、攝影…,這些我老早以前就告訴你可以爭取學習的工作內容,但很多人總是會在這種時候思考「為什麼我要多花時間學習來做更多的工作?」

卻無法真正的擁有正確的思考模式:
1️⃣ 為什麼我的主管建議/認為「我應該 學習/接受/購買 這個東西」?
2️⃣ 我能從這個 過程/行為/付出代價 裡頭,獲得什麼?而失去的又是什麼?失去與獲得是否能放在天平上比較得失利弊?

用正確的思考路徑,才有機會找出人生往上的階梯與進化動能。

因此,追求進化的過程中、確認實習生與試用者是否續用的最重要核心問題是「對自己與眼前這份工作,是否保持著正確的信念,並願意付出應付的代價?」。

「對於敝院的這份醫療協助,是否保持著正確的信念,並願意付出應付的代價?」這也是我們長久以來在篩選客群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而這正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自己願意付出什麽代價取得自己想要的?」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知道的。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由不識字的六祖慧能所道。

我認為文字就像是既成道路,可以帶我們去各個前輩到過的地方,但是思考能力才能到我們來到前輩也到不了的地方,思考才能突破既成道路,使得自己走過便成路。

依照文章內容給予適當的獎金,因此本文作者可於 12月份獲得 10% 的 iPad Air 64GB ,此獎勵將累積至 100% 才進行兌換。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