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灰色字體部分是由員工 投稿 繳交的閱讀心得,除了將涉及法律事務與職務機密的相關內容刪減,將全文登出,希望能獲得各界朋友理解我們不斷努力充實與精進提升的目標是什麼,也希望能獲得大家善意的回饋互動。
這篇讀書心得是該員自發性主動提出要繳交的一篇文章。
(繳交心得開始) 烈日炎炎,鳥語蟬鳴,不知不覺我已來到這個環境將近一年,每個月底在填寫意向調查表示時,看著題目「這個月為自己做了什麼努力?」我總要想好久好久,我有做什麼特別的事嗎?好像每個月沒做什麼又到了月底,日復一日,漫無目的地過日子。 剛開始聽到自己要學習 XX (因牽涉到工作機密,以XX取代) 時,當下反應是雀躍,我終於可以邁向下個崗位了,可從很頻繁 XX (因牽涉到工作機密,以XX取代) 至今有四個月的時間,我也發現自己卡住了,有個貧頸關卡,敵人不是老闆、也不是客戶,是我自己無法突破自己,同事們開會時提出各種建議,說我想得太少、有時想得太多、方向一開始就錯了、觀察力不夠、不夠柔軟、太有規則,聽到心裡會有那麼一點難過,但我知道忠言逆耳,我也不想讓同事們的口水變成明日的淚水,我知道我必需做出改變,但卻力不從心。 每次在參與面試過程時,總會被 XX (因牽涉到職務機密,以XX取代) 與面試者的談話敲醒猶如當頭棒喝。 「你要為自己努力,而不是為公司、為老闆。」 「你想領這樣的薪水,可以呀!那請告訴我,你憑什麼?」 「不是領多少錢做多少事,而是你要先做多少事,領多少錢」 「你在學校班級裡,有人是名列前茅、也有人是當掉重修,為什麼?那都是他們自己選擇的!你想用多快的速度到下個階段、你想領多少薪水,都是你自己決定的。」 每每聽到這些振奮人心的對話,讓我又想重新設定目標,而到頭來往往只是當下聽到的瞬間感到激奮無比,像是已經經歷過、闖完所有關卡,過些陣子早已忘了當初那顆炙熱的心。 自己像極了海綿,剛開始能大量吸收,到後期已吸飽水分,再也容不下一滴水珠,反而還會將原本吸取的水分給擠出,變得忘東忘西,今天記得這個了,明天又忘記了,一直在添麻煩給同事。 在桌上看到這本「認知覺醒」,標題其實並不吸引我,反倒是旁邊的小字「明明很努力,卻一事無成的困惑」、「寫給想要變好,卻只靠意志力、毅力苦苦支撐的人們」很令人注意。 再進一步翻閱書籍內容,從一開始講述人類的腦分成:情緒腦、本能腦、理智腦,因為情緒腦和本能腦的出現已有幾億年歷史,而理智腦僅有兩百五十萬年,這就是為什麼人類總喜歡避難就易,為什麼理智很容易被情緒掩蓋。 作者提到,一本書只要你能記住其中一、兩個道理並加以實踐,那就實現了閱讀的意義,有些人追求速讀,甚至是在閱讀完後,將書籍內容整理成圖表、分析成大綱,如同自己是知識庫,但實際上只是淺層的學習,僅將知識挪到另個地方而已,若沒有行動上的實質改變,都只是紙上談兵,會建議是看到某個觸動自己的段落,去跟生活關聯,產生連結,否則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 以前的我也認為越快讀完一本書越是厲害,但現在回想起來,我記得多少書本內容?一定是只記得書中一小部分,尤其是令我有所感觸的,可能是金玉良言、也可能是一針見血的諷刺,又或者是個典故讓你有所啟發,但僅只是知道又如何?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從「知道」到「做到」,其中的差距在於「模糊」。 【 範圍縮小、目標具體化與清晰化 】 我時常感到莫名的焦慮,好像有很多事情還沒完成,例如明明要寫心得,卻因為沒有靈感而一再拖延;原本打算整理崗位內容,卻因為太複雜以至於不想面對;清楚了解運動對身體帶來的益處,卻因為懶惰而選擇不做;明白早睡對身體新陳代謝有所幫助,可卻捨不得放下手機,硬是要苦撐至精神無法負荷時,才願意關燈睡覺。 早上剛起床,睡眼惺忪,就先拿起手機狂刷影片,反正影片也才 15 秒不過,明明沒有跳通知,卻還是硬要滑滿 30 分鐘才願意離開床,半小時就這麽浪費過去了。 想要做的事情很多,而真正去履行實踐的少之又少,在看完書籍後,裡面有提到把你想做的事情條列式的列出來,把大範圍縮小,比如說一個月看一本書,聽起來很多很吃力,但若每一天規定自己看個五頁,將範圍縮小更容易達成,每日睡前利用十分鐘時間,計畫明日要做的事情,依照輕重緩急做順序安排,明天要穿什麼衣服、做什麼運動、要去哪裡跑步、下雨了怎麼辦、要讀哪本書、閱讀多久、看到第幾章節...越詳細越好,而我很喜歡完成一件事後,把紙上的待處理事項劃掉的那種感覺,啊!我又完成了。 道理都是「空頭支票」,改變才是「真金白銀」。p.194 【 用自己的語言講述 】 書本一直在傳達一個理念,要用自己的語言去闡述一件事情,讓外行人都能理解事情本身,且描述事情時,是用最簡單明瞭的方式說明。 好比在學習新的工作崗位時,除了聽前輩們教導、看前輩實際操作,腦中還須不斷的思考著,我該如何將以上轉化成句子,從哪邊開始寫、怎麼寫比較好閱讀,將一切所學到的,翻譯成自己的語言寫成筆記,待自己真能理解其內容後,再將其轉變為心智圖,一來腦中有一定的概念、二來在回想時,同時也在替自己複習整理。 現階段A同事正在學習 XX (因牽涉到工作機密,以XX取代) ,看到他就像看到之前的我一樣,告訴他哪裡要特別注意、文字可以怎麼使用、是我的話現在會先準備什麼,就像是之前同事傳授給我的,我又將這些輸出給另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雖然大同小異,若真能理解內容,很快地就能將流程化為自己的東西。 除了「輸入」新知識外,重要的是「輸出」所學的道理,將獲取的東西,轉變成語言或文字,傳授給他人,畢竟「教」是最好的「學」。 【 刻意練習的四要素:拉鋸、回饋、專注、目標 】 ● 拉鋸:在拉鋸區 ( 舒適區邊緣 ) 練習,既不會太難以至於想放棄,也不會因太簡單而疲乏,選擇在難易適中的區間練習。 回想起自己過去的經驗,若總是在同個崗位待久了,可能會因為每天重複同件事情而感到疲乏,若一下跳脫到太複雜的領域,則會因為太吃力、難以理解而想逃跑,而循序漸進的步調,則能使自己有挑戰感也能獲得成就,使自己進步的快。要勇敢面對不熟悉的步驟,針對不熟悉的部分,加以練習、多看多聽多嘗試,如此就會發現其實也沒什麼。 ● 回饋:在練習時,能獲得及時有效的回饋。 回饋就像是我在練習話術的當下,能即時得到其他人的感想「你說話像是在背稿」、「你太急著把話說完」,當下被一次次修正,能立刻發現問題。 ● 專注:在練習的當下專注於此刻 專注地投入練習,短時間內投入全部的精力相較於長時間只投入七、八成的力量還來得有效。 ● 目標:不是「我今天要練習半小時」而是「我今天要練習三次(次數),而且都不能犯錯(結果)」,將次數以及結果一併納入目標裡,更明確。 在看此書之前我的目標總是設定成「今天這段話練習十分鐘」,但練習十分鐘然後呢?我並沒有有效進步,如果設定成「今天這段話練習十次且能順暢不忘詞」,目標越明確,越能達成。 過去我時常在複習已經學會的事物,然而對於不熟悉的步驟避諱或是遇到了就敷衍帶過,這樣子並不會解決我的問題,回想當時在 XX (因牽涉到工作機密,以XX取代) 這個崗位,我就明確列出了時常犯錯的事項,上班前看一下,提醒自己今天不要再犯了,或著正在進行某項程序時,我就會立刻聯想到這個地方要小心,到了 XX (因牽涉到工作機密,以XX取代) 這個崗位,我並沒有將每次的錯誤紀錄,必須承認是我個人懶散還有自以為的安逸...導致上個月提交了很多疏失表。 所以我製作了心智圖,是針對錯誤統整 (發現問題),分析為什麼犯錯 (分析問題),那下次又做到這個部分時,我應該從哪些部分更加注意 (解決問題),其實事情是環環相扣的,今天這裡犯錯,往前推可以從很多小地方就先發現,因爲我前面漏掉太多小細節,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當疏失發生時,又要花時間與人力成本去解決與彌補,那何不如從一開始就做好呢? 這本書某部分讓我覺得讀起來吃力,可能是與我本身的能力有關,但的確有些觀點,閱讀之後,另我欽嘆,原來是這樣!原來避難就易是人的天性,讓我認為最困難的是開啟後設認知,創造另個視角的自己,即便我知道這個道理,還是會在做正事時,不知不覺神遊到其他地方、明明在打報告,卻變成在看影片、原本要查同義詞,卻開始刷起 IG 了,手機怎麼跑到我手上?想要凝聚專注力,可以先從冥想開始,冥想就是坐著什麼都不做,將心神放在集中呼吸上,很感謝 XX (因牽涉到職務機密,以XX取代) 提供我們大家上瑜珈課,每次瑜珈剛上課第一個動作就是冥想,靜坐、調節呼吸速度、伸展脊柱,將精神放到感受身體變化上,另外,除了工作學習之外,適時的休息充電也是必要,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主動休息、及時補血能讓專注力更提升,反倒是全靠意志力苦撐的人,既痛苦又學習慢。 總結,即便是天才也需要刻意練習,大量練習+正確的方法,若真想進步,做出改變才是第一步,不要等到萬事俱備了才想邁出步伐。持續的反思,也能讓自己對於生活細節的感知更提升,記住,你現在投注的每一分努力,都會在未來回饋在你身上,反之,現在的每一分偷懶,都會在未來悄悄讓自己付出代價。 畢竟,現實結果才是最好的「裁判員」。 P.183 (繳交心得結束)
為自發性提供的心得文章,於 07/23 10:17 繳交。
個人建議:
國內的教育,一直以來都處於一種「不知今夕是何夕」的與時不俱進型態。
讀書永遠都是為了考試,而詐騙體系內的老師們永遠都會說:「讀書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找到更好的工作就能有更好的人生」,卻從來沒有一個老師可以說清楚講明白「什麼是更好?」
更別說要期待「這些朗朗上道的專業詐騙人員要自我體現這些從他們嘴巴而出的諄諄教誨等價值」。
你能主動地把我不小心放在桌子上「待讀完的書」給搶走並讀完、還完成一篇心得報告,我很高興你願意主動這麼做!
如同我這幾天說的「大腦是全身上下最耗能的器官,如果你真的每天都在超效運作,那你的呼吸效率自然要提升,鼻屎可能就會莫名其妙的多,而且你的伙食量可能會遠超過你體重的增加速度」,一個人只要願意為自己不斷努力,那從眼神、呼吸、穿著、走路這些外顯的資訊都可以看的出來。
九個月前的你,根本寫不出這種文字長度與程度的文章,而你現在做到了九個月前做不到的事情,那這就是進步,而且是大幅進步。
對自己要有信念、對工作要有信念、對環境要有信念,而什麼是信念?
信念就是一種「選擇系統的價值」,除了相信,還要能知道為什麼要相信?而為什麼不相信其他的?
每一本書都能讓人有所得,依照閱讀者的不同,每一本書、每一部電影、每一首曲子…的啟示都不太一樣,甚至是會大不相同。
但,不代表你必須從書本裡獲得100%的理解與收穫,這才叫做物超所值、才叫做很有收穫,如果我們能從每一本書裡頭都各自獲得一個新的觀點、啟發,那十本書就會有十個觀點啟發,五年後,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是不是很值得期待?
試著先從不挑食、不自拍、每天確實完成10分鐘的閱讀或是電影賞析開始,你將會有更全然不同的選項與夥伴。
在什麼池子就會撈到什麼魚,除非有人的刻意放生,不然你想在日月潭撈到可以在一片漆黑環境自發光的燈籠魚,大概就是躺著會比較舒服的做夢吧。
音樂最重要的就是詮釋,而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選擇。
看看我們的患者,是不是跟過去你工作環境的客戶有非常大的不同?
試著讓自己成為其他同事心中是個可敬對手的競爭伙伴,但也同時讓自己成為同事心目中最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
向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學習,才是邁向卓越的唯一道路!
依照文章內容給予適當的獎金,因此本文作者可於 06月份獲得 8% 的 iPhone 13 pro Max 128G ,此獎勵將累積至 100% 才進行兌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