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員工教育訓練・說明 】
以下灰色字體部分是由員工 投稿 繳交的閱讀心得,除了將涉及法律事務與職務機密的相關內容刪減,將全文登出,希望能獲得各界朋友理解我們不斷努力充實與精進提升的目標是什麼,也希望能獲得大家善意的回饋互動。
近期內將會分享更多同事們的各種心得,也希望能借用大家的視野讓我們更加進步與更多美好~
—————— 心得・開始 ——————
—————————————————–
繼上回環島員工旅遊結束後,很快的又有機會可以去台北旅遊,主管在群組簡單敘述了行程規劃,最後補了一句「光是看展覽就可以搞死大家了」,當下看到這則訊息,第一個想法,OH YA又可以出去玩了,所以不理解為什麼看個展會累死我們。
正式衣服
因為要參加的是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主管請大家要穿著體面正式的衣服,何謂的「正式」?沒有標準答案,我聯想到的是西裝?包裙?領結?領帶?會不會一不小心穿成要去賣保險的樣子,直到看展前三天我才真正認真的尋找正式服裝,先在一中二街找尋衣服,看來看去好像又沒看到正式的,後又到中友百貨裡我逛了很久,除了有經濟上的考量,也因自身身高較受限,所以無法一下子找到適合我身高的衣服,最後在瀕臨百貨公司打烊前30分鐘,我再次回到U’re櫃上,馬上被櫃姐發現我是在同一天光顧兩次的顧客,他也問我是要參加什麼場合、活動,需不需要推薦,在介紹與試穿過後,下定決心要購買深粉色的洋裝,櫃姐也告訴我可以搭配黑色娃娃鞋或短跟靴,再來就是回家打包行李,認真上班,等待出去玩。
酒店住宿
星期四一下班直直撞到台北,本次主管安排大家住台北老爺酒店兩個夜晚,台北寸土寸金,要下去酒店的停車場算是有些曲折,如果是開車技術不好的人可能需要花費點時間,一下車,令人驚豔的是連停車場的油漆牆壁看起來很整潔,我對於停車場認知是牆壁可能很多污漬,像是車子刮到、腳印、蜘蛛網、檳榔汁、掉漆、掉粉屑等各種,但這裡沒有!
在櫃檯Check in的同時,我也在觀察大廳的擺飾,雖然稱不上氣派,但等候區的抱枕是排列整齊,書櫃上擺放者世界歷史、日本地理、臺灣古厝等書籍,大家各自有默契的分配好房間、抽房卡,主管還替大家準備了泡澡錠、蒸氣眼罩,就是要大家好好享受與放鬆。
在抵達九樓後,一出電梯映入眼簾的是兩張典雅的椅子和圓形茶几,牆上掛著簡單的畫作,走廊光線是微弱的金黃色,搭配莫蘭迪奶茶灰的牆壁與地毯,大方整潔的一路延伸至遠方,顏色也承襲到房間內,給人和諧舒服的感覺,一進門除了看房間的裝潢擺設外,更讓我訝異的是有燙褲機,我還真是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這種發明、烘鞋機,在常常下雨的台北確實很需要、除臭芳香噴霧,雖然是很常見的小物,但出現在房間內,讓人感受到老爺酒店的極致貼心服務,甚至還提供防煙頭罩、手電筒 ( 算是中型的 ),我對於出去住宿的認知就是提供基本的牙刷牙膏、毛巾浴巾等衛浴用品,因為自己眼界還太小,所以看到這麼多不常見的物品很驚喜。
房間桌子抽屜裡有本租借表,裡面寫可以額外設備租借的東西(無收費),像是無線輸出分享機、奶瓶消毒鍋、蕎麥/記憶枕、嬰兒澡盆、電蚊香等三十項物品,還有按摩(需收費)等服務,有些東西看起來很基本,例如電蚊香,基本到原來這邊也會提供;有些東西感覺很貴重,像是DVD放影機,完全沒想過原來老爺酒店有提供,我也在反思我們診所內提供的服務,像是雨天提供愛心傘,若有需要也提供雨具至停車場,還提供毛巾給有淋濕的患者、疫情逐漸穩定後提供咖啡水,有些患者會說「怎麼這麼好!」、「什麼時候開始提供的?」,我想超越顧客的期待就是感動服務。
在台北老爺酒店住宿兩晚,整體而言我是非常滿意的,房間內溫度控制得宜、窗簾有兩層,只升起一層的話,白天光線也不錯,不會太熱、棉被和枕頭讓我感覺是乾淨安心,鬆軟舒適、浴室的光線夠明亮、鏡子夠大,問我最喜歡房間哪裡,我想是一進門玄關,有開放式衣櫃很大、也有全身鏡,很能滿足女生對於穿搭、拍照、照鏡子的小天地,唯二美中不足的是吹風機太小隻,對於長頭髮的女生而言要吹很久,吹一下子吹風機整個就很燙以及廁所的洗手台水龍頭有點短,導致洗手時很容易水花四濺。
一早我先至一樓大廳等候同事,有兩位短髮的櫃檯人員,看起來頭髮有些毛躁,也有梳著俐落空姐頭的櫃檯人員,相較之下形成對比,不經我也在反思我上班的時候是長什麼樣子呢?患者來報到時他們是怎麼看我的?會不會他們也在心裡默默為我打分數?每個月底的意向調查表「為自己的服裝儀容評分」我真的有資格填X分嗎?公司有提供DYSON的直髮器供大家上班前整理頭髮,也提供每月剪頭髮補貼,有這麼好的資源,我有理由頭髮參差不齊嗎?
我們是叫UBER先至酒店外面等候,行李員看我們四位在等待,主動關心是否需要協助叫車,而他臉上洋溢著笑容,也為我開啟美好的一天,上UBER後,是我有史以來遇過最禮貌的司機,詢問溫度需要調整嗎?音樂請問是要播放流行音樂還是英文歌曲或古典樂?那時我心裡默默覺得第一次遇到這種優質司機,下車後同事們也紛紛稱讚那位司機太有禮貌了吧!雖然現在小黃、多元化計程車、白牌計程車盛行,一樣都是載乘客到達目的地,但此司機做出差異化,給人印象深刻的服務。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到世貿一館後,先至二樓坐著等待,往下俯瞰覺得還好吧,感覺很快就逛完,況且我又不懂藝術,應該頂多花一小時而已,直至進入展場,我慢悠悠地走在畫廊中,走到一個定點,還特意與工作人員交流、請他們解說作品概念,第一位她有點不熟悉,請我稍等,她拿著講稿邊看邊向我說明作品的理念,主要是以卑南族為出發的藝術作品,看著相片裡的模特兒和立體的面具作品,圖騰、符號、顏色、葉子和杜鵑花、眼神,彷彿強烈散發著自然與人文、動物重新結合,向眾人宣告不一樣的樣貌。
比較有印象是跟一位藝術家——馬郁芳對談,原本我還以為她是助理,後來在聽到她侃侃而談的描述作品內容時,我偷瞄了她的名牌,才發現是我在跟畫家本人聊天!仔細看她的作品幾乎是動物的頭搭配人的身體,旁邊還有一些植物,就好像他們都真實存在一般,(圖一)是雲豹,她說這是台灣瀕臨絕種的動物,並說明旁邊的植物是春夏秋冬的感覺,我原先問春到冬是由右至左嗎?他向我說明分別是秋、夏、春、冬(由左至右),最右邊的是冬天?我疑惑的看著她,她說那是冬天快轉春天時的嫩芽,我當下在想真的不是你看到是什麼就是平常認知的那樣,再更貼近一點看,動物的毛髮都是一筆一筆勾勒出來的,毛髮有黑色、灰色、黃土色、駝色、白色,每一筆都是作者細膩的筆觸,旁邊的綠葉也不是只有一兩種顏色,近看光是同一片葉子上面其實有三到四種綠色,將動植物刻畫的真實,有層次,畫家觀察的不只是外觀形狀,連當天的太陽、氣候、環境等因素,也會讓植物看起來有不同層次的色澤,除了聽畫家講述創作理念之外,另一方面我也在聽她的聲音語氣,溫柔的訴說者、堅定的傳達者,另外我還詢問一幅畫大約要畫多久,我心理預設答案應該是三天、最多七天,一問之下才曉得需要費時一個月的時間(畫作的長寬是60.5×72.5 cm),當天這系列的畫作是沒有標價的,是後續我上網查才看到原來這一幅市價六萬元,全部都是作者的心血。

我對於畫的種類,只依稀記得以前課本裡教的印象派、抽象派,其他不太清楚,看到畫的很清楚的貓咪或者花、植物,我才能很輕易地看得懂作品在畫什麼,但如果是很抽象的,抽象到像是塗鴉,我會不知道是想表達什麼,另外,除了看作品外,我也會看旁邊的標籤,這幅(圖二)使用大膽鮮豔的色彩,老實說在我看來是小朋友的畫作(很抱歉冒犯作者),但竟價值120萬元,旁邊其他類似畫作也是,看來我真的沒審美觀,在寫這篇心得時,特別上網查李柏毅的介紹,原來他從小患有重度自閉症,但喜歡畫畫是他的興趣,也成了天賦,繽紛的色彩不只填滿了畫板,也填滿了李柏毅自己和媽媽的生活。

水墨畫以黑白居多,只有一種顏色卻要將思想表現出來,可說是另類的難度,也觀察到停留在水墨畫的大多是長者、洛德藝術這個藝廊裡,我記得有好幾為台灣的創作家,包含林欽賢的人像畫、畫兔子貓咪的紗雪、張真英的立體藝術等,當天觀察到這個藝廊裡比較多是目測40~50歲族群,也發現有些標籤上貼很多紅點,上前詢問才知道代表有人購買,熱心的工作人員還跟我說明,這個二十萬,剩最後一件囉!我很感謝他的介紹。
展覽作品從平面畫布到立體作品,從東方的黑白水墨畫至西方的彩色油畫,從畫作到拼貼到人像攝影再到針織作品,藝術不該只侷限在框架內,不該只侷限在你所見所聞內,讓我想起以前課本裡的一句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藝術到底該是什麼樣子?藝術的定義究竟是什麼?每個人答案不盡相同,也沒有標準答案。
逛一逛還遇到主管,主管說來參加藝術博覽會看的不只是畫,你可以觀察來看展的人,包含他們的穿著、觀察每幅畫打下來的光線等,因上午是VIP展,我發現上午幾乎是年紀較大的人,到了下午,年齡層愈來愈小,漸漸也有穿著制服的學生出現,人潮也突然爆多,喧鬧聲逐漸變大。有些人獨自安靜的站在畫的正前方欣賞,有些人是成群的在討論,有些人跟作品合影,有些人看累了找個位置坐下來喝杯咖啡,不論如何都是在欣賞藝術、培養美感。
原本想說這篇報告應該一個禮拜可以產出,但想給自己些緩衝,所以跟主管壓了三週的時間,但寫到一半時定住了,不知道能再寫什麼,一直反反覆覆點開相簿,點擊到那天拍設的相片、上網搜尋相關網站、關鍵字、IG的Hashtags、手機瀏覽器還特意留者當天看展某些畫的QR碼,只為了喚起我那天的記憶,為了可以快速搜尋到該畫家的身世與其他作品,希望可以重新感受到初次賞畫的激昂,但主管說是初學者請不要嘗試者解讀作品、不要去查閱資料、不要去理解,看到的當下「蛤?那到底還能寫什麼?」主管再次補充,你為什麼喜歡?為什麼不喜歡?看到之後有沒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也是給大家的心得有個方向感,仔細回想畫展內容,有些話讓我覺得悲傷(圖三),彷彿感受到作者思緒很亂,可能因為大部分使用白色、也可能因為像是亂畫;李奕諠的畫讓我感到恐怖(圖四),雖然不是很明白內容代表什麼意思,可能是配色為深紅、深紫色,加上表情、肢體動作;有些讓人感到歡樂(圖五),色菜斑斕絢麗、鳥語花香、彷彿是在天堂;有些讓人覺得創意搞笑(圖六),一樣也是色彩繽紛,但顏色更為飽和,加上內容將鳥擬人化,畫出一些人類日常瑣碎生活。




蘋果直營店觀察
目前台灣僅只有兩家,分別位在台北101跟信義A13,本次員工旅遊主管帶我們去一探究竟,我很少走進去Apple,硬要說也只是進去吹個冷氣、隨意看看產品而已,但主管請我們多觀察玻璃、裝潢、陳列、擺設、員工,這些都是我不曾去細看的,在主管詳細說明後,我才發現原來玻璃是特別乾淨,刻意選用玻璃作為牆壁,外面看得到裡面,裡面也看得到外面,在信義A13直營店裡,因為外面是樹,有一種彷彿是在森林裡逛科技產品的感覺,地板明明沒有磁磚線,桌椅卻意外得整齊,每張桌子都有很多不同型號的蘋果手機,每一隻都是充電的,但電線都是整齊擺放的收納,員工沒有明顯的制服(原本我以為會是穿襯衫),他們是穿藍色的T恤,細看員工很多,會待在桌邊服務需要協助的顧客,還有兩、三位清潔人員,不停地拿著酒精擦拭桌面、手機、平板等會有顧客觸碰的地方,另外這兩間店都有很大得螢幕,起初我不以為意,覺得只是個比較大的電視而已,在主管提及後且我又上網瀏覽,原來大螢幕要有高解析畫質是不容易的,而且你看到的巨大螢幕基本上都是在高樓大廈看到,但蘋果就放在你伸手即可觸摸的牆上,前面放置許多木頭椅,供你靜坐欣賞。
我對於設計裝潢不是很理解,會覺得如果想要吸睛,可能需要浮誇、新穎、創意時尚的設計,但蘋果就是簡約大方、明亮寬敞,天花板與地面上的長型木頭桌選用淺色系木頭,整體就是乾淨方正的格局,讓人會想走進去。
綜合以上
綜合以上,很感謝公司提供機會給大家住兩晚五星級酒店、參與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以及至蘋果直營店觀察,老闆特地開車載大家北上南下、花時間精力講解,行程緊湊,我卻也樂此不疲,要不是公司提供機會,我不會把錢花在台北老爺酒店上、要不是公司提議帶大家去看藝術展覽,我不會花時間特地來看。
收穫最多的是我的眼界吧!作品真的不只是用畫筆畫出來,連不鏽鋼蚊釘(圖七)也可以是材料!讓我想起曾看過有人創意發想,收集寶特瓶蓋,可能塗上不同顏色,積少成多,排在一起也是一幅作品,同時兼具回收再利用的環保創作。
這次的畫展,我拿起手機鏡頭自拍的頻率降低了,用雙眼來仔細看作品的時間變長了,就好像讓靈魂視窗重新充電、灌入新的記憶體,整頓好自己的身心靈,元氣滿滿回到公司繼續上班。

—————— 心得・結束 ——————
—————————————————–
【 繳交時限 】
本次無繳交期限,此同事的閱讀心得於於 11/14 18:54 繳交。
【 主管個人建議 】
ff6f71
依照文章內容給予適當的獎金,因此本文作者可於 09月份獲得 % 的 iPhone 14 pro Max 256G ,此獎勵將累積至 100% 才進行兌換。
【 延伸閱讀 】
員工教育訓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觀展心得 – 員-1
員工教育訓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觀展心得 – 員-2
員工教育訓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觀展心得 – 員-3
員工教育訓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觀展心得 – 員-4
員工教育訓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觀展心得 – 員-5
員工教育訓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觀展心得 – 員-6
員工教育訓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觀展心得 – 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