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雖然休假,但又濕又冷,根本懶得出門,於是我跟小鬼就窩在家裡,盯著 Apple TV4K 電影“水行俠”的幕後花絮猛看~
這是我第一次看溫子仁所導演電影(誰叫他是拍恐怖片起家der?我這個人什麼都看,就是惡人沒膽看恐怖片啊~),也是頭一次在電影的花絮訪談中仔細觀察溫子仁這個導演。
最令我驚異的不是他的華裔背景,而是這位在片場裡永遠都是「個子最小隻」的名導,總是能掌控全局、眼觀四面、隨時留意各個演員及工作人員的反應,並適時的安撫、處理,而且他對自我的要求嚴格,不斷為自己設下新的挑戰及再造目標,似乎有著永遠用不完的精力。
溫導想像力豐富,親身參與所有視覺化、場景的製程討論,提出自己看法之餘又能將劇組意見通盤納入考量,而形成最佳結論。此外,他的談吐、肢體語言都在影片花絮中自然流露出強大的自信與群眾魅力,而這樣的談吐風範在Apple的賈伯斯、獲得亞洲十大名廚的江振誠身上也看得到。(等等!我這個地方說的“自信與魅力”指的是具有強大學養、底蘊厚度的那種開創領導者,請自行跳過那種專耍嘴皮子、口沒遮攔、好大喜功的草包政客…)
當然,這部電影能有今日的成功,絕不可能單靠溫子仁導演一個人。

人類是存活在「知識共同體」的生物,我們的智慧並非完全儲存在我們自己的個人腦袋裡,絕大部分的知識是保存在全人類的集體意識中,而這也意味著我們的腦袋裡所儲存的知識量,並不如我們自己想像中、自以為是的那麼多。
為了生存所需,我們不過是在演化中學會了如何汲取外在環境中相對有用的資訊片段,用來應付吃飯、睡覺、社交、繁衍、遠離危險等等基本行為。
但「思考」則是更高層次的心智活動,可以協助我們重新理解環境的樣態、歷史的脈絡,也能形塑語言、強化溝通的效能,還能解決問題、做出有效決策,甚至創造前所未有的世界。
「水行俠電影」就是個前所未有的世界,或者說,是一個超乎我們想像與理解的世界。從幕後花絮可以讓我們“稍微”理解這部「打臉死侍、讓DC宇宙一掃黑暗形象」的電影是集合了多麼龐大的人力、物力、資金、時間才堆砌出來的。
然而,我用了“稍微”二字,是因為即使我們自己對於花絮中所展現出的製作細節驚嘆連連,但我們畢竟只是旁觀者,在沒有真正親身參與任何電影產出過程的情況下,恐怕永遠都無法真正瞭解這些事物背後運作的真正原理以及複雜度。
因此,「分工」、「合作」恐怕是最有利於文明繼續發展前進的方式。
我們靠著貢獻自己的專業,與他人的學識專業相互依存、共榮,在這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的網路時代中,知識不只沒有疆界、心智也很有機會可以無限拓展,因此「態度謙卑,但充滿自信,積極進取但姿態從容,隨時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想方設法的提升自我」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努力的目標。

今天我們來談一位在自己的專業上非常努力的美女瑜伽老師,也是一個「怕學生受傷、幫忙調整姿勢,結果自己扭肩膀拉傷」的笨蛋!
這位30出頭的美女老師是兩週前的初診。
她體型非常纖瘦,氣色尚可,看得出有努力調養自己~
只是…聽她 告白、 敘述完所有病況經驗,委實讓人慨嘆「怎麼大家的人生一個比一個難?」(是在演唐伯虎點秋香要擠進華府嗎?)
「我從小就容易心臟抽痛,有時候左胸口會忽然痛到無法呼吸,像是撕裂般的疼痛,持續幾秒鐘後就會減緩,但無法預測下一次什麼時候會痛起來。總是覺得胸悶、吸不到氣,還會心悸、恐慌,真的非常困擾。」
「還有嚴重的鼻子過敏,長年都鼻塞、噴嚏、鼻水,必須用嘴巴呼吸,因此老是缺氧,也幾乎每天都肩頸僵硬、頭暈頭痛。頭痛會先從頸後開始,一路痛到後腦,是像有人用球棒揍你的那種痛。頭一痛起來就會覺得眼前一片黑,好像快要暈倒。」
「四肢冰冷就不用說了,這是基本款,冬天夏天都一樣。每天早上起床都會覺得頭很脹、思路很不清晰,而且,在做瑜伽的無氧、有氧活動交接的時候身體會發抖。」
「然後我腸胃也很不好呦,有嚴重的便秘,曾經有十幾天都沒大便的紀錄,但我如果運動量足夠的時候,大便就會比較正常一點,但還是又乾又硬,所以我不敢偷懶不運動。常常脹氣、打嗝、胃食道逆流,做吸氣吐納動作時會有咽喉刮傷的感覺,只要沒有睡午覺喉嚨就會發炎,老是覺得咽喉卡痰,喉嚨永遠都腫腫痛痛的。」
「然後,生老大的時候,因為植入性胎盤出現血崩,緊急輸血了一千多cc才救回一命。結果,沒想到月子期間因為下腹一直抽痛,回院檢查才發現有胎盤部分滯留,然後又動了一次手術。」
她自己邊笑邊說完。
什麼!!!坐月子期間又開一次刀?
這命運也太坎坷惹…是說妳怎麼還笑得出來啦!?
說到這兒,我邊喬正我“因驚愕而掉落的下巴”邊打病歷,她則是邊苦笑邊揉自己的肩膀繼續說:「醫師妳不用擔心我會怕吃苦藥啦!我基本上從小就是吃中藥長大的,什麼超苦的藥我都喝過,盡量 放苦 放馬過來吧!只不過,長大以後,開始意識到身體的問題不能完全把責任推到醫師身上,覺得自己也應該要努力做些什麼,所以學了好幾年的瑜伽,目前也在下班後的個人時間教授瑜珈,也因此才慢慢的覺得呼吸比較順暢。」
「但是,我自己有一個動作不能做,就是只要我頸部向後仰超過十秒鐘,就會開始覺得頭暈眼花,然後狂咳到流眼淚。而且生產後的記憶力變得好差好差,常常轉頭就忘記剛剛站起來是打算做什麼,超恐怖der…。總之,我過去人生的印象裡,除了上學、上班的時間外,大概都是在看醫生、做檢查跟吃藥,不然就是在前往醫院與診所的道路上吧!?人生真的好蒼白柳~」
「幸好老天對我很不錯,還讓我生了2個優秀的寶貝,而且腦公也對我很好,我覺得現在這樣很幸福,也因此…想要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好,所以才來找您的~」
聽到這裡,我對著眼前這位態度樂觀的竹竿美女感到非常激賞!
在這樣的病痛中長大,還能心存感恩、擁有正向意念,真的很不簡單。比起那些在Line@群組裡“尚未預約”就把「我生病就是很可憐,所以大家都要對我有同理心,不能拒絕我的任何要求,已讀不回或是服務速度慢就是沒醫德」這些字眼掛在嘴上的患者,她根本就是個天使!
自助然後人助,天助~
我當然能理解生病真的很辛苦!
但,誰能沒有病痛呢?
我自己每次回診醫學中心做婦科、神經科檢查、回門診的時候,也是照樣乖乖等候數個小時,因為我們都知道醫師與跟診護理師、負責檢查的技術員在面對那麼多患者的時候都一定有各自的難為之處,因此保守的照規定來是最沒有爭議與風險的。

近日有患者在「尚未預約成功」前,就不斷發催命訊息來要求我們第一時間就應該專心處理他的問題,卻也不想想我們的客服與約診助理常常要同時面對幾十個訊息視窗,已經都提早來上班了卻還是忙到沒辦法好好吃飯。(因此,在我們內部自我評測表裡頭有兩個量化評測數據是針對自己的用餐狀況與同事間的用餐狀況進行考核~)
如果看不透我們所有規定、機制運作背後的付出與用心,是為了提供更高品質的精準醫療服務,在這種「覺得自己生病,所以是宇宙最大弗利札」卻不院尊重院所規定的心態下,我會建議你真的不需要勉強來敝院就醫。如果只是一味的抗議「這樣…,我會很不方便」,那麼…何不去找一個你真心喜歡、能讓你隨心所欲的醫療院所?
我們僅能期許自己可以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為「真正理解醫療價值且願意遵從醫囑」的優質患者,提供更好的候診空間與醫療服務,無法為了「不理解、不尊重他人辛苦、頤指氣使不理解醫療價值」的患者放寬任何規定。(雖然我一再提醒自己要優雅、優雅、還是優雅,但還是會被氣到~)

寫到這裡,先拿針在自己身上戳幾個洞洩氣、讓氣消~
然後,還是讓焦點回到竹竿美女瑜伽老師身上…
我把了她的脈,仔細檢查她的舌象、下眼瞼顏色、肌肉厚實度、頸肩張力等之後,開口跟她說:「我想…妳的心臟有二尖瓣膜脫垂的問題,這部分去檢查過沒有?」
她張大眼睛:「沒有耶,但是我媽跟我哥也都有心臟的問題,我也覺得我應該跑不掉。很多年前也有好幾個醫師跟我提過這件事,叫我去檢查,但是我每次去貼心電圖都看不出有問題,心臟科醫師就不肯再幫我照超音波了,說如果心電圖沒有問題還照心臟超音波,可能會被健保局核刪,還放大回推。」
唉~
我嘆口氣說:「如果只是瓣膜脫垂也就算了,但會不會有什麼潛在性的結構疾病還沒被發現?」
她則是聳聳肩:「我是覺得…既然心臟科醫師認為無謂的檢查是浪費醫療資源,那麼我就努力維持運動、把自己的心臟顧好吧~」
備註:
二尖瓣膜脫垂是十分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好發於年輕、身材偏瘦的女性。
根據統計,這個疾病的盛行率約為一般人口的2-3%,但在20~50歲之間的女性每10人可能就有2人罹患二尖瓣脫垂,發生率大約是男性的2倍。
一般而言,二尖瓣膜脫垂不需特別治療,但必須盡量調整生活作息,避免攝取含高濃度咖啡因的飲料。適度運動、放鬆心情等都有助於改善胸悶、心悸、頭暈、焦慮等症狀~
但,倘若檢查確認瓣膜脫垂的程度並不嚴重,患者卻仍出現嚴重的相關症狀、甚至影響到生活品質,就要將「自律神經失調」或「女性的更年期症候群」也一併列入考慮,而此時的治療重點將以處理上述兩項症候群為主,而非針對瓣膜脫垂。
「啊!對了」她忽然大叫:「我小時候好像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出生的時候心臟中間有個洞,但後來應該是有關起來了啦!?這個會影響我現在的胸痛嗎?」
「ㄜ,妳說的是卵圓孔嗎?那個如果確定在幼年時期已經癒合的話,就沒有關係喔!」我有點無奈的回答~
拜託,要來看診前先為自己身體狀況做個筆記好嗎?
老是有人在我開完處方之後,才急急忙忙轉身回眸一笑似的…補充剛剛還坐著時應該要說、卻忘記說的主訴。
如果記憶減退就要善用工具,好嗎?
(但如果忘記「自己的記憶力不好」,那…我也只能搔頭了~)
備註:
卵圓孔位於左、右心房中間的隔板(心房中膈Atrial septum)上,是個類似瓣膜的構造。
在胎兒時期,來自母親胎盤、富含營養及氧氣的臍靜脈血流,會經由上下腔靜脈進入右心房、穿過卵圓孔到左心房、左心室,然後通往主動脈、分部到全身器官供胎兒成長之用。
在出生後,左心房的壓力會稍微升高,將卵圓孔瓣膜推向心房中膈,隨著新生兒長大慢慢關閉。
多數新生兒的卵圓孔會在一個月內關閉,但有將近七成新生兒的卵圓孔會到一歲之前才陸續關閉,若卵圓孔遲遲未自行閉合,即為「心房中隔缺損(Atrial septal defect,ASD)」,這個疾病在嬰幼兒身上不會有明顯症狀,但隨著年紀漸長,就可能出現呼吸不順暢、容易疲倦、心律不整等現象,至年老時可能會增加罹患中風、心臟衰竭的機率。
她搔搔頭:「應該是有癒合,但我也不太確定…」
我嘆口氣:「再去找一位心臟科醫師,好好跟他敘述妳自幼的情況,請他幫妳仔細檢查吧!」
她點點頭,領了兩週苦藥回家。

兩週後的今天,她準時回診告訴我:「其實我上週去了一趟東京呦,我也把水藥託運帶去喝完了。雖然這兩週的脹氣、眩暈、頻尿、口乾這些症狀都有改善,但這幾天剛好遇到生理期,所以覺得特別累。而且我發現月經期間我的筋骨特別僵硬,像這兩天我看到學生的姿勢不對,怕她們受傷,趕快衝過去幫忙調整姿勢的時候,就自己拉傷肩膀惹!!!」
ㄜ,這位美女老師真是 笨蛋 活菩薩來著,難不成這是一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概念?怕學生拉傷,出手相助之下就讓自己受傷,我還真不知道該「稱讚她佛心」還是該「唸她沒有照顧好自己」?
默默無視美女老師的愚蠢,我白眼快速一翻,緩緩的張口說:「其實,月經期間由於骨盆腔充血的緣故,供應、濡養以強化四肢肌肉、骨骼、韌帶張力的血量會相對不足,這段期間的確比較容易拉傷,在中醫理論還是要回歸到妳氣血雙虛的狀態來討論。」
她聽到這裡馬上搶著開口:「我知道喔!醫師妳之前寫的文章我每一篇都讀過了,我就是知道自己的這些症狀都是氣虛、血虛所造成的,自己沒辦法完全靠運動改善,才想說要來拜託您!所以您可以不用多花口水跟我解釋,我有認真研究過囉~」
啊!是怕被口水噴到嗎?明明我都戴著口罩,那可能穿透?
不過,既然這麼貼心,文章也有好好研讀,那我就好整以暇的拿起快涼掉的法國莓果茶潤潤喉(這醫師很有事,天天換茶包舒壓…),邊聽她繼續講古:「對了醫師,既然討論到氣血雙虛的問題,那麼…我跟我哥的年紀只差十個月,是否可能也是造成我先天體質這麼弱的原因啊?」
一口茶猛然衝到嘴邊,差點噴出來還嗆到,我問:「妳跟妳哥的年齡只差十個月?」
她笑到眼睛瞇成一條線,一臉看好戲的表情說:「嗯啊!意思就是我媽生完我哥,月子期間馬上就懷我了~」
天啊!妳 腦杯真的是太猴急惹 腦木真的是太偉大惹!
我告訴她:「中醫裡所談的“先天”指的是『人在母腹中的孕育時期』。而所謂的“先天不足”則意味著『天生體質虛弱、基礎薄弱不穩固』。雖然胎兒的成長發育確實會受到母體的健康與情緒所影響,但出生後的調養才是妳漫長人生中最重要的課題。」
「繼續持之以恆的運動,按時遵照醫囑服藥,妳的身體一定會有所回饋的」我如此鼓勵她。
她收起微笑,這回很嚴肅的點頭後,起身告辭~
往者已矣,來者可追。
年輕時不知道怎麼樣保養自己,現在總知道“怎麼做”才是對自己最好了吧?
而那些到現在還沒看透、還在虛耗自己本錢,熬夜、不運動、三餐不定時的患者,恐怕就要自求多福了。
延伸閱讀、延續好孕氣、好運並非偶然 (超連結)
因為敝院能力不足,無法無限制的提供精準診治的門診能量,因此積極建議【 一定要事先按照敝院流程完成 Line 預約 】,目前 皆因滿額而無法接受現場掛號 ,若造成困擾,懇請見諒~
亦或是您可就近尋找您所期待的合適中(西)醫師診斷,無須刻意遠方而來到敝院,長途跋涉、勞心勞力只會更增加身體負擔。
此文章為醫師看診經驗,並非宣稱療效,依照醫療法規限制、與患者個體狀況不同,我們無法保證根治根除、無法保證療程療效、也無法保證絕對能弄出人命讓您好孕。若因此造成不便,懇請見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