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朋友吃那麼久的中藥,
確定不會傷身嗎?
幾年來,一種在診間裡很常見邏輯謬誤的情境…
家長拎著嚴重鼻過敏、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來就醫,當我評估完狀況告訴家長:「我建議這孩子必須持續吃藥調理,期間大約三個月左右。」
家長馬上皺起眉頭問:「小朋友吃那麼久的中藥,確定不會傷身嗎?」
好喔,如果你想還要更快…
我說:「如果你希望縮短療程,徹底改善孩子的過敏體質,那你們一定要控制他們的飲食,戒掉“含人工添加物”的甜食、冰品、冷飲、零嘴、以及寒涼性水果,並且要三餐營養均衡,不能挑食。」
家長聽完後,非常直接的翻了翻白眼,想也不想的就秒回:「妳說的這些…之前每個中西醫都說過了,但是怎麼可能辦得到?他就喜歡那些東西啊!不給他,他就吵,而且阿公阿嬤也會給,是要怎麼不給他吃?」
說完,這家長用一副「妳當這裡阿里山呀,來找碴的嗎?」的眼神猛盯著我!
我這才意識到「原來這時代養小孩竟然這麼簡單?」,只要一句「辦不到」就可以關關難過、關關通通過了?
不知道各位讀者們是否有發現這些家長的論述裡,前後邏輯 互相殘殺 自相矛盾嗎?

你會擔心「吃三個月的中藥,傷害孩子身體」,但孩子現在已經反覆感冒、噴嚏鼻水鼻塞、皮膚乾裂脫皮、搔癢,已經持續吃了好幾年的成藥,你為何不覺得擔心?
如果你很介意吃天然成分的中藥可能會傷害孩子身體,那為什麼會對於“含人工添加物”的零食卻只是一句「我辦不到」,就輕輕放過?
而且,不願按醫囑吃藥調理,也不肯改變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那你們今天到底是來幹嘛的?來亂的?
如果你真心疼愛孩子、為孩子著想,既然現在都已經願意帶他來就醫了,又為什麼不能毅然決然的為他預視並排除各種可能造成傷害的危險因子?
你們很幸運,是遇見現在的我。
要是早些年,我聽到這些「不自備腦袋、又沒邏輯思考」的回答,我會直接暴怒變成酷斯拉、哥吉拉…還有火山爆發。
現在,除非當天恰逢“零組碼”經前症候群,所以耐受力特別差、火氣特別旺,要不然我大部分會微笑地、淡淡的請你給我好好的滾粗器~
只要一確認這又是一組「多說無用」的家長後,跟診助理就會站起來直接送客、退件敝院的入學申請~
苦藥只是輔助我們度過病痛的手段,
醫師只是我們生命中的過客,
都不該是生命中常態的存在~
而且,
你更不應該在我們診所 cosplay 地縛靈!
之所以…
這醫生、這診所超沒耐性,總是不好好講就好,永遠動不動就想把患者轟出診間~
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醫療”這檔子事,我個人認為不是光靠“看醫生、吃藥”,就可以永保歲歲平平安安、年年無憂的」。
如果今天是成年人來求診,我會直接要求 勒令 他們改變飲食、依照現況體能做些適量的運動、調整規律作息,要勇敢的對自己負起責任,這樣才能在症狀明顯改善、停藥後,讓身體依然能繼續維持著良好的平衡狀態,不會輕易的讓前一段藥物調理效果被白白浪費~
若是對於「必須調理過敏症狀,卻尚無自我節制能力」的孩子來說,家長父母就是責無旁貸的生命監督者。
幼年時期的飲食習慣,不但直接導向成年後可能罹患的疾病種類,也會對未來的體質結構、自我修復力…,產生深遠的影響。
為何「控制飲食」這件事,
對於有 過敏症狀 的孩子來說這麼重要?
在我所理解的中醫看法中,小兒是「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的個體,尤其「肺、脾」等器官,其成熟度、氣血充盈度,相較於其他器官是更加的不足。 由於「肺主(掌管)一身之氣、司呼吸、開竅於鼻,外合(輸佈、潤澤)皮毛」,小兒肺氣不足所反映的就是「皮膚表層的防衛之氣偏弱」,因此容易受到「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侵襲。若以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談,「肺氣不足」可視為「免疫功能不佳、容易受到病原體感染」的部分詮釋。 「脾常不足」指的則是小兒脾胃薄弱,運化水榖精微(消化、吸收食物營養)的能力不佳,非常容易因為「飲食不節」而損傷脾胃。 而剛剛所談的「肺氣」,又必須仰賴脾胃吸收的營養才能充盈、飽滿,並同時提供皮膚足夠的氣血來抵禦外邪、豐潤表皮。 這就是為什麼在臨床上我們常會見到有過敏現象的孩子同時出現「呼吸道」、「皮膚」及「腸胃」症狀的原因。 「脾胃」是身體活動所需「營養、能量」的主要來源啊! 不好好照顧孩子的脾胃、放任他們挑食、不吃正餐,就等於是在根基尚未穩固前,就開始拔樁一樣的道理~
不想 插曉 聽中醫理論,可以呀~
那我們改從現代生理學的角度來看。
(是說,不想看中醫理論的話,那幹嘛成為我的讀者在這裡鬼混咧?)
你們來說說看,「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癢、鼻子癢、皮膚搔癢」的罪魁禍首是什麼?

如果吃過抗組織胺的過敏人種,這個問題應該都答得出來吧?
是「組織胺」~
組織胺主要儲存在「肺、皮膚及胃部」的粘膜層(剛剛我們也才談過,這三個部位在中醫理論裡是小兒發展最不完全、最容易受侵犯的地方),主要儲存細胞則為“肥大細胞“(mast cell),在過敏、發炎反應的調節上扮演重要角色。 若從營養學來討論,許多食物要不是組織胺含量偏高,就是會促進人體釋放“內生性組織胺”而引起過敏反應,例如:酒類、醃漬品、罐頭食品、煙燻肉類、豆類、堅果類、巧克力與可可製品、小麥胚芽、大多數的柑橘類水果、含有人工添加物、味精與色素的甜食等等,都被許多皮膚科醫師列為「有過敏體質者」不建議食用的黑名單。
看完以上這些論述,如果你還堅持治療過敏不需要控制飲食,那我也沒可用的 法術 醫術了,你們可以 直接滾了 洗洗睡跪安~
也或許就像”深夜食堂”電影裡的名言一樣:「有些人只想漂泊,不想找到答案。」,那您就自個兒慢慢去當擺渡人吧。慢走,不送~
因爲如此,如果你身為家長不肯、也不想有能力對自己的孩子做出約束、指引與教導,由著不甚懂事的孩子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用吃,從不打算讓孩子理解「為什麼我不能吃這些東西」,那我認為你根本沒有任何繼續在我診所裡吃藥調理的必要性!
浪費你的錢,也浪費我的時間。
何必呢?
辛苦的建設(調理氣血)過程,如果總是持續不斷的被大肆破壞(飲食百無禁忌),那何必來我這裡浪費你我的時間與你自己的金錢呢?
你讓孩子繼續吃冰、吃糖果、把寒涼性的水果、口味超重的零嘴當正餐吃,然後再狂打噴嚏、流鼻水、晚上咳得半死、皮膚爆癢抓到爛掉,最終回頭影響你身為家長的睡眠、家庭的正常作息,我就不相信在這種死胡同裡鬼混打牆,會有什麼人是贏家?
排除有特殊狀況(例如ADHD、亞斯伯格症等)的狀況不談,我們真的看多了,這種「自我邏輯衝突」,或者說根本沒有邏輯可言的家長所帶出來的孩子,而且這些家庭還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在診間裡,完全不受控制、想怎樣就怎樣、身為大人與家長根本管不動~」。
我真的能理解「孩子對於新奇的事物會有很大的興趣,總是很想要伸手摸一下、捏看看是」,這是很正常的!
我曾在文章裡提過:「這是孩子們的大腦建構內在模型、發展神經迴路、探索新世界的一種方式」,但身為家長有責任風險控管,負責監督並教育自己的孩子,必須尊重場域的擁有者,在得到許可的情況下才能去觸碰那些「不屬於他們自己的任何東西」。
孩子,就像是液體,
裝在什麼樣的容器裡,就會變成什麼形狀。
在人格定型前,只要家長能以身作則,願意花時間去陪伴、引導、說明「為何這個可以做,那個不能做」,而不只是有氣無力的喊一句「不可以喔~」敷衍了事,那麼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養成「看重自己、也尊重別人」一輩子受用不盡的正確價值觀。

幾個月前,曾經有位看起來非常體面、髮型時髦的年輕腦爸,一邊在診間裡追逐著“到處亂跑、不肯好好坐在候診椅上、無論看到什麼都直接拿起來把玩”的兒子,一邊皺著眉頭對我抱怨:「醫生,他上次吃完妳的藥以後,到現在都還是常常咳嗽,尤其當天如果喝到冰的飲料或是吃冰淇淋,就會咳整個晚上~」
廢話!
現在是意圖使醫師發怒嗎?
我瞄了瞄病歷,發現這位小小過敏全自費貴公子在這半年內,總共只來就醫兩次,而且每次還間隔三個月以上,非常無言!
而且這位父親就是那種「對於孩子需要持續調理」很有意見的那種人,所以我回話也回得很直接。
我說:「我一開始初診的時候就跟你說過他需要持續調理、控制冰品甜食,如果你們沒辦法做到的話,你們真的不用大老遠從外縣市跑來看病!」
對,這就是千里之外、老娘在送你離開了。
美女姊姊我本人,向來好話不說第二遍,但我現在已經說了三次,這對遠道而來的新患者來說,也算是仁至義盡惹,掰~

真正有救的孩紙,必須擁有像今天診間裡的一位「說到做到」的霸氣腦木。
這腦木在兩週前帶著有氣喘、鼻過敏病史,已經被小兒科醫師要求開始使用「胖胖魚」(低劑量類固醇製劑)的鵝子、女鵝來就醫,當時我仔細盤問了小兄妹的飲食狀況後,立刻告誡一旁的腦木:「不能讓他們這樣挑食,“只吃肉不吃菜”、“只吃菜不吃肉”都一樣會有問題,還有,冰飲、零嘴、水果也都要控制。」
霸王色外露的偉大航道腦木一聽我說明了飲食偏差會造成的結果後,一口稱允「一定會 努力 校正小鬼們的飲食!」
兩週後的今天,這對就讀低年級的兄妹倆回診,腦木很驚訝的回報:「他們兩個的夜咳、鼻塞,早上打噴嚏流鼻水的症狀都大幅減少了,也都睡得很安穩。」
「之前吸了一個月的胖胖魚,狀況好像也沒什麼特別改善,我真的沒想到原來吃中藥,效果可以這麼快!?」
我沒正面接下這腦木的稱許,只是微笑著問她:「所以,這兩隻現在還會挑食嗎?」
腦木 金光閃閃 霸氣外露、正氣凜然的說:「沒有,我現在根本不給他們挑食的機會。」
「我告訴他們,碗裡我放什麼,就都給我乖乖吞下去,沒討價還價的空間,你不吃就挨餓吧!而且也不會有零食可以吃,然後學校那邊我也特別寫了聯絡簿知會老師,所以這兩週他們應該是完全沒碰到任何冷飲、寒涼性水果。」
哇嗚~
這種執行力,這腦木實在是不簡單哪!
雖然「中藥的有效性」,長期以來都被社會大眾給嚴重低估了,但我認為這兩小鬼的過敏症狀可以改善得這麼快,絕對是因為同步進行「飲食控制」、「藥物治療」這兩大主軸。
這也正是我心目中「醫療介入與生活改變」雙管齊下的最好結果~

我們都知道未來因為AI的加入,將會變得更加詭譎多變…,無論是教育、醫療…,許多傳統的普世價值都不再像過去一樣有著堅不可摧、不可動搖的邊界。
好好教養、教育自己的孩紙,並不是為了讓身為家長的自己,看起來更有面子,而是為了讓他們能在愈來愈艱難的未來時代裡,有著照顧自己的能力、尊重別人的大器、成全自己的智慧。
其實,每一個時代都是當時人們口中的「最糟糕的時代」。
然而,最糟糕的時代,卻也能成為你我視野中「最美好的時代」!
無論是醫療處置、速寫文章、跟診實習,我們希望能提供的正是一種「視野」,一種成就自我美好的高度~
若,你都不願意為自己努力了,那又何必來尋求幫助呢?
自助、人助、天助~
期盼每一位患者與讀者都有能力為自己找到「能真正幫上自己忙的人事時地物」。
延伸閱讀、延續好孕氣、好運並非偶然 (超連結)
因為敝院能力不足,無法無限制的提供精準診治的門診能量,因此積極建議【 一定要事先按照敝院流程完成 Line 預約 】,目前 皆因滿額而無法接受現場掛號 ,若造成困擾,懇請見諒~
亦或是您可就近尋找您所期待的合適中(西)醫師診斷,無須刻意遠方而來到敝院,長途跋涉、勞心勞力只會更增加身體負擔。
此文章為醫師看診經驗,並非宣稱療效,依照醫療法規限制、與患者個體狀況不同,我們無法保證根治根除、無法保證療程療效、也無法保證絕對能弄出人命讓您好孕。若因此造成不便,懇請見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