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容中醫

精準 ∣ 隱私 ∣ 品味 ∣ 共好

Home » 👩🏻‍⚕️ 專業醫療知識與個人臨床經驗 » 〈蛋白S低下、妊娠糖尿病、多囊〉流產二次的40歲纖瘦美女・成功弄出人命
〈蛋白S低下、妊娠糖尿病、多囊〉流產二次的40歲纖瘦美女・成功弄出人命


診間速寫,為了避免速寫對象被認出,文章內容會適當的放大特徵或是縮小特徵或是扭轉特徵,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也不要因為文章的內容而影響您的心情~

〈 大綱・本文有以下內容 〉 隱藏

👩🏻‍⚕️Woman的三種身份:
女兒、妻子、媽媽

最近看了幾部很好看的日劇,其中就有兩部是 滿島光 (満島 ひかり)主演的,而我觀看的順序是 2013年上映的《 Woman 》、 2022年上映的《 First Love 初戀 》。

就在看完《 Woman 》之後,有一天在泡澡時突然想挑一部簡單一點的,於是就找上了這部也是滿島光主演、而且據說很知名、很多人的評價都不錯的芭樂“電影”《 First Love 初戀 》來打發打發時間,結果就在電影開始播放片尾曲時,我才非常錯愕的發現「靠,不是吧?這是影集?」的自顧自的在浴室裡驚聲尖叫。

以相同都是失憶、情感類的題材來說,我更喜歡 Mean Girls 的 Rachel Anne McAdams 所主演的《 愛・重來 》(The Vow),劇情更加簡潔精練、也能讓人反思婚姻、愛情、記憶、家庭的各種題材。

而《 First Love 初戀 》這部影集雖然也不錯,但除了結局帶點八股、與過多的政治正確之外,我真的覺得除了刻意以外,真的可以不用那麼拖戲的帶入這麼多的細節與自圓其說的劇情,梅比、或許這是一部客群鎖定在18歲青春痘扣少男少女情懷的年輕觀眾吧,雖好看、但也不會想要再看一次、甚至是花心思帶出更多的討論。

不過,2013年上映的《 Woman 》就很值得推薦了,滿島光飾演的女主角「青柳小春」、田中裕子所飾演遺棄女主角的親生媽媽「植杉紗千」、臼田麻美所飾演女主角的好友、從離婚到再婚再到成為單親媽媽的「蒲田由季」、谷村美月所飾演後來也選擇成為單親媽媽的實習醫生「砂川藍子」、以及鈴木梨央所飾演女主角親生的長女「青柳望海」,還有神野三鈴所飾演雖然名義上沒有遺棄孩子的女主角先生之親生母親「青柳靜惠」,這六個女性角色,有鮮明個性的各自反差對比,而除了青柳靜惠以外,其他五位角色卻也都有高度相似的核心價值「堅毅、忍讓、要符合普世價值與世人期待的女性定位:女兒、妻子、媽媽」。

光是在看第一集,就讓我不斷對著螢幕直喊:「這也太慘了吧?第一集就一定要這麽慘嗎?」,直到看到最後一集,我真心覺得這是一部會用光家裏面紙的好哭日劇,不小心就會因此又多砍了一棵樹。

雖然這部日劇的名字是「Woman」,但其實整部日劇也都圍繞在「母親與女兒」這兩種角色之間的情緒與堅持、選擇與發展。

以上為了避免暴雷、但更多的是不想再增加這篇已經超過三萬字的文章字數,據說台灣 Netflix 即將於 2024/02/07 上檔播放,咪娜桑們到時候也可以在春節期間來個好好抱在一起、狠狠地哭一番。

不過岔個題外話…
青柳小春在那種超高壓力的生活環境裡,那美麗臉蛋上的氣色,也未免太好了!?(笑~)

好了,以上雖然已經開完場白,但是我不用想、膝蓋也知道咪娜桑們對於「研究心容團隊這趟去東京進行名為員工旅遊、實為員工教育訓練的各種優質行程中,到底是去了哪些特殊景點?」會更感興趣吧?

我很清楚這些旅遊資訊,會遠比研讀這一篇由 甜美醫師 我本人所寫出來的又臭又長裹腳布文章,還要更讓讀者們有千萬倍的興趣。

但是呀,嗚們吶~女人們呀~

就如同我們人生可以選擇永無止境的持續進步一樣,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會有比「尾隨打卡景點」更重要的事情,值得並需要我們的不斷關注。

至於今天這篇文章你需要優先打上屎巴賴的閱讀重點,就是懷孕前後的「蛋白S數值」、「D-Dimer數值」以及「孕期的血糖控制」,這些都是敝院優秀患者在孕前就應該要知道的重大資訊。

不然,你以為瀰漫在空氣中的「摸手手就會弄出人命的都市傳說」會是怎麼來的?

當然是鹽+管教來的!

因為我個人相信「不論是待產、待孕、生殖醫學、免疫醫學、中醫藥學…,這些每個身份與角色都有各自應該要知道、堅持與進步的努力」。

也唯有將這些努力搜集起來,我們才能有機會與患者一起拼出一張完美的弄出人命好孕願景

 D-Dimer 的單位 

本篇文章的 D-Dimer 數值,均統一以「μg/ml」為單位。

正常值 0 ~ 0.55 μg/ml。

在之前多篇的冗長文章裡,我應該已經多次提起蛋白S蛋白CD-Dimer 等名詞,次數多到竟然還有 該屎的 優質美少女患者直接在門診裡對我說:「心容醫師,我真的很常看到你寫這幾個名詞,可是我還是搞不太清楚它們是幹嘛用的…」

噢,這位沒確診也能腦霧美少女患者朋友,你是可以暫時對這些名詞霧煞煞、風吹砂沒關係啦!

反正你也已經有 2個分別就讀 小一、小四的帥氣鵝子了,只是,我還是習慣當下要鄭重提醒她:「在你步入更年期的時候,仍然必須追蹤這些與凝血相關的指數。」,對!這就是化悲憤為變老的力量~

而所謂變老的力量,其實是因為女性在進入更年期時,雌激素的快速下降,將會大幅削弱對心血管的保護能力,屆時一定要密切留意自身的血栓數值,以預防停經後會有極高機率出現的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

但是,如果你跟以上早已是兩個公子哥的養殖戶美女有著不一樣的人生?

如果正跪著拜讀這篇超級長文的你,現況依然是處於高強度的備孕階段,那麼我希望你可以盡快弄清楚這些名詞的意義,因為它們對你真的是非常重要。

至於那些對於血栓體質與懷孕的關聯性完全沒有概念的人,可以先去看看我之前的幾篇文章

 蛋白S、D-Dimer 

如果你是備孕、求好孕的新同學,現況還不熟悉蛋白SD-Dimer 等數值與懷孕關聯性的人,可以先看看我之前寫的幾篇文章:

免疫與血栓體質的好孕畢業狀(可點選超連結)

〈嚴重免疫血栓體質〉在試管植入前就自然受孕的32歲媽咪(可點選超連結)

〈蛋白s低下〉流產四次後的自然懷孕成功 (可點選超連結)

但,如果你真的連滑滑手指點進去連結、跪著好好拜讀一番都覺得懶,那麼我就先不請自來…

先講二個發生在其他國家的真實案例給你聽,或許你就會比較有動力可以去認真了解一下這幾個專有名詞了吧?

你能想像嗎?這是我坐在機翼旁位置所拍攝到的。很多時候,事在人為。©心容中醫


👩🏻‍⚕️新生兒猛爆性紫斑症
的兩個案例

🔬 Successful Pregnancy Outcome in a Case of Protein S Deficiency

 印度孟買之案例:新生兒猛爆性紫斑症 

第一個案例發生在印度的孟買。

在 2012年時發表在 NCBI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的《 Successful Pregnancy Outcome in a Case of Protein S Deficiency(可點選超連結),以下我就直接翻譯成中文。

一位孟買當地女性,在 2002年懷第一胎時,由於早發性破水、產程延長,在 35週時進行剖腹產,生下一名重 2.3Kgw 的女嬰。

這女嬰於出生時,全身皮膚有明顯的黑色病變,在新生兒加護病房的第三天,就出現皮膚壞死、剝落。很讓人遺憾的是,這位女嬰在出生第五天就死亡,卻沒有機會可以確定死因。

2004年,她第二次懷孕時,整個孕期沒有明顯異常,一直來到懷孕 38 週,因為產前出血,而進行了緊急剖腹產。

這一次所生下的女嬰(第二次懷孕),也有類似與第一胎相似的明顯黑色皮膚損傷,並且也同樣出現皮膚壞死、剝落,並且也在新生兒加護病房的第五天死亡,而死因依舊是未知。

這位孟買當地的女性患者,並沒有其他的術後併發症,而且也在避孕的建議下,順利出院。

2006年,這位當時才 24歲的孟買女性,來到了後來發表這個案例的婦產科醫院進行諮詢,醫師檢查後發現她的狼瘡抗凝血因子(LAC)陽性,巨噬細胞病毒IgG(CMV IgG)、單純皰疹病毒(HSV IgG) 、德國麻疹病毒(Rubella IgG)陽性,抗心脂抗體(ACL IgG/IgM) 陰性,抗ds DNAANA梅毒血清試驗(VDRL)陰性,而親代染色體核型分析正常。

後來,這對夫婦被轉診到皮膚科,後續才確定了導致新生兒死亡的可能皮膚病原因。

皮膚科認為繼發於蛋白S 或蛋白質C 缺乏的新生兒猛爆性紫斑症,可能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原因,而因此對這對夫婦(女嬰的父母雙方)進行了血栓形成傾向疾病分析

父親的血栓檢查正常;母親的血栓檢查,顯示蛋白S缺乏,為 55 %(正常範圍為 70 ~ 140 %),而蛋白C抗凝血酶 III 第五凝血因子萊頓(Favtor V Leiden)正常。

在被告知蛋白S缺乏症是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情況下,而醫院則建議這位女性「在孕期前後,補充葉酸 6個月,並且在下一次懷孕時,儘早進行產前登記並預防血栓」。

2008年 9月,她第三次懷孕,也在懷孕 9週時到 NWMH產前診所登記,她的基線全血球計數與凝血功能,均在正常範圍內,但,由於狼瘡抗凝血因子陽性且蛋白S低下,因此,患者則開始每日服用一顆低劑量的阿斯匹靈(75 mg)、並且每日持續施打 5000 IU的普通肝素(UFH)直到 20週。

肝素劑量,從第 20週至第 32週增加至每日 7500 IU,隨後增加至每日 10000 IU,在 34週時停用阿斯匹靈

因為 36週時胎動減少,進行檢查後發現胎動遲緩、並且伴隨著胎兒心跳過速,因此就在立即停用肝素的 12小時後,以脊髓麻醉進行緊急剖腹,並在 2009年 8月生下 2.8Kgw 的女嬰,而新生兒阿普伽(Apgar),則是評分良好。

🔬 Neonatal purpura fulminans in newborn with severe congenital protein C deficiency: Case report

 沙烏地阿拉伯之案例:新生兒猛爆性紫斑症 

第二個案例,則是由沙烏地阿拉伯的醫院發表,2017年發表於 ScienceDirect 的案例與研究《 Neonatal purpura fulminans in newborn with severe congenital protein C deficiency: Case report(可點選超連結)

一位葉門女子,正常足月情況下,自然生產一名女嬰。這名女嬰在出生後 5小時內,出現皮膚變化且不斷加劇。

女嬰在 20小時後,被送到醫院急診,她的頭皮、雙頰、左手與右腳底觀察到網狀瘀斑、並伴隨紅斑邊緣,不到 24小時的時間,病灶就迅速擴大涉及左臂,出現壞死、硬結,邊界清晰,接著身體的其他部位,也不斷出現新的病灶。

此女嬰的雙親是近親通婚,她是此女子的第 5個孩子,有 2個健康的兄姊,但,前 4個孩子中的另外 2個兄姊,則是在出生的第一週,也因為同樣的併發症,不幸在家中過世,完全沒有機會去任何醫院。

這名女嬰的實驗室檢查報告中,凝血相關數值有多項異常,包括血球比容(Hct)偏低、凝血酶原(PT)及部分凝血酶原時間(PTT)過長、纖維元蛋白分化物(FDP)偏高,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極低,抗凝血酶III偏低等,其中令人驚訝的是她的蛋白C 非常低,僅有 8% (正常值為 70 ~ 140%),且 D-Dimer 數值非常高,高達 35.13 μg/ml (正常值為 0 ~ 0.5 μg/ml)。

不過,她的 蛋白S 數值正常(103%),其他實驗室檢查包括血清電解質、腎功能、肝功能、尿液與腦脊髓液分析,均在正常範圍內,而血液、尿液及腦脊髓液培養物,都沒有顯示出現任何細菌生長。

綜合家族史、臨床、實驗室檢查結果、嚴重低蛋白C 並排除感染原因,醫院診斷這名女嬰為嚴重先天性蛋白C缺乏所致的新生兒猛爆性紫斑

在 NICU 的期間,兒科血液科醫師開立了廣效性抗生素預防治療、肝素皮下注射全血漿輸血

經過幾天的治療,雖然女嬰壞死病灶明顯癒合,包括 PT、PTT 也正常化,但是,女嬰還是出現了院內感染。

後續的傷口採樣血液培養中顯示:「肺炎克雷伯菌與念珠菌生長」,隨後因多重器官衰竭敗血症顱內出血而死亡。

以上二個病例,都是屬於「新生兒猛爆性紫斑症」,是因為嚴重的蛋白S缺乏症、與蛋白C缺乏症所造成。

一般來說,輕微的蛋白S缺乏症、與蛋白C缺乏症有可能是體染色體顯性遺傳(意味著致病的突變基因,僅有一條出現異常),但是嚴重的蛋白S缺乏症蛋白C缺乏症,很可能是因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所導致(亦即致病的突變基因,兩條染色體都出現異常),這應該都能算是很極端的罕見病例。

大家雖然不須要因爲看了這兩個案例就嚇到手足無措,但是我們也必須從中了解,根據目前的國際研究,即使備孕女性本身僅是輕微的蛋白S缺乏症、或是蛋白C缺乏症,也極可能會在懷孕後,導致胎盤血栓形成、灌注不足、胎兒生長遲緩胎兒死亡、以及隨後的胎兒流產

🔬 Investigating protein C and S levels in pregnant women with recurrent early pregnancy loss versus normal pregnancy 

 Investigating protein C and S levels in pregnant women with recurrent early pregnancy loss versus normal pregnancy

2023年發表在 NCBI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的《 Investigating protein C and S levels in pregnant women with recurrent early pregnancy loss versus normal pregnancy 》(可點選超連結)指出:

蛋白C 與蛋白S 是維生素K 依賴性血漿蛋白,它們共同作為人體天然抗凝血系統的組成部分。

蛋白C 與蛋白S 的基因突變,是其缺陷的主要原因,此外,多種機制或某些藥物的使用也可能導致後天性缺陷

Proteins C and S are vitamin K-dependent plasma proteins that work together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body’s natural anticoagulant system.

Mutations in protein C and S genes are the main causative factors for their deficiencies. In addition, acquired deficiencies can also occur due to multiple mechanisms and/or the use of certain drugs.

鑑於妊娠期高凝血狀態,這種情況需要孕婦給予更多關注。

然而,由於任何抗血栓因子的缺乏,而導致的高凝血狀態,會導致胎盤血栓形成、灌注不足、胎兒生長遲緩、胎兒死亡、以及隨後的胎兒流產

This condition demands even more attention among pregnant women, given the hypercoagulable state of pregnancy.

However, hypercoagulability due to deficiency of any antithrombotic factors leads to placental thrombosis, hypoperfusion, fetal growth retardation, fetal death, and subsequent fetal losses.

蛋白S缺乏症蛋白C缺乏症更常見,導致復發性流產的整體風險增加15倍。

因此,對經歷過流產的女性進行血栓形成傾向篩檢可能是適當的,低分子肝素(LMWH)治療可能是一種選擇。

Protein S deficiency is more commonly identified than protein C deficiency, constituting an overall 15-fold increased risk of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

Therefore, thrombophilia screening in women who have experienced pregnancy loss may be appropriate, and treatment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 may be an option.

聽完上述的完整說明,我相信咪娜桑們應該可以了解「為什麼我會不斷強調:管理並認識自身與備孕相關的免疫血栓數值,是絕對必要的了吧?」。

蛋白S缺乏症蛋白C缺乏症更常見,導致復發性流產的整體風險增加15倍

那麼,接下來我要開始天橋底下說書、來正式進入今天文章的主角:這位白白淨淨、說話非常輕柔的纖細美女之弄出人命故事。

那是在 2023年六月中,她首次來到我的門診裡。

當時 40歲的她,已經懷孕滿 16週,理論上是應該已經進入穩定期,但她與一同前來看診的先生臉上,卻都有著極度焦慮的異樣神情。

每次去到日本,我最喜歡看的其實是樹枝的形狀。©心容中醫


👩🏻‍⚕️2023/06/18,
兩次流產的初診

「心容醫師,我之前曾有 2次自然懷孕、但是卻都在八週前流產。」

「後來在準備進入試管取卵前,又發現自然懷孕,而目前已經是懷孕 16週,然後最後一次的月經是 3/3,預產期是 12/2。」

「今天會特地南北奔波來找您,是因為我在兩次流產後做了免疫檢查,發現我有輕微的抗磷脂抗體症候群Anti-β2-glycoprotein 1 IgG17.4。」

「此外,平時的蛋白S就有稍微偏低現象,都在 60 ~ 70之間浮動,而且這次懷孕也有觀察到蛋白S明顯一直往下掉。」

「三週前蛋白S已經掉到 29.5,但是我的婦產科醫師只有讓我服用類固醇伯基到 12週,12週之後也只維持了每日一支 6000 IU克立生肝素。」

「婦產科醫師很直白的告訴我們,目前並沒有任何明確的西藥可以用於改善蛋白S數值,只能用肝素來預防體內的凝血狀況。」

「再加上懷孕後婦產科醫師沒有抽D-Dimer蛋白S也是 2個月才抽一次,我跟先生都覺得非常不安,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上網搜尋資料、拜讀過好幾篇您極其專業的超長文章之後,就決定無論如何都一定要來拜託您幫忙。」

「另外,因為我自己的身體狀況很多,懷孕前就有甲狀腺低下的問題,長期都在服用昂特欣。」

「還有…就是空腹血糖曾經稍微偏高,當時婦產科醫師認為血糖高的情況,很有可能會影響懷孕,所以也開了降血糖藥物給我吃,直到後來順利懷孕時,婦產科醫師才說降血糖藥可以先停掉。」

「最近一、二個星期的手指也一直出現汗皰疹,有時候會癢到影響睡眠,我很擔心會像幾年前那樣,汗皰疹反覆發作、一整年都沒有好。」

「然後然後,最近也有比較不好入睡、腦袋無法關機的情況,常常清晨四、五點醒來之後,就再也睡不著了。」

「這些很多很複雜的問題,也想要拜託心容醫師能不能一起幫我調理。」

初次就診時,她用著有點顫抖的聲音說著。

「你有多囊體質是嗎?」我一邊輸入資料,一邊抬起頭問她。

「是的,婦產科醫師說我有輕微的多囊,大約三年前抽過 AMH 是 6.多,但近期都沒有再追蹤。」

「我們沒有做 NIPT,婦產科醫師建議我這個年紀直接做羊膜穿刺就好。」

「我目前還在服用的保健食品是綜合維生素、藻油還有鈣鎂鋅。」

她雖然神情緊繃,但也是很有條理的仔細說明身體狀況。

在我自己的臨床觀察經驗裡,「有糖尿病家族史、多囊體質伴隨胰島素抗性、孕前曾出現血糖偏高問題」的這幾類患者,很容易在懷孕後出現「蛋白S快速下降」以及「D-Dimer快速上升」的問題。

我心裡思索「她的空腹血糖偏高,很有可能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體質常見的胰島素抗性所引起」,這個部分確實是需要多留意,因此先在病歷上特別標註這個部分。

她目前已經自然懷孕 16週,需要評估的體況雖然比起還在備孕階段的求好孕女性來說是相對單純,但是也因為免疫血栓指數,在懷孕初期中期的變化速度非常快,因此也是完全不能掉以輕心。

婦產科醫師平均 2個月才抽一次蛋白S、而且又沒有追蹤 D-Dimer 的情況下,我雖然身為不大不小中醫師,但,還是 得奮發向上、自立自強的 必須積極建議眼前的這對夫妻:「下次產檢時,請務必優先向自己的醫師詢問是否可以加抽 D-Dimer?」

「另外,也須要請兩位額外移駕到風濕免疫科,請風免醫師協助至少以兩週一次的頻率,來定期抽血檢查蛋白SD-Dimer 數值。」

「或者,你也可以積極的另外尋找一個固定的檢驗所來抽血檢查,為自己建立另外一組可以提供參考評估的血栓數值。」

「這些行為的目的,除了可以觀察中藥調理後的數值變化,也是為了母親與胎兒的孕期安全考量,而且這也正是我們自己常常在說的風險管理。」

有關於纖細美女的體況方面,在我示意她老公速速放開在診間裡竟然還牽在一起的小手手之後,我親切又溫柔的摸著美女的小手手、仔細幫她把脈,並且喝斥手手一摸完就馬上跟老公連在一起的美女,趕快吐出從一出生、嘴巴就一直含著的舌頭。

在仔細審閱過舌象、脈象之後,我看見「她那懷孕滑利的脈象中,夾有浮燥不穩定的搏動,舌苔白膩、舌體偏瘦但齒痕明顯可見」,額外的旁敲側擊再加碼分析「她的說話聲音低微,語速慢、中氣不足」這些線索。

按照「毛利君在講出“真相只有一個”前,小五郎一定要先睡著」的慣例,我摸摸下巴沒有的鬍子、臉上充滿美麗自信的微微點頭,口恩~ 已經可以推斷出「她是典型的氣虛夾濕體質」。(到底是在演哪一齣?)

此外,因為她體態是非常非常的瘦,體重竟然可以從懷孕到現況已經滿 16週了,卻都還沒有明顯增加,我因此認為,在母體緩衝能力不足、胎兒又大量自母體吸收養分的情況下,這位纖細美女的身體,正在用著很辛苦的方式維持 所謂的進出口 供需平衡。

若體內能量的分佈調節難以達到母胎兼顧,那在這種情況下的確是很容易在母體身上出現「免疫血栓指數的浮動現象」,這種情況下,我會很快速的使出上上下下左左右右ABAB、馬上按出慣用的大絕招固定技:「根據現況體質去客製出每日兩種處方內容完全不同的 早晚苦苦相逼 水煎藥處方」,來幫忙涵養氣血、化濕排瘀並調節肝膽腸胃系統,藉此改善腸胃吸收、肝臟代謝的相關能力。

在我幾十年的臨床經驗裡,這樣的好孕調理思路則會有九成以上的機率,可以穩住不斷下跌的蛋白S,後續縱使 D-dimer 數值原本就在懷孕之後,會因應母體生產凝血所需而因此逐漸升高,但是在一般的情況下,若是整個孕期的蛋白S 都能維持在 30%上下,那我認為通常就不太會出現立即性的風險。

只是,畢竟在這個年代,就算順利懷孕滿 12週,也不一定就代表可以無風無雨、一切順利的來到產房讓寶貝呱呱墜地

在近幾年的好孕門診裡,我真的已經是看太多「總是在高週數流產後,才被檢查出母體有免疫血栓體質」的心酸故事。也因為如此,在我門診裡的所有好孕患者、所有孕期的預約照護,都必須要以最高規格:「可終於將寶寶生出來抱在手上」這樣的美好畫面出現,這才能真正算是好孕療程裡的功德圓滿。

所以呀…

我為她安排的調理方向,跟那些在備孕期間就來到我門診的求好孕患者相比,並沒有太多的差異性,一切都還是要朝向「根本體質的改善」進行,並且盡可能的即時協助孕婦「能夠有力有氣的安穩度過整個孕期,順利弄出人命」。

 檢驗報告重點數字・初診 

1️⃣ Anti-β2-glycoprotein 1 IgG :17.4。

2️⃣ 蛋白S:29.5%。

無論是京都或是東京,大樹真的可以很自由自在地連在土地上,這是我喜歡與羨慕的風景。©心容中醫


👩🏻‍⚕️2023/07/02・18週,
第一次回診・汗皰疹消退

二週後,纖細美女懷孕 18週時、在回到我門診的一週前,已經請婦產科醫師協助抽血追蹤 D-Dimer 數值,是 0.613 μg/mL。我認為以這個週數而言,這數字還在正常範圍內。

另外,此次所看到的舌苔厚膩的程度,已經是明顯減半,而她自己也表示手指汗皰疹消退、且已經不覺得癢,但是,睡醒仍然容易疲倦。

而,產檢的部分,預計是在一週後做羊膜穿刺、一個月後進行高層次超音波

 檢驗報告重點數字・第一次回診 

1️⃣ D-Dimer:0.613 μg/mL。 (有的檢驗報告會以 613 ng/mL顯示)

2️⃣ 蛋白S:29.5%。

偶爾在寺廟裡看到這種精心設計與規劃的大樹,會因此佇足仰望許久許久。©心容中醫


👩🏻‍⚕️2023/07/16・20週,
第二次回診,蛋白S回升

又過了二週、纖細美女懷孕 20週,此時已經開始有肚子緊的感覺,也能夠感受到胎動

婦產科抽血的蛋白S回升到 40.4 (2023/6/23的時候,是 29.5),此時大便已經可以每天正常解一次,但是偶爾還是會出現「半夜起身小便,就睡不著」的情況。

至於,舌苔厚膩的現象,又比二週前更加消退,這也表示體內的濕阻情況已經減輕,而其直接表現的體況是血液循環加速,相應的排便、睡眠都能因此得到改善

在我依照她當下體況而客製微調夜間水煎藥處方的同時,身為不大不小中醫界裡頭極其嘮叨的美女醫師小妹我也特別叮嚀囑咐:「因為你在懷孕前,就已經出現血糖偏高的情況,所以,請你務必要減少精緻澱粉與甜食的攝取,另外,也需要特別控制你自己的水果食用量!」。

 檢驗報告重點數字・第二次回診 

1️⃣ 蛋白S:40.4%。

那怕只是鄉村小道,也是這樣的賞心悅目。©心容中醫


👩🏻‍⚕️2023/08/06・23週,
第三次回診,蛋白S持續回升

「2天前的高層次檢查,發現除了寶寶大小約為 24W(比實際稍大一週)之外,其他一切都正常。」

再過三週,纖細美女回診報告

由於距離下一次婦產科安排抽血的時間還有三週,因此她們在一週前已經依照我的建議,直接自行在住家附近的檢驗所,另外抽了 D-Dimer 蛋白S,而其數值分別為 D-Dimer:0.712蛋白S:59。三週後的產檢醫師為她安排喝 75mg的糖水、並且抽血檢驗血糖。

此次就診,她手指的汗皰疹幾乎已經完全消退,晚上雖然仍會在 2 ~ 3點起床小便,但是目前已經可以順利無接縫的再次入睡。

寫到這邊,讀者們、咪娜桑可能會留意到纖細美女自行抽血的 蛋白S 數值與婦產科的數值有明顯落差,乍看起來「檢驗所的數據,似乎是漂亮許多」。

但是,我在前文裡有稍微強調:「額外的同步進行抽血檢查,是為了方便觀察“客製的中醫藥處方”介入調理後的結果,而且也是為了確保母胎安全」,並不是要患者「選好的報表相信」或是「選壞的數字來擔心」。

因此,從這位纖細美女的檢查報告看來,至少我們已經知道「蛋白S正在穩定回升中」,所以即使是後續的 D-Dimer持續緩升,我也認為她可以不必太過緊張。

 檢驗報告重點數字・第三次回診 

1️⃣ D-Dimer:0.712 μg/mL。

2️⃣ 蛋白S:59。

當然京都著名的哲學之道,更是有豐富的視野風情可以沈浸享受。©心容中醫


👩🏻‍⚕️2023/08/20・25週,
第四次回診,準備畢業

再過二週,纖細美女懷孕 25週,一週前的檢驗所之抽血數值為 D-Dimer:0.794蛋白S:58,算是維持得十分不錯,而且她的汗皰疹已經痊癒、未再發作,睡前比較容易覺得子宮變硬像籃球,但是大約數分鐘之後,就會緩解。

在看到這些已經穩定現象的同時,我也在忖度「如果下一次婦產科檢查蛋白SD-dimer都能持平,而且血糖檢查也能順利過關,那我就要先把她的中醫藥好孕療程先暫時收尾,讓她回去好好待產」。   

 檢驗報告重點數字・第四次回診 

1️⃣ D-Dimer:0.794 μg/mL。

2️⃣ 蛋白S:58%。

那怕是台場這種百貨公司與高樓大廈林立的地方,也是有著豐富的樹林,還有偶爾會換裝的鋼彈。©心容中醫


👩🏻‍⚕️2023/09/03・27週,
第五次回診,最後確認血糖

二週後,纖細美女懷孕來到 27週,一週前的婦產科檢查 D-Dimer:0.943蛋白S:44.5 ,雖然蛋白S比起檢驗所的數值仍有落差,但是整體趨勢也已經算是持續回升到相對安全的範圍裡。

只是,她的體重相較於孕前,竟然只增加了 2公斤,到目前為止也才 48Kgw,是那種從背後根本看不出有懷孕的得天獨瘦之人,真的是 讓人羨慕又嫉妒的 很神奇!

在看到這次婦產科的檢查結果之後,我安心不少,再次殷殷叮囑飲食內容與注意事項之後,我先交代她:「可以暫時不用再安排回診。」

「但是,必須在一取得血糖報告後,就立刻馬上NOW拍照回傳給我!」

因為,「血糖」這是我在整個好孕療程裡,必須進行最後確認的重要部分。

一週後,非常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我收到的血糖報告竟然明顯高出正常值:「空腹血糖 75、飯後一小時 236、飯後二小時 245」。

 檢驗報告重點數字・第五次回診 

1️⃣ D-Dimer:0.943 μg/mL。

2️⃣ 蛋白S:44.5%。

3️⃣ 空腹血糖:75 。
(空腹血糖標準值:92。)

4️⃣ 飯後一小時的血糖:236 。
(飯後一小時的血糖標準值:180。)

5️⃣ 飯後兩小時的血糖:245 。
(飯後兩小時的血糖標準值:153。)

無奈之下,我只好緊急將她原地召回,打算再次仔細詢問現況的飲食、生活作息,並且預計將後續的中藥開方思維,轉而加重血糖控制的力道比例。

不過就是一條鴨川,卻是這麼的迷人的平靜。©心容中醫


👩🏻‍⚕️孕期很重要的血糖控制

 為什麼孕期的血糖控制這麼重要? 

沒懷孕過的人可能覺得疑惑,為什麼孕期的血糖控制這麼重要?

妊娠糖尿病,對胎兒跟母體究竟會造成什麼影響?

一般來說,妊娠糖尿病最容易發生在懷孕中期,而在妊娠後期更為顯著,這是因為胎盤會分泌如人類胎盤催乳激素生長激素黃體激素腎上腺皮質素釋放激素等賀爾蒙,使得孕婦對於碳水化合物產生耐受不佳,進而造成高血糖

絕大多數的孕婦母體會因應這種高血糖狀況,藉由分泌足量胰島素而產生自體調控,以維持正常的血糖濃度,但是有些孕婦本身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出現胰島素阻抗,在這個情況下的身體,就會持續處於高血糖狀態而造成妊娠糖尿病

對胎兒來說,由於母體的血糖可以自由通過胎盤,但是母體的胰島素卻不能通過,所以當母體血糖過高時,會讓體內的胎兒暴露在高血糖的環境中(就像泡在糖水裡),使胎兒本身分泌的胰島素增加、而直接影響到發育,甚至容易出現巨嬰症腦部病變肝臟腫大心臟疾病早產引發呼吸窘迫症候群難產死產新生兒低血糖等狀況。

此外,胎兒時期暴露於高血糖環境中的孩子,長大後也比較容易出現肥胖、或是第二型糖尿病

對母體來說,妊娠糖尿病可能會併發子癇前症羊水過多酮酸中毒急性腎盂腎炎胎盤早期剝離等嚴重的併發症而危及健康或自己的生命。

 因此,孕期的血糖管理,也是影響母嬰健康極度重要的一個環節

孕期的血糖管理,也是影響母嬰健康極度重要的一個環節。

看著京都河原町附近的柳樹小道,突然想起小時候台中車站旁的綠川與柳川。©心容中醫


👩🏻‍⚕️2023/09/17・29週,
第六次回診,高血糖問題

「心容醫師,我到現在已經 29週了,體重還是只有增加 2.5Kgw,我很擔心寶寶沒營養。」

「所以…,我每天都卯起來吃很多的飯,除了中午的便當可以全部嗑光以外,現在還會追加下午茶點心,晚餐也吃了很多飯、肉、菜。」

「不是說要天天五蔬果嗎?我現在也是每餐 3樣菜、2種水果,是因為這樣所以血糖才這麼高的嗎?」

「現在怎麼辦?我是不是要打胰島素了?」

被我緊急召回的纖細美女,臉色蒼白的她,用著很委屈的、很擔憂的眼神問。

哎,我嘆了口氣~

雖說,也是很常看到孕婦這樣大吃大喝、而且血糖完全正常的,但是,確實還是會有部分的孕媽咪,必須要更仔細的控制血糖。

就像文章一開始所提到的,例如原本就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前曾經血糖偏高、或多囊體質等族群,在懷孕期間發生妊娠糖尿病的機率,會遠比一般女性來的更高。

「你目前的狀況是否需要施打胰島素、或是使用口服藥物,這些還是要交由專業的婦產科醫師決定。」

我會在這次的 早晚苦苦相逼 客製處方裡,先加強你的血糖控制

「但是,你也得將米飯的進食量先減半,而且同時提高蛋白質與蔬菜的攝取量,然後建議就先暫停所有水果進口。」

「我想…婦產科醫師應該已經先幫你安排了新陳代謝科就診、與營養諮詢了吧?」

她點點頭。

「恩,那你就先安心回去繼續被我 早晚苦苦相逼 喝苦藥吧。」

「本來都叫你不用再回診了,但這下又要南北往返奔波、辛苦你們了~」

「啊,還有,然後、然後…」

「如果新陳代謝科醫師、或是婦產科醫師開立了新的處方或變更劑量,你再用訊息即時回報給我吧~」

身為專門弄出人命的不大不小中醫師美女小妹我,一直都很能理解孕婦其實是一種很辛苦很辛苦的生物,但此時我也只能用親切溫柔的甜美微笑來安慰她。

城市中,不應該只是用心的規劃都市高樓,更應該是用心的養護大樹植物。©心容中醫


👩🏻‍⚕️2023/10/08・32週,
第七次回診,明顯宮縮

三週後,纖細美女懷孕滿 32週,胎兒體重大約是 1,750公克,羊水量也正常。不過,婦產科新陳代謝科都沒有額外開藥,僅幫她在手臂皮下植入了連續血糖監測儀。

而她近二週的飯後血糖約 140上下空腹血糖約 70 ~ 90,看起來也還算是控制的不錯,但是,因為 2天前突然出現明顯宮縮,來到急診檢查時發現胎頭已經下降,而急診醫師因為擔心寶寶提前出生,因此已經先施打了百日咳疫苗,也預計在二周後會先幫她施打流感疫苗

「我已經把飯量減得更少了,現在什麼東西都不太敢多吃,大便勉強可以每天解一次,但有時候要蹲很久才能上得出來。」

「我覺得真的好辛苦…」

堅強又略顯疲態的她告訴我。

看著這個紙片人媽咪為了「怕寶寶因為她的血糖狀況出現併發症」而因此挨餓、同時又得擔心「寶寶會不會也因此發育不良」,另外還要因為原本的血栓體質而擔驚受怕的懷孕日常,身為她的 甜心寶貝 中醫師,我也只能盡力提供即時的適切協助。

所幸,她後續取得的 32週 D-Dimer 數值僅略升高到 1.029蛋白S數值似乎受到血糖波動影響,下滑到33,但是也還在可接受範圍。

 檢驗報告重點數字・第次回診 

1️⃣ D-Dimer:1.029 μg/mL。

2️⃣ 蛋白S:33%。

3️⃣ 飯後血糖約 140上下。

4️⃣ 空腹血糖約 70 ~ 90。

🔬 Reference Values of D-Dimers and Fibrinogen in the Course of Physiological Pregnancy: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Selected Risk Factors — A Pilot Study 

 Reference Values of D-Dimers and Fibrinogen in the Course of Physiological Pregnancy: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Selected Risk Factors — A Pilot Study 

根據這篇發表在 NCBI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的 2021年研究《 Reference Values of D-Dimers and Fibrinogen in the Course of Physiological Pregnancy: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Selected Risk Factors — A Pilot Study(可點選超連結)

妊娠易發生血栓凝血,這在實驗室中則會反映為 D-Dimer 與纖維蛋白原水平升高,但是在正常生理妊娠中,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不會增加。

如果妊娠糖尿病(GDM)、或是尼古丁中毒同時存在,風險可能會增加。

Pregnancy predisposes to thrombotic hemostasis, reflected in the laboratory as, e.g., increased levels of D-Dimers and fibrinogen, but in physiological pregnancy, the risk of venous thrombosis does not increase.

Risk may increase i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or nicotinism coexists.

與未罹患妊娠糖尿病(GDM)的女性相比,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纖維蛋白原濃度顯著升高。

按三個月順序建立 D-Dimer 的參考範圍如下:167 ~ 721ng/mL、298 ~ 1653ng/mL、483 ~ 2256ng/mL。

調整風險因素後,獲得了顯著更高的 D-Dimer數值(主要是妊娠中期與晚期):分別為 165 ~ 638ng/mL、282 ~ 3474ng/mL、483 ~ 4486ng/mL。

In addition, a significantly higher fibrinogen concentration was found in women with GDM compared to without GDM.

Reference ranges for D-Dimers were established, in trimester order, as follows: 167-721 ng/mL, 298-1653 ng/mL, and 483-2256 ng/mL.

After adjusting for risk factors, significantly higher D-Dimer values (mainly second and third trimesters) were obtained: 165-638 ng/mL, 282-3474 ng/mL, and 483-4486 ng/mL, respectively.

我們的結論是,生理性妊娠女性 D-Dimer 纖維蛋白原水平的增加,是由妊娠糖尿病尼古丁中毒加劇的。

因此,D-Dimer纖維蛋白原的妊娠參考值,需要針對這些危險因素進行校正。

We conclude that the increase in D-Dimers and fibrinogen levels in women with physiological pregnancy was compounded by gestational diabetes (GDM) and nicotinism.

Therefore, D-Dimers and fibrinogen pregnancy reference values require correction for these risk factors.

—————————————

【 備註 】

此篇期刊原文的D-Dimer數值是以 ng/mL表示,換成我們目前較常使用的單位 μg/mL,則經過風險因子校正之後:

第一孕期的D-Dimer參考數值為0.165 ~ 0.638 μg/mL。

(未校正前的D-Dimer參考數值為0.167 ~ 0.721 μg/mL)

第二孕期的D-Dimer參考數值為0.282 ~ 3.474 μg/mL。

(未校正前的D-Dimer參考數值為0.298 ~ 1.653 μg/mL)

第三孕期的D-Dimer參考數值為0.483 ~ 4.486 μg/mL。

(未校正前的D-Dimer參考數值為0.483 ~ 2.256 μg/mL)

這意味著,懷孕期間若加入「血糖異常」及「尼古丁中毒」兩項危險因子進行校正,其可容許的D-Dimer數值範圍會比正常的孕婦來得高些。

生命的樣態,在許多自由奔放的樹枝上都能窺見其一二。©心容中醫


👩🏻‍⚕️2023/10/21・34週,
第八次回診,衝刺寶寶體重

在這樣戰戰兢兢的心情裡又過了二週,而第 34週的產檢卻發現,寶寶在這 2週竟然只長大了 100公克!?

聽到這個結果,除了纖細美女本人之外,連我自己都覺得傻眼!!
因為理論上在這個週數,胎兒應該要每週穩定增加 200 ~ 250gw,會比較合理一咪咪。

纖細美女的後續的血糖是控制得很不錯啦,空腹血糖維持在 70 ~ 80之間,飯後血糖約 90 ~ 100,但似乎有點控制得太過頭惹!?(這醫師也太難相處了吧?)

一想到「纖細美女因此生出了個纖細胎兒?!」,我趕緊協助她調整飲食內容,就連她後續問起「酪梨牛奶能不能喝?」我也都放行了~ (敝院的其他好孕患者看到這裡,請不要隨便就自行對號入座、或是開口要求比照辦理!)

很多時候,整體母子健康的權衡並不應該那麼嚴苛,畢竟都 34週了,的確可以在對母體無明顯傷害、但對寶寶明顯有利的情況下,攝取較高熱量的飲食,避免真的影響到肚中寶寶的體重發展。

 檢驗報告重點數字・第次回診 

1️⃣ 空腹血糖:70 ~ 80。

2️⃣ 飯後血糖:90 ~ 100。

只有細心養護的森林,才能跟都市的人們一起共榮。©心容中醫


👩🏻‍⚕️2023/11/04・36週,
第九次回診,進入待產期

再過二週,時序已經來到十一月初,也是這位纖細美女在產前的最後一次回到好孕門診。

就診當天,她懷孕滿 36週,寶寶已經急起直追來到 2,745gw,我們的心頭大石總算放下,因為這個體重就算小鬼忽然想要提前呱呱墜地,也算是十分足夠。

此時的纖細美女空腹血糖維持在 70 ~ 80左右,僅飯後血糖偶爾超過 120,而婦產科醫師則是預計讓她在 38週剖腹,因此肝素已經開始減量為一週二支,預計下週可以停藥。

這陣子為了血糖的狀況搞得雞飛狗跳,因此纖細美女也沒有多餘的心力再自行去檢驗所追蹤 蛋白SD-Dimer

縱使目前已經沒有高度追蹤 蛋白SD-Dimer 數值,但是我在過去這段時間她的每日早晚各一包的水藥處方裡,除了協助血糖控制之外,也依然精準客製持續加入調理凝血的藥材,並且這一次回診的客製處方比例,也會因應肝素的遞減而有所調整。

為何要一再強調「精準診斷、精準客製處方」?
因為這才是我心目中「中醫藥可以發揮最大粽效的唯一之道」,療程裡怎麼可能完全不用變更處方?每次就診怎麼可能可以不用等藥、馬上就可以帶走水煎藥液包?

你就算進到邁可達娜得斯,也是要等餐點的製作,更何況這是更加嚴謹的「母子一定要均安」的好孕療程!

「心容醫師,在肝素停藥之後、到剖腹的這段期間,我是該怎麼確認肚子裡寶寶的狀況?」

兩週後,即將要剖腹產的纖細美女,如此憂心忡忡地問我

我記得那一天,明明兩週後就要弄出人命的纖細美女鼓起了極大勇氣開口問了這句話時的表情。

不用想,我也知道想幹嘛,但是在敵不動、我不動的情況下,我先是好聲好氣的安慰:「其實,你就吃好、睡好、適量運動,多觀察胎動就好。」

「雖然每個寶寶自身的胎動情況不太一樣,有的活潑好動,有的文靜儒雅,但是我相信從懷孕到這個即將卸貨的階段,你應該已經能掌握整日下來寶寶的胎動狀態。」

「一但他的活動跳脫出這個規律、或是胎動次數明顯下降,那麽你就要趕快回診婦產科確認…」

此時,她跟陪診在一旁還牽著小手手的腦公互看了一眼,小心翼翼、小鳥依人的小聲開口問:「那、那…,請問心容醫師您知道有一個聽胎心音的裝置叫做天使之音的嗎?您覺得那個會有幫助嗎?」

哈…我就知道!
是不是!是不是!!!!!

嘆了一口氣的我,先是無奈的笑,接著開口說:「我,就知道你會問這個。」

「真的是吼,孕婦是還有沒有什麼招呀?!這個問題已經被無數個已經準備暫停肝素、待產的準媽咪們,盧過上千萬次的這個問題了!!!!!!」(要忍住心中想要大笑的我,開始有點語無倫次。)

穩住,我先穩住!

「坦白說,我個人是覺得,如果你閒來無事想要聽聽寶寶的心跳聲,藉此覺得比較安心、或是讓腦公除了牽著你的小手手以外,更有參與待產的生活感覺,那麽你確實是可以去弄一支來療癒療癒…」

「可是呢,如果你是已經意識到胎動明顯減少的情況,那首要之務應該是火速回到醫院請醫師檢查寶寶,而不是自己在家打開天使之音開始在肚皮上到處尋找寶寶的心跳,而因此延遲了可能可以掌握的急救黃金時間吧?」我很嚴肅的正經回答。

我說完之後,突然放開腦婆小手手的她腦公,用了一種一休和尚突然頓悟、恍然大悟的表情點了點頭:「ㄟ ~~~~~~ 心容醫師您突破了盲點了ㄟ~」

啊,我是不知道這算什麼盲點啦,但這是邏輯吧?

做事要從邏輯開始,沒邏輯的佈局與生活是很恐怖的,真的會不斷出現選擇錯誤、決策錯誤,而因此嚴重影響到自己的璀璨人生。

 檢驗報告重點數字・第九次回診 

1️⃣ 空腹血糖70 ~ 80左右。

2️⃣ 飯後血糖:偶爾超過 120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的無用設施,其實都是美感與工藝科技的完美融合。©心容中醫


👩🏻‍⚕️於敝院就診後的指數變化

我把纖瘦美女來到我好孕門診之後的抽血指數給表格化,供咪娜桑們可以好好的參考。

為傳統保有一席之地,是我常常在異鄉看見的堅持。©心容中醫


👩🏻‍⚕️2023/11/17・
可喜可賀,順利弄出人命

兩週後,我們終於接到這位纖細美女順利剖腹產下 3,000gw 胖小子的消息,母子想當然爾一定是均安。

就在我著手撰寫這篇文章時,她也已經回到我的門診、完成了產後調理,我也因此、終於可以安心處理一月分爆炸多的工作,然後也可以放心準備出國過年了!

 妊娠糖尿病的小提醒 

第一胎曾經出現妊娠糖尿病的媽咪,第二胎依然會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險群。

而且,產後也極有可能會演變成第二型糖尿病,請大家要多注意「不要因為順利生產,就毫無節制的大吃大喝,還是需要定期追蹤,並維持血糖控制」。

畢竟,人生還有好長的路要繼續走,你自己也得要照顧這一隻小的到成年。

尤其是,如果你生的是女兒,你還要讓女兒嫁出去之後,有娘家可回、有娘家可以依靠。

當媽媽的,務必要先學會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健康,這樣你的家人與親愛的寶貝們,才會有更多的幸福可言啊~

文章最後,我想開個番外篇,來談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

儘管我向來認為免疫血栓體質需要被控管,但我並不贊同「過度操作免疫血栓體質的治療」。

好孕是一場團體賽,無論是中西醫師或是孕媽咪,都是團隊的成員,有各自要努力堅持的地方,這不是誰的一己之力,而是團隊作戰的力量。
©心容中醫


👩🏻‍⚕️免疫血栓體質的過度治療

 個案1:33歲第一次植入就打復邁,植入失敗 

我的好孕門診裡,曾經遇過 33歲的患者,沒有流產史免疫血栓檢查沒有什麼明顯異常

僅因為 LA1/LA2:1.24 (稍微偏高,標準值<1.2),就在第一次植入時被生殖醫師強烈建議要施打復邁(生物製劑的一種)來預防排斥。

後來植入,並沒有成功。

 個案2:32歲植入前打復邁,孕期追加欣膝亞 

我的好孕門診裡,曾經遇到 32歲的患者,植入前的免疫血栓檢查完全正常

僅在植入後的著床期,驗出 TNF-α:6.2 (僅稍微偏高,標準值<4),驗孕失敗之後,就被生殖醫師告知:「下次植入前,就要施打復邁,驗到孕之後還要追加欣膝亞(生物製劑的一種),以提高成功機率的狀況」。

 個案3:31歲,植入後D-Dimer正常,一天追三隻肝素

我的好孕門診裡,曾經遇過 31歲的患者,植入後第 7日的 D-Dimer 數值仍然在正常的 0.23,就被生殖醫師建議「血栓數值愈低愈好」,而因此開始幫她開立一天三隻肝素的施打。

一週後的血栓還是在 0.23,而且植入並沒有成功。

在我好孕門診裡,有這些情況的患者曾各自轉述「當她回診到某位長期與我們合作愉快的風濕免疫科醫師門診時,這位風免專科醫師看到生殖醫師所建議、或是開立的生物製劑或是超劑量肝素處方後,當場氣得跳腳,七竅生煙,認為這實在是太over了!!!」。

事實上,我也是很有同感,當我看到這些生殖相關用藥時,我也是百般疑惑、有點傻眼。

雖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完全遵循數字或是教科書的教條,還不如「以患者本身的體況變化,進行即時的治療修正」,但是啊,在患者沒有明顯免疫問題、也沒有明確數據基礎的情況下,就在植入療程中,直接跳級打怪、逕自使用了高階免疫用藥,例如我在數位個案中提到的復邁欣膝亞等生物製劑,這也不免讓人心生「究竟是為啥要殺雞用牛刀」的高度疑惑?

但,若仔細去分析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我也不是不能理解「為什麼會有生殖醫師這樣處理?」。

因為生殖醫師背負著「必須讓患者盡快、盡可能求子成功」的龐大期待壓力,此外,現況以生殖醫師所能夠使用的藥物種類、治療方式來考量,他們的確是沒有太多的處置選擇。

🔬 Immune modulation treatments—where is the evidence? 

 Immune modulation treatments—where is the evidence? 

2017年發表在 ScienceDirect 的《 Immune modulation treatments—where is the evidence?(可點選超連結)

高達 10%接受 IVF 的夫婦會經歷復發性著床失敗(RIF),而在那些實現著床的夫婦中,許多人會面臨到早期流產的失望。

對於連續移植高品質胚胎,但未能懷孕的患者來說,這兩種情況「著床失敗、早期流產」都是毀滅性的。

「做點什麼」以改善植入的壓力繼續增加,其中包括患者的堅定需求、與越來越多實施體外受精的競爭性商業環境,經驗性治療已經開始填補科學原理臨床需求之間的空白。

Up to 10% of couples undergoing IVF will experience 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 (RIF), and among those who do achieve implantation, many will face the disappointment of early pregnancy loss.

Both represent a devastating occurrence for patients in whom serial transfers of high-quality embryos fail to result in a pregnancy.

The pressures to “do something” to “improve implantation,” which include assertive patient demand and the competitive commercial context in which IVF is increasingly practiced, continue to rise, and empirical treatments have come in to fill the gap between scientific rationale and clinical need.

如果臨床醫生要為患者提供適當的建議,那麼了解患者在闡述特定治療方案時,經常引用的研究弱點非常重要。

目前,如果沒有精心設計的研究結果,不能建議「在人工輔助生殖技術中使用 抗TNF-α藥物」。

Understanding the weaknesses of studies that will often be cited by patients as they make their case for specific treatments is important if the clinician is to advise patients appropriately.

At present, the use of anti-TNF-α in ART cannot be recommended without results from well-designed studies.

【 備註 】

抗TNF-α藥物」,指的就是目前臨床上使用的「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例如:復邁、欣膝亞、恩博、類克、欣普尼等生物製劑。

看到這邊,我幫讀者們畫一下重點「越來越多實施體外受精的競爭性商業環境,經驗性治療已經開始填補科學原理臨床需求之間的空白」、「如果沒有精心設計的研究結果,不能建議在人工輔助生殖技術中使用 抗TNF-α 藥物」,以上重點應該就不用再翻譯了吧?

如果土地能富含養份,哪怕會失去不經意發現的美麗驚喜?©心容中醫


👩🏻‍⚕️生物製劑是什麼?

🔬 What Are “Biologics” Questions and Answers 

 生物製劑 (Biological products) 

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What Are “Biologics” Questions and Answers(可點選超連結)所提供的定義:

生物製劑,包括疫苗血液與血液成分過敏原體細胞基因治療組織與重組治療蛋白等多種產品。

生物製劑,可以由糖、蛋白質或核酸或這些物質的複雜組合組成,也可以是細胞與組織等生命實體。

Biological products include a wide range of products such as vaccines, blood and blood components, allergenics, somatic cells, gene therapy, tissues, and recombinant therapeutic proteins.

Biologics can be composed of sugars, proteins, or nucleic acids or complex combinations of these substances, or may be living entities such as cells and tissues.

生物製劑,是從各種天然來源(人類、動物或微生物)中分離出來的,並且可以透過生物技術方法、與其他尖端技術來生產。

例如:基於基因與細胞的生物製劑,通常處於生物醫學研究的前線,可用於治療沒有其他治療方法的各種醫療狀況。

Biologics are isolated from a variety of natural sources – human, animal, or microorganism – and may be produced by biotechnology methods and other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Gene-based and cellular biologics, for example, often are at the forefront of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may be used to treat a variety of medical conditions for which no other treatments are available.

生物製劑與傳統藥物的差異在於,與大多數化學合成、且其結構已知的藥物相比,大多數生物製劑是「複雜的混合物,不易識別或表徵」。

生物製劑,包括透過生物技術製造的產品,往往對熱敏感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

因此,有必要從最初的生產步驟開始就採用無菌原則,這也與大多數傳統藥物不同。

In contrast to most drugs that are chemically synthesized and their structure is known, most biologics are complex mixtures that are not easily identified or characterized.

Biological products, including those manufactured by biotechnology, tend to be heat sensitive and susceptible to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use aseptic principles from initial manufacturing steps, which is also in contrast to most conventional drugs.

我雖然是個不大不小的中醫師,但是我個人並不是全然反對免疫調節藥物(例如:生物製劑)的使用。

誠如我過去文章《 〈腫瘤壞死因子偏高〉懷孕初期驚魂記(可點選超連結)中,所提到的:「復邁欣膝亞等生物製劑的問世,確實造福許多為慢性免疫疾病所苦的患者,也確實在某些有嚴重免疫問題,而導致不孕、或是反覆性流產的女性身上,發揮了協助胚胎穩定的效果」。

但是,目前生物製劑的可以使用對象,依然應該是那些「使用傳統藥物治效果不佳,且為長期、慢性免疫發炎性疾病」的中、重度患者,而且必須在醫師的密切追蹤觀察下合理使用

雖然在近年研究中,尚未明顯發現「患有慢性免疫疾病的婦女,在孕期持續使用生物製劑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但是在一般免疫功能正常的族群身上,免疫調節藥物仍然會改變免疫系統的行為、活動,並且有可能導致使用者出現免疫低下狀態

🔬 Balancing benefits and risks in the era of biologics 

 Balancing benefits and risks in the era of biologics 

這一篇 2019年發表在 NCBI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的「平衡生物製劑時代的利益與風險」的文章《 Balancing benefits and risks in the era of biologics(可點選超連結)也提到:

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巨大的效力背後,應注意下列潛藏副作用,並致力於將其風險最小化。

In addition to their tremendous efficacy, anti-TNFs have potential side effects, which are listed in Table 1 together with potential approaches to risk minimization.

常見的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副作用(原文的表格1,我將其與內文的說明合併整理如下):

▪️一・感染 (infection),緩解此風險的方法為:

1.預處理篩檢 (Pretreatment screening):

包括建議篩檢潛伏性肺結核感染,包括危險因子病史、干擾素-γ 釋放測定、結核菌素皮膚試驗與基線胸部X光片。

除了篩檢潛伏性肺結核之外,在適當的情況下進行抗結核治療。也建議篩檢慢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與HIV。

對於B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陽性的個體,可能需要進行抗病毒預防。

Screening for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is recommended and includes medical history for risk factors, interferon-γ release assay, tuberculin skin test and baseline chest radiograph. In addition to screening for latent tuberculosis and infection followed by anti-tuberculosis therapy if appropriate,screening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nd HIV is also recommended.

Antiviral prophylaxis may be warranted for individuals who are positive for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2.通知患者與醫師監測感染情況。

Inform patients and practitioners to monitor for infections.

3.預先進行流感抗肺炎球菌免疫。

Flu and anti-pneumococcal immunization.

4.一旦出現感染跡象,請暫時停止治療或考慮替代方案。

Temporarily stop treatment or consider alternatives at first signs of infections.

5.調整/停止使用固醇類藥物。

Temper/stop glucocorticoid use.

6.告知患者與醫師,如果出現嚴重感染的跡象或症狀,建議就醫。

Inform patients and practitioners, and advise to seek medical attention if there are signs or symptoms of severe infection.

—————————————

▪️二・充血性心臟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緩解此風險的方法為「排除 紐約心臟協會 認定的第三或第四級重度心臟病患者」。

Exclude patients with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class III and IV).

—————————————

▪️三・脫髓鞘性神經疾病 (Demyelinating diseases):

緩解此風險的方法為「排除被診斷可能為脫髓鞘性神經疾病的患者」。

Exclude patients with a potential diagnosis of demyelinating disease.

—————————————

▪️四・藥物引發的系統性紅斑性狼瘡 (Drug-induced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緩解此風險的方法為「若有任何懷疑,於生物製劑使用的追蹤期間,測量抗體濃度」。

Measure antibody titer during follow up in case of suspicion.

—————————————

▪️五・注射部位的不良反應 (Injection site reactions):

緩解此風險的方法為「最終更換其他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或是其他生物製劑」。

Eventual change to other TNF-blockers or other biologics.

—————————————

▪️六・乾蘚發作或誘發 (Flare or induction of psoriasis):

緩解此風險的方法為「考慮改用另一類生物製劑、或是小分子疾病緩解藥物,例如JAK抑制劑」。

Consider switch to another class of biologics or to a small-molecule-based disease-modifying drugs, such as a JAK inhibitor.


【 備註 】

JAK(酪胺酸激脢)抑制劑是一類適用於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

—————————————

▪️七・自體抗體的發展 (Autoantibodies development):

緩解此風險的方法為「在生物製劑使用期間,追蹤抗體濃度」。

Measure antibody titer during follow up.

—————————————

▪️八・懷孕與哺乳 (Pregnancy and breastfeeding):

緩解此風險的方法為「使用聚乙二醇化的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

Use pegylated TNF-blocker.


【 備註 】

經過「聚乙二醇化」這個製備過程的藥物在體內的生物相容性較佳,無毒,無免疫原性,不會對標靶藥物或細胞功能造成干擾。

鑒於以上研究,當生物製劑用在真正需要的患者身上時,都已經必須要考慮這麼多可能風險了,那麼在並沒有明顯免疫問題的備孕女性身上,是不是應該把生物製劑的使用,直接無差別放大到「沒有明顯免疫問題的患者植入前,就開始預防性的使用生物製劑」、或是「只要開始懷疑有免疫問題,就在植入前使用生物製劑」這個層級,我個人雖然身為不大不小中醫師,但仍舊認為這是必須要非常非常審慎評估的問題。

此外,我雖然也認同讓有免疫血栓體質的患者在植入前或是懷孕後預防性的服用伯基或適量施打肝素,但是,我也對於「在 D-Dimer 血栓值仍然正常的情況下,就超量施打肝素」的這樣做法抱持著高度懷疑

我這裡說的血栓值正常,是指 D-Dimer 落在 0.19 ~ 0.23 之間這樣的正常,而不是落在 0.5 ~ 0.55 這樣的正常。

D-Dimer 非孕期的標準值

D-Dimer 非孕期的標準值: <0.55 mg/mL (或是 <550 ng/mL)

 橫跨孕期的 D-Dimer 標準值 

正常狀態下,原本懷孕後的D-Dimer就會逐漸上升蛋白S會逐漸下降

這是人體為了預防生產時大出血,而演化出來的生理保護機制,因此這些數值的變化,在孕期的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一個可容許的相對區間。

D-Dimer 橫跨孕期的標準值如下:

1️⃣ 12週前:<0.55 mg/L。(或是 <550 ng/mL)

2️⃣ 12 ~ 24週:0.7 ~ 0.8 mg/L。(或是 700 ~ 800 ng/mL)

3️⃣ 24 ~ 36週:1.2 ~ 1.5 mg/L。(或是 1200 ~ 1500 ng/mL)

血栓體質固然有風險,然而「超量施打肝素所可能引起的自發性出血狀態止血障礙血小板低下等副作用同樣有風險。



據這些患者轉述,她們都曾經簽過詳細內容已經不太記得的同意書,但內容大概就是說明「施打抗凝血類針劑有可能造成出血不止或是腦溢血現象…」,結果她們在按著生殖中心醫囑超打肝素的期間,連在家走路都會緊張到不行,深怕萬一不小心受傷、跌倒了之後,就會發生血止不住的可怕現象。

當然,患者的每一次轉述都可能會有資訊傳遞完整性、理解力或是轉述力的問題,但是,這些患者在轉述的那個當下表現出來的擔憂與徬徨也是非常非常真實的,而我自己在這些患者上持續密切追蹤「這完整過程裡的抽血指數、以及各種處置」所出現的疑問,也是再真實不過的!

面對像這樣的免疫血栓問題,我個人的理念是「找出可能引起發炎血栓的根源,並試圖改善」,這應該會遠比選擇用「強硬手段、無差別強力抑制發炎、或抑制血栓數值」來的重要許多。

免疫系統的運作是一個龐大又複雜的機制,重點在於平衡穩定,無論是過頭、或是不及,都會使人體功能出現異常,這絕非只是硬生生抑制了其中一個發炎物質、或是訊號傳遞鏈,就能天下太平、風調雨順、母子均安的!

真正從根本解決的方式是「改善人體的本質,協助人體恢復到“具有因應內外刺激,而自我調節發炎或是凝血”能力的狀態」。

看到這裡,還沒睡著的讀者可能會想問:「那假如我真的有免疫血栓體質,但似乎又不到應該要放任使用高階免疫抑制劑的階段,卻依舊是始終植入失敗、沒有懷孕成功,那身為求好孕患者的我,還有什麼更好的選項?」

又或者已經打了好幾個哈欠的讀者會想問:「我已經做了很多很多次的免疫血栓檢查也都正常,胚胎也確定 PGS正常、內膜厚度也很好、還做了ERA內膜菌相也是正常、然後子宮鏡檢查也都很OK、輸卵管也完全沒有水腫,整個生殖療程中應該用上的西藥也都已經全部用上了,卻還是完全找不出反覆植入失敗反覆自然流產的原因,那心容醫師你會建議我在生殖醫師已經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麼的情況下,可以如何自救?」

免疫系統的運作是一個龐大又複雜的機制,重點在於平衡穩定,不是抑制。

如果我們的城市街道,至少能各自在街口擁有這樣的一棵大樹。©心容中醫


👩🏻‍⚕️反覆植入失敗與流產・
高度建議

 找不出反覆植入失敗與自然流產・高度建議 

▪️ㄧ・審視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什麼應該修正的事項?

例如:不良飲食、不良作息、沒有規律運動…?是否有明顯壓力源?是否有與家人間的衝突或隱忍的情緒?居家環境是否有不該存在的污染源?例如二手菸、三手菸等?並想辦法去改善~

「今天的選擇,造就明日的自己」,很多事都是我們自己可以選擇的,不要總習慣嘴巴上掛著「沒辦法」去欺騙自己、或者呼攏別人。

雖然的確有許多影響懷孕的體況,是現今醫學中已經能夠用「免疫」、「血栓」、「發炎指數」等數值去闡釋並加以理解的,但是,人體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內在平衡機制,更甚至是包括心理與生理之間的密切聯繫(心理影響懷孕的相關研究,也曾經收錄在文章裡),卻不是能夠100%用檢查報告就可以來完全衡量與評估的。

很多時候,解鈴的方式就在繫鈴人身上,也就是備孕者你本人,你每一個的起心動念、改變現況的作為,這才是真正能夠突破目前困境的其中方式。

至於,那些成天嚷嚷著要改變,卻只願意、只肯動動手指就攤在那邊滑手機、看臉書、閱讀抖音、不斷發落著朋友圈又發了什麼美食照片、或是不斷追劇的人,這些這些我只能以身為不大不小中醫師的專業判斷來祝你一切好運,這種的,可以是沒有能力來幫助你獲得好孕!(雖然還是偶爾會有這種該屎患者在這裡賽道兩條線…)

—————————————

▪️二・如果你是月經週期向來規律、月經量正常的人,又已經試過多次賀爾蒙週期植入失敗,在遍尋不著原因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與生殖醫師討論是否可以使用「自然週期植入法」進行植入

目前國內生殖中心較常見的試管療程順序是:

1.使用排卵藥物刺激卵巢。

2.取卵受精。

3.冷凍受精胚胎。

4.植入前一個週期,安排子宮鏡檢查。

5.下一個週期在月經報到的第三日,開始服用雌激素增厚內膜,並且視內膜厚度、或是搭配 ERA結果,將胚胎解凍進行植入。

6.植入後,使用高劑量的黃體素,進行黃體期支援。

以上流程也可能因人而異,例如:取卵狀況不佳的患者,可能會先取卵、集胚(冷凍的天數為Day1 ~ Day5不等)好幾個週期,集胚到一定的數量才會安排植入。

當然,也有生殖醫師會為「之前胚胎培養狀況不佳的患者」修正療程策略,改在取卵的同一個週期,以新鮮胚胎進行植入。

但是以上的「取卵同週期植鮮胚」或「解凍胚胎植入」過程,因為都會用到促性腺激素類(Gonadotropins)的排卵藥物、破卵針劑雌激素等賀爾蒙,因此就被稱為「賀爾蒙週期植入法」或是「非自然週期植入法」,也有文獻稱之為「傳統試管療程植入法(conventional IVF, 簡稱為cIVF)。

而「自然週期植入法」,則是指不使用賀爾蒙藥物刺激卵巢或子宮,依月經週期自然排卵,內膜自然增厚到所需厚度,才將冷凍胚胎解凍進行植入。

—————————————

▪️三・尋求更專業且擅長於好孕療程中醫藥調理

如果你很確定自己的生活狀況沒有太大問題,你會充分適當運動、而且飲食上也很自律均衡,而且你也不是適合做自然週期植入法的相關族群。那麼依照我近十年來的臨床經驗,我真心會建議你用心的去尋找一位「真正具有好孕專業識能的中醫師」進行精準的客製化好孕調理。

好的中醫師雖然不是驚奇隊長可以無中生有,但,必然會是你最有力的救援隊長,更甚至有機會可以成為你在醫療行為上的決策軍師。

真正不斷精進最新醫療相關知識、而且已經累積一大段臨床成功經驗的有能力中醫師,會先從更客觀的制高點掌握你的體況、決定調理方向,也能在全面理解現代醫學生殖技術免疫判斷暨用藥處置的情況下,客觀的搭配精準客製化的中醫藥處方開立,讓你的備孕之路上,可以達到不僅僅只是輔助,更甚至是加成的效果。

例如,免疫檢查完全正常,但體況卻很明顯有慢性發炎現象的患者並不在少數,但由於現代醫學所強調的實證概念(也就是看數字用藥、看數字決定治療與否以及用藥),導致這類應該是調理熱區的發炎體況,卻反而成為人工輔助生殖醫療技術中的盲點,讓許多已經進入試管療程的患者,因此沒有得到應有的協助,那些原本經過精準客製中醫藥調理之後,就可以迎刃而解的問題,卻總是被排除於患者的備孕治療與療程的選項之外,使得好孕患者的求子路途困難重重、荊棘遍佈,這些實在是非常可惜。

一個好的不大不小中醫師,不僅可以有人造衛星般的高度與視野,還能像 Google街景車一樣直接在地面現場穿梭理解。

【 國內常見的試管療程順序

目前國內生殖中心,較常見的試管療程順序是:

1.使用排卵藥物刺激卵巢。

2.取卵受精。

3.冷凍受精胚胎。

4.植入前一個週期,安排子宮鏡檢查。

5.下一個週期在月經報到的第三日,開始服用雌激素增厚內膜,並且視內膜厚度、或是搭配 ERA結果,將胚胎解凍進行植入。

6.植入後,使用高劑量的黃體素,進行黃體期支援。

—————————————

以上流程也可能因人而異,例如:取卵狀況不佳的患者,可能會先取卵、集胚(冷凍的天數為Day1 ~ Day5不等)好幾個週期,集胚到一定的數量才會安排植入。

當然,也有生殖醫師會為「之前胚胎培養狀況不佳的患者」修正療程策略,改在取卵的同一個週期,以新鮮胚胎進行植入。

以上的「取卵同週期植鮮胚」或「解凍胚胎植入」過程,因為都會用到促性腺激素類(Gonadotropins)的排卵藥物、破卵針劑雌激素等賀爾蒙,因此就被稱為「賀爾蒙週期植入法」或是「非自然週期植入法」,也有文獻稱之為「傳統試管療程植入法(conventional IVF, 簡稱為cIVF)。

那麼,為什麼我這個在很多西醫師眼中就是「所謂的不科學」的不大不小中醫師會說:「自然週期植入法可能是免疫血栓體質患者,或是找不到植入多次失敗原因的另一種選擇」呢?

我們來看看這一篇發表在 NCBI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的《 Sex Hormones in Acquired Immunity。

🔬 Sex Hormones in Acquired Immunity and Autoimmune Disease 

 Sex Hormones in Acquired Immunity and Autoimmune Disease 

這一篇 2018年發表在 NCBI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的《 Sex Hormones in Acquired Immunity and Autoimmune Disease (可點選超連結)分析如下:

女性對感染與疫苗接種的免疫反應,比男性更強。

矛盾的是,更強的免疫反應卻付出了高昂的代價,那就是女性自體免疫疾病高發生率

女性免疫力較強、自體免疫發生率較高的原因尚不清楚。

除了性別之外,性荷爾蒙(特別是雌激素)還有助於免疫系統的發育和活動,解釋了與性別相關的免疫反應的差異。

Women have stronger immune responses to infections and vaccination than men.

Paradoxically, the stronger immune response comes at a steep price, which is the high incidence of autoimmune diseases in women.

The reasons why women have stronger immunity and higher incidence of autoimmunity are not clear.

Besides gender, sex hormones particularly estroge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activity of the immune system, accounting for differences in gender-related immune responses.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所有生物的首要目標是生存、生殖與繁殖物種。

對於人類與大多數脊椎動物來說,母親有責任生育物種中最脆弱的 — 後代,並保護其免受危險,以完成這項至高無上的使命。

此外,免疫從母親到後代的非遺傳被動轉移稱為跨代免疫啟動

因此,承擔親代角色可能會增強女性的免疫力,以捍衛與「準備」這項責任。

From an evolutionary point of view, the paramount goal of all living organisms is to survive, reproduce and propagate the species.

In humans and most vertebrates, the mother h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bear the most vulnerable of the species—the offspring, and protect it from danger, to accomplish this supreme mission.

Additionally there is non-genetic passive transfer of immunity from mother to offspring called trans-generational immune priming.

Therefore, having the parental role may account for stronger immunity in females to defend and “prepare” for this responsibility.

Intriguingly, the same immune response shifts during pregnancy to “tolerate” the foreign fetus and prevent rejection.

Interestingly, in most fish species the father bears the parental responsibility.

根據許多動物行為的觀察,親代的角色具有強大的免疫力與責任感。

更強的免疫反應「副作用」,使罹患自體免疫疾病可能性更高

這可能是理解自體免疫疾病「性別偏見」的一個合理的觀點。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parental role comes with great immune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A “side-effect” of the stronger immune response is the higher propensity for developing autoimmune disease.

This may be a plausible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gender bias of autoimmune disease.

性荷爾蒙不僅控制生殖系統,也調節免疫反應的發育與功能。

先天性與適應性、體液與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受到荷爾蒙的影響,這些機制的失調會導致免疫介導的疾病,包括自體免疫疾病。

雖然女性荷爾蒙調節免疫系統的確切分子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是研究表明它們控制T與B淋巴細胞的發育、體內平衡、基因表現與信號傳導過程,從而影響其在健康與疾病中的功能。

Sex hormones not only control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but also regulate th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of the immune response.

Innate and adaptive, humoral and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s are impacted by hormones, and dysregulation of these mechanisms contribute to immune-mediated diseases including autoimmune disease.

While the exact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how female hormones regulate the immune system are yet incompletely elucidated, studies show that they control development, homeostasis, gene expression, and signaling processes in T and B lymphocytes to influence their function in health and disease.

引用以上文獻是為了說明:由於女性本身的免疫系統穩定性賀爾蒙週期的穩定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因此,或許回歸到自然排卵、減少賀爾蒙用藥的自然週期植入療法,可能會有機會來微妙影響子宮內膜對於胚胎著床的接受程度,甚至也可能可以因此減少過度的免疫反應,而引發後續一連串的發炎凝血異常狀態。

女性本身的免疫系統穩定性賀爾蒙週期的穩定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

©心容中醫


👩🏻‍⚕️自然週期植入法
的優勢與劣勢

🔬 The role of Natural Cycle IVF in assisted reproduction 

The role of Natural Cycle IVF in assisted reproduction

2019年發表在 ScienceDirect 的《 The role of Natural Cycle IVF in assisted reproduction(可點選超連結),列出了自然週期植入法(NC-IVF)、傳統試管療程植入法(cIVF)相比的優勢與劣勢:

▪️一・自然週期植入法(NC-IVF)的優勢

1.自然週期植入法,可以每月都進行。(NC-IVF treatment can be performed every month)

2.不需要每日注射藥物。(Daily injections are not required)

3.不需要黃體期支持。(Luteal phase support is not required)

4.子宮內膜不會受到超生理雌激素濃度的負面影響。(The endometrium is not negatively affected by supraphysiological estradiol concentrations)

5.不需要改善子宮內膜功能的輔助劑。(Adjuncts to improve endometrial function are not required)

6.不需進行卵泡抽吸的麻醉。(Anaesthesia is not required for follicle aspiration)

7.不需要冷凍保存受精卵或胚胎;不需要丟棄多餘的胚胎。
(Cryopreservation of zygotes or embryos is not necessary; discarding of surplus embryos is not required)

8.平均心理治療困擾似乎較低。(The average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distress seems to be lower)

9.不會發生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s cannot occur)

10.多胎妊娠少發生。(Multiple pregnancies rarely occur)

11.周產期(生產前後)結果更好。(The perinatal outcome is better)

12.每個週期的成本要低得多(The costs per cycle are much lower)

—————————————

▪️二・自然週期植入法(NC-IVF)的劣勢

1.在自然週期植入的療程中,試管生殖中心、女性以及男性(如果精子沒有冷凍保存)在療程上都需要更大的彈性。(NC-IVF cycles require more flexibility for the IVF centre, for the women and – if sperm is not cryopreserved – also for the man)

2.自然週期植入法的平均懷孕時間較長。(The average time to pregnancy is longer in NC-IVF)

3.每次順利生產的平均總治療費用不低於傳統試管週期植入法。(The average total treatment costs per achieved live birth are not lower than in cIVF)

—————————————

但,此篇文章也強調:

自然週期植入法與傳統試管週期植入法,是完全不同的治療形式,只能在有限程度上進行比較。

因此,這兩種植入法應該被理解為試管療程的補充治療,是在以個別化以患者為導向的基礎上,擴大治療方向及範圍。。

NC-IVF and cIVF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forms of treatment which can only be compared to a limited extent. NC-IVF and cIVF should therefore be understood as complementary IVF treatments that expand the treatment spectrum in terms of individualized, patient-oriented treatment.

所以,重點並不在於自然週期植入法、或是賀爾蒙週期植入法哪一個絕對比較好!

而是,建議每一個求好孕患者,在仔細評估自身的體況與需求之後,能找出更適合你自己的植入方式。

文章的最後,真心希望咪娜桑們可以在新的一年裡,都能盡快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備孕方式、療程與可以即時最大協助你的生命推手,讓持續努力備孕的自己,也可以順利升格為追著孩子光屁股跑的專業養殖戶!

©心容中醫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1] Retrieved from Successful Pregnancy Outcome in a Case of Protein S Deficiency

[2] Retrieved from Neonatal purpura fulminans in newborn with severe congenital protein C deficiency: Case report

[3] Retrieved from Investigating protein C and S levels in pregnant women with recurrent early pregnancy loss versus normal pregnancy

[4] Retrieved from Reference Values of D-Dimers and Fibrinogen in the Course of Physiological Pregnancy: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Selected Risk Factors — A Pilot Study

[5] Retrieved from What Are “Biologics” Questions and Answers

[6] Retrieved from Balancing benefits and risks in the era of biologics

[7] Retrieved from Sex Hormones in Acquired Immunity and Autoimmune Disease

[8] Retrieved from The role of Natural Cycle IVF in assisted reproduction

〈 大綱・本文有以下內容 〉 隱藏



因為敝院能力不足,無法無限制的提供精準診治的門診能量,因此積極建議【 一定要事先按照敝院流程完成 Line 預約 】,目前 皆因滿額而無法接受現場掛號 ,若造成困擾,懇請見諒~

亦或是您可就近尋找您所期待的合適中(西)醫師診斷,無須刻意遠方而來到敝院,長途跋涉、勞心勞力只會更增加身體負擔。

此文章為醫師看診經驗,並非宣稱療效,依照醫療法規限制、與患者個體狀況不同,我們無法保證根治根除、無法保證療程療效、也無法保證絕對能弄出人命讓您好孕。若因此造成不便,懇請見諒~

謝絕這些狀況的預約,醫療院所的素質必須靠你我大家一起來維護~

有效治療,不只是需要醫師、院所,更需要患者的共同配合。
「Hung HsinJung」的個人頭像

關於本文作者

是一個開業幾十年,卻還是很愛跟患者拉低賽的不大不小誠實中醫師。 喜歡花草植物、攝影、繪畫、電影與音樂,對於文學也有自己的執著,很喜歡出國旅行,偶爾會客串在家自學不用去學校白爛女兒的無奈媽~

更多臨床經驗與文章…

Read All Posts


探索更多來自 心容中醫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