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期的小鬼出現叛逆行為,這還算正常,但…你有聽過更年期的大媽,也搞叛逆的嗎?
天下事,雖無奇不有,但也很難想像有這種“惱人”,對吧?
然而,正所謂樹大有枯枝,人多…必有“白粗”,我今天竟然就在診間裡遇到一個。
一個半月前,她被敝院的「準畢業生」女鵝、女婿帶來就醫,性格豪爽的大媽並不算老,年過 50 但還素 風 瘋情萬丈。這大媽初診的主訴是:「左側的耳鳴持續出現已經三年多,而且老是在頭痛,肩頸痠痛。」(至於這對站一旁的準畢業小夫妻之便秘過敏症狀我就不詳述了,篇幅有限。最近老是有讀者抱怨速寫的文字怎麼越來越多?)
耳鳴啊?
耳鳴,其實是醫生最討厭遇到的其中一種症狀,因為耳鳴不算是疾病,只能稱作「症狀」,只能算是一個訊號,提醒我們自己的身體可能出現了某些狀況。 醫學界目前至今對於耳鳴的成因還未完全掌握,只能在耳蝸、中樞聽覺腦幹、聽覺皮層這些部位打探照燈尋找可能引起耳鳴的神經變化。 已知的「噪音聽力型損失」、「外耳道阻塞」、「耳部感染」、「咽鼓管阻塞」、「中耳腫瘤」、「心血管疾病」、「梅尼爾氏症」、「腦部腫瘤」、「心理壓力」、「憂鬱症或躁鬱症」、「頭部外傷」、「貧血」、「甲狀腺功能失調」、「藥物中毒」...等狀況,都有可能會引發耳鳴。
在我的中醫辨證中,當遇到患者主訴是「耳鳴」時,就必須請患者詳盡描述他們所聽到的聲音類型:「聲音為高頻或低頻?」、「是耳鳴或腦鳴?」,「是否與心跳同步?」、「是間歇性或持續性?」、「究竟是耳鳴?還是耳咽管壓力不平衡造成的悶塞感(像搭飛機起降時的感覺)?」等等,因為這些都是判斷究竟是哪些器官出現氣血虛實失衡的極重要資訊。
因此,我挑挑眉毛,用眼神對這位年輕大媽送出一個詢問電波。

這精明的大媽瞬間秒懂,馬上解說。
「我三年前曾經有兩次嚴重的眩暈,有去醫學中心檢查,當時醫師說可能是梅尼爾氏症,也做了很多檢查像是抽血、腦波、電腦斷層…什麼的,但結果都是正常的,而且抽血報告還一個紅字都沒有!」
說完時,她似笑非笑地注視著我。
「因此當時的神內醫師沒輒時,只跟我說:『不然我開止暈、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給妳吃一段時間看看會不會比較好…』,我就跟他說『麵!』。」
「拜託,檢查出來都正常,是要吃什麼藥啊?沒事幹嘛一直吃藥?醫師妳說對不對?」
哇哩咧,很會,真的很會!
初診就很會把「沒事不用吃藥」這球踢回我身上?
這大媽看我翻了個超大白眼,她反而愈笑愈賊,清清喉嚨後繼續說:「不過,從那兩次暈過以後,耳鳴就開始了。」
「我確定是從左邊耳朵最裡面發出來的,就像是電視要關掉前的那種嗡~~~~~~~~~~的音波,一整天持續不斷,但偶爾也會有轟轟轟的聲音。這幾年都不會頭暈了,只是幾乎每天都頭痛,從兩邊“膏肓”開始僵硬疼痛一直連到脖子、後腦、頭頂,我有時實在受不了,就跑去養生館讓師傅放鬆一下肩頸,每推一次可以撐個三天不痛吧,但是過了幾天後又痛起來了,也是很煩惱的柳~」
「還有還有,我十年前因為長了個超大肌瘤,所以子宮已經切除了,而且七年前因為直腸癌也開過一次內視鏡,五年前因為胸部長纖維囊腫也有手術喔,不過到目前為止追蹤都是正常的。」
她興致高昂,就像是“天橋底下說書的”在嘴別人的故事一樣,只不過內容是「手術次數、種類」如數家珍地攤開~
我邊搖頭、邊把她講的眉飛色舞、揮的很有戲份的手手抓來把脈邊問:「身體狀況這麼多,那妳到底有沒有在運動?」
丈母娘:「有喔,我每天都跑來跑去,金某贏!」
聽到這一句,一旁的 便秘畢業生 孝順女鵝再也忍不住惹,直接就像是超新星般的爆炸說:「妳那個才不是運動咧!是勞動,是勞動啦!」
像火車頭一樣氣噗噗的孝順女鵝轉過頭來向我告狀:「心容醫師我告訴妳喔,我媽超不聽話的!妳看她自己身體這麼爛,竟然不肯好好休息,不但接了三份工作,還到處去做義工!」
「社區有活動她義不容辭搶第一個,還可以天天煮午餐讓居家關懷協會去送餐給獨居老人吃,只要哪裡有志工隊她就去報名,里長伯來問她可不可以參加什麼守望相助隊的,她通通都說好,所以每天都忙得不見人影,不知道她是不是要選好人好事代表?」
「我跟腦公常常勸這位老人要找時間休息、運動,但她都聽不進去,所以我們只好把她帶來給公認脾氣不好的醫師您好好地罵一罵了!」
這…算是拐著彎酸我嗎?
算了,先解決一個屁股正坐在診療椅上的大媽好了~
我瞄了一眼事主,發現她正瞇起眼睛、露出微笑與潔白的牙齒,顯然的就是很享受這種「被寶貝女鵝幹譙」的過程。
坦白說,我覺得大媽都到了這個年紀了,還可以很清楚自己想做些什麼,而且很開心的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擁有自己的人際關係、生活圈,這是一件很棒的事!尤其熱心公益這個部分,讓我忍不住肅然起敬~
只是…
身為醫師,該碎唸的我還是得發功一下~
我略顯的無奈對著眼前這位“愈被罵愈開醺”的大媽說:「熱心公益絕對是好事,現代社會太冷漠,的確需要像妳這樣的善心人士。」
「但是…要幫人之前,得先考慮自己的體力啊!畢竟,妳的年紀也不小了,又動過好幾次手術,自己也該留一點私人時間來規律運動、喘口氣、休息一下,要不然……」說到這裡,我瞧了小夫妻一眼,話鋒一轉:「說不定,再過沒多久外孫就蹦出來惹,到時候妳哪有體力可以抱孫?」
大媽不愧是大媽,真不是省油的燈!
她馬上 字正腔圓 義正辭嚴的劃清界線說:「沒有喔,我早就跟她們兩個說好了,小孩出來她們要自己帶,我才不管咧~」
「我只負責玩小孩,當年我自己也是赤手空拳、小孩揹身上還上班兼做家事,哪有人可以幫我?我是覺得她們想生就生,不想生也沒差,何況這年頭養小孩那麼貴、那麼辛苦,養大了將來又不一定會孝順,何必自找麻煩?」
站一旁的女鵝、女婿聽到這裡,不約而同的對我苦笑了一下,露出一副「我們真的對她無可奈何」的表情~
ㄜ,這麼精?
好吧,既然搬出「保養好體力可帶孫」這招沒用,那……
不管,反正妳既然進到我診間裡,就是給我老老實實地按照醫囑調理身體,我幹嘛跟妳廢話那麼多?
因此兩週後,這精明的大媽再次被女鵝、女婿簇擁回診,也真不愧是大媽,其特殊能力是還沒進門我就知道她已經報到在外頭候診了~
當跟診助理一按燈號,我就聽到她在門外大嚷大叫:「到我了、到我了,可是我的手還在吃手手機裡面,現在怎麼辦?把手剁掉嗎?」
本月輪班的跟診冷面笑匠黑助理,臉上一定出現了三十條線,但她還是訓練有素地 故作堅強 打開診間的門,用輕柔且堅定的語氣對她說:「沒有關係喔,不用剁手手喔,您只要按下暫停鍵,就可以把自己的手手搶救回來惹。」
這位丈母娘與跟診助理,妳們也太搞笑惹!!
聽到這種對話,我都快笑歪了~
是說這幾台日貨的吃手手機真是好物,很多患者常常在候診時按著按著就睡著了,比吃愛睏藥還好用。
就在她 搶救完手手 一陣風似的飄進診間一屁股坐下,我好氣又好笑的問:「吃藥這兩週,身體有什麼變化?」
大概是剛剛吃手手機大作戰的驚魂未定,她竟然很認真的想了想,而且很認真的回答說:「耳鳴是沒什麼差啦,不過我也知道我耳朵鬼叫了三年,需要時間調理,當然不可能吃一次藥就好。但是,頭痛好像少很多耶,這兩個禮拜以來,好像也只有痛過兩三次喔~」
嗯,不錯不錯,這樣看起來,至少她頭、肩、頸部位的血液循環已經開始改善了,於是我微調了處方,再把她趕回去吃苦。
就在這群人每次回診都非常喧嘩、吵鬧、搞笑的狀態下,一個月很快的就過去惹~

今天大媽再度施施然的出現在診間裡。
她很開心的主動報告:「從開始吃苦以後,肩頸僵硬跟頭痛真的好很多!妳看這兩個星期又下雨、又爆熱的,我在外面亂跑竟然都沒有頭痛ㄟ!」
「而且吼,我覺得耳鳴好像有小聲一點點,就是…如果不要太注意聽的話,好像比較不會感覺到聲音的存在,但是只要一閒下來準備睡覺還是會聽到啦~」
「不過,最近有一點好像快感冒的樣子,覺得喉嚨有點乾,而且有鼻水。」
聽到這裡,我即刻勒令張大嘴巴,讓我把壓舌板伸進去檢查咽喉、舌頭。
看到她那紅艷艷的扁桃腺與乾巴巴的舌頭時,我忍不住沒好氣的問她:「來,我問妳,妳一天到底喝了多少水?」
從初診至今,她終於、第一次露出有點不好意思的表情,而且有點結巴的回答說:「嘿啦,我水是真的喝很少,一天可能不到 500cc 喔,這樣是真的不夠吼?」
林老師卡好,這麼熱的天氣,妳每天給我喝水不到 500cc?
這不是找屎,是什麼?
但,基於現在很提倡的「TMD 愛與包容」這矯情氛圍,我決定先忍著一秒不要發怒,改走溫馨路線…
我用盡力氣擠出一個「笑得讓妳心裡發寒」的微笑問:「妳知道人一天喝水的基本量是體重乘 30cc 吧?意思是說,體重 60公斤的人,一天至少要喝 60 x 30 = 1800cc 的水呦~」
此時大媽有點吃驚的表情說:「是這樣喔?那我喝水量真的太少了~」
「可是,不是有些醫師都勸人不要喝太多水?說如果沒有“限水”的話,身體會出問題嗎?」
花惹,發克!
妳一個肝腎功能正常、沒有心血管疾病、每天只喝水不到 500cc 的人,在白天氣溫超過 30度的六月份跟我談“限水”?
這位大姐,在更年期搞叛逆並沒有比較可愛,好嗎?
備註: 每公斤體重乘以 30cc 是一個成人每日基本的飲水量,但如果考慮到夏季容易流汗或是工作場所悶熱等狀況,每日喝水量還可以再往上提升 1000 ~ 1500cc。 為了不增加身體負擔,飲水的方式會建議為「少量多次」補充,每次不建議超過 200cc,一小時內不建議超過 1000cc。 若有心臟衰竭、腎病症候群的患者,由於心臟供血量不足,無法讓腎臟順利製造尿液,確實有可能因為喝水過快、過多而引起水腫、急性肺積水等狀況,此時醫師的確會要求這類患者的飲水量必須控制在每天 1000 ~ 1500cc左右。實際數字約為前一天的總尿量再加上 500 ~ 700cc,因人而異。
雖然我腦袋已經冒煙了,也幸好冒了這麼多年的煙,頭髮都還在,並沒有變禿。
但,我還是擠出“笑到讓你心裡發寒”的和顏悅色跟她解釋了上面那一小段,順便狠狠地戳她一刀:「妳既沒有慢性腎病,也沒有心血管疾病,那一天只喝 500cc 到底是怎樣?現在是每個患者都意圖氣屎自己的主治醫師嗎?」
她有點靦腆的笑笑:「之前也是有醫師叫我要多喝水啦,不過我都會忘記捏,怎麼辦啊?」
喝水這種事會忘記?
好喔,沒關係。妳之前的醫師好脾氣,沒辦法治妳,我可沒這麼好應付。
悠哉悠哉的我說:「那…,既然妳會忘記喝水,下一篇速寫苦主就寫妳吧!然後女鵝、女婿你們兩個轉貼一下,順便cue妳,這樣每個看到 白痴 文章的親友們,就會很主動的來提醒妳要多喝水,妳覺得這個方法如何?」
一旁站很久的準畢業生女鵝聽了,馬上對自己的親生惱媽補刀說:「好好好,那這篇文章的標題就叫做“不肯喝水的叛逆中年大媽”吧!」
妳說的!
妳女鵝都叫妳大媽了,甚至連標題都幫我下好了,我怎麼能不從善如流呢?
所以,這文章如果不趁早給她趕羚羊地跑出來,那我就實在太對不起妳們這一家子的搞笑了啊啊啊啊~
唉…這診所怎麼都吸引到這種瞎到深處無怨尤的海綿寶寶?
眼神死~
因為門診量長期以來都超過我的負荷,所以各位朋友們如果要來看診一定要事先 Line 預約,目前 我的門診已經都滿額到無法接受現場的掛號 ,也請大家見諒~
但,其實我會更建議「就近尋找合適的中(西)醫師診斷就可以」,千萬不要刻意從遠方而來,勞心勞力只會更增加身體負擔。
此文章為醫師看診經驗,並非宣稱療效,依照醫療法規與狀況不同無法保證根治、無法保證根除、也無法保證絕對能治癒,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另外,因健保門診人數接近我的門診體力上限,所以非約診時段,我無法施作「針傷相關處置」,若有針傷相關需求,建議就近尋找其他合適的醫療院所,或是改以全自費身分約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