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講了「家長如何照顧過敏兒」,這一篇我要繼續火力集中在「女生該怎麼照顧自己」,至於那些沒子宮、沒卵巢的小雞們就先角落惦惦吃點米,等我有空再來唸你們~
有一個 老掉牙 神奇的說法是這樣的:「上天賦予女性子宮卵巢與月經週期是一種神奇的恩賜,讓女性能夠因爲賀爾蒙的滋潤而展現美麗的身體曲線、彈性光澤的皮膚,並承擔起生兒育女的神聖使命」。這段論述乍 聽 看之下好像很有道理,但我深信任何一位曾因這些生殖器官所帶來的病變而吃盡苦頭 耗光精華 的女生應該都不會這麼認為,反而想要一口氣殺屎講這句話的人吧?
上週有個「從初經開始就劇烈經痛到厭世」的年輕女大生告訴我:「我從第一次月經痛到爆炸開始,就不斷盼望更年期的到來,好讓我擺脫月經這檔子事。」
「我想,只要月經沒了,我的人生應該會從黑白變成彩色的吧!」
X啦!話,可不是這麼說的!
身體機能絕對不是「一減一等於零」這種概念,而且弄得不好的話,說不定會變成暗黑版的「交換禮物」,類似「真心換絕情、更年期障礙換經痛」之類的這種慘事~
所以,我必須很老實的告訴妳,去了月經,來了更年期,並不能保證妳的世界會在一夕之間從“焦枯的魔戒中土大陸”變成“姹紫嫣紅的璀璨秘密花園”,因為事實上…被「心悸、盜汗、失眠、熱潮紅、無由的焦慮憂鬱、骨質疏鬆、腰痠背痛…」等更年期症候群折磨,而厭世到覺得人生沒有意義的熟女們也比比皆是啊!
就因為我們無法預期在人生每個階段的身體狀況會是如何,因此,真正因應的方法是:在這些「看似沒有選擇」的病痛之中,找出對自己最好、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好好的愛護自已、並且努力充實自己。
然而,我自己就這幾十年的看診經驗來說,我發現許多女孩子並不是不想對自己好,反而往往是「不清楚怎麼照顧自己」或是「不知道某些行為根本就是在傷害自己」,讓我十分感慨!
我舉另一位今天診間裡有嚴重的子宮腺肌症的美女為例好了。

30出頭,應該是剛脫離青澀、開始展現女人味、風華正茂的年齡,但她本人看起來卻是面色慘白,雙眼凹陷無神,走路時呼吸略顯急促。初診時第一次看到她的當下,我心裡便有了個底:「這是長期由於經血量過大、失血頻繁造成貧血的女孩常見的面容」。
我望著她原本勻稱的骨架,心裏卻出現了個迥異的想法:「任何天生麗質都還是敵不過後天病魔的摧殘啊!如果每個人出生前可以像訂車前可以事先挑選設備一樣,自己選擇想要、不想要的身體結構,那麼應該會有人不想要勾選子宮、卵巢…這種不易照顧又毛病多多的器官吧?」
只不過…
雖然我一眼看得出她有嚴重貧血的狀況,卻沒想到她所經歷的坎坷,竟遠超乎我的想像。
「我有嚴重的子宮腺肌症,已經十多年了。還沒開始治療以前,一般的止痛藥根本完全無效,每次經痛都得去急診室打止痛針。」
一個月前,她在初診時這麼說。
「為了這個疾病,我曾經開過四次腹腔鏡、兩次傳統剖腹手術,之後為了清除這幾次手術所造成的骨盆腔沾黏,在 2015年又開了一次傳統刀,當時醫師有順便把我右側卵巢的巧克力囊腫也剝除。」
「但是從去年開始,每次月經來都會爆量,有時候夜用型的不到一小時就滿了,根本來不及換,會沾到整個內褲都是,而且月經期間常因為嚴重暈眩、呼吸很喘的現象還得去急診室輸血,所以去年暑假我又做了一次海扶刀。」
「術後打了兩劑 1+3 個月效期的柳菩林停經。但是柳菩林的效期過了之後,今年初月經卻都沒有來,直到二月底回婦產科,醫師幫我做了子宮減積手術(腺肌瘤切除手術)之後月經才來。」
「然後…沒想到三月初的月經回來後,又跟之前一樣多了!!!」
「這兩次月經來也一樣都要拖到兩個禮拜才完全乾淨,而且 15天裡面還會有 8天都是爆量的!!!」
「好不容易結束之後,我實在是頭暈、身體虛到連走路都會喘,只好又跑回急診室去輸血。輸血前的血色素大概是 5,現在也不過是 6.多,婦產科醫師曾經開過避孕藥、鐵劑想幫我調經、養血色素。」
「但是我一吃避孕藥就會反胃想吐,吃鐵劑就胃痛,根本沒辦法工作,所以我就不敢再吃。現在真的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才想來拜託醫師您,看看中藥能不能幫上我的忙?」
備註說明: 海扶刀療法(HIFU)是高強度聚焦超音波(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的譯音簡稱,又稱為超音波聚焦手術(FUS,Focused Ultrasound Surgery)。 治療原理是從體外將超音波聚焦在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瘤部位,使焦點區域產生高溫而導致組織壞死,而達到消融子宮(腺)肌瘤的目的,是這幾年台灣新引進的無創療法。

我忍不住嘆了一口氣~
雖然…其實我不應該亂嘆氣的,我知道「醫師嘆氣,總是會讓患者 金挫屎 很緊張」,覺得自己是不是真的沒救惹?但,事實上嘆氣有很多種意思,在這一個摩門特,我只是想起紅樓夢裡的賈寶玉說的:「女兒是水做的骨肉」這句話。
我認為…若要更精準的描述女性生理特質,或許這句話應該修正為:「女人是血做的!」
廢話,那一個人類不是血做的?
XD
但,女性只要出現貧血現象,幾乎所有生理機能都會受到影響,而首當其衝的是心血管系統,從氧氣供應量不足開始,可能造成心悸、呼吸短促、胸悶胸喘、倦怠、頭暈、頭痛、耳鳴、四肢冰冷、異常口渴、皮膚蒼白發黃等狀況,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心臟肥大、心臟衰竭甚至死亡。
要特別補充說明的是,小雞們 男性並不是沒有貧血問題,只是因為女性在月經週期會有固定的失血狀況,因此會比男性更容易受到貧血症狀而感到困擾。男性們若出現非遺傳性的貧血現象,則會建議積極檢查是否有消化道慢性出血(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腸癌等)、慢性腎病、白血病..等血液疾病。
我為她把了脈、看舌相、觸壓手臂肌膚(確認肌肉比例及彈性)之後,先簡單交代她「與子宮腺肌症相關的飲食注意事項」(例如禁止自行進補、避免高膽固醇食物、高熱量甜食、人工添加物、避免環境賀爾蒙的暴露等),就先讓她拎了兩週的苦藥回家。
兩週後她很準時的回診告訴我:「胃口有好一點,體力也改善了,不會一走路就喘。但不知道為什麼上週開始,兩邊的太陽穴一直都很痛,去神經內科做了腦波檢查沒什麼問題,神內的醫師診斷是三叉神經過於敏感、有發炎現象,後來吃了幾天的西藥有好一點,但我中藥都有按時吃喔,我自己把中藥跟西藥隔一個小時吃,這樣對嗎?」
對,但也不對。
我翻翻白眼、清清喉嚨後 ,開啟碎念AP模式:「在藥物調理的過程中,身體難免會突然出現臨時性的變化,比如感冒、頭痛等狀況,若有尋求西醫治療的需求,我當然不會反對。」
「但我們診所與患者的標準做法是:『當妳看完西醫後,要麻煩妳傳訊過來告訴我們目前西藥的處方內容,我會適時適度的提供“中藥與西藥該如何錯開時間服用、甚至是否有需要暫停服用中藥”等相關合法建議。」(敝院律師要求在文中再三強調:「謝絕所有網路與電話問診!」)
「由於藥物作用機轉不同,每種西藥與妳每一次的中藥處方所需要的間隔時間都不完全相同,因此我要看到西藥處方後才能確定。畢竟現在是什麼時代了,拍照傳個訊息過來是很方便的,不管是看中醫還是西醫,你若能問清楚一點,也是對自己的用藥安全多一層保障,這樣妳知道嗎?」
她被我唸完後,唯唯諾諾 諄諄教誨的又領了兩週苦藥回家。
兩週後的今天,她再次登入診間報告這次月經的狀況。
「上次看診完的隔天,月經就來了。第二到第四天的量還是很多,而且肚子很痛,所以我有吃止痛藥,但這一次吃止痛藥竟然是有用的!」
她說完的時候吐了吐舌頭。
「第五天以後的月經量就減少了,但開始頭痛。月經大約第九天就沒有出血,變成水狀的黃色分泌物後結束,但接著就開始腰痠痛到坐不住,所以我那天又吃了止痛藥。」
「輕鬆兩天之後,第 12天又開始出現左側的排卵痛,而且有咖啡色的分泌物到今天。不過整體來說,我覺得這次月經的量減少了快一半,人有比較舒服,喘的感覺減少很多了。」
「不過…醫生,妳不用幫我考慮生小孩的事,我只希望月經來的時候,經量不要那麼多,貧血不要那麼嚴重,日子能好過一點就好。之前的婦產科醫師都不肯幫我拿掉子宮,說我還在生育年齡,能保住子宮就盡量保住,所以我才會開那麼多次刀。」
「但說真的,我還寧願沒有這個子宮,雖然現在經痛不像一開始那麼嚴重,但每次都這樣血崩,我實在是受夠了!」
月經不要那麼痛、
經血不要那麼多、
日子好過一點就好!
這真的是很多女孩子最大的人生心願啊~
由於當天晚診她是最後一個患者了,所以我在時間壓力減輕的情況下,還是忍不住多問了幾句她的生活飲食等狀況。但,不問還好,一問之下我簡直要花瘋、抓狂!
我(先開口碎念):「妳失血量太大,就算吃鐵劑養血也要花上很長一段時間,造血這件事也不完全是光靠吃鐵劑就能夠辦得到的,你自己要吃營養一點,站在穩定腸胃功能的立場上,我希望妳的澱粉來源盡量以米飯為主,搭配均衡比例的蔬菜、魚肉蛋奶類等蛋白質。」
她沈默了幾秒後,面有難色的說:「醫師,我會盡量聽妳的,但是我真的很怕魚、肉、奶的味道,所以我這麼多年以來,其實真的很少吃肉類。」
我:「…。那吃不吃蛋?」
她說:「其實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每天都吃得很簡單。早餐可能就只是饅頭夾蛋或一個炒麵,然後午餐跟同事們一起訂通常都吃不完的便當。晚上因為加班的關係,到八點多才下班,回家洗個澡、休息一下又很接近我睡覺的時間了,所以我通常都沒有吃晚餐。所以,最近是因為晚餐得喝苦藥,所以我才會勉強自己吃一兩片餅乾再喝水藥,不然晚餐我通常就直接跳過。」
啥?妳貧血這麼嚴重,然後吃得很簡單、幾乎不吃肉、而且晚餐都沒吃?
妳這是意圖謀殺自己的醫師嗎?
我真的要吐血惹!
我略微疾言厲色地告訴她:「如果不是因為宗教信仰的緣故,我希望妳要正視飲食這件事!妳每次月經來都要拖上十幾天,當然跟子宮腺肌症深入內膜組織、改變子宮本體結構、影響周邊韌帶張力及骨盆腔循環有關,但這些狀況在我認為的中醫理論中,都可以被歸責在『氣血雙虛』這個概念上。」
「妳本身的氣不足,會使子宮收縮能力變差,讓月經無法順利在7-10天內結束,而持續多日的失血又會導致氣血更加虛弱,使氣無法統攝、控制血液。現在好了,妳多年來的飲食模式,使得連氣血的基礎“營養供給”這個部分都無法正常運作,那妳當然走不出“失血、貧血”這個惡性循環啊!」
「營養攝取足夠了,身體得到應有的能量,各項機能開始正常運作之後,妳才有機會將血色素養回來,血足則氣足,氣足則生血,這才是妳此時此刻最需要的良性循環,這樣妳能聽懂嗎?」
她聞言,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點點頭說:「原來是這樣喔?」
「可是…」,她接著換上一副面有難色的表情說:「我下班以後真的也買不到正常的晚餐,回家沿路不是滷味就是炸物,吃那個也不健康不是嗎?而且我真的不敢吃肉,怎麼辦?那如果是真的吃全素的人,要怎麼補充營養?」
我很嚴肅地回答:「葷食、素食都是個人選擇,這個我不想發表任何意見。但以妳目前的情況來說,總會 一定要找得到解決方法,只是看妳自己願不願意努力去思考罷了!」
「像妳晚上五點到八點的加班時間,試著泡一杯為“術後”或“虛弱體質”設計的奶粉來喝、準備幾顆茶葉蛋吃,總比晚餐什麼都不吃來得好。當然這些只是舉例,畢竟我不可能尾隨每一個患者,去他家附近研究哪個攤位可以吃,哪個餐館才適合吧?妳如果真的有心改變,也可以考慮去向專業的營養師諮詢。」
「為了妳自己的身體,妳的生活與飲食是必然要全面檢討的,而且我已經講過 N 次了,吃藥只是在妳自身的平衡尚未建立前,協助氣血養成的一個過渡方式,真正能決定妳身體狀況及續航力的,是妳自己日常生活點滴所累積起來的食物種類、內容以及作息模式等等。」
她聽完,若有所思的點點頭,起身離去。

你們這些人真以為我很愛唸嗎?
生氣、罵人,耗氣又傷神,我腦袋有問題嗎?
已經連著兩篇…
前一篇談的是「矇矇懂懂、尚無自我約束力」的幼童,需要家長費心監督;但已經成年的各位,不管男女生,“照顧好自己”早就已經不是你父母的責任,而是一種「對自己人生負責」的生命態度。
不能讓人理解與諒解的是…
為什麼這麼多人對於與生理構造、身體健康相關的知識,還是都一知半解?
都這個年代了,不要總是怪學校老師沒教好…
自己也是可以上網查的,不是嗎?
因為敝院能力不足,無法無限制的提供精準診治的門診能量,因此積極建議【 一定要事先按照敝院流程完成 Line 預約 】,目前 皆因滿額而無法接受現場掛號 ,若造成困擾,懇請見諒~
亦或是您可就近尋找您所期待的合適中(西)醫師診斷,無須刻意遠方而來到敝院,長途跋涉、勞心勞力只會更增加身體負擔。
此文章為醫師看診經驗,並非宣稱療效,依照醫療法規限制、與患者個體狀況不同,我們無法保證根治根除、無法保證療程療效、也無法保證絕對能弄出人命讓您好孕。若因此造成不便,懇請見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