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原本想陪小鬼去看個夯不攏咚的「歌喉讚3」,結果每一場票都售罄,只好明天再帶她去見她最親愛的安娜·坎卓克。先乖乖交今日診間速寫~
吃一個月抗生素的小女生
4歲多的小女生,因為近3個多月反覆的鼻塞、黃鼻涕、耳朵痛而來就醫,但媽媽說之前已經帶去讓西醫看過。
媽媽說:「頭一次西醫開了三天的抗生素,症狀沒有明顯改善,醫師便開始換了幾次藥,因此前前後後吃了一個月的抗生素。雖然吃西藥時,症狀有被壓下來,但是停藥不到一個星期就又開始出現黃鼻涕了,我真的有點擔心,所以後來還是決定帶來看中醫。」
我檢查了孩子的鼻腔,裡面有很明顯的黃色鼻涕殘留,有些已經乾硬;另外左鼻腔可見明顯的鼻黏膜充血腫脹。我壓了壓孩子的鼻翼兩側跟顴骨下緣,小孩很明顯的身體往後縮,喊痛。
我問:「鼻涕一直都是黃色的嗎?」
媽媽說:「對,她很少有透明的鼻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擤一大坨黃黃黏黏的鼻涕出來,然後一直說左邊的鼻子吸不到空氣,有時候還會說眼睛痛或是頭痛。」
我跟母親說:「她這個狀況超過三個月,已經進入慢性鼻竇炎的階段了,我會開藥幫她排除鼻竇深層的分泌物,還有黏膜的修復。不過,妳要讓她多喝溫水,保持鼻腔濕潤,還有擤鼻涕時不要太過用力,一次一邊就好,以免耳內壓力改變,造成新的病況。」
我有點介意的是吃一個月抗生素的部分,雲端藥歷上沒有看到用藥情形,所以不太確定前一位醫師是否因為第一線藥物無效,而改用第二線藥物,於是導致完整療程前後被拉長到四週?
因為這位媽媽提到,「小朋友服用抗生素的期間,明顯活動力下降,食慾不佳,手腳也會出現冰冷現象」,這是我在診間蠻常聽到的敘述。雖然使用抗生素的確會有一些副作用存在,但還是要呼籲:「一但開始服用抗生素治療,都會建議必須服用至療程完全結束,以預防細菌沒有殺光光,產生抗藥性,下一次這個菌株就再也不怕這個藥了」。

PS:今天其實很疲倦,一大早就出門,午診結束後,沒得看電影,轉而跑去逢甲夜市吃晚餐,但根本不知道吃了什麼,比不吃還感到空虛,所以再談一位病患就好…
氣血兩虛
速寫的第二位也是初診,一位接近更年期的太太,蒼白消瘦,因為這兩年覺得身體出現太多症狀,所以四處就醫,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辦了,經過朋友的推薦,今天來到我這邊~
她一坐下來就拿出一張詳列月經週期跟身體症狀的紙條給我。(看得出是很有條理的人)
「月經週期不規則,開始延後,量跟來的天數都減少」
「便秘、脹氣、有時睡到半夜會肛門痛醒,胃的下方到肚臍上方一直在疼痛」
「眩暈、失眠、心悸、大聲說話就頭暈」
「四肢冰冷、晚上棉被蓋不暖」
大約是這樣,過去2年已經求助過不下十間的中西醫診所,有些藥吃了會好一些,有些藥吃一包就暈眩到站不住,非躺在床上不可。
心臟超音波、抽血檢查都正常。
她說:「身心科開給我的抗焦慮跟助眠劑我都沒有吃,我還是想要吃中藥調理。」
她接著又說:「可是醫師,我好累啊,覺得了無生趣,中藥吃了這麼久,很多人家介紹的名醫我都去看過了,但身體狀況卻一直都沒有比較好,你們中醫不是應該好棒棒的嗎?」
你們中醫不是應該好棒棒的嗎?
你們中醫不是應該好棒棒的嗎?
你們中醫不是應該好棒棒的嗎?
她這句話帶給我很大的衝擊,完全透露出久病的患者,是多麽徬徨跟無助。
把完脈,看完舌象…
我問她:「平時有沒有在運動?」
她說:「以前完全沒有,從生病以後才開始勉強自己,有空出去走一下。因為一走就喘,很不喜歡動。」
我說:「妳真的需要多運動。其實妳這些症狀,看似分散沒有什麼關聯,但是都指向同一個根源。中醫的說法就是『氣血兩虛』。」
她說:「之前好幾個醫師說我全身到處塞住。」
我說:「這是從另一個角度去詮釋妳的症狀,理論上是相通的。氣血雙虛,當然身體的運行就容易出現阻滯。」
於是…花了一點時間分析她的病況給她聽,她也答應我以後會好好運動。
但,我真心的希望,她這一次不會再失望了~

因為門診量長期以來都超過我的負荷,所以強烈建議各位朋友們如果要來看診一定要事先 Line 預約。
但,其實我會更建議「就近尋找合適的中(西)醫師診斷就可以」,千萬不要從遠方而來,勞心勞力只會更增加身體負擔。
此為文章為醫師看診經驗,並非宣稱療效,依照醫療法規與狀況不同無法保證根治、根除,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