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天晚上,跟朋友聊到各自的經營管理理念,她是某科技業臨危受命的決策者,她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我嘆了一口氣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是弱者思維,是錯誤的思考迴路,而且是不願意付出相對成本的不負責任作法。」
因為沒有任何人值得你 100% 完全相信,包括我們自己也不值得被自己 100% 相信。因此,對自己不斷的解構、逆向思考,持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找到各種可能性、釐清特性與定義的不同,而有所突破。
我認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句話的另外一個意思應該要是:「我相信你,所以我願意投入更多(或無限多)的成本在裡頭,我願意投入更多的資源與資金在你身上」。但,真的是這樣嗎?
有多少人,明明知道「對方、對方的產品、對方的服務,是足以改變、改善自己現況的事業、生活或健康」,但總是推拖其詞、掩耳盜鈴、找盡台階,就是不願意付出應有的成本與價格,就完全只是想…順便、順道、剛好、偶爾、每每都來一次超級特效藥。
那,我們不是都說「職人精神,是要刻意練習」的嗎?
刻意練習,應該是長時間,好幾年、好幾十年的練習與刻意,才有機會能真正站到自己所期待的高度,獲得憧憬許久的超級視野,不是這樣嗎?
過去的我,成就了現在的我。
而,現在我們的努力,將成全了未來我們的夢想。
我們是否都太習慣依賴別人用銅板價為自己開出的短時間就見效的超級特效藥?
我們是否總是期待著獲得高品質、高效率的好服務,卻又認為對方的營運高成本,可以就這樣憑空消失、存在於有與無之間的亞空間。這…不是很弔詭嗎?
「用人要疑」這是組織規章與工作流程存在的意義;「疑人要用」這是各種部門單位各自運作的重大因素。
我們身為管理者、決策者,最重要的不是找到那萬中選一、獨一無二的 武林奇才 銅鑼燒扛壩子,而是要讓每個員工都能適才、適性、適所,而且他們還要能為自己不斷努力而因此有所突破。
成天愛作夢,不如直接躺在床上會舒服些。
就如同我常在門診裡跟患者說:「請你不要對我有各種不恰當的信仰,我只是做好『我能做而且想做的事情』。」
摸手手就會弄出人命?
這簡直是天外飛來一筆的 太平島石油 信口開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