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灰色字體部分是由員工 投稿 繳交的閱讀心得,除了將涉及法律事務與職務機密的相關內容刪減,將全文登出,希望能獲得各界朋友理解我們不斷努力充實與精進提升的目標是什麼,也希望能獲得大家善意的回饋互動。
此篇為員工自發性的選擇文本書寫心得,也希望能借用大家的視野讓我們更加進步與更多美好~
(繳交心得開始) 迎著光來的,除了風輕柔地細語呢喃,無法忽視的,有那震耳欲聾的沈寂,與我的呼吸聲。 腦海中,時間它的縮影踩著油門,慢慢地靠近,閉上眼,膠捲幕幕地放映。 我感受它,陷入這般的茫然,不想學著與它共處一室...,時針如常的流動,空氣卻凝結了。 越是掙脫、越感受它無形的凌遲...。 再一次地轉身,我隨即抓住一絲細如纏線的繩,深淵裡,接住我的正是勇氣和我驕傲的信念。 醒來後,額頭滲出了汗,眨著眼,如釋重負的氣息將我帶回了現實,恍惚的意識逐漸清晰。 而後,我重新躍入這片大海,奮力張開僵硬的魚鰭,水中的阻力碰了身上的鱗片,顯得更鮮明,我感覺躍躍欲試,明白自己多力量不僅如此後,又一次地動身,游向蔚藍。 距離上一次嘗試練習以散文的方式寫作,大概是一年多前的時間,也是最後一次出國後所寫下圖文並茂的回憶-「京都旅記」。 每一次繳交的心得,都是一次次練習的機會,可以讓自己扮演成一名作家的角色。 動筆之前,從理解自己的想法開始去建構及修潤;從一句話、一個段落直至一個章節,雖然還不會變成是一本書,但說不定會是很久很久未來後的某一輯。 有能力把自己的歷程與感受整理排列後用文字具體化真的是很珍貴的技能,文字賦予力量,讓我也想試著寫出值得咀嚼的文章。 誰知道呢,如果當初我沒有來到這裡上班,我還會像現在這樣,堅持去培養自己的寫作的能力嗎?在練習的過程中,公司給的心得獎勵,從獎金二千元到四千元、一副 Air pods pro 耳機,或是是一篇篇文章累積的 Apple Watch ...等,也見證了自己花費的時間所努力的成果,雖然明白自己的文筆還是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不過獲得獎賞時還是值得給自己一個肯定和鼓勵。 這個月,在公司任職正好滿兩年了,最近因為上一篇文章的關係,當時主管所給予的文章評語,而讓我重新去思考「勇氣」一詞。 原本我以為,去澳洲打工旅遊是我這輩子做過最有勇氣的事,因為當時從計畫開始,到真正坐上飛機出發,也將近準備了快一年,而我踏上另一片陸地的開始,也從努力適應、學習獨立、克制思念、習慣孤獨、面對挑戰的日子到最後帶著回憶的行囊回台灣直至現在,已經快五年了呢,曾經我再問自己,如果再一次機會還是會起身出發嗎?只能說幸好我已經完成了,因為以現在自己,我似乎猶豫了,雖然體驗了許多,但辛苦的部分也是咬牙撐過去的。 確實,後來我也以為只要認真的工作、學習、有良善人際關係及家庭關係就會自然的一直朝著前方邁進...。 我總會督促自己,告訴自己,雖然步伐走得很慢,常常也是繞了一大圈,才往前到定位,但我終究想慢慢飛得更高,想像能夠眺望的視野是不是會更美好,可是羽翼上漸漸承載的是越來越多的重量。 那些自己的期許、家人的期盼和老闆的期待..等等的眼光賦予,原本都是我前進的動力,但是為什麼反而讓我緩緩的降落了,總覺得好想暫時棲在樹上休息。 我太急了嗎? 是因為不服輸還是想證明什麼? 但其實我知道最大的敵人就是眼前的自己,我也只是在尋找指引,能夠讓我突破的方法、或是一個能夠效仿、學習的榜樣及目標。 你們知道嗎? 在無垠的宇宙外太空,因為它周圍沒有任何質量,所以無法產生任何型態的作用力,而科學家發射的飛行探測器在漫長時空軸裡,唯有靠著不斷地噴射大量的推進燃料,才能使得它可以不停的前進,並保持著一致的移動的速度,那我們又能藉由什麼力量來幫助自己對生活、對工作保有熱忱? 我自己目前的答案是因為不夠充實的去過日子,沒有足夠的行動,卻妄想找到答案,可沒想過它可能根本不是一個答案,而是藉著嘗試的動作才能換來的心態轉換、或是一念之間的開竅。 有時候,可能我們認為的無計可施或是無可奈何,甚至是沒有責任的想逃避,其實都是很偷懶的行為,但偏偏身為人類,偷懶毫不費力也很方便,所以始終解決不了的問題及跨不過的檻,都是行動力的問題,常常是多了藉口卻少了更多的選擇。 有時候在工作上,難的都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大家也沒有真心想要面對的心...。 在公司,我學到最多的,是在犯下缺失時,不先和情緒計較,但是不計較並不是因為我看輕自己犯錯的嚴重性,而是不想要急於周旋在解決問題以外的事物,它可能會讓我再一次錯失可彌補、校正的機會,雖然還是免不了上司的譴責與臭罵,可是如果能夠解決問題本身一定是比什麼都還重要的。 我覺得一個懂得適當審視自己的人需要害怕的根本不會是他人的責罵,而是對自己不夠努力的失望。 所以,無論是我現在的生活還是工作,或許我感覺自己預期不符的原因,除了學習、行動不夠多以外,也是因為我太過聚焦、依賴在我已有的認知裡,所以忽略了其實早已存在、成形的信息吧! 我有時候並不喜歡這樣 30 歲的感覺,但也因為掙扎和對話,我才能漸漸意識自己該調整的狀態,也可以檢視這些問題的起點。 我知道挫折它在每一個階段都像是上課不太會缺席的同學,所以面對我的迷惘我寫下了這次的散文來記錄。假設,現在沒有疫情的話,可以自由自在的飛出國,那或許那些悶的感覺會瞬間就豁然開朗了吧。 去年至今,雖然沒有機會以雀躍的心情去呼吸其他國家的空氣,不能出國看世界,真的少了人生一個重大的意義!好想再出國走走,不用擔心有感染風險的那種旅行,還有機會實現嗎?在人們徹底悶到瘋狂之前。 不知不覺中,這一年多閱讀的書籍比以往更多,除此之外,也追了不少電影和動畫影集。 平凡,日子也很平淡,有一點一滴實踐了某一些目標,也嘗試自學了不同領域的知識,很開心,但也有些目標變成了空頭支票。 「盲目的樂觀,只會使人感覺膚淺;過度的悲觀,則會使人走向毀面。唯有悲觀後的樂觀,才是精神上的強者」-哲學家 弗里德里希・尼采。 這次,我坦然接受也承認自己有過的沮喪,負面時帶來一些不好的焦慮及感受有時我也覺得很陌生。 想透過看書去找答案,邊讀邊想,真是神奇,如果不是因為我們對於詞彙有了理解,文字為什會變美,為什麼可以連動大腦甚至喚起情感,所以讀的越多、才讓行囊越飽滿、想像越豐富、衝擊與震撼也才更為強烈。 這一次過年回家,發現我對於從小長大的家鄉,有著一種外地人的感覺,因為地方的發展和從前有著越來越多的不同。回到家只想賴在家裡,那幾天彷彿回到以前還是小孩一樣,四個兄弟姊妹到了吃飯時間,都等著父母發號施令才興奮地跑去廚房,直到每個人高中 15 歲都必須搬出去讀書後,內心依舊還是很眷戀那樣的感覺。 每年除了這個時候能給父母來個大紅包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以外,對於親情的悸動與情感隨著歲月過去,只有增加沒有減少,看見父母每天還是比我們過得更忙碌,也從他們身上反思著自己的人生。 努力,不只是為了實現更好的自己,也是讓自己有能力守護那些平凡卻珍貴的事,或許推動我們往前的推進氣偶爾會關上氣閥,有時候也由不得其他的選擇,短暫的停滯很合理,但唯有簡單的開始行動,才會讓作用力再一次發生。 (繳交心得結束)
本次為自發性繳交心得,因此沒有題目與繳交期限,此同事的閱讀心得於於 03/03 01:08 繳交。
個人建議:
雖然勇於表達是好事,但不懂物理,就最好別用不懂的事情來舉例。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靜者恆靜,動者恆做等速度直線運動」,這是國中理化,也是古典力學的基礎。
因此,這段「在無垠的宇宙外太空,因為它周圍沒有任何質量,所以無法產生任何型態的作用力,而科學家發射的飛行探測器在漫長時空軸裡,唯有靠著不斷地噴射大量的推進燃料,才能使得它可以不停的前進,並保持著一致的移動的速度….」實在是錯得離譜。
在幾乎沒有阻力的宇宙中,一但動了,就會一直呈現等速度直線運動,而等速度其實就一定是不改變方向的直線運動(不過這是古典力學的模型,因此不參考廣義相對論的質量導致空間扭曲的概念),想要調整方向、調整速率大小,就一定要憑藉著推進燃料才有可能(但其實透過接近行星、恆星的萬有引力對移動進行加速度,這也是可以的,可參考電影「絕地救援」,母船透過地球而進行移動方向改變並進行加速。)
好,忽略以上在物理學上的逞兇鬥狠之文字,關於你的文筆我除了期待閱讀你的心得,似乎沒什麼好介入批判的。
人生就是一趟旅行,有些人的旅行目的可能是直奔目標區的美食,有些人旅行目的可能就是為了滿足對於底片與快門的虐殺,有些人的旅行就為了在世界的各角落迷路而美其名為探險,目的不同、目的地不同、交通工具不同、心境不同、陪伴的人不同…,都可能會有迥然不同的人生風景。
我很喜歡你所轉述的「盲目的樂觀,只會使人感覺膚淺;過度的悲觀,則會使人走向毀面。唯有悲觀後的樂觀,才是精神上的強者」這段文字,因為我認為人生還是要在貪婪與滿足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
太過貪婪,不會快樂;太過滿足,不會進步。
進步是為了提高自己面對風險的承擔能力,而快樂是支撐生命的重點能量之一。
我們很期待國境再次打開的那一天,到時候我們在不同城市中的心境與視角也將會明顯與過往不同。
珍惜現在,充實自己,期待未來~
依照文章內容給予適當的獎金,因此本文作者可於 02月份獲得 12%的 iPhone 12 pro Max 256G,此獎勵將累積至 100% 才進行兌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