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實證養卵聖經》評論與延伸

為了避免書寫對象被認出,文章內容會適當的放大特徵或是縮小特徵或是扭轉特徵,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也不要因為文章的內容而影響您的心情~

懂愈多,做得愈好

Do the best you can until you know better.
Then when you know better, do better.


在你懂得更多之前,盡可能做到最好。
懂得愈多,做得愈好。

Maya Angelou , 1928 – 2014

在本文開頭容我借用此書第一章的引言,是來自於曾經榮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的黑人女作家 瑪雅・安傑盧 ( Maya Angelou,1928 – 2014) 之名言。

「在你懂得更多之前,盡可能做到最好。懂得愈多,做得愈好。」這句看起來很簡單的話,但執行起來可能不是那麼容易。

多年前的煙火照~

最近,咪娜桑們可能已經見識過許多婦產生殖醫師拍片或是拍手叫好、撰文大力推坑這一本「科學實證養卵聖經 (原文書名:It starts with the egg.)」。

但是坦白說,我那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家裡,已經有幾十本以上由國內外醫師著作、與備孕高度相關的書籍,但我之所以特別挑這一本出來寫評論,是因為這本書的作者「她不斷地為自己努力、追尋改善卵子品質方式」,其心路歷程讓我產生了極大的共鳴。

然而,這本書的作者 瑞貝卡.費特 (Rebecca Fett) 本身並不是醫師,她其實是一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技術學家,在歷經了自己努力查閱數百篇論文、分析大量期刊文獻,而實踐所得之養卵資訊並藉由試管嬰兒技術喜獲麟兒之前,她也是一位為不孕所苦的無助女性。

但也或許就因為是這樣,這本書才能以嶄新的觀點、視野,精準清晰的點出所謂「醫療相關專業人士可能存在的盲點偏執保守」。

我記得曾經看過幾部電影是有關於法庭攻防與成功機率的,記得最深的其中一部「重案對決 (原文:Law Abiding Citizen)」,影中的檢察官(Jamie Foxx 飾演)為了更保守的判決成功率、更保全自己執業生涯裡的獲勝率(96%),因此他選擇了與其中一位主動願意認罪協商的嫌疑犯談判,甚至因此輕放了真正下手殺害男主角(Gerard James Butler 飾演)妻女的兇手。

【 都不是有力確證 】


電影《 重案對決 》(Law Abiding Citizen)
(00:05:29)

檢察官:「你相信我嗎?」
檢察官:「事情比想像中複雜,法官駁回了 DNA的證據。」

男主角:「那其它的鑑識證據呢?」
檢察官:「都不是有力的確證。」

男主角:「那沒關係,我親眼看到了,我看到他們的臉,看到他們動手。」

檢察官:「你昏過去了,你的證詞不具可信度,你坐上證人席會被辯方律師擊潰。」

男主角:「陪審團會相信我,因為這是事實,我們可以贏的。」

檢察官:「我們有可能會輸,而且一敗塗地。你會浪費一整年和付不完的錢,結果他們卻都逍遙法外。」


電影《 重案對決 》(Law Abiding Citizen)
(01:03:37)

檢察官:「我是盡我的職責,那是我最在行的。」
男主角:「你的確很行,用取巧的方式盡你的職責。」

很多時候,專業人士眼中的 1%成功機率,或許是被協助者眼裡的 100%、唯一的世界。

該電影後續的劇情,就如同文中我們將會提到的「降落傘實驗研究」一樣,主角因為充分了解體制、知道完全規則,因此創造了一套完全符合法規體制的認知衝突系統。

專業的傲慢 (professional arrogance),一直以來都是自詡為專業人士的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因此,這篇文章可不會是傳統的閱讀心得,會比較像是我在閱讀後、由書中論點裡所延伸出來的想法,還有一些對於自己執業數十年過程的省思。(話說,我從小最討厭寫讀書心得報告了啊啊啊啊~)

省思的部分,比如說: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雖然會在診間裡跟患者講解:「隨著年齡增長,卵子的不良率會增加」、「到了將近40歲時,卵子的不良率會達到 50%以上」…等已知的研究結果,藉此強調「養卵」的重要性,但總是礙於時間的關係,我確實很少會對患者進行更詳細說明有關「卵子的前世今生」。

不過,這本書很明顯提示了我:「如果能讓患者充分理解自己的卵巢是如何運作的,那麼相關的保健工作,大家應該就可以做得更好吧!?」。

總比讓患者像是無頭蒼蠅般的胡亂上網、看這個社團、聽那個群組所提供的 44鵝飛 似是而非、破碎片段的資訊,又或者是被自家人、隔壁巷口…的長輩平輩晚輩給牽著鼻子走到北京(are you cow?),總是亂吃一堆地上地下電台不斷放送、強力推薦他自己也有在吃,但根本不應該長期吃進肚子裡的補品…要好得太多了~

因此,如果你已經拜讀完這本書,那麼以下這兩萬多字的個人評論與延伸,你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看,當然是一定要 跪著 讀完~

但,如果你還沒開始閱讀這本書,那麼我相信「你在閱讀完這篇的這兩萬多字之後,再去拜讀這本書時,一定會覺得十分輕鬆愜意易懂」,說不定還會開幹一句:「喵的,這個年輕的美女醫師怎麼會囉唆成這樣?」

來吧,爆米花、雞排、珍珠奶茶…小凳子與小春子都準備好,以下冗長的天橋底下說書模式正式開始。

©心容中醫

【關於卵子,你應該要知道的事】


1️⃣ 卵巢內的卵子數量,在出生時就已經決定,不會再增加

2️⃣ 老化不會直接導致染色體異常,只是創造了讓卵子在排卵前不久的成熟過程出錯的條件。 (科學實證養卵聖經,P.53)

3️⃣ 卵泡所能使用的能量充足與否,是讓染色體數量均勻分配、正常分裂的關鍵因素。

卵巢內的卵子數量,在出生時就已經決定,不會再增加。

當你還是媽媽肚子裡的胚胎時,你體內就已經開始形成最原始的卵子,稱為「卵原細胞 (oogonia) 」,而在胚胎發育成胎兒的過程中,這些「卵原細胞」會不斷分化成「初級卵母細胞 (primary oocyte) 」。

在你這個小胎兒發育到大約第 16週時,你體內的每個初級卵母細胞,會被一層「顆粒細胞層 (granular cell layer)」包裹起來,形成所謂的「原始卵泡 (primordial follicle)」。

從此之後,初級卵母細胞與外層顆粒細胞所形成的卵泡,在未來成熟的過程裡,就是生命共同體了。

AMH 與 卵巢儲備卵泡數量


在女性體內,AMH(抗穆勒氏管賀爾蒙)由初級卵母細胞外圍的顆粒細胞層分泌,並於青春期達到濃度的最高峰,之後便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濃度下降,這也就是為什麼生殖醫師會以 AMH數值來評估「卵巢內的儲備卵泡數量」之原因。

卵泡,也稱濾泡,有些文獻翻譯成「始基卵泡」。

原始卵泡的數目,在你這個胎兒成長到 16 ~ 20週時,會達到人生卵實力的巔峰,大約會有 600 ~ 700萬個,但大家可不要 見獵心喜、 喜極而泣地認為這就是你卵子銀行裡的總存款,因為這可不是什麼正常經營的金融機構,而是那種存款會隨時間變少的怪奇銀行。(口夷?你說現實生活中的銀行也是這樣嗎?)

是的,當你還忙著在媽媽的羊水裡品味著自己的尿、閒閒沒事做就踹老穆肚皮兩腳逗寢室的豬隊友開心來刷刷存在感時,你身體裡的這些卵泡就已經不斷進行著「閉鎖 (Atresia)」(停止活動、衰退、凋亡)。

到了你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這些原始卵泡裡的初級卵母細胞,都已進入第一次減數分裂的前期(目前仍具有2套正常染色體),並在內分泌系統的神秘調控下維持著休眠狀態,而出生當下的數目大約是 200萬顆。

啊!700萬用到出生馬上只剩下 200萬,這也太可怕惹!

接著,你開始長大、進入青春期、初經來潮,這期間的卵泡們依然不斷進行閉鎖(銀行存款繼續變少),最後大約剩下 40萬~50萬元。

然而這還不是最驚悚的,最可怕的是這些存款裡, 你這輩子真正能提領使用的,大概也就只剩下 400 ~ 500元左右,而且限定使用在月經期間的四十載歲月裡,而且而且…你每個月只能提領 1元。

倘若你就是一個守財奴,我相信以上那一段用錢來比喻卵泡消失的事件,對你而言一定是太過於殘酷,那麼我們就來個換句話說或是你也可以這樣理解。

這是一個超大規模的星光海選,但最後所存留下來的參賽者(濾泡),最終大約只有 400個可以在每個月的排卵期,走完第一次減數分裂,形成「次級卵母細胞」,進而來到排卵階段,然後光榮上台參加「每個月只播出一次的單人特輯」之總決賽(脫穎而出受孕成功的菁英賽)。

平常所說的排卵」,是指「成熟卵泡排出 “次級卵母細胞”」。

「吼呦,管他初級次級老母、還是超級老妖,到最後還不是都排卵了?你身為醫師揮舞著這一大堆文字,到底重點是什麼?快說!」秋香 娘娘 涼涼真好眠,我相信一定會有人邊看文章、邊抱怨、邊打 小孩 瞌睡。

然而,我要說的重點,其實是以下的第二件事。

©心容中醫

老化並不會直接導致染色體異常,只是創造了讓卵子在排卵前不久的成熟過程出錯的條件。(科學實證養卵聖經,P.53)

如果沒有特別解釋,不知道大家會不會以為「當女性進入高齡、越過 35大關後,卵巢裡就是滾著一群品質不良、染色體異常的悲傷 茱麗葉 老卵,只等著命運之手將它們推上前線、準備進入 反正排了也沒有用的 排卵週期,又或著是默默凋零萎縮,悄悄地來揮一揮手、又不帶雲彩地走了。」?

這情境,是有沒有這麼 愛演 心酸?

然而事實上,如果你本身沒有特殊罕見疾病(含家族史),也不曾被診斷出有染色體異常的相關疾病,那麼躺在你卵巢裡的那些卵子(嚴格來說應該稱為「初級卵母細胞」)的染色體,應該要跟你的體細胞一樣都是正常的。

只是在排卵前幾個月,這些休眠中的初級卵母細胞,會受到體內賀爾蒙的刺激而甦醒,並且開始處理染色體活動,進行成熟、分裂。

因此,所謂的「卵子染色體異常」,並非是在卵子隨著年紀老化的這 30 ~ 40年間累積而成,而是突然發生在排卵前的那幾個月「染色體正開始恢復活動時」才開始的。

這意味著,如果你現在開始想方設法改善卵子品質,那麼三、四個月後才要上工的「未來卵」,就有機會可以得到染色體的改善。此時的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如何改善卵泡品質」?

那,你應該先了解「卵泡成熟的過程」。

在人類女性的身體裡,卵泡形成是一個非常漫長的事件,在每次月經週期裡,最後可排卵的優勢卵泡 (dominant follicle),是來自於「近一年前被募集的原始卵泡群」。(被募集:是指「卵泡從受抑制的原始卵泡,進入生長卵泡」的過程。)

經典的「卵泡發育圖」,說明著卵泡發育過程。
(圖片來自 Morphology and Physiology of the Ovary )(超連結)

卵泡發育過程

〔 Class 1~2 〕:稱為竇前或促性腺激素獨立期。

在進到這個階段之前,被募集的「原始卵泡 (primordial follicle)」需要大約 290天,才能成長為完全發育的「次級卵泡 (secondary follicle) 」。(被募集:是指「卵泡從受抑制的原始卵泡,進入生長卵泡」的過程。)

〔 Class 3~8 〕:稱為竇期、格拉夫期 (Graafian) 或促性腺激素依賴期。

「次級卵泡」內開始形成空腔,包圍「初級卵母細胞 (primary oocyte) 」的顆粒細胞層 (granular cell layer),也發展得愈來愈緻密,一直到發育為排卵前之「格拉夫卵泡 (Graafian follicle) 」階段,大概需要約 65天。

在這一群次級卵泡中,會選出一顆「優勢卵泡 (dominant follicle) 」,而這顆優勢卵泡需要大約 20天,才能生長達到可排卵的大小。

值得注意的是,在 Class 2 之後,每個階段裡都會有發育中的卵泡群發生閉鎖 (Atresia,停止活動、衰退、凋亡),這也就是為什麼你卵巢裡的卵泡,會這麼快就被大量消耗的原因。

(Gougeon A:人體卵泡生長動力學初步結果的模型。Hum Reprod 1:81, 1986。經牛津大學出版社許可轉載。)

如果你還在用放大鏡糾結上面的那些圈圈圓圓圈圈 、天天年年天天 的圖,那我認為你只要知道「由次級卵泡發育成可排卵之“格拉夫卵泡(約莫 2公分的成熟卵泡)”,這 65 + 10 + 10 = 85天 (將近三個月),就是卵泡開始進行染色體活動、決定卵泡品質的關鍵期」。

為何每個生殖醫師都告訴你「養卵至少要三個月」,箇中道理就是藏在這裡。

因此,我在診間裡也常常告訴初診患者:「我幫你調理體質的其中一個重點目標,其實是你三個月後才會粉墨登場的卵。」

「所以,有部分患者並不會在調理療程裡就中獎,而是必須在完成階段性療程後的幾個月內才能順利受孕。」

為什麽需要三個月?

就是這個道理!

©心容中醫

卵泡所能使用的能量充足與否,是讓染色體數量均勻分配、正常分裂的關鍵因素。

卵母細胞需要足夠的能量來正確複製、交換、分離染色體,而這個能量來源就是來自所有細胞內都具有的能量工廠,叫做「粒線體 (mitochondrion)」。

不只是卵子,我們體內細胞的活動能量,也都來自於粒線體

有些科學家認為粒線體是被細胞吞噬的細菌,經過多年的演化共生,這個細菌退化成為細胞內的胞器(細胞內的小器官),但仍然擁有自己的 DNA,特稱為 mtDNA,是個蠻酷的小東西。

粒線體的主要角色,是負責將人體吸收的葡萄糖轉化成 ATP(細胞內能量傳遞、儲存的載體),以供應細胞活動之用,粒線體參與了許多不同的細胞功能:「包括能量產生、代謝調節、細胞凋亡、鈣離子平衡、細胞增殖與運動、自由基的產生」。

每個細胞內的粒線體數量都不太一樣,舉例來說…

肝細胞又要代謝、又要解毒、又要合成許多酵素,已經是很忙碌的細胞了,但肝細胞所含的粒線體數量,大約是 1000 ~ 2000個。

而,卵子,卻含有 200,000 (二十萬)以上個粒線體,是一般身體細胞的 1000 ~ 2000倍以上,所以應該不難想像「卵子,是一個多麽需要能量的超大型細胞」,卵子同時也是人體內的最大細胞。(精子的粒線體數量不到 100個。)

所以,那些想要弄出人命的紙片人,如果你這時候還在那邊斤斤計較體重多了幾克,那簡直是替荷包裡頭的四個小孩找死。

然而,粒線體並不是一個生生不息的胞器,這個能量工廠會受到年齡、氧化壓力的影響而出現衰退現象,使得許多的身體重要器官功能受損,當然這也包括卵子的品質在內。

Mitochondria: participation to infertility as source of energy and cause of senescence.】


2014年,發表於 The 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 cell chemistry的這篇文章〖 Mitochondria: participation to infertility as source of energy and cause of senescence(超連結)指出:

線粒體依賴性的細胞凋亡,似乎是產前與產後生殖細胞衰退、胚胎發育、植入失敗和流產的原因。

(Mitochondria-dependent apoptosis seems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pre and post-natal decline in germ cells, embryo development, implantation failure, and miscarriages.)

 

Oocyte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reproduction.


2015年,刊載於 Curr opin Obstet Gynecol 的這篇〖 Oocyte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reproduction(超連結) 詳列了諸多研究結果:

與年齡相關的生育力下降,主要是由於卵母細胞質量下降。 使用來自年輕女性的供體卵母細胞獲得的胚胎,在轉移到老年女性時,表現出較高的著床率。
(Age-related decline in fertility is largely due to decrease in oocyte quality. Embryos obtained using donor oocytes from young women demonstrate high implantation rates when transferred to older women.)

卵母細胞的非整倍體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而此現象被認為是導致卵母細胞質量下降的主要機制。
(oocyte aneuploidy rate increases with age and increased aneuploidy rate is believed to be the main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the decrease in oocyte quality.)

小老鼠的卵母細胞 ATP的產生,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mouse oocyte ATP production decreases with age.)

衰老的小老鼠、倉鼠卵母細胞的 ATP 和 mtDNA拷貝數較少,並表現出粒線體超微結構異常。
(Ageing mice and hamster oocytes have less ATP, and mtDNA copy number, and demonstrate ultrastructural mitochondrial abnormalities.)

線粒體突變,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
(mitochondrial mutations increase with age.)

40歲以上女性的未受精卵母細胞和未切割胚胎中的 mtDNA拷貝數,低於年輕女性。
(Furthermore, mtDNA copy number is lower in unfertilized oocytes and uncleaved embryos of women more than 40 years old than younger women.)

線粒體異常會影響能量產生,使得紡錘體異常,導致非整倍體並影響卵母細胞的發育能力。
(the mitochondrial abnormalities affect energy production, lead to spindle abnormalities, result in aneuploidy and affect developmental competence of the oocytes.)

人類卵母細胞和胚胎裡的「粒線體 DNA含量,與其如何影響發育潛力」之間的關係,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再進一步研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tochondrial DNA content in human oocytes and embryos and how they affect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is a complex process and will require further investigation.)

非整倍體 (aneuploid).


那些曾經將自己的 D5、D6囊胚送 PGS(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切片的媽咪,可能會看過切片報告上出現「非整倍體(aneuploid)」字樣,而這代表這一顆囊胚有「染色體套數異常」的問題。

在理想的狀態下,“單套染色體的卵子” 與 “單套染色體的精子”結合,會變成雙套染色體的受精卵,進行正常的分裂及發育。

但,如果精子或卵子在減數分裂時,出現染色體未成功分離的現象,那就有可能會出現單套或是三套的受精卵,而這種單套或是三套受精卵染色體,就稱為「非整倍體

以胚胎而言,「非整倍體」多數來自於異常之配子(指精子或卵子),但也有可能是整倍體受精卵在發育時,出現「有絲分裂異常 (abnormal mitosis)」現象所造成。

如果受精卵生成後,即發生染色體未分離,或分裂後期延遲,而導致子代細胞中同時出現「整倍體」(diploid)與「非整倍體」(aneuploid)的兩種細胞株,那麼這就是所謂的「鑲嵌型胚胎 (mosaic embryo)」。

「有絲分裂異常」發生的時間愈早,則胚胎中非整倍體(染色體異常)細胞的比例越高。

【 mosaic 】


mosaic 就是大家俗稱的馬賽克,有拼貼的意思,但請務必不要馬上就想到 18禁的馬賽克!

次世代染色體定序


目前主流的「次世代染色體定序 (NG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判斷分類:

1️⃣ 染色體異常率 <20% ,視為正常胚胎。

2️⃣ 染色體異常率 <40% ,視為低鑲嵌型胚胎。

3️⃣ 染色體異常率 <80% ,視為高鑲嵌型胚胎。

4️⃣ 染色體異常率 >80% ,則為完全染色體異常。

 

鑲嵌型胚胎,能否植入?


自 2015年新英格蘭期刊發表了「植入鑲嵌型胚胎」的研究報告〖 Healthy Babies after Intrauterine Transfer of Mosaic Aneuploid Blastocysts(超連結)之後,生殖醫學界發現,雖然「鑲嵌型胚胎」植入後的成功率較低、流產率較高,但由於胚胎本身具有自然修復能力(會將異常染色體細胞淘汰),在搭配「孕期羊膜穿刺」、「晶片檢查是否有染色體微小片段的缺失」這樣的防火牆之下,似乎可以觀察到「多數均可產下健康胎兒」之情況。

但,這通常是在完全無 PGS正常胚胎可植入時,比較不得已的作法。

另外,也有些「特定染色體編號發生鑲嵌的胚胎,是比較不建議植入,因為極有可能會出現「自我修復機制失靈,但卻是順利活產的不健康寶寶」情況。

特定染色體編號鑲嵌,不建議植入


1️⃣ 染色體編號 13、18、 21、 22鑲嵌:
因爲這些編號異常狀態下,即使自我修復失敗,但仍有可能會存活至生產。

2️⃣ 染色體編號 14、15鑲嵌:
即使自我修復後,仍可能會出現其他異常。

3️⃣ 染色體編號 02、07、16鑲嵌:
有造成「胎兒子宮內發育遲滯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IUGR)」的風險。

跟卵巢相關的故事講到這裡,想睡的人應該早就已經睡著了,至於那些還沒睡著的讀者大概會想要問我:「伊蘇啊,你說了這麼多我該知道的卵子 常識 進階版觀念,但,還是沒告訴我要怎麼改善卵子的粒線體功能啊?」

別急別急,Rebecca Fett (作者)在這本書中提到,根據多篇國際期刊的研究:「適量補充 CoQ10 (輔酶 Q10)」會是個有效的解方。

輔酶 Q10 (CoQ10) ,是粒線體電子傳遞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細胞膜與脂蛋白裡的抗氧化劑。(以下均稱 CoQ10)

近年許多針對 CoQ10的研究,都得到極為相似的結論:「補充 CoQ10可以明顯改善人體許多與老化、機能衰退有關的疾病。」

補充 CoQ10可以明顯改善人體許多與老化、機能衰退有關的疾病。

 

Coenzyme Q10 Supplementation in Aging and Disease.


2018年發表的一篇 review文章:〖 Coenzyme Q10 Supplementation in Aging and Disease(超連結),將近年對於 CoQ10之研究結果詳列如下:

男性不孕與氧化壓力有關,精液中的 CoQ10濃度,被認為是健康精子的重要生物指標。
(Male infertility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oxidative stress, and CoQ10 levels in seminal fluid is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biomarker of healthy sperm.)

在治療特發性男性不孕症時,使用 CoQ10可改善精液參數
(Administration of CoQ10 improves semen parameters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male infertility.)

不孕男性補充 CoQ10 (200 ~ 300 毫克/天),可改善精子濃度、密度、運動性和形態。
(CoQ10 supplementation 200~300 mg/day in men with infertility improves sperm concentration, density, motility, and morphology.)

關於女性不孕,與 CoQ10缺乏相關的線粒體活性降低,可能會影響顆粒細胞產生 ATP的能力。
(With regard to female infertility, the decrease in mitochondrial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CoQ10 deficiency probably affects the granulosa cells’ capacity to generate ATP.

儘管之前沒有評估「 CoQ10補充劑,在女性不孕症中的有效性的臨床試驗」,但這些研究表明,這種天然補充劑在提高女性生育力的黃金生育期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
(Despite the absence of previous clinical trials that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Q10 supplementation in female infertility, these studies show promising results of this natural supplement in boosting female fertility during the prime reproductive period.)

 

Coenzyme Q10 restores oocyte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fertility during reproductive aging.


2015年發表於 Aging cell的〖 Coenzyme Q10 restores oocyte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fertility during reproductive aging(超連結)一文也指出:

在人類中,某些組織中的 CoQ10濃度在 30歲後會降低,這可能會導致衰老過程。 與年齡相關的 CoQ10可用性下降的時間,似乎與生育力下降、胚胎非整倍體增加相吻合。
(In human, CoQ10 concentrations decrease after 30 years of age in some tissues, and perhaps this contributes to the aging process. The timing of the age-related decline in CoQ10 availability seems to coincide with the decline in fertility and the increase in embryo aneuploidies.)

卵泡液中 CoQ10的濃度,與體外受精過程中的卵母細胞成熟、胚胎等級相關。
(In addition, levels of CoQ10 in the follicular fluid correlate with oocyte maturation and embryo grade dur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我們的結果表明,卵母細胞是補充 CoQ10的有益目標。 然而,顆粒細胞/卵丘細胞/子宮環境也可能有益,從而有助於提高接受 CoQ10治療的雌性的生殖能力。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oocyte is the beneficial target of CoQ10 supplementation. However, it is also possible that granulosa/cumulus cells and/or the uterine environment may also benefit and thus contribute to the increased reproductive capacity of CoQ10-treated females.)

 

The use of mitochondrial nutrients to improve the outcome of infertility treatment in older patients.


而早在 2009年之前,就已經有研究發現補充 CoQ10對於人體之諸多疾病具有改善功能,〖 The use of mitochondrial nutrients to improve the outcome of infertility treatment in older patients(超連結)列出:

研究發現 CoQ10給藥,可有效治療充血性心臟衰竭高三酸甘油脂血症高血壓、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帕金森氏症偏頭痛預防、黃斑部退化弱精子症,所有這些情況至少部分是粒線體功能障礙的結果。
(Studies had found CoQ10 administration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resistant massive hypertriglyceridemia, hypertension, improvement of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diabetic patients,Parkinson’s disease, migraine prophylaxis, macular degeneration, and asthenozoospermia. All of these conditions are at least in part the result of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一項研究調查了 CoQ10作為「牛胚胎」體外培養補充劑的效果,發現早期胚胎分裂率囊胚形成率孵化率膨脹囊胚百分比細胞質量(ICM)顯著增加。 此外,用 CoQ10培養的胚胎組中, ATP含量增加,所有這些參數都表明了胚胎質量的改善。
(One study has looked into the effect of CoQ10 as a supplement for the in vitro culture of bovine embryos and foun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 of early embryo cleavage, blastocyst formation rate, hatching rate, percentage of expanding blastocysts, and a larger size of the inner cell mass (ICM). In addition, there was an increased ATP content in the group of embryos cultured with CoQ10. All of those parameters suggest better quality embryos.)

在理解了 CoQ10對於卵子可能的助益之後,我相信正在閱讀此篇的咪娜桑們應該都已經睡完兩輪。

但,眼 光銳利額頭 尖的人可能會發現一件事,我們通篇幾乎都在講卵子的品質,那 該屎腦公 貢獻的另外一半染色體的 蝌蚪 精子呢?

難道生出完美寶寶這個重責大任,住在同寢室的豬隊友就可以都不用負起半點責任嗎?

當然啦~
蝌蚪的品質,也會影響胚胎的正常發育沒錯,但由於人類精子、卵子的「減數分裂時機」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對於後代是否異常的影響力,也會大大不同。

人類的精子、卵子在形成時,其「精母細胞」、「卵母細胞」內的染色體會出現很大的變化,首先是染色體會先複製出姐妹染色體,接著,在同號染色體相互配對、準備分離時,會發生多處「心手相連」互相交叉結合而交換基因的活動,藉此重新組合遺傳訊息,而這個稱為「聯會 (synapsis)」的步驟,使得子女之間看起來相似,但不會完全相同。

一般來說,染色體應該要平均分散到各個細胞裡,以避免出現「非整倍體」,但科學家卻發現在減數分裂過程中,並非如同我們所想像的公平美好。

隨著年齡增加,來自配子(指精子或卵子)染色體數量異常的現象會顯著增加,此現象尤其以卵子更為明顯,這或許是因為精子的生成作用有別於卵子。

稍早 在你徹底睡著之前 我曾在文中提到:「女孩體內的原始卵泡,在胚胎約 16 ~ 20週左右,就進入長時間的休止狀態,最初生成的初級卵母細胞,會停留在第一次減數分裂的前期,於卵巢中休眠將近三、四十年」。

而每個月被選中的「優勢卵泡」,才會在排卵前走完第一次的減數分裂,變成「卵子 (次級卵母細胞)」以及 1顆含細胞質較少的第一極體。

然後,當「次級卵母細胞」在輸卵管裡與精子相遇,在受精的那一刻,次級卵母細胞才會完成第二次的減數分裂,而形成含有單套染色體的「卵細胞」以及第二極體。

由於兩次分裂間隔的時間是這麼的長,因此導致卵子染色體異常的機率就會大增。但是,豬隊友們的精子就不是這一回事了。

男性的「精母細胞」,存在於睪丸中的曲細精管裡,從青春期開始,一樣是受到賀爾蒙的刺激,精母細胞會進行「有絲分裂 (Mitosis)」,讓本身數量源源不斷地增加。

每個精母細胞也可以進行減數分裂,形成 4個帶有單倍體的精細胞,而這些精細胞再繼續分化、成熟、長出尾巴變成有活動力的精蟲,並進到副睪儲存,而這樣的完整過程,大約需要 75天,但卻是一個天天都上演的重播劇碼,因此,平均每 1cc的精液中,可能就有數百萬隻精蟲。

由此可知、正常來說,豬隊友的精子是不虞匱乏的,雖然精蟲的良率低,但是數量卻優於一切。

然而,卵子卻是限量的,尤其是陳永仁的 CD Pro2 告訴我們「限量,往往都是殘酷的」。(知道陳永仁與 CD Pro2 是什麼的人,應該更能理解「歲月是把殺豬刀」是何等殘忍~)

再者,由於染色體異常的精子,通常活動力較差,難以通過女性生殖通道的重大考驗,往往無法成功受精;但是,染色體異常的卵子,卻由於每次月經週期在正常的情況下,只有一個卵子能分裂成熟,以致於缺乏選擇權,如果正好這顆有問題的卵子成功受精,那就可能會發育成異常胚胎,因此,異常的受精卵」較多是由異常的卵子而來,的確是比較少來自於異常的精子。

因此,如果腦公的精子檢查並無明顯異常,那麼大家還是先努力認真培養自己的卵實力。

魔鬼總是藏在細節裡。©心容中醫

其實在本書中,Rebecca Fett (作者)提供了許多有助養卵的保健食品資訊,但我之所以特別將 CoQ10提出來說明,是因為我發現 CoQ10在提升細胞能量運用、增加機體活動力的角色,與中藥的養氣補血核心概念,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不過,中藥是在周身器官系統和諧平衡的基礎上,巨觀的提升身體活動力;而 CoQ10則是在微觀的細胞層級,補充修復動能以供給像粒線體這樣的胞器。

CoQ10與中藥,兩者作用的最終目標雖然有點相似,但是卻不能完全取代中藥調理。

講到終極目標相似,我相信一定會有人說:「那我就吃 CoQ10備孕就好了,還有需要花錢來你這裡 吃苦客製中藥 來調理身體嗎?」

嗯,會這麼說的人表示你腦筋轉得快、應用能力不錯,但卻也同時表示你可能總是會忽略了某些極其重要的基本觀念與思考本質。(這個醫師好惱人)

補充保健食品,固然能在某些條件下,正確將某些特定的營養、賀爾蒙、能量的原料,提供給身體的目標器官,但可千萬別忘記「無論是養卵、養內膜、改善身體循環代謝功能、維持健康體重等,最基本的大原則都是要『吃對食物 (吃的均衡)』、『睡對時間 (規律作息)』、『做對運動 (適度運動)』,讓身體能有餘裕進行自我調節」。

我在診間中也一樣會對患者強調上述這個觀念。

至於中藥調理體質的過程,是為了協助你在尚未養成這些好習慣的時日裡,提供氣血(能量)補給,並推動運作能力偏弱的器官,或緩和活動過度旺盛的器官,讓身體習慣處於這樣的動態平衡之中,就有點像小辣椒辦公桌上那個讓東尼史塔克很受不了的玩意(鋼鐵人第二集)一樣。

這麼一來,後續即使中藥療程結束(階段性療程結束),你的身體依然可以記憶這樣的狀態,並且由於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使得身體有能力在各種物理(溫差、濕度)或化學(感染、用藥)的刺激之後,快速的進行自我修復。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年過 35,正努力備孕卻遲遲沒有好消息,但自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風調雨順諸事大吉,那麼你只是想要單純來點 CoQ10養卵,我個人是完全不會有任何的 殺氣 意見。

但是…
如果現階段求好孕的你,不只是年過 35,還有手腳冰冷、胸悶心悸、爬樓梯就、老是覺得疲倦、鼻子過敏、睡覺鼻塞、早上打噴嚏流鼻水、進出溫差大的環境就噴嚏到死、眼睛鼻子耳朵,皮膚過敏、不是蕁麻疹就是濕疹反覆發作、或腸胃不好、消化不良便秘腹瀉交替、容易耳、腰、肩頸僵硬經痛月經超少、或經痛但月經爆量睡眠障礙多夢眠淺、容易恐慌焦慮…等等症狀之其中幾項,那麼很明顯你的身心已經出現不和諧狀態。

我想,在這種情況之下,你想要只是單純吃個能量提升劑就了事的話,那我也只能給你個口頭上的“姑拉客”~

雖然有許多科學家窮其一生想要找出各項事物背後隱藏的變數,讓諸多理論不再具有混沌不清的部分,讓人體所有的運作都能完全合乎我們的直觀,讓所有幽暗的疑義角落都能被照亮,讓從事生殖專業的醫師們得以一覽無遺地控制受精卵發育的過程,是一個爆炸頭所認為的「上帝不擲骰子」、非黑即白、可以輕鬆一分為二的對比清晰世界,很顯然的物理高手 愛因斯坦 依然在量子力學領域滑鐵盧了。

生命這件事,其實不是這樣運作的,就如同量子力學:「隨機與不可精準預測性是客觀(物理)世界的根本」。

治療這個行為,雖說需要想辦法找出病因、排除各種問題、力求精準,但很多時候,精準並不只是排除所有「科學上已知的變數」就能達成的。(準確度 accuracy、精確度 precision 不同)

我舉個近況門診中的例子來說嘴好了~

在3萬英呎的高空上,持續清醒著才有機會撞見這匆匆一瞥美麗景色~

【 案例:AMH1.8 人工與試管超過 8次的 37歲美女 】

大概一年多前,有位芳齡 37歲AMH 1.8 ,雙側輸卵管都通暢,備孕多年未能受孕,也已經進行人工 3次試管植入 5次都沒有成功的美女,來到了我的 弄出人命 好孕門診裡。

跟許多還沒進行完整檢查的 該屎 患者不同,生殖醫師在她第二次試管植入失敗時,就已經幫她做過完整檢查,包括免疫血栓、夫妻帶因檢測等都完全沒有問題,而且後續四次植入的囊胚,也都是通過 PGS檢查的正常胚胎,然後她內膜厚度也都超過 1.2公分。

在後續的植入過程中,為了保險起見,生殖醫師也預防性的讓她服用伯基,但是接著連續三次植入依然沒有成功,還把所有冷凍囊胚都用光了。

或許也是因為這種尷尬情況,所以當她試探性的向醫師提起:「我可以去吃中藥調理嗎?」的時候,她的生殖醫師並沒有明顯反對,因此她在經過輾轉、指引後,奮力地搶到了我的全自費門診預約。

初診那一天,我花了一點時間閱讀完她帶來一整疊厚厚的抽血報告、PGS報告、子宮鏡檢查,還有她自己紀錄的「從備孕以來的所有人工、取卵、試管用藥、療程之時間軸」。恩,確實是看不出有什麼明顯異常。

從生殖專科的專業觀點來說,該排除的變因似乎都已經排除,而且現況醫學科技所能進行的自費檢查也都做過了。這種情況,確實,當事人(醫病雙方)的心中一定充滿徬徨、疑惑。

然而,就在我為她進行了全面的 地毯式搜索 望聞問切四診之後,由於明顯細弱的不整脈、再加上眼前的美女纖弱體型,我 大膽 判斷她應該有「心臟瓣膜脫垂」的問題。

就在一陣細問 盤查、嚴刑拷打 之後,她幽幽地說:「我心臟的確有二尖瓣、三尖瓣的脫垂,也有輕微的肺動脈瓣逆流現象,但心臟科醫師卻說這個沒藥醫,只叫我不要進行劇烈運動,保持情緒穩定就好。」

「如果真的會心悸、胸悶,他是有開了一個調節心律的備用藥給我,但是,叫我不用固定吃。」

嗯,接著在整合她其餘「容易頭暈」、「怕冷」、「說話無力」、「聲線微弱」、「語速偏慢」、「稍微運動就覺得疲倦,而因此完全沒有運動習慣」、「經期容易痠、頭痛」…等諸多症狀之後,我認為她長期以來的求子不利,可能與心臟瓣膜結構導致的長期慢性循環不良有關。

所以,我當下為她體況所設計的中藥調理方向,是以改善心肺功能為基礎,並適當「依照月經週期變化,穩定腦下垂體與性腺生殖軸的整個系統」,而且我也建議她要開始進行簡單和緩的健走訓練,但請先不要勉強自己進行強度偏高的有氧運動。

光陰如梭的三個月後,我認為這美女的中藥調理療程已經可以告一段落,因此,我請她在月經週期報到時,再次進入取卵療程;而這一次的取卵,她的生殖醫師僅用了「微刺激」,卻取到了患者自身有史以來最多顆的 16顆卵,而且後續受精 14顆、成功發育至 D5的囊胚共 12顆, 5顆外型漂亮送 PGS切片的囊胚則有 4顆過關,算是相當不錯的後續發展。

在這段好孕門診的中藥調理期間裡,她並沒有特別服用那些常見、常被推薦的養卵保健食品。

然後再隔一個月,她植入了 2顆 PGS正常的囊胚,並且順利著床 1顆,而開獎當日的 HCG即有 374,就在我後續再幫她安胎到滿 12週後,我又再次頒發畢業證書讓她 滾蛋 結束療程、回家好好休養。

這位 37歲美女,最後也已經在三個多月前順利地弄出健康可愛的胖鵝子~

會舉出這個案例,並不是要告訴讀者什麼不大不小中醫師美女小妹醫術好神,我希望表達的重點、我個人認為…

中醫對於疾病、症狀的態度,是用心聆聽患者主訴,仔細觀察其身體的各種表現,協助患者接收身體的警示、求救訊號,並從古醫家千百年以來所累積的「辯證論治」資料庫裡,去搜尋這些疾病、症狀的定位與治療方向。

因此中醫療程可以是一種宏觀、涵融的理解過程,常常能夠在現代醫學難以確認病名、病因時,很快的就為患者提供「制高點」的療程視角。(或者可以用攝影術語的比喻為“超廣角鏡頭”、“微距鏡頭”的差異)

所以,當患者在診間裡問我:「那是不是補充 XXX 這個就好?」、「吃 XXX 跟吃中藥有什麼分別?」的時候,我總是這樣回答:「養卵固然很重要,但如何讓身體成為適合孕育新生命的環境,也是備孕成功的重要關鍵之一。」

「醫療界、生殖圈常常將受精卵比喻為種子,子宮內膜比喻為土壤,並且強調種子、土壤均佳,才能順利受孕,這個觀點基本上並沒有問題。」

「但,你仔細想想,如果你本身就是體弱多病,那麼基於體內器官必須仰賴“和諧能量分配”才能運作的道理,即使你每天吞保健食品吞到飽,就真的會因此得到一顆強壯的、內膜黃金三條線的絕佳子宮嗎?」

良好的生長土壤,並非單純直指“子宮內膜”,而應該是能支撐、滋養這個子宮穩定作業的母親身體。」

「一棵疲弱、生命力不佳的植物,有沒有可能可以開出美麗花朵,長出豐盈碩大的果實?」

「如果有,那麼依照自然界的規律來解讀,要不是因為人為介入用肥料去改變其開花結果的樣態,就很可能是植物本身為了繁衍下一代、用盡生命的最後能量而展現出來的終場絢麗煙火秀。」

「更何況,我總是遇到在植入前,生殖醫師已經用益斯得(雌激素)火力全開,早中晚各三顆下去墊內膜,但內膜就是無法增厚到達標,最後還是得來吃中藥、協助調理內膜的辛苦患者~」。(丟洗力,下一篇我就來寫“中藥調理兩週就中獎的益斯得火力全開苦主之一故事”。)

「而且別忘了…,順利弄出人命之後,你還會想要陪伴、養育他到成年吧!?」

照顧好你身體的根本,才能讓這個肉身服侍你長久!而這也是我認為中醫師在為你調理好孕時,必須同步周全考慮的重要事項!」

所以請大家要記住,千萬不要在診間裡亂問我問題,不只是「問了你會怕」,而且還會「問了你會忘」,因為總有人一不小心就會回覆你一堆。

但,其實你要知道,再認真的依溼,總是得反覆在診間裡回答類似的問題,這真的令人很疲倦!

不過,既然都扯這麼多了,那也順便藉此篇來感嘆一下、不諱言地說…

受限於當代的科技能力,那些遠古醫家當然不會知道什麼是粒線體、CoQ10、抗氧化物之類的東東,但是,現況的我們是身處在資訊爆炸、高速網路時代下的不大不小誠實中醫師。

當我們走在由古代醫家前輩們為我們鋪好的中醫學道路時,身為中醫師除了堅守自己的宏觀與客觀、精進見微知著的能力之外,我認為我們更應該要建立自己在現代醫學這區塊裡頭的資料庫,我們必須想辦法為中醫治療開啟新的象限,賦予新的視野與生命力。

前提是…
如果你當初從醫的志向是要幫助更多的患者,而不只是想討口飯吃的話。

養卵固然重要,但如何讓身體成為適合孕育新生命的環境,也是備孕成功的關鍵之一。

【 我認為書中重要的養卵重點

Rebecca Fett (作者)提出的養卵重點實在是不少,不過,我認為大家需要注意的,大概是下列幾點:

1️⃣ 盡可能避免環境賀爾蒙」的傷害,包括雙酚 A、鄰苯二甲酸酯等。

2️⃣ 可能引起不孕、流產的四個身體狀態:「維生素 D缺乏甲狀腺機能異常乳糜瀉牙周病」。

3️⃣ 適當補充葉酸CoQ10抗氧化劑等保健食品。

4️⃣ 依卵巢儲備量,適度補充肌醇DHEA等賀爾蒙製劑。

以上幾個大方向的重點,你可以在仔細閱讀之後,嘗試著與自己的生殖醫師多做討論。

「究竟有哪些補充品適合我?」、「劑量又該是多少?」這些部分,我想還是回歸生殖醫師的專業,在此就不多所評論。

京都的楓紅,讓人驚艷不已,但你知道嗎?當葉子開始變色的時候,就離落葉之日不遠了~

這本「科學實證養卵聖經」真正打動我的內容,倒不完全是 Rebecca Fett (作者)所提出的那些保健食品服用方式與劑量、或是諸多應該避開的好孕危險因子,而是她身為一個為不孕所苦的分子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高齡女性,在自我救贖道路上的那些努力,尤其是她對於醫界的一些看法,非常讓我心有戚戚焉。

高度認同的書中觀點


「我仔細分析數百篇科學論文,研究毒素與營養素對於生物過程的特定效果,從大型人口研究找出影響生育力與流產率的因素,以及影響試管嬰兒療程成功率的要因。如此全面性的研究是大多數生育專家根本忙到完成不了的任務,也難怪許多醫師跟不上最新的研究發現。我很快便發現,人工生殖診所和生育類書籍的標準建議並未跟上最新文獻。」(科學實證養卵聖經 P.29)

「當時是 2013年,尚沒人在討論新研究所指出,雙酚A對生育力與試管嬰兒成功率的重大負面影響。此外,那時 DHEA仍是很受爭議的賀爾蒙,診所根本沒有告訴病患這個選項。即使至今,這一類的議題仍往往備受忽略,畢竟有太多醫師忙到沒空研讀追蹤每個相關研究領域。」(科學實證養卵聖經 P.30)

「另一個例子是 DHEA這種賀爾蒙,許多人工生殖診所的標準建議也有爭議。如果妳被診斷出有卵巢儲備功能低下的問題,準備做試管嬰兒時,醫師是否建議你服用 DHEA,不是根據任何學理基礎,而是看診所而定。也有許多診所是任由病人自行決定,既不進行相關檢驗,也不提供輔助的臨床證據。然而,患者理應獲得充分的資訊,並且有權利做出更有見識的決定才是!」(科學實證養卵聖經 P.32)

的確,許多門診忙碌、吃粒葡萄好嗎 的專業醫師們,礙於時間體力非常有限,真的很難時時刻刻更新最新研究,進而提供患者更有效的治療、保健策略。

但,誠如文章開頭引言,我也相當認同「當患者了解得愈多,自身保健就能做得更好,並且降低各項時間、金錢、健康等成本的風險與耗損!」。

另外,Rebecca Fett (作者)她對於許多「循證醫學」的擁護者,也以極客觀角度、充分表達了自己的遺憾,她在書中以葉酸為例。

葉酸的故事


現今已知的「補充葉酸,能夠有效防止胎兒的神經管缺損,降低死產、夭折及終生癱瘓的機率」,而此項研究甚至被譽為二十世晚期最偉大的公衛成就。

但事實上,在 1991年「針對懷孕女性服用葉酸益處的大型研究結果發表」之前,其他相似的觀點、研究報告,在過去十年間是不斷招受猛烈批評的。

Rebecca Fett (作者)書中原文敘述:
「合成葉酸補充劑如今已被譽為二十世紀晚期最偉大的公衛成就,但在過去並不總是如此。」(科學實證養卵聖經 P.118)

「這項爭議帶來的實際影響是,從葉酸的保護作用還未獲得良好證據的 1981年,到雙盲、安慰劑對照組研究終於滿足懷疑論者的 1991年,10年過去了,在這 10年中應該要有許多女性服用葉酸補充劑,但卻沒有,因而造成無數本來可以避免的悲劇。這則警世故事告訴我們,我們在等待最佳臨床研究時,也不該忽略目前的具體證據 —— 本書從頭到尾都會重複這個哲學。」(科學實證養卵聖經 P.119)

「醫學上,這種遵循最佳研究的哲學,當然有其安全考量的必要性;如果說補充劑的益處很明顯,但是我們還沒有滿足安全考量的可靠證據,那就務必等進一步的研究成果。但是,如果已經有優良研究確認其安全性,證實能帶來非凡重要的益處,儘管證據還不完美,那麼我們仍然可以依此行動,而不是等候可能永遠不會出現的完美臨床研究。」(科學實證養卵聖經 P.120)

所有真理,都歷經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被嘲笑。
第二階段:遭到猛烈反對。
第三階段:公認為理所當然。

阿圖·叔本華 (Arthur Schopenhauer)

©心容中醫

寫到這裡, 我不禁回想起一個極其有名的實驗「從飛機跳下,使用降落傘可以減少重傷或死亡嗎?」。

Parachute use to prevent death and major trauma when jumping from aircraf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018年,國際知名期刊 The BMJ發表了一篇研究〖 Parachute use to prevent death and major trauma when jumping from aircraf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超連結)(從飛機跳下,使用降落傘可以減少重傷或死亡嗎?)

The BMJ確實認真設計了這個實驗:「共有 92位乘客被徵詢進行這個研究,有 23人同意入組並且被隨機分配。一組人揹著有降落傘的背包,另一組人揹著可能是空著的背包(對照組及實驗組),從飛機上跳下時沒人知道自己身上是否有降落傘(雙盲),隨機分配,然後跳完再交換一次。」

此研究的參與者所乘坐的飛機高度顯著較低:「參與者平均 0.6m;而非參與者(正常飛機乘客)平均 9146m;P < 0.001」。

此研究的參與者所乘坐的飛機速度較低:「參與者於靜止飛機上跳下,平均時速 0 Km/Hr;非參與者(正常飛機乘客)之飛機時速平均值為 800 Km/Hr,P < 0.001」。

結果發現:「使用降落傘,並無明顯減少死亡或重傷」。

「揹降落傘從飛機上跳下,可以減少重傷及死亡」我想這應該是基本常識,任何腦筋沒問題的人,應該都會希望「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非得從高空、高速的飛機機艙跳下(逃生),身上可以有降落傘作為緩衝」吧?

但,如果此時有人大聲嚷嚷:「所有 醫學與健康 理論,都必須要研究證據支持,我才要相信且接受。」

那麼依照這種「堅持完美研究,必須要有對照組實驗組雙盲隨機等條件在內的懷疑論者」之要求,驗證降落傘是否能降低重傷或死亡,這樣的完美實驗有可能進行嗎?

幹,是不是很扯?

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會不會因為這篇〖Parachute use to prevent death and major trauma when jumping from aircraf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研究內容,完全符合研究基本要件,而願意選擇相信該實驗結果「使用降落傘,並無明顯減少死亡或重傷」,並且在空難發生時,你期待自己能因此選擇不揹降落傘,然後就跳機逃生?

真的不要笑!

其實,有非常多的醫療決策就是這樣,許多直覺明顯有益的治療方式,無法在設計完整的臨床研究上得到一致答案。(也可以想想 WuHanOrganization 當初是如何堅持「武漢肺炎疫情並不嚴重」的?)

而這個研究實驗在最後的討論裡也提到:「對於常用、但未經檢驗的干預措施(指治療方式)有效性的看法,通常會影響日常臨床決策。這些信念,會使患者面臨不必要的風險、沒有明顯的好處並且增加醫療保健成本。以生物學合理性、專家意見為基礎的信念,已被隨後的嚴格隨機評估證明是錯誤的。PARACHUTE 試驗代表了另一個這樣的歷史性時刻。」
(Beliefs about the efficacy of commonly used, but untested, interventions often influence daily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These beliefs can expose patients to unnecessary risk without clear benefit and increase healthcare costs. Beliefs grounded in biological plausibility and expert opinion have been proven wrong by subsequent rigorous randomized evaluations. The PARACHUTE trial represents one more such historic moment.)

更幽默的是這一段:「如果我們的結果在未來的研究中重現,那麼在從飛機上跳下時,常規使用降落傘的終止,可為用於預防與重力挑戰相關的傷害的全球經濟,每年節省數十億美元。」
(Should our results be reproduced in future studies, the end of routine parachute use during jumps from aircraft could save the global economy billions of dollars spent annually to prevent injuries related to gravitational challenge.)

可想而知,這篇文章必然招致了許多批判,但也的確有其發人省思的空間。(有興趣了解更多的讀者,請自行點進超連結,去仔細看看這個降落傘實驗是不是符合研究標準。)

而我接下來想說的內容,其實與本書 Rebecca Fett (作者)的論述觀點有部分相似 。

我自己身處中醫臨床的第一線,除了多年來總是要面對「中醫,並非是實證醫學」、「中醫藥,就是亂七八糟的地下補品」的質疑聲浪,我更對於許多從患者口中轉述得知的、發生於其他醫療場景的怪奇現象感到異常疲倦。

有很多已經在患者本人同意自費進行的情況下(無須考慮健保核刪),許多醫療從業人員仍會以「證據力不足」、「沒有充足有力的相關研究可以證明」、「沒有遇過類似的狀況,可能是你自己想太多惹」…等等說法,完全不願意為患者安排更進一步的檢查、也不想重新調整治療方針、甚至是會出手阻撓患者尋求其他跨領域專業醫師的協助…,這些這些我真的實在是聽得太多、太多了!

雖然,我總是願意尊重每一位醫師的專業學識與專科臨床能力,但我常常會想「由於認為某理論的證據不足以說服醫師自己,因此將眼前的患者“安置”於更高風險中 (例如:患者可能具有免疫血栓體質,卻未檢查、也未得到治療)、讓患者付出更高額的醫療與時間成本(例如:不肯幫患者抽血檢查 AMH,未提早發現卵巢早衰,導致患者錯失最佳受孕時機)…等情況,這是我們真正應該期待的專業醫療樣態嗎?

在為患者弄出人命、調理好孕的這 XX年,我心中那些「吃粒葡萄好嗎?」的感慨,實在是有如滔滔江水、源源不絕啊~

不過,碎嘴、文字就到這邊,我想說的…大概也已經都表達過八百萬萬遍了吧?
(是說都兩萬多字了,這伊斯是還想怎樣?)

其餘的,可以留待讀者們有機會閱讀完此書之後,再來交流觀點。

最後,我們總要不免俗的來引用一下 史蒂芬・霍金 的金句。

人類顯然不過是一種高等靈長類,住在一顆繞著普通恆星旋轉的小行星上,位於一千億個星系之一的外圍。

可是,自從文明誕生以來,人類就一直渴望了解在背後支撐世界運作的秩序,宇宙的邊界條件一定有其特別之處。

但更特別的是,人類追求的目標沒有也不應有任何界線,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不管人生多麽困難,一定都有你可以做而且做成功的事,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William Hawking)

此篇文章,謹致每一位仍在 弄出人命、 備孕路上奮鬥的你~


〈後言〉

腰瘦,這本書(科學實證養卵聖經)我其實花不到二小時就讀完,但是,這一篇「評論與延伸」雖然是利用瑣碎的非工作時間來完成,我竟然也寫了超過一個月,而且當中最殺時間的就是不斷翻找資料、閱讀更多更多的相關期刊論文。

雖然時間應該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但,你可不知道的是「光是粒腺體,又可以是一篇兩萬字(以上)…」,只是在我寫完這篇評論之後,我突然發現我應該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誠實中醫師吧?

延伸閱讀、延續好孕氣、好運並非偶然 (超連結)


因為門診量長期以來都超過我的負荷,所以各位朋友們如果要來看診一定要事先 Line 預約,目前 我的門診已經都滿額到無法接受現場的掛號 ,也請大家見諒~

但,其實我會更建議「就近尋找合適的中(西)醫師診斷就可以」,千萬不要刻意從遠方而來,勞心勞力只會更增加身體負擔。

此文章為醫師看診經驗,並非宣稱療效,依照醫療法規與狀況不同無法保證根治、無法保證根除、也無法保證絕對能治癒,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謝絕這些狀況的預約,醫療院所的素質必須靠你我大家一起來維護~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