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買頂級最新款 iPhone ,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直接死機」的機王故事,如果你本身就是個 iPhone用戶的讀者,那你更應該要把這篇哀戚故事收錄起來,當做是日後拯救死機世界的保險與知識。
【 iPhone14ProMax 與我】
2022年09月16日開賣的最新款 iPhone14 Pro Max,開賣當日我們在無預約、無請託的情況下,就拿到三隻 256G的最新手機,其中兩紫一金。(iPhone 14 Pro Max 以下簡稱 i14pm)
開賣隔天又收到一隻宅配的 i14pm256G紫,眾所皆知的是後來也是在收到的當日就直接無價差轉賣。
兩隻 i14pm256G紫,都是在中華電信以老客戶方案合併 24期的 1399電信方案合約(前12期還各折免 200元月費)下好離手,單機身價格為 25300元,還另外加購每個月 358元的手機保險;而 i14pm256g金,則是在德誼搭配兩年期的手機保險購買。
死機
09月16日購買的最新款手機 i14pm,就在10月19日 凌晨03點25分死機。
你問我:「為什麼你知道這麼準確死機的時間?」
我說因為當天 03:24 我發送了幾張圖片在 line 記事本,而且我當時人正坐在家裡的餐桌上,一邊工作(Macbook Pro16 M1 MAX)、一邊把手機放到 magsafe 上充電,而在 03:25 的時候,筆電突然有點卡頓,接著拿起手機要接力操作時,卻發現哀鳳已經全部暗掉、叫不醒。
不會吧?!
難道這是傳說中的死機嗎?
幹,我下週要去日本耶,現在壞掉是哪招?
我可不想在當地購買他們的拍照一定會有聲音公告天下我在拍照的聒噪哀鳳耶!(寫這篇文章時的後來才知道,現在日本賣的 iPhone 可以有條件關掉拍照聲了,而且這篇文章的同時我才換算出竟然有將近八千元的價差。)
於是,就在心想「不會吧?」、「應該沒那麼倒霉吧?」的複雜心情下,將已昏迷的手機移出 magsafe充電器、改插上 Lightning 這個據說可以治百病的侵入式療程(電影神機有毛病說的),然而無論我重複了幾次這個插拔動作,躺在我手中的哀鳳似乎是沒有任何醒來的跡象,於是乎,我只能將就抱持著「先睡吧,說不定它只是比我早入睡,或許明天就會比我更早醒、還起來做暖身運動呢!」的心情睡著。
但,人生如果能這麼順遂,那就不會有這篇文章,更不會有正看著這篇文章竊笑哀鳳用戶就是蠢的 A讀者群了。
再搶一隻i14 Pro Max
隔天(其實正確來講是當天啦,只是我通常會把晚上睡了一覺起來就直接當做是日子區隔),當天早上九點多就跟女兒出門、十點半前趕回來對員工們進行「關鍵少數」電影的導讀。
一邊導讀,我還一邊試著搖醒手機,而且我一直在空蕩蕩、幾乎沒有任何按鍵的光滑機身上摸來摸去,只差沒去診間抓把針來給它一陣強刺激。(金母湯的手癢)
在那些不用我開口的導讀摩門特,我看著自己的筆電畫面,不斷搜尋著台灣到底那個角落還有新手機可以先買回來頂著用,很幸運的,沒多久我就搶到了一隻一模一樣規格的紫i14pm256G,就在台北 Apple直營店,當天可以拿的到貨,但前提是「親領」。
我很快速的思考了一下「到底要不要衝這麼一下的台北,就是為了拿支手機?」,但由於出國前的壓力戰勝了理智,很快的我就將導讀告一段落,馬上使喚女兒一起上台北跑這麽一趟。
路途中,我還撥了通電話到蘋果客服,緊接陸續轉了幾個層級之後,都得到一樣的答案:「維修收件,需要提前預約」。
是的,現在蘋果直營店要收維修案件,光只是「收件」都要提前預約才行。
鑑於此,風塵樸樸移動了兩百公里遠、上了台北,拿到了新手機,我才又把剛買一個月就死掉了的新手機帶回來。
完好如初
拿到新 i14pm256G紫 的當下,我馬上輸入我的 Apple ID 與密碼,並藉由帶在手邊的 iPad Air 5 收取驗證碼之後,馬上登入 Apple ID ,緊接著透過 iCloud 的雲端備份來還原現在手上的這隻最新手機。
回到台中後,新拿到的 i14pm256G 幾乎都已經移轉完畢,但我原以為會失去一天的 Line 訊息資訊,沒想到的是竟然全部都備份過來了。
是的,原手機如果突然死機,照理來說就算不是全部資料跟著往生,也至少會有部分的資料是再也搶救不回來,只是真的沒想到「就連最難搞的 Line訊息都能完全100%自動回復」。
為什麼我知道是 100%回復?
因為在 i14pm死機的期間,我只能透過筆電、平板來回覆訊息,因此我很清楚知道最容易遺失資料的 Line訊息的最新進度到了那裡。
而且根據我們每年都會移動好幾隻手機的經驗(親朋好友與同事員工們的蘋果救星),以往在移轉手機時,還必須特地進到 Line 設定裡頭去點選「移轉」與「強制備份」,甚至在移轉過程中只要舊手機不慎開啟了備份完之後才進來的新訊息,那麼新手機就會完全遺失這段被舊手機開啟過卻來不及備份的最新訊息。
不過,現況的 Line 或是 iCloud似乎也已經克服了這個問題。
iCloud一定要買
我知道有很多哀鳳用戶,會為了成本考量而因此關掉、或是只使用原機所附贈的 5G iCloud的容量,但 2T容量的儲存空間,家庭六人共用的情況下,一個月也才總共 300元,六人平均分擔下來每個人才 50元就可以做到各種備份,那麽站在風險控管的立場,想當然爾是一定要買的。
iCloud 2T,家庭六人共享,一個月300元。
除了 iPhone可以備份,iPad、Macbook、iMac、AppleWatch 都可以在 iCloud 雲端上自動備份,而我這次的情況,就是在手機死掉前的兩小時,很剛好的在凌晨一點多就完成了當日的 iCloud備份,也正是因為如此,我才能在突然死機的情況下拿到另一隻資料完好如初的新手機。
而 iCloud還有一個好處,在硬碟空間許可的情況下,多台相同 Apple ID的機器會自動地互相備份更新後的最新資料,你在 iMac新增了什麼資料,它就會幫你自動增減資料到另一台使用相同 Apple ID 的 Macbook Pro機器上。而且平板也是如此,都會透過 iCloud 互相備份平板資訊。
意思就是在儲存容量許可的情況下,就算筆電不見、被偷了,也只要再花錢買一台新的筆電,登入Apple ID,就可以自動將被偷走筆電的資料完整備份下來在新電腦上。
遺失、不見的資料,很多時候是難以用金錢估計的!

死機後的送修過程
10/19 凌晨死機、晚上買到新手機,10/20 送修神腦。
i14pm死機的隔天一大早,我到了中華電信要送修手機,在櫃檯已經要收件的那一剎那,臨櫃的中華電信美女說:「我們這邊送件要三天左右,還是你想要自己送,就在一中街那邊而已。」
於是,我先去街口吃了碗麵、用著慢吞吞的速度,提前了半小時抵達神腦維修三民路部門,就等鐵門一開啟、我就要衝進去搶頭香的那種,誰叫我當天 11:30 還安排了接續的員工教育訓練、進行前一天沒導讀完畢的關鍵少數電影。
鐵門不疾不徐、慢慢吞吞的拉開後,收件先生只說了一句:「恩,你的哀鳳真的是死透了…」
一拿到維修單之後,我立刻驅車回到診所進行電影導讀,而在看圖說故事、說文解字的導讀過程中,手機突然一個震動,13:41 我收到了神腦的訊息:「親愛的客戶您好:您的手機已完修…」。
好樣的,竟然不是全形冒號,而且那我昨天衝台北到底是在幹嘛?
看樣子,老謀深算、老樹盤根的我是不是搞錯了死機後的所有步驟?
死機後的盤算
死機後,我一開始的智多星算盤,是先弄到一支新的 i14pm256G 帶去東京使用,理論上這段在日期間那隻剛死掉的 i14pm應該可以修好或是換新,那麽就在我回台之後,應該能換回舊的 i14pm,然後我再把新買的這隻 i14pm256G 以二手價格賣出,而且我相信依照當時全台缺貨程度,甚至有機會能無價差賣出。
我心中的盤算是:「二手價格最多、大概就是賠兩千元。」
畢竟遇到了,光是抱怨與生氣根本沒用,總是要先解決現況的嘛~
但沒想到的是,我在出國前就拿回了故障的 i14pm,理論上甚至可能是新機,因為上市才一個月會有那麼多整新品嗎?
於是,我又把現況已經正常在使用、前一天特地衝台北再刷買一隻的那隻新 i14pm256G 給「設定 → 一般 → 移轉或重置iPhone → 重置」。對,就是重置。
這種出乎預期的局勢下,我打算啟動「官網訂貨、直營店購買,可於 14日內在無人損條件下退貨」的機制。(據說日本沒有這個退貨機制)
畢竟在道德上,我的確是購買了頂級款(除了容量沒到頂)的最新手機,實在不應該發生這種一個月就突然死機的情況,更何況我真心認為蘋果的服務應該要再更好一點,就如同客服電話上、那些資深再資深的超級客服專員說的:「您發生的情況真的是特例,但我們只能請您按照規定先在官網上預約維修」。我這次所得到的客戶服務經驗,實在是糟透了!
特例死機的情況,如果真要我說:「客戶都自己移動兩百公里遠來到直營店了,那特例發生當然就是必須特例優先處理,而且更何況我當日的請求是收件就好、待我從日本回來再取機就可以。」,但是超級資深客服專員口中的特例死機,卻還是連「購買新機的交貨現場協助收件」都辦不到。
我真的能理解制度與規範是為了要提供更多客戶、用戶,有更好的使用經驗與體驗環境,但倘若真如供給端所稱的發生特例,那我們身為決策者是否應該去思考「規定的存在是為了什麼?」,而能讓現場第一線進行有條件的彈性調整?
若是現場確定是特例死機之後,就能立刻更換新品或是整新品,那麼就會連這次後續的 14天無人損之退貨機制的相關成本都能免了
「規定是死的,但客戶與現場都是活的!」這也是我們在診所的管理營運上,謹記在心的準則之一。
我的決策錯誤
這整個事件,到現在紀錄這些文字時,也已經過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我有幾個明顯的決策錯誤,必須好好檢討一番。
「死機當下應該找中華電信,而不是找蘋果。」
「若按照後來的經驗來後見之明一下,死機當天如果我親送神腦,或許有機會可以在當日就拿回新的手機,而且就算再退而求其次,也至少會是在隔天就能拿到。」
「拖著女兒親自往返台北的路程根本是多出來的,除了移動的經濟與時間成本,這段時間還要完成兩次的移轉。」
「更何況,我還有買手機保險。」
當然,如果蘋果直營店當下願意直接收件、甚至是當場測試完之後就直接換新機的話,那我就會把原本在中華電信買的月費型手機保險退掉,改買年約型的手機保險(比如:德誼的保險)。
至於為何會需要手機保險?
後續文章會提到~
【 新 iPhone死機的維修建議 】
1️⃣ 極度建議一定要使用 iCloud,而且設定成自動備份、透過行動網路備份。
2️⃣ 若你是在電信商(比如:中華電信)綁約購買,那就直接找電信商的維修部門處理。
3️⃣ 若你是買沒有電信綁約的空機,那就直接上網預約 Apple的維修日期時間,並不一定要選台北的兩間直營店,全台還有很多授權收件或維修的單位。
4️⃣ 可考慮重新訂購一隻新的手機,適時善用 14日無人損退貨機制。
———————-
新手機的定義在於未滿一年,甚至是未滿三個月。但,如果你已經持機好幾個月、甚至超過一年,那就要考慮啟動保險的因損壞「更換整新機」機制。
後話
其實,在拿到手機的第一天、也就是剛上市的第一天,我在移轉手機的過程就出現過一次手機昏迷的經驗。
第一次手機昏迷時,我不管是怎麼無線充電、怎麼有線充電,都完全無法喚醒他,整整經過大約十分鐘的時間,就在我準備將手機放回盒子、準備去跟賣我手機的中華電信灰時,它就突然又醒過來了。
我不知道這樣的徵兆算不算是不良品的相關症狀,但畢竟再怎麼完善的生產與服務機制,總是有出錯與不良品出現的機會,只是這整個事件更讓我意識到的是:「自動備份的重要性」。
如果你的資料很重要、你的生活那些照片很重要、你的對話記錄很重要…,那就要想辦法讓自動備份可以定時運作,盡可能降低因各種情況所造成的意外損失。

因為工作型態與學習需求,我們自己每個人至少有兩台 Apple筆電,一個是外出輕量型的筆電(例如:12吋的 Macbook),一個是家用工作高效能型的筆電(例如:16吋的 Macbook Pro),雖然對很多人來說 iPhone14ProMax 的螢幕已經很大了,也雖然 iPad Air5 的螢幕也真的很大了(但是 iPad輸入法卻很不太好用),因此我在工作上、寫文章上,還是習慣使用12吋以上的筆電,可以透過較大的螢幕來放大可視字體,盡量降低因工作而產生的疲憊感。
岔個話題:螢幕的選擇有多重要?
幾年前,我們診所添購了一台 13吋的 Macbook Air (簡稱MBA)給跟診助理使用,經過沒一年的時間,Apple 就發表了有 Retina 螢幕的 MBA,我自己沒考慮多久,馬上就把跟診助理使用的舊 MBA給賣了,馬上補一台新的、有 Retina 螢幕的新款 MBA。
在換機之後,使用過這台 Retina螢幕的跟診助理都說:「眼睛很明顯的比較不會累」,而且後來有機會真的再看到其他沒有Retina螢幕的 MBA時,都會異口同聲驚呼:「怎麼螢幕畫質會那麼糟?」
使用好的工具是為了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因工作所帶來的勞動損傷,一方面提升個人產值與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比較不疲憊。
畢竟古有明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是嗎?
花錢是為了提高個人產值與價值
真的不誇張,我們家無論是該屎腦公、或是自學女兒,都會在泡澡的時候拿著裝了防水殼的 iPad Air 5 進去看電影,甚至是就連沖澡、洗碗的時候,我家女兒都會把數學題目翻拍在平板裡、拿進去沖澡或洗碗的時候思考與計算。
而且更扯的是,最近這些人更進化到直接在浴缸上鋪一層塑膠板、再墊上一條毛巾,然後大方的一邊泡澡、一邊使用筆電,絲毫不擔心原本就被戲稱很潮的蘋果電腦就這樣直接潮到出水。
從 AppleTV 、AppleWatch、iMac、Macbook Pro、Airpods Pro、AirTag、iPad Air、iPhone …,該有的、不該有的,在這幾年之間也都突然出現在家裡,搞得許多患者與同仁們都以為我們家是水果店、專賣蘋果的業務部門。
但,即使我們自己已經大量使用 Apple的產品,但是對於蘋果產品的缺點也還算是蠻清楚的,例如:「雲端備份很麻煩,如果你一口氣要暫存幾十G、幾百G的相機記憶卡照片在筆電的桌面上,那你當天就會遇到不斷自動備份、完全塞爆整個 wifi流量與流速的窘境」、「過去使用安卓時期最好用的通話錄音,iPhone連給你花錢購買的機會都沒有」、「都已經在 typeC一開始的時代添購了有SD卡與HDMI功能的擴充插槽,現在 M1以上的 MBP卻又把這兩個東西加回來放機身,讓機身變得更厚到底是哪招?」、「從台灣撥出去的蘋果客服專線,竟然是一堆連中華電信是什麼都不知道的中國口音客服」…
然而,即使是經過了這一次的突然死機經驗,我對 iPhone 的信賴度反而更加提升。
我不敢想像如果我今天拿的是其他廠牌的手機就這樣一模一樣突然死掉,那麼除了部分照片可能可以藉由 google 雲端相簿找回,我還真不知道電話訊息、Line訊息..這些東西到底是該如何拯救回來?

才買一個月的最新款手機,就這樣突然死機,雖然因此浪費了許多時間與經濟成本,但,我也因此更清楚知道現在 iCloud 的備份機制可以完整做到就連 Suica 都不用退出手錶錢包設定,就能直接做到備份移轉。
以上,你是不是不太清楚我在說什麼?
還有,你是不是很想知道我到底是怎麼「無預約、無請託的情況下,在開賣第一天就弄到四隻最新款 iPhone手機,還可以在完全缺貨的情況下搶到死機當天的新手機?」,你如果想知道怎麼辦到的話,歡迎FB粉專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