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間談學習破框 with 憂鬱小次郎

 

22339511_792705547556644_6843036624197664017_o

#心容醫師碎碎念

幾天前,有個升國中的小男生來看診,是個從國小二年級就認識到現在的小病人。

他有著一張很清秀俊美的臉,但卻掛著憂鬱…

小病人的媽媽說:「他上國中以後就變得很不快樂」,我問為什麼~

媽媽說:「還不就是他自己求好心切、鑽牛角尖?因為爸爸跟哥哥都是一中畢業的,所以他覺得如果自己沒有考上一中,就會很沒面子。」

當下,我忍不住就跟他嘮叨了一段:「其實姊姊我(咦?🙄)也是女中畢業的,但高三時因為太叛逆了,對好幾科的老師有怨氣,所以好幾科都是補考後才能畢業😂。可是呢,人生並沒有因此過得比較順遂,大學聯招考得不好,要不是在大三忽然決心要考後中,後來”挖糞塗牆”(咦?🙄),再加上一點點好運氣,我現在就不會在這間診所坐在這裡跟你說話了。」

弟弟似懂非懂的,我繼續補刀(咦?🙄)…

我繼續說(我好囉唆):「其實時代不一樣了,學歷不再是評斷人的惟一標準,學校也不再是過去年代那種取得知識的惟一管道,很多很多的觀念都要不斷更新、改變。更何況,等你到了我們這個年紀,再回頭看看過去的人生,或許你就會發現,高中大學讀哪一間學校,真的不是太重要的事情,畢竟這只是一段路徑,而真正重要的是此時此刻的你,是否持續不斷努力尋找自己現在或未來真正想要的目標或生活?」

小帥哥點點頭,但我也不確定他聽懂了多少。👩‍🏫
或許人生就是這樣,很多事情沒有自己經歷過,真的難以體會其中的真義。

結果當天晚上換我自己睡不著了(真的老了😤)。

我整晚一直在回想當年的自己、回想當年的女中同學們、回想當年的我是如何心高氣傲、意氣風發的搖擺走進校門🤪,自以為未來在我們手中,卻沒想到未來用了各種手段狠狠把真實的人生烙印在我們的生命裡😵。

請大家不要誤會,我們班上除了我沒有成就以外🙀,其他同學們都非常的優秀分散在各個領域裡,除了留任大醫院的同學們,有年紀輕輕就成為中研院研究員的生物專家,也有一出道就光芒四射、認真投入國家大小事務的從政者,此外更多新聞、財經、貿易、醫藥、公衛、飛航等領域…都有同學們的耀眼身影。

雖然我是班上裡頭最不成材的一位,但我相信同學們在各自分飛的未來裡,也一定也是排除了各種困難、吃盡了各種苦頭🤮,才能擁有現在的光芒。

然而,我要說的是…
或許,就因為我自己是體制內最中規中矩的一個,所以身上的框架也遠比其他人要更多、更緊。🤕

這些框架,自小可能來自於父母師長,還有更多看的見的教學、文本,甚至就連師長口中的「榮譽感」可能都是綁得我們透不過氣來,卻又沒有勇氣也沒有能力逃脫的框架。😿

更甚至,自己還會帶著舊有的束縛走進新的框架裡面去。

也是幾天前…
一位學弟來看診的時候提到國考,我用我自己的經驗建議他:「去圖書館影印一些考古題」;學弟當下回答我:「學姐,你不知道現在網路上到處都是考古題嗎?」

😱😱😱😱

是的,我自己過去的經驗,反而成為了一種框架限制了我現在的思維。
是呀,我那麼常用google查資料,卻還是把自己過去的經驗當作是最第一手的傳承。

看見框架、破除框架,反而成為我現在覺得最迫切需要的能力之一。👩‍🏫

套句最近耳熟能詳、一直被我自學的孩子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自學、思辨、表達」。是呀,以前要認真查字典才能學會的,現在google就好;以前得去圖書館才能知道有沒有相關文獻可翻閱的,現在google就好;以前從外國寄來的明信片是我們得以窺見當地景色的唯一方法,現在google就好。

以前卡帶裡頭的歌曲了不起十來首,CD、MD更是了不起的跨時代發明,但也只能20首歌、30首歌,而現在卡帶大小的載體可以放進一輩子都聽不完的音樂。📱

知識,好像已經不再像是過去那樣子的存在、記錄、傳遞了?

不知不覺中,寫了一大堆…
其實,我只是希望下一代的孩子們可以勇敢的走出自己的未來~

☝️唯有看見歷史前衛、破除不必要的窠臼,才有機會走出屬於自己的當代前衛!🎊

心容醫師👩‍⚕️

#其實還有一個能力是現在的人最不可或缺的…

#在一片汪洋資訊海裡頭
#除錯的判斷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歡迎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參與者來聊聊

回首頁⇐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