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員工教育訓練・說明 】
以下灰色字體部分是由員工 投稿 繳交的閱讀心得,除了將涉及法律事務與職務機密的相關內容刪減,將全文登出,希望能獲得各界朋友理解我們不斷努力充實與精進提升的目標是什麼,也希望能獲得大家善意的回饋互動。
近期內將會分享更多同事們的各種心得,也希望能借用大家的視野讓我們更加進步與更多美好~
—————— 心得・開始 ——————
—————————————————–
〈在對的時間,看一部對的電影〉
〈穿著 Prada 的惡魔〉一直以來都是被大眾稱許的經典好片,關於職場的法則與心態,許多文章和影片都聊過這一部電影所能夠帶給人的啟發,但對於曾經的我而言,〈穿著 Prada 的惡魔〉裡頭所描述的生活都離我太過遙遠,疏離感與陌生的情境,使我很難感同身受主角安迪的遭遇。那時還沒有看過原片的我很輕易的就被現在市面上時常出現的「幾分鐘看完一部電影」所影響,認為自己姑且也算是看過了,知道這部電影大概想講什麼,但總是提不起點開完整版的興致, 直到這一回因為見習前的訓練要求,特意安排了「看電影」的環節,聞所未聞的「訓練放式」讓我不禁有些好奇這部電影的魅力之影響力,竟能使它成為無論是員工還是老闆都奉為職場聖經般的存在。
看電影時,我是像做報告時的習慣一樣,做了一些筆記,如:「開場畫面多角度的呈現主角與其他同公司的人完全不同的形象,別人是自信的步伐、精緻的皮夾克、踩著鋒利的高跟鞋招呼計程車;安迪(主角)出門時脖頸蜷縮在大衣裡、 邊走邊吃著隨意買來的貝果,以及雖然沒有演出來,但可以判斷走進地下道應該是去搭地鐵等等。從細節就能看出,這截然不同於未來職場的形象。」、「米蘭達的出場是從一雙『紅色高跟鞋』緩步踏出車來呈現,紅鞋或是紅色高跟鞋在各類文學作品乃至現實中,都是在諭示女性所代表的魅力、權力或是慾望,甚至可以是一種魔力,而米蘭達在這一部電影也是些標籤的代言人」、「篇名為何偏偏要選 Prada?」諸如此類的,然而我當下的心情更像是在分析這部片的導演是如何去呈現這樣的主題,而不是站在安迪或米蘭達的角度思考,只是將他們當成一個代表性的角色看待。一直到我開始見習時,我才驚覺,有時候有些道理已經擺在我面前了,但是人類很難從別人的經驗學習,非得「親身」經歷一回才能長記性。 這也是為什麼我將這篇心得的標題訂定為〈在對的時間,看一部對的電影〉。
有很多人說過「一部好片,是可以不停回味的,在人生不同的時間點重看, 都會有不同的體悟。」對於這項觀點,我以前的態度是:可以理解,但難以體會。 大約是我目前經歷過的人生來說一直都是平淡順遂的,偶有波瀾也是常人間的家長裡短,使我的精神面貌始終停留在一個沒有進步的「兒童期」,無法督促自己進步,只是等別人一步步地推著我向前。開始接觸工作後,我才多少感受到過往父母疲憊的回到家時的內心,所有人都曾年輕過、徬徨無措過,大家都是怎麼面對的呢?思及此處,我才終於扒去了那層朦朧的疏離感,在安迪的身上找到了自己。
看電影一直以來都是我的愛好,但說來慚愧,儘管常被親朋提醒應該多做一些影評或心得,累積作品與寫作實力。我卻都以自己沒有時間或之後再說為藉口搪塞過去。則讓「沒必要」、「麻煩」,但我內心深處了解我不作為的最底層原因在於,不自信。無法自信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認為我能想到的別人也想的到,「無價值感」大約是對自己能力最為悲觀的一種看法。安迪雖然和我不一樣,但我想那份沒有辦法「馬上實現」理想的焦慮感同樣使她煎熬,從安迪的身上可以明確的看到她是一個有美好但理想稚嫩的人,初出社會便想大展拳腳,無奈新人沒有經驗,便想著能進入一間名聲響亮的大公司,撐過一年履歷便能更加漂亮,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太人之常情,客觀來講很難苛責她什麼。然而,全片她最令我詬病的是她選擇了一間自己完全沒有調查過、沒有想關注過「時尚」領域作為她的跳板,並且看不起別人為之奮鬥努力的一切。當然,這也使她打從一開始就與這裡格格不入,隨後在被他人點出自己像個孩子,只是完成了工作就想被「獎勵」、 沒有便覺得格外委屈,卻沒搞清楚那本就是她領著薪水該完成的工作。好在這麼多次心態的打擊終歸打醒了她,或著可以說是喚醒了她「不甘心就這樣被認定無 能」的鬥志。從鏡頭下的表現可以看出安迪在下決心與對待自己上真的夠狠,甚至可以說是不留餘地的。無論是改變穿著、生活方式、思考與行動,將生活的一切推遲到工作之後。而這份努力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之後,也成功的被米蘭達注意到了。這很直觀的體現了:「努力、並且是發力在對的點上,你的努力就不可能背叛你。」;不過以最初選擇工作上,我仍然不太能理解安迪既唾棄卻又想待在時尚公司的行為?不過我猜想,這或許是在表現「人生不可能永遠都在預期之內」,想告訴我們一個人就算來到全新的領域,只要她肯付出努力、認知到自己且願意改進,無論在哪、何時,你都會有機會急起直追,乃至超越曾經引領自己的人。
電影裡有一句話我認為格外值得玩味,奈吉(Nigel)告訴安迪:「當你的生活一團糟時,就來找我,那表示你該升官了。」雖然我們不得見奈吉的私生活, 但從米蘭達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因工作無法顧忌家庭、數次離婚)與安迪的遭遇 (為晚宴失約男友的生日、同事工作被搶對她生氣、朋友無法理解她的選擇)可以看出這裡表達出人的精力有限,當選擇在哪一塊拚盡全力時勢必得犧牲掉另一塊,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種「兩難」的問題:「生活與工作都很重要,非得犧牲一邊的生活不會很痛苦嗎?」直到結尾時,安迪與米蘭達的反應讓我意識到是我看的角度侷限了,以安迪的角度來說,她的狀態更像是一種破繭成蝶,當她正式突破曾經保護卻也束縛自己的繭時,意味著過去與現在的她已經不同了,她思考的方式不同、她行動的方式不同,說白了,所謂「失去的生活」只是失去了過去習慣舊有的東西,當那些已經不再適合,割捨便成為必然。所以我們能看到安迪在片尾也沒有跟男友復合、和舊友重新和好,反而是進到新的職場,有了全新的 開始。或許我們曾經都和誰在某個時間點為同一個目標共同奮鬥,卻不代表一輩子皆能如此,每個人都在進步,只是道路就像交叉點一樣,都在往前走,彼此的終點卻越來越遠,沒有誰做錯了什麼,只目標不同罷了。以上說法同樣適用於米蘭達與安迪的關係,米蘭達說過:「我們都超越了選擇」,這裡的潛台詞為「我們不顧他人的需要,只為自己做選擇。」雖然安迪並不認可這一點,或是說她不想變成這樣,卻不代表這一點是錯的,從積極的意義上來說,正是因為米蘭達貫徹了這份主張,她曾能夠在風雨飄搖的時尚圈窺然不動,她從視野與格局上,就已經與別人有所不同,可以說「為自己而做」才是最符合人性上的選擇,但不代表米蘭達凡事利己,否則奈吉也不會這麼長一段時間仍堅持跟在米蘭達身邊,當然 還能討論到作為員工轉為老闆時的「格局」問題,但從還是員工的奈吉來看,意味著米蘭達只要看到你的貢獻便不會忽視你,她必定會有所表示。乃至她向報社推薦安迪也是因為一種欣賞,米蘭達或許看來冷酷無情甚至被人稱為「惡魔」卻更多是世人遠觀的表象,從眾人的口中得知米蘭達極端惡劣的形象,然而真正作為她的員工的人卻是以崇拜的眼神望著她,因為她就代表著他們所想要的一切。米蘭達將自己為數不多的感情留給她認為值得在乎的人(雙胞胎女兒、欣賞的下屬),相信這之於她是一種最合適的選擇,也才能令她始終在自己的領域屹立不搖。
在片尾時米蘭達與安迪遙遙相望,她並未釋出友好的表情,淡然的坐入車內, 卻在最後一個人展現了片中唯一一次最真實的微笑,我的解釋會認為:米蘭達欣賞安迪,她會想看看安迪所做出的決定和結果究竟會與自己有什麼不同,但她欣賞歸欣賞,卻不代表她(米蘭達)需要和她(安迪)一樣。最後她再次戴上自己一貫的女強人戰袍,一如既往的下達命令駛向她下一個目標。
這一次的心得更像是我零零總總的一些體悟,對於米蘭達和安迪總覺得還有好多可以講卻又不確定該從何下手,只好先擱置。不過,我相信如果再過兩年重新再寫,或許又是一篇截然不同的觀點。
—————— 心得・結束 ——————
—————————————————–
【 繳交時限 】
本次無繳交期限,此同事的閱讀心得於於 08/30 18:09 繳交。
【 主管個人建議 】
按照慣例「非正式職員,無法給予實際建議與評論」。
按照慣例「非正式職員,無法給予實際建議與評論」。
【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