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員工教育訓練・說明
【 員工教育訓練・說明 】
以下灰色字體部分是由員工 投稿 繳交的閱讀心得,除了將涉及法律事務與職務機密的相關內容刪減,將全文登出,希望能獲得各界朋友理解我們不斷努力充實與精進提升的目標是什麼,也希望能獲得大家善意的回饋互動。
近期內將會分享更多同事們的各種心得,也希望能借用大家的視野讓我們更加進步與更多美好~
心得內文
—————— 心得・開始 ——————
—————————————————–
今年,同一個月份,我們又來到台北世貿看展覽了!去年來世貿的時候,是我第一次看大型藝術展,對於藝術一竅不通的我,不清楚進到展場裡應該要怎麼看,是要站得很近?還是站得遠遠的看?又或者是要站側面看?蹲下來看?
去年,我很仔細地從入口附近的區域開始參觀,雖然看不太懂,但是我還是仔細端倪,希望至少能用盡自己畢生所學去看懂一幅畫、一個作品,儘管這部份是自己從來沒有涉略過的,我想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去觀賞展場內的作品,在裡頭走了好幾個小時,我會看看藝術家的生平介紹,看看他們為什麼會想畫出這樣的東西,再看看那些作品,也總在每一個作品面前停留了好多時間,想努力的嘗試用心感受,當時我也用手機拍下了一些自己喜歡的照片收藏在相簿裡。
因為是從沒有過的經驗,在展場內走著走著,很快就感受到了疲憊,眼花撩亂,頭脹脹的暈暈的,只剩下薄弱的意志力拖著身體勉強往前行。因為知道會很累,今年換上好走的鞋子,穿上方便行走的寬牛仔褲,和上一次截然不同的感受是,雖然身體還是有點疲憊(因為兩次都是一下班就直接北上,沒有休息夠隔天又早起),但這次不再感到頭昏腦脹了,逛起來也比上次輕鬆許多了。
因為有了一次的經驗,這次覺得自己比較像是正常人,不再站在每一幅畫面前沒有意義的長時間停留,也不太去閱讀作家的生平介紹,比較像是一種「我只想看我想看的,我只想看我喜歡的」方式在看展覽,拿起手機拍攝畫作的次數和去年相比也減少了許多,喜歡的畫作變的更少了,有一點沮喪的是,我對裡頭大多數的藝術品似乎又更沒感覺了,甚至有些還是去年就存在的畫作,到今年又被拿出來擺。
一部份原因大概是受了年初那場展覽的影響,英國國家肖像藝廊來台南的奇美博物館展出肖像畫作品,我們也很幸運有這個機會到台南看看這被譽為一生僅有一次遇上的機會的展覽,我上網查了一下,發現那次展覽展出的肖像畫從莎士比亞到紅髮艾德居然是橫跨了五百年之久!
很久以前我有來過一次奇美博物館,當時候因為才剛蓋好,還沒正式開放讓人進到博物館裡面,所以只能在外面參觀,那時候站在大門口,我呆愣愣的看著阿波羅噴泉雕像直呼真的好美好壯觀!不敢相信這樣的歐式建築居然會出現在台灣。
隔了好多年,第二次來到奇美博物館,依然覺得好壯觀,從大門口就能聽到環繞在耳邊的震撼古典樂,從一開始就充滿著文藝氣息,穿越了噴泉之後,往裡面走會見到左右兩邊各有六座精緻的人物雕像,雖然我不太清楚其中的雕像是希臘神話的什麼人物,但是真的有種置身於國外博物館的感覺,「時代的臉孔」展在奇美博物館真的是太適合了!
第一次看肖像畫,第一次知道看畫有成千上萬個角度,眼前的畫作真正的模樣不是站在畫面前看到的那個樣子,我們在博物館裡變成了最奇怪的那幾個人,不過當我找到了那個讓畫中人物跳脫出來的角度以後,突然,我全身起雞皮疙瘩,畫中的那個人好像真的在看著我,那幅畫變得很有靈魂,就像真的一樣,我把視線移到旁邊,再看回去原本那幅畫,她依然是在看著我,無論她是什麼年代的人物,透過這幅畫,我們就像是在對視一樣,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不管過了多久,就算是好幾百年,儘管生命終究會消逝,但透過畫中背景、擺飾、與畫中人物眼神的交流,依然能夠傳達給人們那個人物的樣貌或身份地位和當時候的氛圍,這是我覺得肖像畫最迷人的地方,雖然我不確定自己是否是真的喜歡肖像畫,但是,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藝術為自己所帶來的自我提升,和當代藝術相比,我更加喜歡時代的臉孔所帶給我的感動。
另一部份對當代藝術沒有特別感覺的原因,我覺得是自己懂的太少,因為沒有學過,所以看不懂,因為看不懂,所以很難真正理解藝術家想傳達給我們的訊息,沒有什麼共鳴,就很難觸動我的心,展場內所陳列的種類又太過繁雜,資訊量太大,雖然整體的體驗不能說是完全沒有收穫,但幾個小時下來,更多的是迎面而來的疲憊。
我們總是會想要變得更有藝術氣息,更有素養,而讓自己刻意去接近「藝術」,但靠近了之後才發現自己原來有這麼多的不足,才明白有學不完的東西。
如果我突然看到很美的風景,並一五一十的畫了下來,但這麼做真的能夠傳遞我身歷其境的那個感動嗎?有時候,有些感動是千言萬語都無法表達的。同樣的,就算是看到了一幅美到不行的風景畫,真實到不行的那種,我也不一定能感受得到畫家當時的心情,有可能只會覺得畫的好美、好像,僅此而已。
「畫得像」也不見得就一定是畫的好,藝術的「好」太難定義了,對我而言,藝術所傳遞的不一定是畫面的美,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情感、共鳴。我沒資格批評任何一件藝術品的優劣,但是,如果能夠觸動我的內心,那大概就是我心目中好的作品。
就像我在展覽上看到這幅畫,我所感受到的是溫暖、安定,所以特別喜歡。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和我一樣會有相同的感覺。
老實說,這個展覽辦在世貿這棟建築物裡,我個人覺得有點違和,或許是因為場地大小的限制,那無話可說,但是沒有好的人流,至少要有美好舒適的情境吧!有的櫃位是工作人員聚集在一塊滑手機,我還看到有工作人員坐在位置上撥橘子吃,本來想走進去逛逛的,看到那個畫面就直接繞開了。
我曾經有過參觀小型展覽的經驗,那是關於服裝設計的展覽,建築物的外觀很有設計感,走進展場內,不論是音樂、燈光、味道、還是服裝的陳列方式,全都表現的恰到好處,整體的視覺感受與體驗都讓人覺得很完美,沒有一點違和感,這就是好的體驗。
最後想要來說說這次住的飯店,飯店位於熱鬧的台北市西門町附近,一走進去大廳不是給人豪華氣派的感覺,是和我在外面所看到的外觀有不同的感受,大廳燈光的顏色和沙發的舒適度給人有種溫暖、放鬆、回到自己家的感覺,身旁的遊客幾乎都是來台灣旅遊的外國人。
進到房間之後,馬桶和浴室分離,就像是日式的房型,這一點我覺得很不錯,這樣就不會發生一人在洗澡,另一人想上廁所卻無法進去的問題,雖然我個人不太有泡澡的習慣,但如果浴缸能夠設計的大一點,有泡澡需求的人也才能夠更加享受與放鬆。整體舒適度還算是在可接受範圍,只是乾淨程度真的還需要再多多加強,地板踩起來黏黏的、腳踏墊還沒用過就濕濕的、房間的消毒水味道濃烈刺鼻,我覺得五星級飯店不該是這樣子的,這些經驗也讓我有點對這些五星飯店失去了信心,原本還沒進房間之前還抱有些微期待,沒想到最後還是覺得很失望,隔音也很不好,總是能聽到外面傳來的講話聲和笑聲。
幾乎不太會在台灣飯店住宿的我,慢慢有了越來越多不同的飯店住宿體驗,我比較多的是民宿的住宿經驗,不管是去比較遠的宜蘭、小琉球、還是清境,我都是住民宿,雖然民宿的規模比較小,不過麻雀雖小五臟卻俱全,我喜歡民宿給人有種平易近人的感覺,如果是一大群朋友一起出遊,民宿提供包棟也可以烤肉,一群好朋友住在一棟民宿裡也是一種很棒的體驗!
我覺得台灣的民宿其實不比飯店差,但多數人還是會選擇住飯店而不是選民宿,像我有個朋友就曾經說過,她只敢住飯店,不敢住民宿,因為覺得民宿沒有人管理很危險,我倒是不這麼認為!
每次住到不滿意的飯店,都會懷念之前住過的民宿,現在也越來越多人寧可出國也不願在國內旅遊,在國內旅遊個三天兩夜的價格,都可以去鄰近國家日本、韓國玩個好幾天了,雖然每個國家的風俗民情真的不同,像日本的住宿都乾乾淨淨、簡單又很便宜,雖然空間都不是很大,但至少不會讓人總是想要挑惕,總之,我們的住宿品質與價格確實需要好好檢討與調整,一直都是這樣的品質,真的是太可惜了!
我們的國家其實很美,有好多地方想去都還沒有去過,旅遊能使人重新獲得能量,稍微的喘口氣或者轉換心態,如果旅行能擁有一張舒適的床鋪和放鬆的房間,是不是能讓人感到安心許多呢?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會因為一家店或是美好的住宿體驗深刻了對某座城市的回憶。一場展覽、一個晚上的外宿,都是寶貴的人生體驗,不管這些體驗是好或是壞,我們都要有能力藉由這些經驗,不斷地反思與檢視自己是否有哪些地方不足,一邊學習一邊獲得成長與能量!
—————— 心得・結束 ——————
—————————————————–
字數與繳交時限
【 本文字數與繳交時限 】
本文字數為 2903字,本次心得無繳交期限,而此同事的閱讀心得於於 11/21 01:52 繳交。
主管個人建議與獎勵
【 主管個人建議 】
量變,質變。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你的數量累積到很多的時候,就會開始產生質量的變化。
寫作也是如此,就算我們不那麼硬生生文謅謅的以「寫作」為宣示,在文字的使用上與熟悉上也會是如此:「量變,質變」。
在現在這個年代,很難成為真正目不識丁的文盲,因為過多的資訊不斷竄入我們的眼睛與耳朵,但,無法理解並欣賞藝術、無法抒發創作個人想法,無法某個程度上的產出作品,這可謂是這個時代的文盲。
畢竟,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逃脫的了文字,即便是視覺藝術般的繪畫、即便是聽覺藝術般的音樂表現,都必須透過文字來理解文化、底蘊、脈絡,也都必須透過文字來承接創作者與閱聽者的感受與思想。
多一點的閱讀、多一點的書寫,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無論下一份工作要去到何處、站在那一個高度,都能充分運用到這段期間所累積出來的文字能力。
請繼續加油。
依照文章內容給予適當的獎金,因此本文作者可於 11月份獲得 13% 的 Dyson HD15 (官網特價14900,已於2023.11.23 提前兌換) + 10000円 + 一日獎勵特休。
延伸閱讀
【 2023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員工教育訓練-「2023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觀展心得 – 員1
員工教育訓練-「2023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觀展心得 – 員2
員工教育訓練-「2023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觀展心得 – 員3
員工教育訓練-「2023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觀展心得 – 員4
員工教育訓練-「2023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觀展心得 – 員5
【 2022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員工教育訓練-「2022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觀展心得 – 員-1
員工教育訓練-「2022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觀展心得 – 員-2
員工教育訓練-「2022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觀展心得 – 員-3
員工教育訓練-「2022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觀展心得 – 員-4
員工教育訓練-「2022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觀展心得 – 員-5
員工教育訓練-「2022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觀展心得 – 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