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6 診間速寫 (突發性耳聾)

診間速寫2
診間速寫,為了避免速寫對象被認出,文章內容會適當的放大特徵或是縮小特徵或是扭轉特徵,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也不要因為文章的內容而影響您的心情~

曾經有患者問我:「醫師,妳寫了這麼久、那麼多的速寫,有沒有出現過忽然不知道要寫什麼的狀況?」

唉,當然有啊!不過我的困擾不在於沒有患者、病況可以寫,而在於「沒有好笑的爛梗」可以用(這個醫師到底腦袋裡都裝什麼…)

而且最近門診裡的初診症狀日趨複雜需要花更多心思去傾聽病史拆解並整合治療方向,所以我腦袋老是動個不停,有時到了該下筆時…反而不知道該挑哪個苦主丑角出來寫比較好?

雖然,我也很想在文章裡多紀錄些我用藥時的思考過程,但那其實是幾十年來的看診經驗+診外積極進修所架構出來的知識背景在腦中所形成的眾多迴路,很多時候就像是閃電般多次運作或撞擊的結果,要清楚的用文字敘述出來的話,我想99.99%以上的讀者應該看不到兩段就會把畫面滑掉、用念力逼手機APP閃退吧!?

如果想看閃電般的炫麗,就去看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的「放電場」吧,很驚人,也很費工燒腦!(不是山本耀司,凡是劃錯重點的請去找眼科或是身心科,請不要來找我,謝謝~)

這就跟我這幾天在思考「柬埔寨義診,到底要帶多少份量的中藥出國?要帶哪些品項出國?」一樣的燒腦。因為行李託運載重有限(每個人都要捐獻駝獸額度給團隊以便載送物資)能服務的對象人數有限,但會遇上些什麼疾病卻無法精準預測,帶少了怕不夠,帶多了卻又難以移交給當地的醫療機構使用,再帶回來好像也不太妥當……幾經思量,最後還是從「亞熱帶國家常見的腸胃疾病感冒婦女炎症」這幾個方向去備藥。若版上有海外義診經驗的朋友出沒,也煩請浮出水面來賜與意見,拜偷拜偷、非常感謝!

其實,影響我下筆意願的不穩定因素,還有一個就是該屎萬惡喃小編

因為每次把文章交給這個「奪命連環摳催稿煞」安排發表的時候,他總是說:「院長,妳其實不太會寫文章,妳知不知道?每一篇看起來都差不多!周星馳的梗用那麼多次、拜託妳換一下口味可不可以?妳那個年紀的人果然很無趣!妳應該再多看一點有fu、有趣、有梗的電影!好嘛嘛?」

於是為了顯示我「從善如流」的高度,我昨晚看了他所推薦的「死侍2」,結果我差點沒吐血身亡。邊看那些爛梗邊翻白眼、翻得超累不說,晚上還狂做亂七八糟的惡夢,導致今天起床的時候頭暈腦脹耳鳴,跟沒睡差不多,很有快要中風的港結,早知道昨晚睡前應該要點上一柱清香安安神的!

我決定以後睡前還是走我的優雅閱讀路線吧!(絕對不再聽信弄臣的話惹~)
最近買了很多好書都還沒看完哪!

_DSC3001
好幾年前拍的照片了~

突發性耳聾

說到頭暈耳鳴,今天我診間裡的確出現一位比較特別的患者。
30出頭的大眼美女,氣質很好、動作很俐落的一個女生。(形容的很像是俄羅斯女殺手)

她告訴我:「去年8月突發性耳聾之後,右耳的聽力就完全失去,目前完全靠左耳聽聲音。之前西醫、中醫治療都嘗試過,還是常常出現頭暈耳鳴的現象。耳鳴的情況時好時壞,但可以確定的是『頭暈要發作之前,就會先出現明顯的耳鳴』。耳鳴是高頻的,有點像是廣播收播時那種持續的音頻,時大時小、但是一直都在。我有運動習慣,每個星期進健身房4次,有氧、核心和重訓都很規律的交替進行,月經週期也很正常,睡眠很好,沒有失眠的問題。身體原本沒什麼大礙,只是血壓有點低,其他抽血檢查都正常,但很容易緊張焦慮是真的。」

備註:突發性耳聾 (sudden deafness)」在早些年並不是常見的疾病,但是近年來患者的比例有迅速增加的趨勢,俗稱為「耳中風」。然而,這個疾病的成因、治療方式與心血管疾病的「腦中風」並不相同,以「耳中風」為俗名是針對形容它的迅速難以預測需要立即治療的急迫性。

突發性耳聾是指「不明病因突發性感音神經性聽力受損(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真正可能的病因目前還無法完全確定,因此也增加了臨床診斷、治療的難度。其中約有10 – 15%的患者在發病過程中可找到病因,而其餘85 – 90%的患者則找不到任何病因突發性耳聾多為單側發作,極少數為雙側發作。

約有30 – 60%的患者聽力可在2週內自然復原,但是過了這關鍵的2週後,聽力自然復原的比率就會降低許多,因此早期發現聽力缺損而並就醫治療是相當重要!

仔細分析起來,臨床上常見的病因大概有下列3個狀況:
1.季節交替,尤其是忽然天氣轉冷(有心血管慢性疾病的年長者要特別注意秋、冬季節轉換時期)
2.壓力過大、過度疲勞
3.睡眠不足

當然還有更多患者是不明原因而造成突發性耳聾,醫界也還在努力尋找、研究之中。而西醫部分的治療,通常會在初期即給予患者口服和注射類固醇口服神經活化劑血液循環劑治療,並希望患者能在「住院」的過程中得到完全精神與生理上的舒緩釋放和休息。

中醫治療部分,則可以在患者出院後以針灸和藥物並行的方式,迅速接續治療「改善聽力」和「減緩頭暈、耳鳴」等狀況。要注意的是,這類神經損傷疾病拖得愈久、治療效果就愈不理想,因此一旦意識到聽力有減退情形,就該立即就醫治療。

6891
依稀記得是高美溼地,好久好久沒去了~

回到我們這位美女主角身上,我問她:「在突發性耳聾之前,自己有沒有意識到什麼樣身體上的改變?」

她嘆了一口氣說:「其實我發病之前那幾個星期都非常非常的忙天天熬夜趕案子,也沒空運動,常常頭暈、耳朵有像飛機起降時那種悶住不太通的感覺。但是當時不以為意,覺得就是太累了吧!努力撐過這陣子就好了,到時候再來好好休息吧。結果就發病了,右耳聽力也沒有復原,當時是低於70分貝就聽不見,幾乎是沒有聽力了。」

聽力缺損的測量可分為5個等級:(指發病後、治療前所測得的聽力閾值,等級愈高表示聽力受損愈嚴重。等級愈低的,治療後可預期的聽力改善相對較理想)

等級1:平均聽閾值於25分貝以內。(意指可聽到低於25分貝以下的聲響)
等級2:平均聽閾值介於26~45分貝。
等級3:平均聽閾值介於46~75分貝。
等級4:平均聽閾值介於76~90分貝。
等級5:平均聽閾值大於90分貝以上。

我聽完後,長嘆了一口氣。
我問她:「現在還會熬夜嗎?」

她說:「其實我從發病之後就辭職了,現在知道原來疾病不會等人準備好面對,說來就來,完全措手不及。也不是我們以為撐過去再來修補那樣簡單,很多東西一但失去就失去了,根本要不回來。從發病到現在已經1年了,我知道聽力恢復的機率渺茫,我只希望醫師能幫我改善頭暈、耳鳴的問題。目前我自己改成在家接案子工作,所以生活非常規律,很早就睡覺。耳鳴倒還好,有時候也習慣了,但是只要頭暈一發作,就會跟著出現心悸胸悶的症狀,非常難受,我也會沒辦法工作,所以頭暈這部分要拜託醫師了!」

我點點頭。

這段話,真的是很深刻的人生體會,是真正失去過、曾經失去過健康的人才能體認的道理,然而真正能在失去前就意識到要珍惜的,又有多少呢?實在有太多人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才真正體驗了什麼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啊!

我想了想,跟她說:「『耳鳴』是一個我認為難解的習題,嚴格來說它不是一個疾病,通常是一個『sign』、一個『警訊』,是為了提醒我們『身體可能有狀況』而發出的警告我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讓妳的耳鳴完全消失。但是頭暈的部分,的確可以從根本的氣血循環去作調理,幸好妳目前的作息已經規律、也有穩定持續的健身,所以我相信妳這部分的治療應該會有不錯的進展才對,請你要持續信任自己、好好加油,了解嗎?」

她很爽快的回答:「知道了!我會好好配合醫師的交代服藥、更愛護自己的!

是的,就像我常常說的,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與其為了未知的明天或未來而煩惱、哭泣、失眠,倒不如好好的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以及好好照顧自己那個「仍然能正常運作的身體」,好好重視它、照顧它。

有時候來敲門的不一定是「幸福」,也可能是因為長期疏忽、大意「作息飲食」而找上門的「疾病」啊!

明天與意外,誰都不知道那一個會先找上門,唯有堅持做出當下最好的選擇與努力,或許遺憾才不會那麼深。


延伸閱讀、延續好孕氣、好運並非偶然 (超連結)


因為敝院能力不足,無法無限制的提供精準診治的門診能量,因此積極建議【 一定要事先按照敝院流程完成 Line 預約 】,目前 皆因滿額而無法接受現場掛號 ,若造成困擾,懇請見諒~

亦或是您可就近尋找您所期待的合適中(西)醫師診斷,無須刻意遠方而來到敝院,長途跋涉、勞心勞力只會更增加身體負擔。

此文章為醫師看診經驗,並非宣稱療效,依照醫療法規限制、與患者個體狀況不同,我們無法保證根治根除、無法保證療程療效、也無法保證絕對能弄出人命讓您好孕。若因此造成不便,懇請見諒~

.jpg
有效治療,不只是需要醫師、院所,更需要患者的共同配合。

謝絕這些狀況的預約,醫療院所的素質必須靠你我大家一起來維護~

柬埔寨義診
因為下禮拜要出發柬埔寨了,所以這個月的健保預約狀況有點滿到無法再安排了,若無法順利預約,也請大家多多見諒~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