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容中醫

精準 ∣ 隱私 ∣ 品味 ∣ 共好

Home » 👩🏻‍⚕️ 專業醫療知識與個人臨床經驗 » 2018.10.12 診間速寫 (思考的慣性)
2018.10.12 診間速寫 (思考的慣性)


3
診間速寫,為了避免速寫對象被認出,文章內容會適當的放大特徵或是縮小特徵或是扭轉特徵,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也不要因為文章的內容而影響您的心情~

思考的慣性

觀察患者進到診間後,對診間裡各種 玩具 藝術品擺置的反應,其實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我診間的桌上很早以前就擺滿各種有趣的小物(?),包括大家已經很熟悉的舒壓死人頭、一直搖頭看起來不要不要的弗力札我聽你在ㄅㄚˇㄅㄨ 小天使,常被用來嚇哭小鬼的骷髏人、無皮人腦解剖模型,還有剛進駐的「健康第一」桑原幽助 富奸白書二人組

為了 降低醫師爆衝不聽話患者的美頌情緒 降低患者的緊張不安,我們也把 B&OBeoSound1 放在診桌上,用一點輕柔、低調有質感的音樂,幫助大家就診時能盡量放鬆心情,不要緊繃到口齒不清,或是因為害怕醫師而把「希望能從您這裡畢業」口誤成「我今天是想來讓你畢業」(真人真事)~

自從這一支 B&O 揚聲器在桌面上佔了一席之地之後,我聽到許多評論,讓我屢屢哭笑不得的那種。

小鬼們天真無邪、反應直接,說這支經典款 辣馬 喇巴是「熱水瓶」我也就認了,畢竟…在孩子的思考模式裡,用「相似形」來歸類、演繹可能的答案,的確十分合理~

不過大人們的反應,就很值得推敲與觀察,甚至幾乎可以當作思考邏輯問題來探討。

img_0436
診間桌上放了這麼多「不務正業」的玩物,其實是因為自己喜歡,而且大家一定沒看過這麼「機車」的 老司機 醫師,連「桑原」的戰鬥斗篷都可以拿來當武器教訓患者…花哈哈哈哈哈哈哈~

帶著小孩的媽媽們的反應最一致,通常都是只看一眼,在完全不考慮「空氣進出閥在那裡?」的情況下,就馬上開口問:「這是空氣清淨機吧!?」,我也總是很無奈的指指我右後方的 Dyson hp03 對她們說:「拜託,那一支歐手手的才是空氣清淨機~」

惱爸們,或是說男士們不敢 不會馬上做出結論,他們通常會在我對腦婆翻白眼的時候,仔細的研究這個產品的外觀、結構,甚至在看到 Mark 的當下,就馬上拿起手機查詢,而且即便查到了相關資訊,通常也不太會開口,最多就是對我露出一抹無可奈何的笑容。

這個笑容如果用白話翻譯,大約就是:「醫師不好意思,我惱婆有點 天兵」之類的…

其實,媽媽們都會有這樣相仿的思考模式並不難理解,因為她們在說出自己認為的答案之前,腦袋裡,已經內建(直覺)好:「這是診間,醫師應該會放些跟健康相關的東西」➡️「診所裡容易有感染源,所以這個東西應該具有空氣濾清功能」➡️「這個體積的東西,大概就是桌上型的空氣清淨機吧!」這樣帶有看似有思考卻其實是無意識下的主觀思路。她們完全沒有想到「這個東西可能有其他的功用」,或是「診間裡不一定會放跟醫療健康相關的東西」,尤其是在個性這麼奇怪詭異(又愛亂罵人)的醫師診間裡。

我並不是說這樣的思路不好~
相反的,我反而覺得窩心。

因為這代表這些媽媽們都非常關心健康相關的議題、產品,也非常在乎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只不過這個既機車又討人厭的醫師,在看到許多事物現象時,腦袋裡已經多轉了很多很多圈,邊收集資訊、並且試圖在其中找出能幫助眼前患者病情的線索罷了。

我們今天姑且就不 賣弄 研究「大腦灰質皺褶數量與智商是否成正相關」或是「演化的過程,究竟對於男女的思考模式造成多深遠的影響」這麼複雜的問題,我們單純就談「思考的慣性」這個部分就好。

43340016_1008890692604794_1274110393479856128_o
精準、隱私、品味,是我們對自己最大的期待,也因此有很多堅持與原則會讓人略覺生硬~

在提到慣性這個詞,我們當然要提一下被蘋果砸到的那位 牛頓 先生 (還好他不是住在東南亞,不然可能就是被榴槤椰子砸到了,然後就從牛頓變成遲鈍了。好,我知道很冷,可以關冷氣了~),有關於牛頓力學(又稱為古典力學)第一運動定律(又稱為慣性運動定律):「不受外力的情況下,靜者恆靜,動者恆做等速度(直線)運動」。(好,等速度一定是直線,這裡的括號是給共A”~)

牛頓力學告訴我們「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你要嘛靜止,要嘛永遠一樣…」(是這樣解釋的嗎?),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慣性,而慣性的力量可能會強大到「讓一個人數十年如一日的,都用一樣的方式刷牙、洗臉、洗澡,以及度過一整天」,這是生活上的慣性。

思考慣性更是一個自己都難以察覺的僵局,使我們在面對各種外在的刺激變動時,不斷做出相同反應,而且總是掉入難以解決問題的無限迴圈

因此,我自己也很清楚,雖然我常常在文章裡面 靠北 (老師不能用這麼據有指向性的形容詞,包括北南也不行~) 疾呼努力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但在這樣的生活與思考慣性中待久了,許多朋友甚至很有可能即使已經得到了「真正能無憂無慮去做自己」的機會,卻依然不清楚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總是要等到「真正歷經了巨大轉變」,被外力徹底破除了長期的慣性與迷思之後,才會知道「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原來這才是我的理想生活?」~

不只大家有思考慣性這個狀況,連我們身處的工作領域,也有各行各業的「思考慣性」,但說穿了,各職場上的慣性,是因為人的因素而被堆積,並不是各職業在工作本質上的差別所造成的~

當初我們在考慮如何為新的診所注入新的面貌與能量時,的確花了很多力氣去擺脫自己原本的慣性思維。想在診所裡騰出一個不小的空間充當藝廊,長輩與親友們同聲跳腳,認為「好好的中醫診所,空間不拿來擺幾十張針灸床,弄個藝廊黑漆嘛嗚餵蚊子是要幹嘛,藝術是能吃嗎?」、「名片設計成黑色也太不吉利…」、「你們幹嘛不乖乖跟其他診所一樣就好?非得標新立異亂花錢?20萬円超短焦投影機?兩顆加起來將近13萬元B&O免治馬桶自動感應垃圾桶WESCO垃圾桶…,你是嫌貸款不夠多嗎?」等等。

我當然可以理解這些所謂的親友們,為什麼會有這些想法?
畢竟「走在大家走過的道路上,最有安全感了」,而莫名其妙的改變總是會先帶來不安,甚至耗時、耗能、又花錢,歷經各種痛苦,因此大多數的人在潛意識裡都會很直接的拒絕改變~

8781
這隻 B&O BeoSound 1 要價將近五萬元新台幣…,原本擺在候診區,現在被移入診間裡頭。十月底會有第二隻的 BeoSound 2 進場,是單隻價格就逼近8萬的藝術品,歡迎大家就診的時候能仔細凝視聆聽~

「什麼都不想要」的冰山美女國中生

但也有些人的拒絕改變不只是單純的慣性,很多時候…甚至已經是「任性」的意味存在,就像今天我門診裡的一位國中女生一樣。

這個女孩是幾個月前的初診,當時腦木說:「她自從國一下學期初經報到之後,月經就一直處於36個月才來一次經量都很少,一片量少型護墊就可以撐整天」。

我看著她,非常瘦、臉上沒什麼血色,沒有表情。
問她什麼都「有一搭沒一搭,不太愛回話」,於是我改問一旁的腦木:「這孩從小的發育的狀況?」

腦木說:「她嬰兒時期就開過疝氣手術食慾一直都很差,吃得很少很少。從小的生長曲線都在20%以下,從小學開始每次健康檢查都收到『體重過輕』的通知單,可能是因為小學時都跟吃素的長輩一起住,所以她自小就不愛吃肉,現在為了漂亮、怕胖,所以吃得就更少了。過敏性鼻炎很嚴重,對花粉、塵蟎、貓狗毛都過敏。曾經在婦產科檢查過,醫師說她子宮卵巢都偏小,當時醫師叫她要吃胖一點,但是她很挑食,除了青菜之外,大部分東西都不愛吃,我實在很頭大。」

在她第一次就醫時,我就已經苦口婆心的勸告她:「身體這麼,每天吃得又少、營養不均衡,基本上月經很難規律如果可以的話,要多增加一點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最好是魚、肉、奶、蛋都能平均攝取當身體得到的養分夠了,可以有足夠能量與原料調節生理機能的運作時,月經才有機會穩定報到。但,長期缺乏營養不是十天、半月就能夠養足的,妳暫時得搭配一天喝一次的苦藥把氣血養起來,去協助身體度過這個營養補足前的空窗期。」

一旁的腦木聽了馬上說好,但女孩臉色非常難看,顯然老大不願意,而且在後來的幾次「斷斷續續」的回診時,通常都是我和她腦木在對談,她一貫的惜字如金,也從來都沒有笑過,讓人看著就覺得非常辛苦。

今天這個女孩子又出現在診間裡,腦木告訴我:「上一次吃藥沒幾天後月經就來了,原本妳有交代如果上一次藥吃完以後,月經如果還是沒來,就得回婦產科去照內膜厚度。但後來我想說月經既然來了,就沒去婦產科看了,但是從上次到現在月經又都沒來,想說應該再回來調一下。」

我聽了不是很開心,隱忍不發作,只是回個嗯~
稍微翻了一下她上次回診時間,是三個月前,我不禁搖頭嘆息。

我強忍住美宋A港尬腦木說:「說實在的,如果調理身體月經週期是這種愛吃不吃法,那還不如不吃。我在前幾天的文章才又強調過一次,想要月經規律,是絕對不能投機取巧的。

接著,我問這個冷傲的國中美女:「有沒有多吃一點?吃營養一點?」

她看我一眼,臉上毫無表情,倒是腦木馬上搶著補充:「有有有,我現在每天會讓她喝一包滴雞精,週末她在家我也會盡量煮雞湯、魚湯讓她吃。但是她還是吃很少,所以希望醫師還是幫她調一下,而且現在剛好秋天,是不是也能幫她處理一下轉骨的水煎藥部分?」

就在這一瞬間,國中美少女忽然冷冰冰的開口:「我要長高,但我不要喝水藥。

我:「…」

坦白說,如果這是我家小鬼,從她就診以來的種種「懶得鳥人」、「有問不答」、「手指不停撥瀏海、檢查髮尾」的表現累積到現在,我早就理智線斷裂直接把她轟出去了,但因為不是我家小鬼,所以我依舊耐著性子跟她解釋:「為了協助生長發育,通常轉骨藥還是會建議用水煎藥的形式,推動血液循環基礎代謝的力道才會足夠,跟之前要協助妳養氣養血的用法是一樣的道理,中藥的各種劑型都有各自存在的目的使用上的考量。我也曾經告訴過妳,如果妳討厭喝藥,那就要讓自己多吃點營養的東西。但如果討厭吃東西、又希望身體變好,那麼就要暫時忍耐吃苦這件事。我們不可能這個也不要那個也不想,然後又希望月經正常、又長高變美,妳懂嗎?」

聽完我這一串,冰山美女整個對她腦木大發作(其實我超傻眼的):「都是妳!每天逼我喝滴雞精!週末又煮一大堆我最討厭的東西逼我吃!我就是討厭吃肉!不愛吃蛋!妳現在又逼我喝藥!我就是不喝啦!」

腦木(一樣抓狂):「出門前妳不是說妳要喝藥?是因為這樣我才帶妳來的!進診間了,妳才跟我說妳不喝?那妳到底是來幹嘛?」

天啊!這到底在演哪一齣?我才想問你們兩個到底是來幹嘛的?

我再也忍不住,直接跟這一對母女說:「妳們要吵,回去吵。不要在診間裡浪費大家的時間!然後,不喜歡勉強患者吃藥,妳如果不願意吃,那是妳的自由、妳的選擇,身體是妳自己的,好壞妳要自己承擔。」

說完,我對助理揮揮手,把這對「一個暴怒、一個崩潰的母女」送出去~

慣性變成任性,受傷最重的永遠是自己,這個女孩年紀還太輕,無法體會。
但我幾乎可以預見,將來總有一天,生命的病痛會讓她成長,人生的荊棘會使她成熟,只是在眼前門診裡的這一刻,不管父母或醫師我說得再多、演的再好,對她來說都是無謂的壓迫!

送客,是為了尊重我自己的醫療專業~
當你不需要這份醫療,你當然不會懂得尊重醫療價值

只是,這總是多麽讓人無奈的事啊~

我家的小鬼自從初經報到後,不僅自己做了許多功課,現在堪稱是史上最年輕之「棉棉達人」~
而且她跟我討了好幾個月的轉骨方,我都不想開給她,後來如願以償了,現在甚至連出遠門都會自己記得帶著沉甸甸的水藥,而且當號稱是自己的好朋友M小姐沒有按照時程來的時候,小鬼竟然會咬牙切齒、到處碎念:「我最痛恨不守時、愛遲到的朋友了,森77!」

當你真正在乎自己的身體時,再怎麼沉甸甸的水藥都會成為你身體的翅膀,再怎麼的味覺都會成為你生命的甘甜~

看見+需求 = 價值。

少了任何一個,都只會讓價值不再~

雖然,行為上的慣性,不是那麼容易察覺,但真的還不算是難的。
真正可怕的是思考的慣性,非常難以察覺,即便察覺了也非常難以持續改變!

人家總說「態度決定一切」,但我始終認為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我認為…真正影響一切的不是態度,而是我們個人的思考慣性~

態度」只是事件發生當下瞬間的「理性+感性」依照每個人不同的狀況與比例混合而成,態度是瞬間的、是表象的,真正影響更多的是產生態度背後的思維慣性思考才是最可怕讓人毫不自知的災難!

不知覺中瞬間完成的慣性思路,才是最難解構、分析、優化的行為模式最核心原點

思路影響態度,態度影響行為,行為造就模式,模式鎖住了觀點,觀點影響了思路。

請各位讀者、患者,送出訊息預約掛號之前,先思考一下「你期待能在我們診所得到什麼?」、「而你又願意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來換取你期盼得到的?

我們是一間中醫診所,但也不只是一間中醫診所,就如同我很喜歡蘇東坡的詩中一段:「無一物中無盡藏」,我們期盼每一個走進來的人都能「無盡藏」,包括我們自己與助理~

王家衛的電影「一代宗師」裡頭有段台詞:「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唯有看見自己的狹隘、理解自己的優勢、找尋到自己的人,才有機會看見天地、也被天地看見,才有機會看見眾生芸芸、也被芸芸眾生所看見~

看病也是一樣,你必須先瞭解自己的需求,才有機會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徹底的好轉。
切莫讓自己成為「賤自己賤天地賤眾生」的「痛い宗師」~

.jpg
為了讓同事們可以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終於可以每天運動了,上班時間就可以運動,尤其非慣性飛輪,每踩一下都是紮實的出力呀~

 

.jpg
有效治療,不只是需要醫師、院所,更需要患者的共同配合。
32762101_898276103666254_6493964687258943488_o
幾十年的門診生涯中,常常聽到患者說:「醫師,我不急,所以你就用CP值最高的藥粉幫我治療就好…,我可以慢慢調理就好,我時間多的是…」,我真的很無言。



因為敝院能力不足,無法無限制的提供精準診治的門診能量,因此積極建議【 一定要事先按照敝院流程完成 Line 預約 】,目前 皆因滿額而無法接受現場掛號 ,若造成困擾,懇請見諒~

亦或是您可就近尋找您所期待的合適中(西)醫師診斷,無須刻意遠方而來到敝院,長途跋涉、勞心勞力只會更增加身體負擔。

此文章為醫師看診經驗,並非宣稱療效,依照醫療法規限制、與患者個體狀況不同,我們無法保證根治根除、無法保證療程療效、也無法保證絕對能弄出人命讓您好孕。若因此造成不便,懇請見諒~

謝絕這些狀況的預約,醫療院所的素質必須靠你我大家一起來維護~




因為敝院能力不足,無法無限制的提供精準診治的門診能量,因此積極建議【 一定要事先按照敝院流程完成 Line 預約 】,目前 皆因滿額而無法接受現場掛號 ,若造成困擾,懇請見諒~

亦或是您可就近尋找您所期待的合適中(西)醫師診斷,無須刻意遠方而來到敝院,長途跋涉、勞心勞力只會更增加身體負擔。

此文章為醫師看診經驗,並非宣稱療效,依照醫療法規限制、與患者個體狀況不同,我們無法保證根治根除、無法保證療程療效、也無法保證絕對能弄出人命讓您好孕。若因此造成不便,懇請見諒~

謝絕這些狀況的預約,醫療院所的素質必須靠你我大家一起來維護~

有效治療,不只是需要醫師、院所,更需要患者的共同配合。
「Hung HsinJung」的個人頭像

關於本文作者

是一個開業幾十年,卻還是很愛跟患者拉低賽的不大不小誠實中醫師。 喜歡花草植物、攝影、繪畫、電影與音樂,對於文學也有自己的執著,很喜歡出國旅行,偶爾會客串在家自學不用去學校白爛女兒的無奈媽~

更多臨床經驗與文章…

Read All Posts


探索更多來自 心容中醫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