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很冷~
從小到大,我相信…大家一定都體會過許多「自己很想做」,但「父母、學校、社會」都不准你做的事。例如「上學期間閱讀課外書、放學後看電視、打電動、在眾人面前挖鼻屎、吃鼻涕(這個比喻有點像是來鬧的)…」等等。當然一定也會有「自己超討厭做」,但一狗票大人卻逼你必須去做的事,例如「每天上學啦、乖乖聽老師話啦、放學還要去補習、學才藝…」等等。
久而久之…
即使到了可以主宰自己生命的年紀時,大家幾乎都已經「完整了」一種很奇怪的人格:「很想做的事,不敢去做」、「不想做的事,不敢推辭」,這種矛盾的行為一路從家庭、求學、延伸到職場、婚姻…等等人際圈裡。
原本一開始僅是上下、從屬的制約關係,到最後卻變成自己對自己的綑綁與限制。有的人完全不清楚自己需要、想要什麼,而也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些什麼,卻因為「不確定自己做決定之後,會發生什麼事?」、「不確定自己是否擔得起?」、「深怕做了會引發很嚴重的後果?」…,而繼續活在猶豫與徘徊的牢籠之中~
情節嚴重一點的像是「太太很希望能搬出去自組小家庭,但先生認為這樣是不孝,因此堅決不肯,使得只能逆來順受的太太在長年間的婆媳問題而引發憂鬱症」,或是「老闆強迫責任制加班,但礙於是新人剛進公司、怕丟掉工作而敢怒不敢言,於是每天加班到回家時都已經深夜…」等等。
有一個曾經從童書上看來的笑話:「國小五年級的女孩,在大熱天穿著外套汗流浹背,有同學問她:『妳很冷嗎?不然沒事幹嘛穿這麼多?』,這個女孩聽了以後,默默地掉下眼淚,回答說:『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會冷』~」。這算是情節輕微一些的例子~
某某某覺得你應該怎樣又怎樣,或是你覺得某某某應該這樣那樣…,那都是「他覺得你應該」、「你覺得他應該」而不是「他自己覺得、他自己認為、他自己想要」。
不歡迎「非自願的就醫者」
用相同的感嘆,來照樣造句一下:
有一種就醫,是爸媽、長輩、親友、上司、長官覺得你應該就醫,而不是你自己覺得自己需要看醫生,也不是自己想要看醫生的~
這種情況我在診間裡遇到太多了,主動者(要求當事人來就醫,又叫做掛號者)跟被動者(在不情願狀態下被帶來就醫的當事人,又叫做被掛號的患者)在現場吵架、嘔氣只不過是基本款,稍微激動一點的被動當事人則會因為種種原因到櫃檯嗆聲,或是「進到診間後,不認為自己有這麼嚴重,而當場拒絕配合治療」的。
前陣子,我們就曾遇過因為不耐久候,憤而上網 連續分身帳號PO負評的~
這些事情之所以會發生,其實核心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當事人,不是真正需要這份醫療!」。

當你想通了、真正準備好要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而且能全力配合醫囑、按時服藥、按時回診,努力改變生活方式、生命形態之後,再來吧!
否則,每一次就醫,都是在浪費醫病雙方彼此的時間與能量。
這也就是為什麽我們不厭其煩的不斷強調「請審慎評估至本院預約掛號的必要性」的最大原因~
若是沒有真正經歷過「強烈希望自己長高、變得更健康」、「因為病痛,實在無法忍受而哭泣」、「因為病痛而失去對未來的希望」或是這樣刻骨銘心哀痛感受的人,真的是很難體會什麽是真正的醫療價值,當然也不會乖乖定時的提醒自己要吃藥。

曾經有「常常說自己頭暈」而被母親帶來就醫的國中女生,在八月份初診時我開了兩週的苦藥(6帖)給她,交代她一天喝一包、兩週後回診,結果藥一包也沒喝、藥粉也吃得2266的。該母親在當時回診時緩頰說:「醫師抱歉啦!因為我太忙,沒空監督她吃藥,下一次一定會喝完」。
結果一直到了第四次回診,都兩個月過去了,這個嬌滴滴的國中小公主依然還沒把第一趟的苦藥喝完,而且最妙的是小公主的母親每次回診時都答應一定會讓她喝完,結果每次都有新的 藉口 說法,例如公主這中間又感冒一週,所以怎樣怎樣的,真的真的不是故意沒喝完的~
12包的藥,喝60天喝不完?
不管是「功課很忙沒空啦、中間有小感冒過啦、她很散仙啦」這些精美台詞,透過再怎麼華麗的演技與聲調,都只是藉口,妳們騙得了自己讓自己安心,卻沒辦法說服我。(當我白痴嗎?)
我不是白痴,所以我很清楚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很簡單,因為這個小公主的病痛並沒有嚴重到,讓她覺得自己應該按時吃藥。對她而言,這不是重要的事,甚至可能是她自己很不喜歡的事。今天不管個性再散仙、再普攏共,小鬼有沒有可能忘記要追的劇是幾點開播?有沒有可能忘記今晚的線上遊戲團體戰是幾點集合?那一個不是時間還沒到,就趕快去沙發、電腦前坐好坐滿,等著節目或遊戲開始?所以吃藥吃得2266、7788是什麼意思,應該不用我再多說明了吧?!
但是這樣的患者就醫模式讓我非常困擾。
患者每天沒有吃滿我精算後的藥物劑量和種類,也沒有在固定的時間範圍內回診,會導致我完全無法掌握病情改善的進度,也無法評估每次的治療與調理還需要多少時程?因爲,我真的非常討厭那種遙遙無期的治療!藥粉有一搭沒一搭地吃,而且濃度高、收效迅速的苦藥又不按時喝,那你是來幹嘛的?這是藥物啊!是要治療疾病、改善身體的!可不是什麼休閒零嘴綜合包,讓你想到的時候,撕一包來配宮廷劇,或是高興的時候放進嘴巴,不高興的時候放到供桌上,直接用看的、用拜的,這樣會比較有效嗎?
努力吃藥、調理,不就是為了遠離醫生嗎?
如果對於就醫與服藥是這種不願配合、不遵從醫囑的心態,那麼請你不要來預約,我醫術不夠,真的沒有能力可以治好你!
有效治療的基本,必須建立在「相互的信賴關係上」~
患者信賴醫師會盡全力為他做出當下最好的處置,而醫師也信賴患者會全力配合醫囑,但…如果這中間有絲毫的勉強和認知落差,那麼我認為在我診間裡頭的這段醫病關係,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今天有一對剛領到畢業證書的母女,非常認真吃藥,完全配合醫囑、因此效果顯著,她們也都覺得對於身體的改善狀況極為滿意,因此皆大歡喜。

經量大到貧血的女鵝+嚴重失眠的腦木
這對美女母女檔是三個月前的初診。
國三的女鵝,從初經開始月經的量就非常多,在量多的第二、三天,平均每1.5小時,夜用型的衛生棉就會全滿,夜間不管包再怎麼緊,好朋友都會跑到床上賴著不走,還會頭暈、虛弱、疲倦到無法上學。
去年抽血時發現缺鐵性貧血,血色素只有6點多,常常覺得胸悶、心臟痛。此外也有嚴重的過敏性鼻炎,每天早上起床都狂打噴嚏、流鼻水,晚上睡覺鼻塞,還幾乎每週都流鼻血一次。婦產科超音波檢查子宮卵巢都正常,但心臟科檢查出來有輕微的二尖瓣脫垂。當時我看她臉色、舌色都非常蒼白,脈把起來細若游絲,於是建議她每晚一包的苦藥調理。這個小美女聽了,語氣很堅定的告訴我:「只要月經可以不要來這麼多、頭不要這麼暈讓我不能專心讀書,我吃什麼藥都可以。」
很好!真正的有效治療就是需要這種決心啊!
這個女孩子雖然個子小小的很可愛,但的確說到做到,接下來的療程中,她沒有抱怨過任何有關於藥苦的字眼,在每回月經的量都有遞減的情況下,她胸悶、頭暈、心悸的狀況也同步改善,連鼻子過敏也好很多~
「目前幾乎都不會鼻塞了,早上起床原本要包幾十顆衛生水餃,現在都不用了,頂多就是天氣比較涼的時候會有一點點鼻水,喝個熱水就會沒事~」這是今天她回診時告訴我的…

腦木的部分是這樣的,初診時她告訴我:「這十年來有很嚴重的失眠狀況,已經服西藥的助眠劑八年多,如果沒有吃西藥就完全不能睡,會一直睜眼到天亮。再加上進更年期,月經週期開始紊亂,已經好幾個月沒有來,身體的燥熱和盜汗現象也很明顯。抽血檢查血色素大約8點多,也會覺得胸悶和心悸,還有嚴重的鼻涕倒流。另外,便秘很嚴重,但是如果靠吃水果來排便的話,手腳就會長出汗皰疹。然後常常覺得很疲倦,疲倦時耳朵就會出現耳矇感,曬到太陽就容易頭痛,是耳內和頭部都跟著血管搏動的那種頭痛。」
跟女鵝一樣,或者應該說有決心與毅力的腦木自然教出有決心毅力的女鵝吧!腦木也非常認真的開始一週三次的運動,並且開始減量西藥的助眠藥物。經歷三個月的調理,腦木已經可以不依賴西藥入睡,月經也穩定來了兩次,量也比之前增加,熱潮紅和背部盜汗的症狀也已經減輕至一兩分。頭痛和鼻涕倒流的頻率明顯減少,只有工作太累或壓力太大時才偶爾發生。
因此,今天她們回診時,腦木很開心的告訴我:「最近見到女鵝的親友與長輩都說她的氣色紅潤,臉色比之前水很多。我自己也覺得睡眠狀況很穩定,雖然很偶爾在生氣的時候還是會胸悶一下,但是真的體力已經比之前好很多了!」。
於是我當場就發放了兩張畢業證書,交代女鵝:「妳要吃營養一點、儘量早點睡,熬夜讀書弄壞身體並不值得。」,然後交代「職業是腦師」的腦木:「妳要持續運動、學著讓自己放輕鬆。學生不聽話,如果妳已經盡了力,就放他們去 超生 吧!教育孩子的責任不是都歸老師扛,家長自己也必須付出時間來陪伴孩子,不要總是覺得任重道遠,這樣自己很快就會垮掉,對誰都沒有好處的!」
聽完我碎念一堆,大小兩美女飛快的領著畢業證書離去,這也是我心目中最美好的就醫結果~
很多時候不是醫師放棄你,而是你在不知不覺的慣性行為中已經先放棄了自己。對於按時服藥這件事來說,哪些是藉口?哪些是真正無法抗拒的外力使然?其實幫你看病的醫師都一清二楚。
我認為身為醫師的我的職責是讓自己維持最佳的體能與腦力,並且要求自己不斷進步,以求能在診間裡為患者提出最符合當下的治療評估和建議。而患者的職責是真正重視自己的身體狀況,並且配合醫囑服藥治療和或是改變生活方式。
對於某些令人瞠目結舌、誇張行徑的患者,例如「一年前就抽血檢查過,但是到現在都還沒去看報告的」、「知道自己有多囊性卵巢,卻不懂那是什麼意思的」、「全部診療都做完,也已經詳細交代治療方向,已經花了二十分鐘以上,才叫我報價給她的」、「預約門診了,卻無故失約,或是過了報到時間了才說要取消的」…,這些我真的都愛莫能助!
文章前半段所提到的「不歡迎非自願的就醫者」,其實意義深遠~
因為,就醫前的自願,包括了「自願積極做檢查,了解身體狀況」、「自願找尋資料了解自己所面對的疾病是什麼?有沒有什麽改善的方法?」,以及「自願付出合理的時間與價格」、「自願按時服藥、適度運動、改變飲食習慣」…等等,以上所說,只要少了一樣「自願」,「有效治療」的效果就會下降,甚至是趨近為零。

「你真正需要的醫療」與「你想要的醫療」
你以為我愛逼人吃苦嗎?
錯!大錯特錯!
我的原則是:「給你『真正需要的』,而不是『你想要的』。」
當我評估你的病情需要喝到苦藥,我就一定會很直接告訴你,會直接拒絕你的請託!
但,當你的情況有這個需要使用到自費藥品,我也會如實地告訴你。
至於你接不接受,那是你的選擇,我絕對尊重,但是選擇後的結果你必須自己承擔~
當我認為你的病情完全不需要喝到苦藥,那麼你今天即使是掛全自費身份進來,我還是不會開苦藥給你喝。就像今晚有一位「今天早上起床忽然覺得有點頭暈,很緊張自己會不會中風,所以趕快拜託朋友幫忙預約自費名額」搶著就醫的阿伯,我幫他量了血壓,診了脈,初步診斷是輕微的風寒之後,建議他趕快去做「已經超過十年沒有做的身體健康檢查」之後,只開了一週的感冒和改善肩頸循環的自費藥粉,就讓他離去~
我個人認為的醫德是「努力讓自己有能力,可以更精準判斷患者在當下所需要的最好醫療處置」,而不是那種「你收費好便宜、看診給人好方便…所以仁心仁術」,「有能力讓自己不斷精進醫術與生命視野」是我心目中對於醫德的最完整定義~

如果,你不喜歡我們診所的處事風格,也不信賴我們所能提供的醫療、不願意配合治療,那麼拜託請不要勉強預約掛號!台灣到處都是醫術精湛的醫師,請不要讓來這邊就醫變成一種心情與經濟上的負擔。
曾經,聽著陪診的父親正對著坐在看診椅上的兒子說:「我帶你們來看診,褲子口袋都破光了,錢也都花光了」,甚至後幾次回診的時候還對兒子大吼:「你不要亂摸東西,醫師這邊的東西,我一樣都賠不起,因為我的薪水已經讓你和媽媽在這邊付自費藥花光光了!」的時候,我實在很想告訴他:「何必這樣說話呢?情緒性的酸言,對現況一點幫助都沒有。我從來沒有勉強或逼迫你們在這邊就醫,尊夫人會希望再帶著兒子回診,一定是因為她們吃了藥之後,覺得症狀有改善,不會是單純的因為怕我罵才回診。就醫這件事講求的是緣份和信賴,如果我們所提供的醫療水準不符合你的期待,那真的不必讓自己那麼委屈,帶著妻與子來這邊聽機車的醫師罵人然後才心不甘願地在櫃台繳費。」
從小到大,我們每個人身上的桎梏和枷鎖已經夠多,「不甘願、不情願的情緒總和」如果換算成能量E罐,大概都可以直接飛出銀河系了。因此我真心的希望,至少至少,在就醫這件事上,能是你生命中的自願~
也同時拜託大家,不要勉強不情願的孩子或是親友來就醫,我們真的不歡迎「非自願的就醫者」~
我說真的,情願情願,不就是你情我願嗎?

因為敝院能力不足,無法無限制的提供精準診治的門診能量,因此積極建議【 一定要事先按照敝院流程完成 Line 預約 】,目前 皆因滿額而無法接受現場掛號 ,若造成困擾,懇請見諒~
亦或是您可就近尋找您所期待的合適中(西)醫師診斷,無須刻意遠方而來到敝院,長途跋涉、勞心勞力只會更增加身體負擔。
此文章為醫師看診經驗,並非宣稱療效,依照醫療法規限制、與患者個體狀況不同,我們無法保證根治根除、無法保證療程療效、也無法保證絕對能弄出人命讓您好孕。若因此造成不便,懇請見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