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5 診間速寫 (莎莉賽隆厭世媽媽般的產後憂鬱症)

診間速寫,為了避免速寫對象被認出,文章內容會適當的放大特徵或是縮小特徵或是扭轉特徵,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也不要因為文章的內容而影響您的心情~

在調理睡眠、養氣血的過程中,
同步改善腦部供氧量,
讓思路變得清晰、反應速度變快,
這只是再正常不過的療程伴手禮啊~

「每2小時就哭夭一次」+「擠奶擠到破皮、漲奶爆痛的捏捏」,然後再多加一點「根本做不完的家事」,偶爾還會再加上沒什麼功能的該屎豬隊友,會等於什麼?

被狠狠的鑽過陰道或是被一刀剖開肚皮過 生過小孩的媽咪們,面對這題應該不會覺得太困難吧?

答案是「一個產後憂鬱症、疲累不堪的新手媽咪」。

©心容中醫

大約一個月前的某一天,我同時接到了2位「產後憂鬱症」的初診患者。

第一位年紀稍輕,30初,來就醫時剛生產滿3個月,目前還在哺乳~

「我從產後月子期間就出現憂鬱症,總莫名其妙想哭。雖然自己在努力調適心情後有好一點,但依然還是有很難克服的睡眠障礙,晚上只要躺下來,就會覺得心悸、恐慌、睡不著。」

「有時候好不容易睡著了,鵝子卻在沒多久後就開始哭,我只好再起來餵奶。但,如果鵝子沒有哭,我又會自己驚醒,衝去看看他是不是還在呼吸。所以,每天都搞得緊張兮兮、萬分疲憊,覺得自己快要崩潰惹。」

「而且產後這 3個月裡面我重感冒了 2次,到現在還咳得半死,醫生說是黴漿菌感染,抗生素吃到昨天剛滿 2週,這段期間我也不敢擠奶,怕藥物會影響鵝子,結果奶就愈來愈少了。」

「本來母奶就不多了,只夠我可憐的鵝子塞牙縫,現在又變得更少,到底該怎麼辦?是要不要繼續餵下去呀?網路上好多好多文章都一直強調非得親餵、純母奶,才能算是稱職的媽媽,現在我自己都顧不好,然後又擠不出奶,是不是很差勁?」

「其實我在懷孕前狀況就很多,會不會是因為這樣母奶才這麼少?懷孕前,我持續吃了四、五年的憂鬱症西藥,是在驗到兩條線以後,身心科醫師才慢慢幫我停掉的。然後我從小就有鼻子過敏的問題,長年都鼻塞、鼻涕倒流,我只要感冒就都會變成支氣管炎、氣喘,會狂咳不止,讀國中時還因為肺炎住院過好幾次。」

「懷孕到第七個月開始坐骨神經壓迫,腰痛、腳酸到幾乎不能走路,現在已經去復健科做牽引,有稍微好一點。然後還有長年便秘,之前最慘的情況下可以七天都不大便,幸好目前一週還能大個兩次,只是都像羊咩咩一樣的顆粒狀,我又不是屬羊,怎麼會這樣啦!?」

初診當天,這位說起話頗為幽默的美女媽媽說到後來就掩面哀號。

哦?我看她神經頗大條,講話也還挺好笑的,有點看不出來有憂鬱症的樣子啊?
或是,其實憂鬱症跟神經線的粗細無關?

我冷冷的問了這位唱作俱佳的美女:「妳家鵝子出生時有長牙齒嗎?」
她傻笑:「沒有啊~」

「沒有牙,哪來”只能塞牙縫”的問題?」初診美女媽媽的冷幽默,我沒好氣的回擊。

「妳要考慮的是自己身體的現況適不適合繼續哺乳?如果這幾個月妳都處於很容易感冒,常覺得沮喪、倦怠,焦慮到無法入睡、眠淺容易驚醒,那我真心建議妳就不要再勉強自己追奶或半夜起來親餵,剛生產完的母親應該以”完整的休息與睡眠時間”為重。」

剛生產完的母親,
應該以「完整的休息與睡眠時間」為重。

「餵母奶的確有許多好處,不但有利於母體本身的修復,也能為剛出生的寶寶提供天然的免疫防護網。但,並不是所有的產婦都有著適合哺乳的體力與環境場域,因為乳汁必須在母體氣血充足的情況下才能豐沛供應,也得在能安心、不受打擾的環境下才能順利分泌。因此,當母親這件事,我會建議只要盡了力、無愧於心就好。」

「我們真的無法控制某些 垃圾網軍 正義魔人的言論,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不接受 假新聞 非客觀評論的持續干擾。你懂嗎?」一口氣說完一大串,我突然好想發畢業證書。但,等等,這是初診呀~

她點點頭後,乖乖領藥回家吃苦。

備註說明:

的確有極少部分的貝比一出生就有牙齒,稱為「胎生牙」。
發生的機率大約是 2000~3000 分之1,通常跟遺傳有關~

至於是否有需要處理,這部分應由兒童牙醫師評估。

外觀良好、齒座穩固的胎生牙通常可以保留,但需要仔細照顧,此外也可能在吸吮乳頭時造成母親的疼痛不適,因此不利於親餵,會建議改由奶瓶餵養。
©心容中醫

曾聽患者說,他們家裡老是在廚房裡跟前跟後、嘴饞個半死的”紅貴賓”,現在只要一聞到她水藥的味道,就會躲得無影無蹤~

但,其實呀…
養氣血、調整睡眠的水藥處方,都算是比較好喝的。

一帖藥若真的要苦起來喔,那可是迷有盡頭的~
(苦到深處無怨尤,休想回甘。)

雖然常言道「良藥苦口」,但我通常都會儘可能的在考量處方藥效時,挑選比較 可口 適口的藥材來調整、緩衝,適當矯味,而且我認為良藥的定義應該要再更延伸到「能快速收效、不需要長年服用」的這個層面上。否則,患者心裡再怎麼”理解治療的必要性”,也真的很難被這樣的苦藥給長期凌遲,我認為這是我們身為醫師必須要為患者思考的重點層面之一。

我這幾天也與跟診的優秀實習生說:「你們如果真的想認識中藥的藥性,要儘量把可以取得的藥材都煮過一輪,自己親身嚐過,去體會那些藥材的氣味與特性。將來在開方時,才能真正對於患者服藥時的那種厭惡、畏懼而感同身受啊!」

「煮水藥、嚐性味」這是當年我們在當intern之前,就會輪流到有廚房的同學家去進行的團康歡樂活動,身為中醫師怎能不學著吃點苦?怎能不知道什麼中藥煮出來是什麼味道,就開立給患者吃呢?

拍攝於京都嵐山。

兩週後回診時,這位美女身邊跟了一個看起來很憨厚,”卻”疑似是腦公的生物型態~

這從未謀面的 生物 腦公,不知在興奮什麼,一進門就激動的對我說:「醫師,她從生產完到現在,終於有睡覺了,非常謝謝您!」

我還沒來的及反應,就換 苦主自己 腦婆衝上來補充:「厚!醫師您那個苦藥真的很狂!我吃苦的第一個晚上就睡到不省人事,半夜鵝子起來哭,我都聽不見。後來,是我腦媽與腦公輪流被吵起來泡牛奶的。可以睡到昏迷不醒、一覺到天亮的港結,原來是這麼美好!」

啊?睡到鵝子哭到都叫不醒好像也太過份了一點?我正在思考是不是應該調整處方時…

腦婆馬上追著說:「不過,接下來就沒那麼誇張了啦。現在的情況是大部分時間可以睡著,但是晚上還是會爬起來看鵝子,只是真的可以比較快就 斷電 入睡~」

喔,那這樣比較正常!
我很怕妳睡得跟死豬一樣,害妳鵝子哭到岔氣、燒聲,還餓到昏倒一起睡~

等腦婆嘴巴追累了,稍微喘口氣不說話時,我趁亂仔細地盤問腦婆:「除了睡眠以外,其他的症狀?」

「咳嗽已經減輕很多,鼻子好像也比較通暢,鼻涕倒流有減輕。而且產後的第一次月經剛好今天回來報到,血量已經出來,排得蠻順的。另外就是大便已經可以二天解一次,有覺得脹氣的狀況改善了~」腦婆說明的還真詳細~

恩,很好,這些徵象都表示她的體能正在穩定恢復中。

不過,這看診過程有趣的是…
我發現不管是我在幫腦婆診脈、說明病情或打電腦調整處方時,她一旁的腦公生物都很仔細地在 盯著我看 觀察我。

不過,我能理解某些世俗的眼光打量我時,可能會覺得這個醫師”某傻靜雄”,畢竟光看這些速寫與文章,就 可能 會覺得這醫師應該是脾氣不是很好的瘋子,所以苦主患者的家屬都可能會想要親身確定一下至親來這裡就醫是不是誤上海賊船?(你以為每個人都想要通往偉大的航道嗎?中途被逼跳船的可不少…)

©心容中醫

再過兩週後的今天,她準時回診時很高興的說:「上次我老公陪我來看診,回去以後就叫我要安心聽醫師您的話,不要再勉強餵母奶了,先把身體調理好比較重要~」

哇哩咧林老師卡好大水餃(忍不住翻了好十幾個白眼)~
那個疑似腦公的生物型態,果然是來幫粗線條腦婆鑑定醫師我本人的精神狀態der。

雖然,目前看來我顯然是過關了~

無視我的白眼攻擊,這美女腦婆繼續報告著:「上次的月經持續到第四天的量都很不錯,而且六天就收乾淨了,除了下腹微悶,其他沒有特別的不舒服,而且這兩週也都很好睡,半夜起來餵完鵝子之後也可以很快地再睡著~」

「然後…醫師,您是不是有幫我加變聰明的藥?」

腦婆喜孜孜地說:「因為我真的覺得我變聰明了耶~還沒來看診以前,我都覺得自己的腦袋根本失去功能,像之前我打電話回醫院問鵝子的黃疸指數,電話那頭說了一個數字後,我竟然完全沒辦法聽進腦袋裡。可是,我昨天跟老公騎車出門,被一輛轎車A到,那輛車瞬間肇逃,但我竟然可以秒記住那台車的車牌號碼,而且還到警局完成報案!真的是太神奇了黑傑克~」

喵啊,這哪裡神奇了?
而且,你是想暗示誰黑了?
我們家的確有個愛吃冰塊的該屎助理能躲在暗處卻不被發現啦~

雖然俗話總說「生一個笨三年,生三個笨十年」,但這只不過是因為媽咪們在產後氣血大量虧損,再加上要面對哺乳、育兒、家事,甚至職場工作等多重操勞,才會影響腦部的記憶力與思考速度罷了。

在調理睡眠、養氣血的過程中,
同步改善腦部供氧量,
讓思路變得清晰、反應速度變快,
這只是再正常不過的療程伴手禮啊~

看著眼前這個極度容易自嗨的美女腦婆,我約莫理解她能很快地從產後憂鬱中走出來的原因。

雖然她本身也多愁善感,但很幸運的是「她有一個疑似腦公的生物,可以互相扶持,也有可以撒嬌、依賴的娘家母親。這美女腦婆的背後,的確是有著穩健的支援系統~

相較之下,也是一個月前、同一天初診的新手媽咪,就真的辛苦許多許多。

©心容中醫

這媽咪的產後憂鬱症也是非常嚴重。

卸貨 產完至今,已經長達一年的時間,都完全無法自然入睡,只能靠西藥的安眠藥來換得些許的睡眠,而且無論白天如何疲憊不堪,晚上還是沒有辦法靜下心來休息。

雖然這位媽咪的年紀較前一位稍長幾歲,但娘家母親早逝,先生的工作需要輪班與待命,而且長年派駐外縣市,很少回家,因此在完全沒有長輩、家人能協助幫忙的情況下,這一年來她幾乎是獨自咬牙撐過所有育兒路上的艱辛~

雖然目前已經停止哺乳,但還是得獨力日夜照顧一個新生兒,這真的是非常吃重的工作。也因此,這位媽咪的臉上幾乎沒有笑容,看起來很不快樂。

但,她也真夠堅強的!
從「說話條理分明」、「對話時的用字遣詞」這些部分可以推知這是一個自制力非常好、對自我要求很高的人,尤其是…在敘述病情的過程中,她一直保持著理性、非常平靜,語調高低也沒什麼特別的起伏。

正當我開始打電腦病歷、準備開處方時,她忽然就像是換了一個人。

不只放鬆了下來,更像個可愛的小女孩,竟然整個上半身趴在診桌上,很仔細的研究眼前的擺設,然後雙眼發亮的吐出一句:「沒想到…竟然能在中醫診所裡看到這麼精緻的幽助與桑原耶!?我以前最愛的漫畫就是幽遊白書了~」

聽到這裡、看到這個畫面,當下我真的為她感到非常心疼!!

這位媽咪,她以前一定不是現在這個模樣。
一個會熱愛幽遊白書的女孩,人生怎麼可能會不充滿熱情與動能呢?

她一定有過很棒的理想、有過很狂的夢想,只是沒想到人生總是意料之外地捆綁住我們的腳步,讓我們常常身陷眼前的泥沼~

兩週後她沒有回診。

但,再過一週,她突然傳訊息來詢問:「開始吃中藥後,已經停止服用安眠藥,但服用中藥後的失眠症狀沒有改善,而且情緒更加浮躁,請問是否有需要再回診?」

下診後,我請助理代為回覆:「因為醫療法規的限制,症狀的部分,會建議您回診詳細討論」。於是,她今天出現在診間裡~

我說:「妳的狀況不能用“單純的產後憂鬱症睡眠障礙”去解讀,也不能只用大劑量的安神處方去想辦法把妳斷電、弄昏,我今天如果不為妳調整身體的根基,如果不針對讓妳長期覺得心悸、恐慌的“血虛”病因去處理,那麼妳來我這裡治療就跟去請其他醫師開鎮靜劑、安眠藥沒有什麼不同了,不是嗎?」

「而且,你已經使用長達一年的西藥安眠藥,現在忽然停止服用,原本就可能會出現”戒斷現象”,例如焦慮、心悸、恐慌、易怒、失眠加重、盜汗、噁心、反胃、手抖…等症狀,所以我通常會建議患者請身心科醫師幫妳評估現階段是否適合減藥。」

「一般來說是以“每週減少25%藥量”的速度,緩慢遞減安眠藥的使用量,而不是 說走就走 說停就停。在減量的期間,安眠藥可以與中藥同時使用,但請你間隔一小時以上再服用~」

說到這邊,我深深嘆了一口氣,深情款款 很鄭重的注視著她,希望能瞧進她的靈魂裡~

「但,我想妳自己心裡應該很清楚,妳這是心病啊!很多事情,不能都自己扛著,也要好好讓伴侶知道妳的苦、妳的累!孩子是父母雙方的共同責任,無論未來應該怎麼辦,都是夫妻倆要好好討論的,不能含混帶過~」

當我說完這些話時,她忽然用著一種非常清明的眼神看著我,說:「醫師,我好像沒有跟您說過我跟先生的狀況,您怎麼會知道要跟我講這些?」

唉~
什麼樣的婚姻模式,能攜手向前?
什麼樣的相處型態,已經出現裂痕?

這其實就跟「從患者的說話方式、用字遣詞、日常生活去推衍可能罹患的疾病與療程治癒的可能性」一樣,都有跡可循的~

經過這麼多年的臨床見聞、思考訓練,要解構、分析每個人的行為模式,真的不難。

真正難的是醫心,而不是醫病啊~

最後,非常推薦一部2018年上映、由莎莉賽隆主演的電影「厭世媽咪日記」,完全道盡了身為新生兒母親的辛苦與責任。

謝絕這些狀況的預約,醫療院所的素質必須靠你我大家一起來維護~

因為門診量長期以來都超過我的負荷,所以各位朋友們如果要來看診一定要事先 Line 預約,目前 我的門診已經都滿額到無法接受現場的掛號 ,也請大家見諒~

但,其實我會更建議「就近尋找合適的中(西)醫師診斷就可以」,千萬不要刻意從遠方而來,勞心勞力只會更增加身體負擔。

此文章為醫師看診經驗,並非宣稱療效,依照醫療法規與狀況不同無法保證根治、無法保證根除、也無法保證絕對能治癒,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另外,因健保門診人數接近我的門診體力上限,所以非約診時段,我無法施作「針傷相關處置」,若有針傷相關需求,建議就近尋找其他合適的醫療院所,或是改以全自費身分約診

有效治療,不只是需要醫師、院所,更需要患者的共同配合。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