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一早,換醫師本人我去當患者,到學弟的牙醫診所去黏一顆 貴森森 的陶瓷嵌體。
打了麻藥後,真的覺得昏眩~
大概是我出門前只隨便喝了一瓶常溫的木耳露,血糖太低的關係。(醫生也是隨便吃東西然後趕著出門)
其實早餐應該吃點溫熱的食物,暖暖胃,讓身體的氣開始活絡,對提振精神會很有幫助。

下午回到診所來上班,雖然預約9成滿,但是現場掛號的患者卻意外的多。
今天當然有很多可愛的患者可以速寫,像是:「吃中藥不滿三個月就急著去檢驗,三酸甘油脂就降下一半,興高采烈的退休公務員阿伯」、「每次來看診都很豪邁,想要直接把衣服撩開給我看胸前皮膚蘚塊越來越小的婆婆」(請不要說都女的沒關係)
但是,反而是前後出現的兩組想求子助孕的夫妻,和兩位因小產而前來調理身體的年輕太太,讓我有很多很多的感觸。
求子之路,非常艱辛
我曾經遇到過年紀最長的一對,男女雙方都接近50歲了,但是因為剛結婚,依然想要拼看看,因此許多嘗試過自然懷孕沒有結果的夫妻,就開始求助於生殖醫學或中醫調理的幫助,這是條漫漫長路啊!
幸運的,可能在半年至一年內就能成功受孕,但撇開生理功能上的問題(例如女生的輸卵管沾黏、卵巢機能不佳、子宮腺肌症,男生的精子數量或活動力不足,少見的精卵排斥等等),的確也有許多恩愛的夫妻,無論再怎麼努力,就是無法順利擁子。
我完全能理解求孕期間要承受的不只是龐大的心理壓力,還有往返奔波於醫院之間的體力耗損,每個月在反覆的期待與失望中浮沉,如果再多一點來自長輩方的「善意關心」,那真的是會使人崩潰。
不過今天其中一個太太偷偷告訴我:「我婆婆去問了神明,神明說問題不在我身上,是在我ㄤ身上,所以我婆婆就再也沒有唸過我了…」
我:「…」
好吧,我知道婆婆們大部分都堅持信仰,不見得會相信醫師的診斷,但總是願意虛心接受神明的告誡。
總之這位太太算是(暫時)脫離了苦海,她目前只要幫我緊盯她老公「有沒有按醫囑服藥、規律飲食運動作息」就可以了。
然後,另外兩位的速寫對象各是在10週跟5週內小產的太太們,我想在這邊盡量補充「門診沒有時間交代」的事情。(以後可能得在關診前半小時限制掛號了)
1️⃣ 不管是服用藥物、手術方式流產,都希望妳們能多愛自己一點,盡可能多休息。(今天的兩位都是隔天就跑去上班,誇張)
2️⃣ 兩周內還是盡量避免徒手搬重物(超過五公斤就算重),若要抱小朋友,請使用背帶或是護腰。(今天有位想將摩托車從停車格的車列中拉出來,結果就腹痛出血了)
3️⃣ 飲食可以比照坐月子的型態,但真的不用一天六餐。
以清淡、有優質蛋白的食物為主,可以正常吃飯,避免燒、烤、炸的烹調方式,暫時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像辣椒、咖啡、濃茶。蔥薑可用,雞湯、魚湯、排骨湯均可。
至於麻油跟酒類,我依然認為兩週後再接觸會比較好。
4️⃣ 一個月內還是避免穿高跟的鞋子,這會增加腰椎跟腹部的壓力,影響骨盆腔的血液循環,不利於子宮修復。雖然平底鞋沒那麼美,但這段期間還是忍耐一下吧~

小產的錯,絕對不在你
懷孕的過程很辛苦。
但,「懷孕後,無論什麼原因,孩子卻無法保留下來」,這更是一種極度痛苦與折磨。
我想跟女孩兒們說的是:
千萬千萬不要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也不要再一直想:「是不是我有什麼問題?是不是我有做錯什麼,孩子才會失去?」
人體的狀況,原本就不是醫學所能全面掌握。
自然界有其運作的方式,醫學與科學只能盡力去揣測、理解、重建其規則,發育不佳的胚胎萎縮或是流失,這是生命演化的其中一種路徑。
傷心是一定會的!畢竟血肉相連,從孩子還沒有到來之前,妳就已經在期盼著如何愛孩子。
但是換個角度想,如果孩子被硬留了下來,卻要面對一個缺憾的人生,承受更多苦難,這或許也是一種折煞父母心力的悲痛。
所以…我們現在該做的,是趕快把身體調養好,為迎接下一個生命而做好準備。
或是,為妳將來的老年存一個健康的底子。
調養身體,
是為了下一個生命/階段而準備。
延伸閱讀、延續好孕氣、好運並非偶然 (超連結)
因為敝院能力不足,無法無限制的提供精準診治的門診能量,因此積極建議【 一定要事先按照敝院流程完成 Line 預約 】,目前 皆因滿額而無法接受現場掛號 ,若造成困擾,懇請見諒~
亦或是您可就近尋找您所期待的合適中(西)醫師診斷,無須刻意遠方而來到敝院,長途跋涉、勞心勞力只會更增加身體負擔。
此文章為醫師看診經驗,並非宣稱療效,依照醫療法規限制、與患者個體狀況不同,我們無法保證根治根除、無法保證療程療效、也無法保證絕對能弄出人命讓您好孕。若因此造成不便,懇請見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