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8 診間速寫 (大小眼的狡黠女孩可愛小安)

診間速寫,為了避免速寫對象被認出,文章內容會適當的放大特徵或是縮小特徵或是扭轉特徵,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也不要因為文章的內容而影響您的心情~

視覺的產生不光只是「眼珠子看到」這麼簡單的步驟。

包括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大腦會長期收集感官受器所傳遞進來的資訊,先建構出一個內在模型,然後將每一次的感官資訊與內在模型做相關比對,不停更新、改進並修正現實。

去年七月,八歲的小安第一次進到診間裡,第一時間我並沒有意識到這孩紙與眾不同的地方,她就像個一般的低年級小鬼們一樣,直接趴在診桌上仔細 把玩 研究那些哩哩扣扣的擺置,看得出來…她對於「壓手就打呼的龍貓」及「臉已經被 眾小人 挖爛的紫頭茄子哥」充滿了興趣。

一旁那 囉哩八唆 細心嚴謹的腦木不等我開始發問,就自行切換到上台報告模式,絮絮叨叨地講述小安自幼的各種病史,包括「從幼稚園就開始出現鼻過敏,早晚容易噴嚏鼻水、鼻塞、乾咳、晚上只能張開嘴巴呼吸」、「睡眠不安穩、常常激動的說夢話與大叫」、「大便又乾又硬」、「體溫高又怕熱、總是皮膚東癢西癢」,「很奇怪,從來不需要睡午覺卻精神超好」等等。

我邊緊盯著小安,確定她沒有越過雷池(有些可怕的小鬼會直接伸手戳我桌上那一顆 貴桑桑 要價五萬塊新台幣的 B&O SOUND 1,很多人以為那只是個金光閃閃的大型保溫瓶),邊把這一拖拉庫的症狀都輸入病歷,直到腦木稍微停下來換氣時,我這才把這小安的小手手抓來 摸摸 診脈,並且用我的右手食指抬起她的下巴,眼神示意她:「汝,可以抬起頭,讓朕看看妳的臉與舌頭」。

當她微微歪頭,用清澈卻充滿好奇 像是看到鬼 的眼睛看著我,我這才發現,原來這可愛孩紙的兩眼球,有著很明顯的一大一小,而且也已經出現斜視狀況。

一旁小安的 囉哩八唆 腦木是我原本的患者,因此我只需要發送一個眼神,毫不費力的,就代表一個“美女醫師姊姊問號”飛出去。

「是,心容醫師,我想您已經注意到這孩子的眼睛狀況了,其實這才是我今天帶她來讓您看的最大原因。」

「剛剛講的那些狀況,我想您不需要費太多工夫就能處理,因為之前您也用不到三個月就完全解決了我手肘上反覆發作好幾年的乾癬,我現在除了特別疲倦才會偶爾覺得手肘癢之外,幾乎不會感覺到乾癬曾經存在的身影。」

「但是,孩子眼睛是天生的問題,她腦爸也有類似的狀況。我雖然從她很小就開始注意她的眼睛,但因為年紀太小,醫師說很難做什麼檢查、治療。直到五歲左右,眼科診所才建議我帶她去醫學中心做眼底檢查。」

「當時眼科主任發現她右眼有一條原本在胚胎發育時期就該自然萎縮、被吸收的神經纖維沒有退化掉,隨著她長大,這條神經慢慢纖維化、變硬而牽扯住她的右眼球,影響右眼的發育及視力,所以她現在的右眼偏小,視力不到 0.1,只能看到灰灰白白的景物,而正常的左眼卻一直保持1.0的視力。

「兩眼視力的落差太大,因此醫師建議配戴眼鏡來改善她斜視的狀況。我目前只有她去學校、上鋼琴等才藝課時才會叫她戴眼鏡,平常都是讓她休息的。但這件事我真的很苦惱,由於她長期習慣歪頭看東西,因此也使得她已經出現輕微脊椎側彎,所以常常肩頸痠痛。」

「想請教醫師,您中醫也能處理眼睛的問題嗎?」

一旁很憂心的小安腦木很快速的完整說完。
拍攝於明治神宮。

摸雞弄 當然口以,區區兩顆眼珠也想踢館?
又不是三眼童子什麽的,俺不怕!

中醫是一套非常完整的醫學理論,雖然也還可以再細分成中醫兒科、婦科、男科、五官科等等科別,但治療思路依然會建立在「人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樣概念上。

只不過婦科會更強調「婦女的經(月經週期)、產(懷孕生產)、帶下(陰道分泌物、子宮頸黏液)等生理變化」、兒科會更注重「小兒發病容易、傳變迅速,臟氣清靈、易於康復」這些生理特點,各科各有必須精專熟習的治療準則罷了。

我自己認為,身在這個一日千里的科技時代,即使原本被WHO歸類在傳統醫學的中醫師,也必須隨時 update 各領域的新資訊,並且化整可用的區塊,與自身的臨床用藥經驗不斷的做出融合及各種修正。

最近有跟診實習生問:「老師,我看妳對西醫好像也很熟?我們當中醫的,也有需要知道那麼多西醫理論、檢查標準值、用藥內容嗎?」(是說實習生們,你們一下子叫醫師、一下子叫老師、一下子叫學姊,這到底是哪招?)

我笑著回答:「其實我也不是一進臨床就對西醫很熟。雖然我自己有藥學的背景、在中國醫當住院醫師時也 run 過一年的西醫內科病房,但最終還是在自己執業後,靠著每遇到一個不熟悉的新病名就努力學習、查詢相關資料,年復一年的累積對於各種疾病的更多元認知,才能擁有目前像現在的經驗。可是我自己知道,能力永遠沒有足夠的一日,因此我每天還是戰戰兢兢、努力不斷地學習,所以我知道明天的我會比今天更強、明年的我會比今年更強!」

「我希望你們能了解,當一個信賴你的患者走進診間時,他不太會刻意去區分你是中醫、西醫。對患者們來說,你就是他的醫師,而他大腦裡頭的認知系統,會直覺『你身為醫師,應該能夠理解發生在他身上的那些狀況吧!』,也因此他們才會拿出各式各樣、天花亂墜、目不暇給的一疊報告讓你看。」

「或許你第一次看不懂,第一次也可以看不懂,但,我們總不能第二次遇到同樣的東西還說看不懂,第三次、四次、五六七八九次都還不理解這份報告所代表的涵意吧?」

「現在已經不是二十幾年前那種56K撥接時代,現在 人人有功練 人人有 智慧 手機,隨時上網查閱最新資訊,根本是比“把鼻屎噴很遠”還要簡單的一件事!這是資訊與知識爆炸性的新世代,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推諉“知識更新”這件事。尤其是…當你身為一個中醫師,你應該努力做的,就是盡可能的去理解每一個醫學病名背後定義及相關研究,解構它、分析它,然後再依照我們中醫辨證的法則去為這個醫學上的病名找出適合我們中醫理論的定位。」

「解構、分析、重組,是各行各業都必備的知識核心架構!沒有任何人可以侷限你所接收的新知,包括跨領域研究、全面提升自己,除非你自己不願意。在現行能力與法規制度面,我們中醫與西醫的差異,就是在“看待疾病的角度”與“可使用的槍砲彈藥(中藥、中醫相關治療,西藥、手術)”上的不同而已。」

「當然,如果你自己從醫的心願就是想成為敦親睦鄰的好家庭醫師,幫街坊鄰里看看感冒、拉肚子,並且成為治療感冒腹瀉超級迅速有效的中醫師,我也覺得這樣真的很棒!但,我自己最忌諱的是受限於健保 廉價 的藥物給付,在必須控制成本的行為裡,不斷開出“未達有效劑量的處方”,這樣不但會導致許多民眾陷入漫長的服藥與回診地獄,而且會落實許多患者口中所說的“中藥醫不好、但也吃不死”這樣的錯誤認知。」

「所以,你如果跟我一樣,相信中醫是有能力可以來到更高、更遠的領域,處理更多現代醫學尚未完全掌握的病況,那麼,你們自己就得付出更多的時間與心神在自我成長這個區塊。」

「自我成長,不是叫你天天端著古籍搖頭晃腦,看能不能晃撞出一些新的東西來,而是我們要想辦法在古籍所給予的基礎架構上,完整持有古人診斷與開方的相關思路,然後解構自己所理解的中醫理論,分析成分、並保留核心架構,再透過這時代不斷湧現的科技、新知、與各種疾病資訊,來不斷重組自己腦袋裡對於醫學的認識。」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若我們能心胸開闊並客觀的看見、理解各種可能性、所有事物,我們成年人的大腦還是有很多的機會可以經由新的刺激來不斷重塑、訓練那複雜密麻的神經迴路。大腦可是個非常典型的用進廢退之器官,端看你自己想不想用罷了~」

「想當什麼樣的醫師、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一切都是你們自己的選擇。」最後,我下了個機車無極限、 語重心更長的征服宇宙大結論。

媽呀,誰能比我更 機車 囉唆呢?
實習生們為了適者生存(免聽我碎嘴唐三藏唸佛),可能早已練成張著眼皮睡覺、立著身子漂浮的大絕活了吧?

話題岔得太遠,就讓我們的鏡頭回到診間裡,繼續講講小安的眼珠子~

孤狗大神眼中的唐三藏,到底這個時代的唐三藏是有多歪呀?

我跟小安的腦木說:「小安的右眼,目前牽涉到“結構”與“視覺認知”這兩個部分。」

「我指的結構,是眼球受神經拉扯,而造成的眼軸偏移、眼球發育不良等狀況。而結構問題必然牽涉到張力,尤其在她這個年紀,必須同時把“身高發展所造成的眼軸改變”也考慮進來,因此我無法建議只靠吃藥處理,我們必需動到眼周的針灸療程,才能協助放鬆眼球周邊的韌帶、肌肉群、甚至是神經的緊張度,為右眼球爭取到更多的發展空間。這個階段的療程,前後可能需要1年的時間,並參考她視力檢查的結果來做每週療程的增減。目前我會建議一週至少針灸一次,並且合併用藥。」

「第二階段的治療,重點會放在協助“眼球的視覺與大腦的訊號整合”這個區塊。因為視覺的產生不光只是“眼珠子看到”這麼簡單的步驟,包括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也是如此,大腦會長期收集感官受器所傳遞進來的資訊,先建構出一個內在模型,然後將每一次的感官資訊與內在模型做相關比對,不停更新、改進並修正現實。」

「簡單來說,我們對於現實的所有體驗,包括顏色、形狀、亮度、味道、聲音、柔軟或冰冷…,這些都是腦部不斷重建之後的最終結果,這也是為什麼我總是很強調父母要提供孩子多變動環境的原因。」

「以幼兒來說,每一次伸手出去抓握玩具、推撞桌椅、學步跌倒、咬手指等等,都不只是在探索世界,也是在訓練視覺、觸覺系統。他們剛開始萌芽的腦部,就是透過如此的做出動作、回傳感官訊息來建構內在模型、茁壯大腦內的感官系統。因此這階段的針灸部位會以頭皮針灸為主,透過針灸刺激神經,協助視覺的發展。」

等我噴完這一堆口水,小安的腦木突然恍然大悟般的點點頭說:「原來視覺產生的過程是這樣子!難怪我問那個從小就斜視+弱視的腦公:『你是怎麼有辦法開車的?』,他回答我說:『眼睛看久了以後,自然就能抓出跟前車、側面的距離感與速度感了』。」

「是啊…」我說:「如果大腦沒有辦法整合感官的資訊,那麼各種景象、氣味、聲音、味道、觸感對我們而言,將不具有任何意義。但如果能藉由不斷刺激、持續鍛鍊強化這個整合系統,那麼就有機會能夠修補感官的辨認度,而減輕先天性缺損所造成的影響。」

「只不過,這樣的療程十分漫長,我並不希望家長強迫孩子在畏懼治療的情緒中進行針灸,那樣不僅難以達成療效,說不定還會出現反效果。所以妳可能要花點時間跟小安好好地溝通溝通~」

小安原本在一旁靜靜的看著我們兩個女人對話,但聽我說到這裡時,她果然開始大聲表態:「聽說針灸是要把針插進皮膚裡放著是吧?我~才~不~要~咧~」

我嘆口氣,把這個可愛的球踢回去給她腦木:「妳們可以回家了,自己再好好研究研究~」

「等她確定可以接受針灸了,再來回診會比較好。而且,因為她的情況特殊,若經費許可下,我會建議直接安排全自費約診,這樣她可以不用候診太久,我也可以用成本比較高、更細軟、接近無痛的針,來幫她減輕針灸時的痛感,也能使用比較好的處方來輔助治療。」

於是,我與小安的初次見面,就在她高分貝抗議聲與她腦木的安撫聲中結束~

一款PS4的第一人稱飛行射擊遊戲,目的是為了訓練小鬼的平衡感、空間感,透過視覺與觸覺來強化她的大腦,這款遊戲也還能訓練勇氣與決策力,就因為不用去學校,所以學習的道路變得無限寬廣~

結果,三天之後,小安竟然就又出現在診間裡(腦木果然是宇宙間最可怕的生物,勸說效率果然驚人!),而且她一屁股坐定、確定不會摔下來後,就開口跟我討價還價~

「醫生,我想先跟妳確定一下,我要針幾針?」小鬼說。

啥鬼,這種事還要協商、口頭簽約喔?
現在的孩子會不會太難搞了一點?

我想了想,無奈地回答:「八針,好嗎?」
狡黠的小鬼說:「我臉那麼小,怎麼可能針到八針?四針!」

媽呀!喊起價來了,而且直接砍對半,這也太狠了吧?到底是誰教你的?

因為小安是第一次針灸,讓她有適應期也好,但是我心裡還是仔細盤算了一下她需要的基本針數後,決定還是要守住我們 大人 醫師的底線,不能退讓!

我說:「六針!沒得商量,再囉唆就直接變十針!讓你變成李時珍(你十針)!!!!」

她挑挑眉毛:「好吧~但我會仔細數喔,妳是大人,說話要守信用。妳如果超過六針就是欺騙小孩,詐騙小孩子很可恥喔~」

Teacher Lin is good,對美女姊姊醫師我作信用評比?

我忍不住裝兇,把她趕上診療床躺好,一旁的腦木卻是停不住地對我道歉:「真是不好意思,這個孩子從小就自我意識很強,我也覺得她很難搞~」

我:「難搞,才不會輕易被男人騙走呀~」

如此這般,在小安的精明算計之中,她開始了第一階段的針灸+吃藥療程。

吃苦的道路上,還是要來點溫度會比較暖~

小安並非唯一一個在這裡治療視力問題的孩子,但卻是最有毅力、最懂事 +最難搞 的那一個。她雖然心裡難免抗拒,卻因為個性早熟,知道腦木這麼做是為了她好,因此每週回診時都非常努力地表現出開朗、豁達的一面~
就在跟我混熟之後,我也知道她每次對我嗆聲「上次的中藥好苦」、「這次的藥裡面有一個草味」、「我有上網去查妳開什麼藥給我吃喔」等等,都是為了掩飾緊張情緒的表現,因而我總是見招拆招的跟她互嗆「再吵,我就讓妳不只苦、不只有草味,還有泥、馬味」。

想贏過小鬼,我們大人就是要比更幼稚啊!

我還記得小時候,因為從大班就開始閱讀有字的課外讀物,而早早得了「近視+散光」,被腦木拖去當時的中國醫藥學院中醫部做針灸治療,但我印象中是…我針不到兩個月就因為針灸太痛而大哭大鬧給腦木腦杯看,完全不肯繼續挨針,當個惱人痛苦的天線寶寶。

我自己當年實在沒像這個小安這麼勇敢~

孩子永遠是父母心中的寶。©心容中醫

秋去冬來,小安的鼻子過敏狀況已經改善許多,晚上也睡得比較安穩,她原本很怕熱、連寒流來都能”疼羹羹(脫光光)”睡覺的情況也已經少見。

小安腦木告訴我:「老師們都說小安的眼睛看起來已經對稱很多,若不仔細看的話,其實看不出來她兩眼不一樣大,而且原本測不到度數的左眼,也已經可以測到0.2的度數了。」

因此,我在去年12月初發給小安第一階段的上半部的“你可以暫時滾蛋”的證書,並交代小安腦木過完農曆年後再帶她回診。

過完年,我們從巴黎回來,就在落地的隔天,我這生理根本完全沒離開過台灣時區的老人立即可以無接縫上班,而小安竟也無接縫地準時被腦木揪回診間裡,交出近期的視力檢查報告,並開始了第一階段的下半部療程。

這一回,狡黠小安駕輕就熟,連跟診助理都開始跟她稱兄道弟變成好閨蜜,而我也總是趁她跟我喇低賽、戒心降低時 偷偷 默默增加針灸的針數(對付狡黠小鬼就是要心機重呀),然後若無其事的拍拍屁股、洗洗手、閃離診療床~

然而,孩子畢竟是孩子,心裡能盛裝的空間有限…

但,也或許是因為升上四年級,課業壓力變大、還要進安親班、認真學才藝等等,所以如果小安當天回診的情緒不OK,我也不會勉強把預定的針數都插到她的身上去。

我跟一旁這位“長期規律帶著小安回診、本身也是堅強現代女性”的腦木說:「她自幼背負著『自己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壓力已經夠辛苦了,在合理的情況下,我覺得讓她透透氣、輕鬆一下,對她、對妳也都會有好處!妳已經為她做了很多很多,真的不用把自己也逼那麼緊~」

聽我這樣說,腦木嘆了一口氣說:「妳知道的,當媽永遠有操不完的心,我只是希望盡量幫她改善視力,讓她將來有能力獨立自主,也比較不會因為她眼睛的問題而影響到未來的交友、婚姻狀況~」

我拍拍腦木的肩膀說:「都什麼年代了,妳還想這麼多?不用擔心啦,上天自有安排、生命自有出口。妳沒看過侏羅紀吼?」

四個月又過去了~
腦木今天帶回小安的最新視力檢查報告,說:「她的右眼從過完年時的675度降到425度,散光則從400度降到175度」

小安也說:「右眼已經比較可以看得到東西的輪廓,而且原本都只有灰白兩個顏色,現在可以在輪廓邊緣看到色彩了。」

因此今天,我發出第一階段下半部的畢業證書給小安,並且 破費 破例送了她一隻我從京都帶回來的晴天娃娃。

親愛的小安,如果妳有看到這篇文章,我想要告訴妳:「美麗的醫師姊姊我本人,將妳在文章中的化名取為小安,是因為妳的眼睛跟我最喜歡的女演員“安海瑟薇”一樣漂亮!」

辛苦妳了,堅強的孩子!好好回去放暑假吧~
我們九月開學後再見!


延伸閱讀、延續好孕氣、好運並非偶然 (超連結)


因為敝院能力不足,無法無限制的提供精準診治的門診能量,因此積極建議【 一定要事先按照敝院流程完成 Line 預約 】,目前 皆因滿額而無法接受現場掛號 ,若造成困擾,懇請見諒~

亦或是您可就近尋找您所期待的合適中(西)醫師診斷,無須刻意遠方而來到敝院,長途跋涉、勞心勞力只會更增加身體負擔。

此文章為醫師看診經驗,並非宣稱療效,依照醫療法規限制、與患者個體狀況不同,我們無法保證根治根除、無法保證療程療效、也無法保證絕對能弄出人命讓您好孕。若因此造成不便,懇請見諒~

謝絕這些狀況的預約,醫療院所的素質必須靠你我大家一起來維護~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