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的心血管症狀與血栓〉高瘦美魔女的六次回診

診間速寫,為了避免速寫對象被認出,文章內容會適當的放大特徵或是縮小特徵或是扭轉特徵,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也不要因為文章的內容而影響您的心情~


有關於「更年期」這個名詞,你第一個會聯想到的是什麼?

沒有月經、皮膚變差、變醜、變胖、歇斯底里、煩躁易怒、身材鬆垮等等…恐懼的總和?

對於絕大多數的人,有關於「更年期」的印象可能都是負面的,不過,對於提出「New world of active wisdom — 身體狀態維持穩定良好,又有豐富、可對社會做出貢獻的歷練」的美國著名文化人類學家 瑪麗・凱瑟琳・貝特森 (Mary Catherine Bateson ,1939/12/08-2021/01/02)而言,可能不是那麼認同。

我人生第一次所接觸到的更年期:總是半夜開始打掃庭院的賽亞人

至於我呢…

我還記得在讀大學的時候,有好長的一段時間,我家腦木會忽然在半夜的時候,開始打掃庭院,然後掃著掃著就忽然金美送的變身超級賽亞人狀態,把身為長女的我,還有其他小跟班弟妹們都挖起床乖乖站好聽訓:「平時不幫忙做家事,看看你們都把院子弄成什麼樣子!?」

咦?口夷?!
超越賽亞民族的最強地球人琪琪,你說了什麼?

我當時只是覺得腦木有夠莫名其妙,直到後來從醫學院畢業、進入臨床、真正開始接觸到類似的女性患者時,我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我那時候的腦木其實正處在更年期階段,除了睡眠與情緒上的變化,她也出現了月經不規則、經血爆量等情況,而這個後來才能開始理解更年期的過程,也是我在約莫十多年前寫出一篇「更年期症候群」相關文章的起點。

所以,今天文章我們先不談好孕個案,就來說說一位「更年期美魔女」對抗老化與她特殊血栓體質的故事。

50初的高瘦美魔女:突然出現嚴重眩暈、睡眠障礙與血栓

這位外型高瘦,看起來非常困擾、眉頭緊蹙、聲音很低、感覺沒有什麼元氣的 50出頭美魔女,是在 2021年 12月來到我門診的。

然而嚴格來說,這不是我第一次見到她,因為大約在二年多前,她就曾經陪著當時候還是高中生的女兒來調理經痛。

「心容醫師,今天想要拜託您幫我處理反覆已經超過一年的身體問題。」

「大約一年前,某天早上起床的時候,我忽然出現了嚴重的眩暈症狀,站也站不住,躺下也只是覺得房子在轉,整整持續了 20分鐘。」

「在狀況稍微緩解之後,我以為是血糖太低所引起,在吃了點糖果之後,還是覺得心跳很快、很不舒服,我才趕快搭計程車到急診室就醫。」

「來會診的耳鼻喉科醫師幫我安排了聽神經、頭部電腦斷層檢查,結果都一切正常,所以他認為我可能只是耳石脫落,幫我做了耳石復位、開了一點止暈藥,就叫我趕快回家休息。」

「但是自從那一次暈眩之後,我就常常覺得頭暈站不住心跳很快胸悶失眠,整個人都很不舒服。」

「後來,到心臟科做了心臟超音波心電圖檢查之後,發現我有二尖瓣、三尖瓣、肺動脈瓣閉鎖不全的現象,也有輕微的心肌缺氧肺動脈高壓。」

「我自己在暈眩的時候量血壓,收縮壓都會高到 150 ~ 160,甚至是即使坐著沒什麼活動,心跳也會都快到 150左右。」

「心臟科醫師有開立調節心率的藥讓我備在身邊,交代我很不舒服的時候再吃,另外也給了我一顆輕度的助眠藥,而我現在每天都得吃一顆才有辦法睡著。」

「然後,我這一年也出現了月經不規則的狀況,原本一直都是很規律的 28 ~ 30天報到,但是最近這一次也晚了快一週都還沒來,婦產科醫師說在我這個年紀這樣是很正常的,所以也沒開什麼處方給我。」

「但是,在我十月中打了第一劑的新冠疫苗之後,剛剛說的那些症狀就更嚴重了,而且施打後的第五天,我開始出現下肢痠痛的現象。」

「剛開始不以為意,但腳痠痛過了2週都沒有減輕,心臟科醫師幫我安排抽血檢查,竟然發現我的血栓 D-Dimer 高達 1700ng/ml,他立刻開了伯基(100mg 的 aspirin)給我吃,叫我吃 2週後再回去抽血,但後來抽血的 D-Dimer 還是有 1600多。」

「心臟科醫師要我繼續吃伯基,然後每個月抽血追蹤 1次,看看血栓值有沒有順利降下來。」

「在這一次的檢查中,也發現我有下肢的動脈狹窄現象,此外還有輕到中度的脂肪肝膽囊息肉以及四、五公分的子宮肌瘤。」

「然後,還有一些過往的身體狀況,不知道跟現在的症狀有沒有關聯,像是我兩邊的耳朵都有尖銳的耳鳴聲,已經持續超過 10年。」

「剖腹生產時,一般的麻醉劑量對我無效,麻醉科醫師只好一直追加劑量追加到我睡著。」

「此外,常常覺得怕冷、手腳冰冷,還有就是長期都有貧血,Hb大概都在 10左右,曾有醫師懷疑我是海洋性貧血。」

「後來因為我的血栓值一直降不下來,因此心臟科醫師就幫我轉診到風濕免疫科,請風免醫師評估還要進行些什麼樣的檢查。」

「我曾經問過好幾個醫師,我現在這些狀況跟更年期有沒有關係?但是每個醫師的說法都不太一樣,我也不知道該聽誰的。」

「我就這樣每天暈眩胸悶心悸了一年,對工作其實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這些症狀發作的時間沒有固定,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緩解,家裡現在又只有我一個人住,外子長年在國外工作,疫情這個樣子更不可能回來,一雙兒女也都已經離家讀書,我常常都很擔心自己會忽然暈過去就再也沒有醒來,根本不會有人發現。」

「有個住附近的朋友會在我很不舒服的時候過來看看我,但我真的很不好意思要常常麻煩人家,所以大部分的時候,我都是自己忍耐著,不斷告訴自己一定要挨過去。」

「前幾天,我一直在想,除了看西醫做檢查,我到底還能為自己做什麼?」

「不知為何,靈光一閃,突然想起之前您幫我女兒調理完身體之後,她的經痛改善很多,所以我才趕緊傳訊息安排預約,希望心容醫師您可以幫我解決目前的狀況,因為我實在不知道還能怎麼辦。」

「心容醫師,您知道那種感覺嗎?在這之前,我的身體一直都非常健康,幾乎從來不用看醫生,每天都是精神抖擻的上下班,還能把家裡整理得乾乾淨淨的。」

「而且在疫情之前,也都每週進健身房 3 ~ 4次,進行有氧運動與重量訓練。」

「但,這一年來我忽然覺得自己簡直變成廢人一個,完全無法預測何時會眩暈發作、血壓飆高,何時會忽然心悸胸悶喘不過氣。」

「這樣的生活,實在是太痛苦了!!!」

在簡短的寒暄之後,不是第一次見面的她,很無奈地道出來意。

聽到這裡,我實在忍不住嘆了一口長氣,其實…我懂喔~

大約二年前,我也曾經歷過她所敘述的那種「血壓不穩定、經常頭暈目眩、心跳會忽然偏快…」的更年期症狀。

只不過,因為我個人的職業屬性,讓我自己對於身體變化的敏銳度比較高,也因此我很快就安排了應該做的相關檢查,也迅速開啟我自己逼自己吃苦的中藥調理、逼自己不吃好吃卻傷身的飲食調整、及逼自己持續很累的努力運動之自我救贖計畫。

就在不斷吃苦、努力運動、持續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之後,當時前後約莫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我就將上述狀況穩定下來,而且如今也早已恢復正常生活、還能夠在週日下班後跟著 不講wood的閃電五連鞭 閃電霹靂車直接奔向遠方。

看到這邊,是不是有不少年紀也不小、2.5朵花了的女性讀者已經開始緊張,就擔心自己是不是也開始面臨了更年期這個人生關卡?

©心容中醫

女性更年期的定義與症狀

女性更年期的定義 】

「絕經」(menopause)或「停經」的定義是:月經沒有來連續超過 12個月。

「更年期」(perimenopause):指的是在絕經前的幾個月、或是幾年,也可稱為「停經前過渡期」(Menopause Transition)。

【 中醫古籍的女性更年期 】

〈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這是中醫古籍「黃帝內經」中,一段對於女性一生身體變化的詳細描述。

這一段內容其實不難懂,大家只要知道其中的「任脈、太衝」代表掌管生殖功能的經絡,而「天癸」代表月經,應該就能大致理解整段文章的意義。

至於二七、三七到底是幾歲?
請用九九乘法掐指一算,就可以得到答案。

從「黃帝內經」的這段描述中可以得知,古代醫家所觀察到的「七七= 49歲」前後的無子、絕經年齡,其實與現代醫學所定義的「約40 ~ 50歲」開始進入更年期是相符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段描述中提到「五七= 35歲」之後,女性的臉容皮膚顏色就會開始暗沈、且會出現掉髮現象,這代表外型、身體功能開始逐漸走下坡的描寫,似乎也能夠呼應目前我們在臨床上所見的「超過 35歲之後,常見到卵巢早衰懷孕率下降」等生殖功能衰退的狀態。

更年期有哪些症狀? 】

美國著名的 梅約診所 對於女性更年期的可能症狀,在其文章《 Menopause(可點選超連結)陳述如下:

在這個期間,女性可能會出現體徵和症狀:

01. 月經週期不規則 (Irregular periods)。

02. 陰道乾燥 (Vaginal dryness) 。

03. 潮熱 (Hot flashes)。

04. 發冷 (Chills)。

05. 夜間盜汗 (Night sweat)。

06. 睡眠問題 (Sleep problems)。

07. 情緒變化 (Mood Changes)。

08. 體重增加和新陳代謝減慢 (Weight gain and slowed metabolism)。

09. 頭髮稀疏和皮膚乾燥 (Thinning hair and dry skin)。

10. 乳房豐滿度下降 (Loss of breast fullness)。

並非每個人都一定會經歷這些不適,其症狀出現的種類、持續時間會因人而異,有些人甚至會直接跳過某些階段,又或者是歷經月經不規則,一下變長、一下變短、暫停幾個月又返還等現象。

Signs and symptoms, including changes in menstruation can vary among women. 

Most likely, you'll experience some irregularity in your periods before they end.

Skipping periods during perimenopause is common and expected.

Often, menstrual periods will skip a month and return, or skip several months and then start monthly cycles again for a few months.

Periods also tend to happen on shorter cycles, so they are closer together.

月經不規律的情況下,懷孕依然是可能的,如果自己無法確認為更年期而導致的月經週期異常,那麼還是要進行懷孕檢測。

Despite irregular periods, pregnancy is possible.

If you've skipped a period but aren't sure you've started the menopausal transition, consider a pregnancy test.

以上所述,是女性可以自己觀察、感受到的症狀。但,我個人認為「女性(或其家人)更應該關注的是進入更年期後『潛在的心血管疾病』,這會導致心肌梗塞猝死的風險升高」。

尤其,「更年期女性的心臟症狀」並不典型胸悶胸痛雖然是常見症狀,但也有部分女性的心肌梗塞,是以牙痛噁心嘔吐背痛氣喘…表現,因此降低了對於就醫急迫性的判斷意願與警覺性,而很愕惋的錯失了治療、黃金救援時機。

進入更年期後的女性,出現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這個觀念雖然非常重要,卻不是人人皆知,也因此每當我在診間裡提到這個衛教觀念時,女性患者往往是驚呼連連。

進入更年期後的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

更年期之前,女性的心血管因為受到雌激素的保護,因此許多代謝症候群(例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問題並不常見,也鮮少聽聞「更年期前的女性,出現心肌梗塞、猝死等情況」,反而是中年男性的猝死消息常常出現在社會新聞版面。

但是,停經之後的世界,就不是這樣了!

近日比較著名的新聞,韓國知名女星 姜受延 在今年五月中的 55歲年齡,因為出血性腦中風來不及搶救而過世。

此外,今年二月,知名高院法官 楊美玉 女士也在 65歲的年齡,因心肌梗塞驟逝,令人扼腕。

根據國健署在 106年公佈的統計資料,女性心臟病死亡率、糖尿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的死亡率,在停經年齡後以「每五歲近乎一倍」的速度上升,顯示三高疾病、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對更年期後女性的威脅。

根據國健署在 106年公佈的統計資料,女性心臟病死亡率、糖尿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的死亡率,在停經年齡後以「每五歲近乎一倍」的速度上升,顯示三高疾病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對更年期後女性的威脅。

女性十大死因 】

國健署在 110年公佈的「 109年度女性十大死因統計」,依序為:
(每十萬人口)

01.癌症死亡:167.4人。

02.心臟疾病:72.7人。

03.肺炎:46.4人。

04.糖尿病:42.5人。

05.腦血管疾病:41.1人。

06.高血壓性疾病:27.7人。

07.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21.4人。

08.事故傷害:17.0人。

09.血管性及未明示之失智症:13.6人。 

10.慢性下呼吸道疾病:13.1人。

從這份統計中可以看出,「心臟疾病」排為十大死因排序第二,而糖尿病、腦血管疾病與高血壓性疾病則分佔了第四、五、六位。
109年兩性十大死因死亡率。 (圖表出處:衛福部)


以上圖表與文字顯示這三高疾病、心血管疾病,的確是女性更年期後的主要健康殺手。

然而,我要特別補充說明的是「並非進入更年期,就一定會導致心血管疾病」。

以這篇文章的美魔女為例,她的「二尖瓣、三尖瓣、肺動脈瓣閉鎖不全」情況,應該不是更年期所導致,以她高瘦的體型來推測,這些可能是原本就存在的結構問題。

但是,在進入更年期之後,由於雌激素的量下降,血中高密度膽固醇(俗稱「好膽固醇」)的製造量減少、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的清除率降低,甚至沈積在血管中,使得血管彈性變差、血壓上升,因此大大影響了原本堪被正常使用的心血管生理功能。

而我自己也是在 2年前開始出現血壓波動、眩暈、心悸、胸悶等現象時,才前往心臟專科做了畢生第一次的心臟超音波檢查,那時候我才知道「原來我自己有先天性的心室中隔缺損」。

Menopause Transi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mplications for Timing of Early Preventio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美國心臟協會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在 2020年發表的文章《 Menopause Transi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 Implications for Timing of Early Prevention :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可點選超連結),其中對於「女性更年期所面臨的心血管問題及保健方式」有極為詳盡的說明,以下我會用一點篇幅幫大家整理出需要知道的重點。

01. 心血管疾病(CVD)是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絕經後罹患這種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並且通常比男性晚幾年患上冠心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women, who have a notable increase in the risk for this disease after menopause and typically develop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everal years later than men.

02. 更年期是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的顯著症狀、賀爾蒙、月經和其他生理變化的時期。

The menopause transition(MT) is a period of significant symptomatic, hormonal, menstrual, and other physiological changes that are relevant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 risk.

03. 自然絕經的中位數年齡為 50歲。

如果自然絕經發生在40歲之前,那麼自然絕經則會被認為是過早的,如果發生在 40 至 45 歲之間,則被認為是提前絕經

The median age of natural menopause is 50 years. 

Natural menopause is considered premature if it occurs before 40 years of age and early if it occurs between 40 and 45 years of age.

04. 自然絕經年齡過早,通常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風險更高的標誌,並與黑人或西班牙裔、月經週期短、生產次數少、吸煙者以及在生育年齡的心血管健康狀況較差有關。

Earlier age at natural menopause is generally reported as a marker of greater CVD risk and linked to being Black or Hispanic, having a short menstrual cycle length, having a low parity, being a smoker, and having a worse cardiovascular health profile during reproductive life.

05. 絕經前期間的醫源性絕經(例如BSO,Bilateral Salpingo-oophorectomy,雙側卵巢輸卵管切除術)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

無論卵巢狀態如何,「子宮切除術」都不會影響絕經前後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

Iatrogenically induced menopause (ie, BSO) during the premenopausal period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CVD risk.

Hysterectomy, regardless of ovarian status, does not influence CVD risk factors before or after menopause.

06. 睡眠障礙是更年期的常見主訴,與中年女性亞臨床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及心血管健康指數較差相關。

Sleep disturbance, a common complaint during the MT, is linked to a greater risk of subclinical CVD and worse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dexes in midlife women.

07. 憂鬱症,在更年期與絕經後更頻繁地發生,並且與血管舒縮症狀、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關。

Depression occurs more frequently during the perimenopausal and postmenopausal years and is related to both vasomotor symptoms and incident CVD.

08. 更年期,從月經週期不規律或其他更年期相關症狀的發作開始。

這一階段在絕經後 12 個月內延長,並且已被確定為一個脆弱階段,伴隨著幾個與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密切相關的心臟代謝、血管健康參數的顯著變化。

The perimenopause stage begins with the onset of intermenstrual cycle irregularities or other menopause-related symptoms.

This stage extends 12 months after menopause and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stage of vulnerability accompanied by significant alterations in several cardiometabolic and vascular health parameters strongly linked to higher CVD risk.

09. 在更年期階段,中央/內臟脂肪增加肌肉質量減少更為明顯。

「中心性肥胖」增加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即使在那些體重指數正常的人中也是如此。

Central/visceral fat increases and lean muscle mass decreases are more pronounced during the MT. The increased central adiposity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mortality, even among those with normal BMI.

10. 儘管數據有限,但隨機試驗結果表明,在更年期的女性中,多維度的生活方式介入可以預防體重增加,同時降低三酸甘油脂、SBP(收縮壓)、DBP(舒張壓),以及血糖、胰島素和亞臨床頸動脈粥樣硬化。

Although the data are limited, randomized trial results suggest that a multidimensional lifestyle intervention can prevent weight gain while reducing triglycerides, SBP, and DBP, as well as blood glucose, insulin, and subclinic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mong women undergoing the MT.

11. 較低的 BMI 、較多的休閒體育活動,與較低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

具體而言,與 BMI < 25 kg/m2 的女性相比, BMI 為 25 ~ 30 kg/m2 的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為1.47(95% CI,1.20 ~ 1.81),BMI 在 30 ~ 35 kg/m2 的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為1.67 (95% CI, 1.24 ~ 2.25) 對於。

此外,報告指出,進行休閒體育活動的女性,在罹患冠心病、中風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風險降低

In the same meta-analysis described above, both lower BMI and greater leisure physical activity we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CVD risk.

Specifically, compared with women with a BMI <25 kg/m2, CHD risk increased from 1.47 (95% CI, 1.20–1.81) for a BMI of 25 to 30 kg/m2 to 1.67 (95% CI, 1.24–2.25) for a BMI of 30 to 35 kg/m2.

Moreover, women who reported leisure physical activity had a reduced risk of CHD, stroke, and CVD mortality.

12. 理想的心血管健康定義為無臨床心血管疾病,並且存在所有理想水平的總膽固醇(<200 mg/dL)、血壓(<120/80 mm Hg) 與空腹血糖(<100 mg/dL ),以及堅持健康行為,包括控制 BMI < 25 kg/m2;戒菸;分別以 ≧150分鐘/週 或 ≧75 分鐘/週、或同時進行中等或高強度的體力活動;並遵循健康的飲食(類似降血壓飲食法,DASH,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was defined by the absence of  clinicalCVD and the presence of all ideal 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l (<200 mg/dL), blood pressure (<120/80 mm Hg),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100 mg/dL), as well as adherence to healthy behaviors, including having a BMI <25 kg/m2; abstaining from smoking; engaging in moderate- or vigorous-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at ≧150 or ≧75 min/wk, respectively, or a combination; and following a healthy (DASH-like) diet.

13. 由於更年期是幾個心臟代謝危險因素(即血脂肪、血管健康、代謝症候群、內臟肥胖)發生顯著有害變化的時期,醫療保健從業者可能需要考慮對處於生命這一個階段的女性,採取積極的預防方法,以減少未來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發生率。

根據迄今為止收集的數據,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預將針對理想體重、低中心性肥胖和維持骨骼肌質量。

Because the MT is a period of significant detrimental changes in several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ie, lipids, vascular health, metabolic syndrome, visceral adiposity), healthcare practitioners may consider an aggressive prevention-based approach for women at this stage in their lives to de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a future CVD event.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collected to date, a reasonable lifestyle intervention would target ideal body weight with low central adiposity and maintenance of skeletal muscle mass.

看完上述的資訊,我相信大家對於更年期的可能影響與保健方式應該都有了一定的概念。

控制體重」、「戒菸」、「少鹽、少糖、少油的健康飲食」、「維持運動習慣」「維持肌肉質量」、「規律的睡眠作息」、「保持穩定平和的心情」,絕對是輕鬆順利度過更年期與後續人生的王道。

©心容中醫

如同美魔女初診時所述,在這些身體狀況出現以前,她一直都是一個健康的美麗乖寶寶,而且在過往的健檢中,甚至還有血壓偏低的現象,因此她根本不會想到有朝一日自己要面對高血壓的問題。

而這樣的自我質疑,其實我也曾經擁有過,所以當面對著眼前美魔女的一長串無奈自白時,我還真的是感同身受、歷歷在目。

我自己最受不了的,並不是「更年期」這個直指老化的專有名詞,因為我總是相信「我們能夠選擇以正向積極的心態,去優雅的面對變老這件事」。

真正讓我難以接受的是隨之而來的體力下降、思緒不清、頭痛、眩暈、心悸、失眠、焦慮、憂鬱…等影響正常生活、混沌不清的狀態,實在是嚴重侵蝕、剝奪人的求生意志。

也因此,在這位美魔女的中醫療程開啟後,我們其實用了許多時間在「訴說與傾聽」這個部分,畢竟,心理會直接且明顯的影響生理,而且大腦意識會深遠影響身體功能的運作,所以在我數十年中醫臨床的全人醫療歷程裡,我的確認為「療程中,很難將身心狀態分離,而進行治療」。

今天這篇文章的苦主案例裡,首先是更年期所引發的各項症狀,再來是疑似因爲疫苗施打引起的血栓,這兩個表面上看起來不直接相關的問題,中醫藥又該怎麼在同一個處方裡安排調整?

那些看過前面中醫典籍對於女性生理的描述,好記性且好 會跟 慧根的讀者一定會舉手搶答:「補腎氣!」

恩,補腎氣的確是絕大多數醫師會考慮的作法,我個人並沒有什麼太難以相處的遠大意見,畢竟這些都可以是一個觀點,而且每位醫師也因為養成過程不盡相同,因此在視角、思路與經驗值都會大不相同,但是只要能處理好患者的健康問題,我認為都可以被歸賴在是好處方,而且這也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之一。

這也是我不接受「患者要求開立特定處方」的原因之一。

敝院不受理特定處方的需求。

美魔女的更年期、血栓療程規劃

【 有關於美魔女的療程規劃

女性在更年期所出現的各種症狀,包括心理的、生理的,甚至像是心血管由於賀爾蒙變動失去保護力,施打疫苗後較易出現血栓或體內發炎現象等,我認為本質上其實都是身體的緩衝能力下降、調節功能出了問題

而身體的緩衝能力下降,則是可以對應到中醫理論中的「陰血不足」狀態,這個觀念其實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提過多次,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我在 2019年所寫的文章《 為追求健康而過著相當有病的生活 》(可點選超連結),看看我個人對於「」、「血足」、「血虛」等觀念的比喻與說明。

有趣的是,現代醫學已經證實「由於脂肪組織,會協助分泌雌激素,以緩衝卵巢衰退所造成的影響,因此在更年期時若能保有適當的體脂肪,則諸多更年期症候群相對會比較不那麼明顯」。

而,適當的體脂肪,我認為也可以被歸類在中醫學所謂的「陰血」概念裡。

因此,「足夠適量的體脂,可以減輕更年期症候群」的這個研究結果,剛好與中醫裡「陰血足夠,可以提升身體對於各種刺激的緩衝能力」的觀點不謀而合。

我個人認為「宇宙運行,必有其基本規則,只是不同觀點、不同文化的確會衍生出對於疾病治療的不同演繹、各種模式,但我認為最原始的本質,應該是相同的!」。

臨床上我也常觀察到「體型稍為豐腴的女性,在橫渡更年期階段時,會比體型偏瘦削的女性來得較輕鬆、較舒服一些」。

因此,女性們真的不用那麼討厭自己的脂肪、不用總是天天想要除之而後快,你真的可以考慮留著適當的脂肪量,協助自己安然相對舒適的度過更年期。

在綜合了美魔女的舌象、脈象評估之後,我爲這位美魔女安排的客製處方,是建構在「提高她本身涵融能力」的基礎之上,以清虛熱、養陰血的主方為底,再因應溫差、濕度變化及她的心理狀態,適度加入養氣、活血、疏肝、排濕等藥材。

為何還要考慮氣候變化心理狀況

我認為在中醫理論裡,致病原因不會單只有一個。在正常的狀態下,人體本身就具有因應外界刺激的各種協調能力,因此除非特殊狀況,不然不太會只因爲單次的單一原因就引起明顯病症。

舉例來說,有些人原本吃帶殼海鮮並不會引發過敏,但卻偶然的在某次進食後出現嚴重蕁麻疹發作狀況,這並不代表帶殼海鮮就是他的過敏原,我認為多半是因為身體已經累積了長期的疲倦、過勞、飲食不節、壓力過大而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等現象,因此使得可能不甚新鮮、高組織胺的帶殼海鮮,就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然而,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患者在經過適當的中藥調理、作息改善等調整之後,該患者就算再回頭去吃帶殼海鮮,也可以安全過關,不會有異常過敏的現象發生。

【 中醫觀點的致病原因 】

古代醫者觀察到致病的原因,分為「內因」、「外因」、「不內外因」三種。

外因:
是指外在環境可致病的因素,以風、寒、暑、濕、燥、火為主要原因,合稱六邪內因:
是指內在情志變動對身體的影響:以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情緒狀態為主,合稱七情不內外因:
如飲食失調、勞逸不均、跌撲閃挫(受傷)、房勞多產或特殊體質(如痰濕、血瘀)等。

其實上面這三因,正是我當年學士後中醫入學考試的國文考題,三個填空。

雖然青澀當年對於這「三因」沒有任何感覺,但,在從事臨床滿 20年的此刻,我真心覺得中醫學的理論對於致病原因的描述,是十分務實且完整。

因此我認為「若能因應季節變遷、患者居住城市、工作型態、家中成員相處狀況、情緒狀況而進行處方的客製化調整」,才能真正達到所謂符合現況體質之目的。

於是,在聽完美魔女讓我感同身受的落落長主訴之後,我開立了第一輪適合美魔女的客製處方。

©心容中醫

兩週後的回診:心臟收縮力略微改善

「我還是很常頭暈、頭痛。」

「但,比較特別的是,以前頭暈頭痛時去量血壓,收縮壓都會飆到 150 ~ 160左右,但是苦藥喝了幾天之後,在頭暈頭痛當下的血壓竟然沒有特別高,大概都維持在 130上下。」兩週後、第一次回診的美魔女先是這麼說。

嗯,我點點頭,這個情況充分表示「原本給藥的方向沒錯,心臟的收縮力開始改善」。但是,也因為頭、頸部這些相較心臟高位的區域,供血量仍然相對吃緊,因此的確還需要再調整一段時間才能有更近一步的改善。

「不過…」

她愁眉苦臉的說:「我都吃一個半月的伯基了,前二天抽血檢查的 D-Dimer數值竟然完全沒有降下來,甚至還高到 1800多,我這樣是不是很容易會有生命危險?」

「你知道引起血栓的危險因子是什麼嗎?」歪腰的同時,我開口問。

她搖搖頭。

【 引起血栓的原因 】

容易引發血栓的原因:

01. 長期不動(包括久病臥床,或久坐每日 >8小時)。

02. 手術。

03. 懷孕。

04. 抽菸。

05. 高血壓。

06. 長期服用避孕藥。

07. 喜歡飲食高油脂食物。

08. 長期飲水不足。

「所以…」

在說明完血栓的危險因子之後,我安慰她:「不要自己嚇自己,你只需要乖乖按時服藥、避免久坐、補充足夠飲水量、適量運動以協助改善血液循環,均衡且健康自然的飲食,充足睡眠,減少胡思亂想,一定可以讓身體保持在穩定、因應這個年齡該有的狀態。」

「人體就像機器一樣,會日漸老化,因此必然也會需要好好保養。」

「雖然,已經不能像年輕時那樣,可以天天體力暴衝、在熬夜過後只要隨便意思一下補個眠就可以又是一尾活龍。」

「但是,在規律且遵循中庸之道的生活模式下,我們依舊能夠從容應付日常生活所需。」我邊紀錄她這次的抽血數值,一邊繼續說。

她聽了,又用著很不確定的口吻問了一次:「心容醫師,我這些症狀真的會改善吧?!」

「面對生命的各種變化,我無法保證絕對包治,但是身為不大不小的中醫師,我的原則是會盡量幫忙。只是,你對自己要更有信心一點。」

「很多時候,我們身體接收到的是大腦的指令、或暗示。」

「你必須相信自己一定會改善,那身體機能在精準投藥的過程中,必然會很快正面回饋的。」

「不然,你可以回家去看奇異博士的第一集電影,外科醫師史傳奇初到卡瑪泰姬時與古一大師那段寓意深遠的對話,你就會知道我到底在說什麼…」說完後,我對著她眨了眨眼睛,露出不失尷尬的微笑。

讓身體復原的是?

古一:當你重新接上受損的神經,讓它復原的是你還是身體?
史傳奇:是細胞。

古一:細胞只是接受指示,以非常特殊的方式再度聚合。
史傳奇:對。

古一:如果我告訴你,你的身體能被說服,以各種方式自行修復呢?

史傳奇:你說的是細胞再生,那是非常先進的醫學技術,那是你在這裡工作的原因嗎?不受衛生組織管理?你的療法到底有多先進?

古一:相當了不起。

史傳奇:所以你研發出一種方法,讓神經細胞重新編排,然後自癒?

古一:不,史傳奇先生。我知道如何重置心靈,來更有效地療癒身體。

史傳奇:用心靈來治療身體?
古一:沒錯。

史傳奇:那要怎麼進行?從哪裡開始?

古一:不喜歡這張圖嗎?
史傳奇:不是,它很棒,只是我以前在禮品店看過。

古一:那這張呢?
史傳奇:針灸?太好了…

古一:是嗎?這張呢?
史傳奇:給我看核振造影掃描,我不敢相信。

古一:畫這些圖的人,都只能看到部分,見樹不見林。

史傳奇:我花光所有積蓄,買單程機票過來,你卻大談用意志力治療?

古一:你是個坐井觀天的人,窮盡一生想擴展眼界,開拓視野、增廣見聞,現在你聽到眼界真能被擴大,只是用超乎想像的方法,你又拒絕那種可能性。

史傳奇:不,那是因為我不相信脈輪或能量之類的神話,也不相信信仰的力量,根本沒有靈魂這種東西,人類是由物質所構成的,沒有別的,你不過是冰冷宇宙中,另一粒無舉足輕重的微塵。

古一:你太小看自己了。

史傳奇:你以為你看透我了嗎?並沒有,可是我卻看透了你。

古一:你自以為明白世界的運行之道,自以為你所知的物質宇宙就是一切。何謂真實?超越感官之外還有什麽奧秘?在存在的根源,性靈與物質的交會,思想形塑現實。

(取自「奇異博士 1」)

說真的,在看完奇異博士2之後,我還真懷念第一集所帶給我靈魂深處的那個衝擊與悸動。

第二集,我只有四個字的評語:「 幹到翻掉 一言難盡。」

所站的位置不同,看見的觀點就不盡相同。(轉分享自 http://heartglow.org/wp/?p=2059)

【 知道與不知道 】

知道與不知道之間,有四種排列組合:
1.知道自己知道。
2.不知道自己知道。

3.知道自己不知道。

4.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一直以來,佔最大的比例的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書讀得越多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知道的越來越少的原因。

第二個兩週後回診:心跳與睡眠改善

再過二週的第二次回診時,美魔女說:「頭暈頭痛的頻率有減少,也比較少出現坐著不動就心跳到 150下的狀況,有時候還是會出現心悸,但現在心跳最快大概是 120 ~ 130,也不會持續超速太久。」

「入睡速度有比較快了,這兩週完全睡不著的情形,大概只出現了 2次,比例下降很多,所以我有試著把助眠的西藥暫停,我現在是覺得睡眠狀況還算可以接受。」

「但,免疫科的檢查報告出來後,醫師說我有抗磷脂抗體症候群…」她把報告遞給我。

「他說這是我比較容易出現血栓的原因…」

嗯,我看著報告上那個明顯的紅字「Anti-β2-Glycoprotein IgG:26」,這結果的確部分證實了我的猜測,我原本就觀察到她體內有發炎的現象,因此懷疑她有免疫體質。

只不過目前難以釐清的是「這是她原本就具有的體質?還是在更年期才被引發出來的免疫狀態?」。

但,無論如何,眼前既成事實才是我們更需要關注的重點,因此我在審慎評估後又再次調整了「能降低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的客製處方比例,讓她再回去好好地跟身體對話。

就在她準備起身離開診間,我開口問:「再過兩天就跨年夜了,你如果身體狀況好一點,有沒有想過要稍微出去逛逛街、感受一下熱鬧氣氛、提振一下精神?」

此時的她勉強擠出一個笑容。

「其實,這一年來我對任何事物,實在完全沒有興趣。」

「就算當天沒有頭暈、體力還算不錯,我也是打不起任何精神做任何事。」

「每天除了必要的上下班、主持會議、跑客戶等一定要進行的工作之外,我只想要回家躲起來。」

嗯,也是。
我的確也經歷過這個時期,我懂。

我拍拍她的肩:「不急,慢慢來。」

第三個兩週後回診:血栓改善

新的一年來臨,而一月中這位美魔女回診時,很明顯的心情好了很多,當時她輕快語氣告訴我:「心容醫師,我這一次抽血的結果,D-Dimer 竟然降到 1200多耶,整整降了 1/3,這樣是不是改善很多?」

「心臟科醫師說他也鬆了一口氣,還問我到底是做了什麼好事,可以讓血栓值一下降這麼多?」

她眉飛色舞地繼續說:「我是沒有說我正在吃中藥調身體啦,我就只是跟他說我有多喝水、多運動、飲食也比較正常這樣~」

雖然我心知肚明,眼前的美魔女不敢告訴心臟科醫師她有在吃中藥的原因,是因為怕被醫師罵,但我還是忍不住空翻了好幾個白眼。

就像我另一位植入前被生殖醫師稱讚「我都沒開雌激素給你,你內膜也能長得這麼漂亮,還黃金三條線」的備孕患者,她回診時親口告訴我:「為什麼吃個中藥要這麼委屈?明明對我幫助很大,卻是連說都不能說?」

「然後,血色素也有上升,上一次是 10.4,這一次已經 11.9了,所以我血也養回來了,對不對?」美魔女掩不著臉上的喜悅,開始闔不攏嘴了。

「對對對…」我沒好氣。

是說,如果可以真的幫助到患者,我個人是覺得我這沒大沒小的中醫師,是可以一直當幕後推手沒有關係啦,反正人家蝙蝠俠還不是要在夜空中,全身穿得黑漆媽烏地幫忙維持高譚市的治安?(是說人家特異功能是 I am rich,而且這兩件事好像沒什麼關聯,我是在攪什麼局?)

「然後,因為月經已經晚了一個月,所以我就跑去催經了。」

呃…,好吧,催就催了。
但,坦白說,我真的覺得現在這個階段,月經暫時不來,也不是那麼急迫要處理的事情。

縱使多數女性都會把「月經正常規律報到」與「自己還青春沒變老」直接劃上等號,但,實際上我認為月經只是一個象徵、只是高懸的旗幟,重要的是「你的身體這座城堡裡,究竟是不是風調雨順、自給自足、能夠安居樂業?」。

第四個兩週後回診:血壓穩定,不再擔心暈眩

再過兩週,已經是 2022年的農曆年前,此時美魔女的月經已經來報到過,而且她的頭暈頭痛、心悸、胸悶、睡眠現象,都已經改善七成以上,血壓也漸漸穩定,極少再見到超過 140的數字。

「最近可以睡得比較沉,早上起床精神也好很多,比較不會擔心會不會又忽然出現暈眩的情況」

可能也是因為兩個孩子都已經回到家準備過年了吧?
美魔女的心情,顯然特別好。

「你也一年多沒真正出門走走了吧?找孩子們一起出去逛逛,看看文創市集的小物、或者去花市看看這個季節的美麗植物,幫家裡稍微妝點一下,你會覺得這世界還是有很值得期待的…」我再次鼓勵她。

這一回,她倒是欣然點頭,笑容滿面的櫃檯結帳領藥去。

接著,在度過了一個很長的農曆年假,我也心滿意足的在去了台北小巨蛋觀賞一直想看的愛爾蘭「火焰之舞」後乖乖開工,而那些好孕療程中還在吃苦等弄出人命的求子患者們,也都陸續回診。

©心容中醫

第五個兩週後回診:人蠻舒服的,不那麼怕冷

二月中我再次見到美魔女,這一回她抽血檢驗的 D-Dimer 仍維持在 1200左右,沒有什麼明顯變動,此時她又開始有點緊張。

「心容醫師,這個月沒有再降下來是可以的嗎?」

「但是,我最近都覺得人還蠻舒服的,而且這陣子寒流來的時候,我也比較不那麼怕冷,我以前手腳冰冷的情況,現在已經改善很多了!」

「那為什麼我自己感覺身體變好了,可是血栓數值卻沒有再繼續往下降?」

我在把完脈、診察完舌象之後對她說:「不用擔心…」

「抽血數據只是判讀體況的其中一個參考值,而且疾病的改善或是痊癒走勢,原本就不會是完美線性的!」

「就像股市總會有起伏、會有震盪一樣,我們療程的重點不在於每一次抽血都降下多少數值,而是要看你的身體是否持續往調節功能提升的方向走。」

「根據我幫你診察的結果,我認為你自己的調節力已經很明顯在逐漸復原中,所以我不擔心你的後續,只要你能繼續堅持應該進行的運動、保養,我相信你的身體很快就會給你正面回應的!」

第六個兩週後回診:結束療程後,血栓值恢復正常

再過兩週,時間來到二月底,我在摸著美魔女小手手的審慎評估後,決定眼前美魔女的調理療程已經可以告一段落了,因此當天就終止她的療程、讓她回去好好重整自己的生命步調。

只是,過沒幾天我就收到她寄來的一大箱 沒有滿滿鈔票的 水果,我哭笑不得。

我是叫你回去好好樂活過日,結果你的新生活運動就是給我花這種心思寄 價值未滿一千萬的 東西?(再次重申「敝院不收受任何禮品,尤其是未滿一千萬價值的!」)

再兩週後,美魔女傳了新的檢查數據過來。
恩,D-Dimer 依然在 1200左右,於是我請助理回訊鼓勵她繼續努力。

再過一個多月,我們再次收到美魔女傳來最新數據「 D-Dimer 已經降到 485,在正常值之內」。(標準是550以下)

針對她的詢問,我也趕緊請助理回訊,畢竟在這大感染時代,若體能狀況許可,還是會因應患者需求而給出施打疫苗建議的。

最後,要與大家共勉的是,雖然年過 40、50,但我們其實不需要直接與「老化」或是其他負面概念連結。

去年離世的美國著名文化人類學家瑪麗・凱瑟琳・貝特森 (Mary Catherine Bateson ,1939/12/08-2021/01/02),在她的演講及著作《 Composing a Further Life : The Age of Active Wisdom 》裡,多次提出一個觀點:「人類越來越長壽,不代表老年期延長,而是在老年期之前,人生又多了一個第二次成年 (Adulthood II)』。」

她把 50歲之後的人生階段,視為人類全新的機會與里程,並將之稱為「積極智慧 (active wisdom)」— 身體狀態維持穩定良好,又有豐富、可以對社會做出貢獻的歷練。

文章的最後,我不碎念,只引用她在 2015年 TEDx 演講(可點選超連結),所說的一段話來做為知性結尾。

時間到了,當你需要別人的幫助時,你需要更多的幫助,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你仍然會發現人們仍然想方設法做出貢獻,這是幸福的重要來源。
Time comes , when you need help from other people you need more help but as you get older , but you still find people still find ways to contribute , and that is very important source of happiness.

2015 TEDx by Mary Catherine Bateson

願大家都能在中年之後,找到跳脫年齡框架、讓自己幸福快樂的第二人生。

好孕療程是高度時間壓力的複雜療程


延伸閱讀、延續好孕氣、好運並非偶然 (超連結)


因為敝院能力不足,無法無限制的提供精準診治的門診能量,因此積極建議【 一定要事先按照敝院流程完成 Line 預約 】,目前 皆因滿額而無法接受現場掛號 ,若造成困擾,懇請見諒~

亦或是您可就近尋找您所期待的合適中(西)醫師診斷,無須刻意遠方而來到敝院,長途跋涉、勞心勞力只會更增加身體負擔。

此文章為醫師看診經驗,並非宣稱療效,依照醫療法規限制、與患者個體狀況不同,我們無法保證根治根除、無法保證療程療效、也無法保證絕對能弄出人命讓您好孕。若因此造成不便,懇請見諒~

謝絕這些狀況的預約,醫療院所的素質必須靠你我大家一起來維護~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