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與價格

19984196_753638424796690_4689913972124327685_o.jpg

#價值與價格

這陣子以來,我對「價值」、「價格」有一些感觸🤔 …

舉例來說,同樣都是「耳機」🎧 ,功能都是用來聽音樂的,但:
圖(下),是大創賣場所販售的39元耳機。
圖(中),是超商架上339元 ~ 439元的耳機。
圖(上),是院長前陣子在日本進修時所買的BOSE耳機,台灣的售價大概是13000元。

價格,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落差?😓

價差高達千倍,很明顯,這可能是一種市場區隔。

區隔什麼呢?🤔

除了那個讓人有點摸不著邊際的「品味」一詞之外,我想,這幾種不同價位的耳機,在品質上應該有很明顯的不同吧?

那是當然的。

BOSE Q35 在音層 🎶 的表現上,高音分明、清透,低音則渾厚、有力,如果用對比於相機的說法來講,就如同能呈現高畫素、高畫質的機身或高解析度的鏡頭一般。

此外,她強大的降噪功能阻擋掉大部份外在的喧囂,讓享受音樂的人能更專心的沈浸在與音樂的交融 🎵,彷彿耳機外的世界離自己好遠。

請別會錯意,這 🐸 不是一篇商業代言的文章,我只是想藉由這些我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市場看到的現象,來談談「價值與價格之間的愛恨糾葛」。

價值,往往都需要許多成本建構,有時候是經濟成本,有時候是時間成本;而市場區隔常常不只是反映在價格上,最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看見並需要其中的價值」!

Nokia 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4000萬畫素的照相手機了,那是否代表Nikon的D810沒有需求、沒有市場?機身上內建閃燈就代表不用外接閃燈或棚燈了嗎?

☝️ 看見+需求=價值

少了看見、或是少了需求,價值只會剩下價格上的數字。

我相信「擁有更好的生活」是絕大多數人對於生命的共同期待,我們也深信「看見、需求是價值的最好體現」。

喃小編 👽

#這絕對不是業配文
#在SennheiserHE1面前我知道Q35只是中低品質的耳機

#期待Beosound1與Beosound2的加入

#時間就是金錢

回首頁⇐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