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勇敢懷疑,並做出改變
我在門診裡很常聽到初診患者對我說:「醫師,我今天其實是鼓足了勇氣,掙扎了好幾個星期(有的患者會說好幾個月)才決定要過來讓妳看的。因為我知道像我目前這種工作的時間太長,每天都累得要死,沒力氣運動的情況,一定會被妳罵到變成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臭頭),所以實在很害怕進妳入的診間。但是身體狀況又很明確的告訴我:『再不看醫生就會完蛋~』,所以我還是來了…」
我每次聽到這樣的告白,總是會翻個白眼然後惡狠狠的瞪回去,有些人會不好意思、心虛的偷笑,但也有人會很直白、hen愛演的露出驚恐的表情說:「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殺人眼神嗎?」
這些狀況總是讓我體會到無言的極致,所以近來我聽到這類的真心話通常只能苦笑。
願意來這邊,表示你有意識到自己應該做出改變,這是好事。
但是你可能要更仔細的想一想,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上,有沒有什麼是可以被重新檢視的?然後想辦法找到更好(有效或省時、或增加價值)的處理方法?
老是工作弄不完,會不會是使用的方法和工具有問題?是不是有可以更簡化流程的辦法?這些時間運用上的改變、或是工作方式的調整、甚至是思維上的轉變,都可能為你爭取更多的時空間去幫助改善自己的身心健康。
大多數的人、我們總是害怕改變,潛意識中總覺得「改變」等於「不穩定」,而「不穩定」就等於「高風險」。於是大多數的人每天走同一條路上班,用一樣的思維去處理工作,然後在一樣疲累的狀態下結束一天。接著,為了彌補、調解上班期間的疲倦和壓力,於是把假日拿來蒙頭大睡,或是大吃大喝,人生就這樣在大量的以為有意識但實質上卻是無意識的情況下,蒼白空虛的狀態下過去了。然而我們所遵從的經驗法則多半來自家庭教養和學校教育,都是在童年期間就被深植到個人行為模式裡面的。但這些一定都是對的嗎?一定都是牢不可破,不能被質疑的嗎?現今科技發展架構下的知識領域是以不可思議、媲美光速的狀態下拓展著。因此,我們為何會堅持、繼續、固守舊有的思維?
或許是因為…我們從不懷疑,或者應該說,極少意識到「這個說法可以被懷疑」這個層面。
甚至很多時候,當我們也已經意識到「這個說法應該被懷疑」,但因為礙於家庭倫理或職場倫理這種所謂「上下關係」的倫理制約,而放棄了「透過懷疑,而產生思辨,進而做出改變」的機會。
沒有什麼人、事、物是不可以被檢視或是懷疑的。
勇敢懷疑,才是踏出改變的第一步。
試著去懷疑「常識」、理解「因果」、解構「經驗法則」、反思「價值觀」,我之前在文章說過,這個世界無法以「二分法」去定義,凡事不能只用善惡、對錯、是非、黑白去分類,即使在黑夜與白晝之間,依然夾雜著深深淺淺的晨曦(或薄暮)。那些我們一直深信著的、習以為常的,真的並不會是唯一答案,如果抱持「從不懷疑」的態度繼續呼吸下去,會錯失人生的許多可能性,也會限制我們各種多元發展機會。

今天夜診,有一位「子宮內膜異位症、嚴重痛經」的患者回診,是我之前上安中醫的老患者。
30多歲的上班族,大約3個月前她才找到我的現址,在舊診所的時候,她就曾經因為同樣的病症來調理過,但坦白說,我那時候並沒有處理得很好。
當時我才畢業3年,還在努力養成自己的醫療能力,所有使得上力的資訊都來自於「學校中修習的課程」、以及下課後東奔西走,拜託老師、學長姊讓我「跟診」所累積來的經驗值。畢業後,為了能同時接觸並學習「中、西醫學」,我考進醫學中心當住院醫師,努力像海綿吸水一樣的汲取知識。
自行開業沒多久,我就發現礙於時空間的限制,學校能給醫學生的教育訓練實在是不多。患者是活的,不會照著課本上寫的症狀來生病,而古代醫書形成的時空背景,也不完全適合套用在台灣這樣的緯度、氣候和生活型態上,我不但得自己想辦法修正用藥種類、調整用藥劑量,很多時候甚至必須打掉原本的觀念去重新建構一套不太一樣的治療模式。在這個過程中,隨著網路的普及與快速發展,讓我在許多疾病的根本、發生原因、治療方式上得到全新的理解,許多我執業初期時所遇上的盲點在近幾年來都一一的解構,因此我深深理解醫療是永無極限、永無止境的世界,必須時時提醒自己,不斷學習才是精進的唯一方法。
這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10年前我不管如何改變方劑,都沒有因此得到我能滿意的良好效果,或許是因為我天資不夠聰穎,但也可能是因為我很乖,一直遵循著「從過去學習中所得到的經驗法則」,並且在「無法理解自己能力極限」的狀態下,「完全不敢悖離前人治療模式」所造成的。
這些年來,我持續從各種管道(包括網路)大量閱讀期刊資訊,也將許多婦科病症的最新研究做了整合之後,才發現之前所學的不過是「大象的一隻腿」、「冰山一角」,直到真的站到更高處,更能以宏觀的眼光看待病症的成因之後,我大刀闊斧改變了自己的治療與用藥思維,總算能更精準、有效的改善許多病況。

在經過3個月的吃苦調理,她今天回診時很高興的告訴我:「今天是月經第4天,經痛和尾椎痛已經改善到我不吃止痛藥還能忍受的狀態,之前我每次月經週期大概要吃掉10顆以上的止痛藥,還常常痛到送急診去打止痛針,所以像現在這樣…月經來我還能去上班,我已經很高興了!」
我很感謝…她在經過這麼多年後,還是願意相信我,再次找我調理之前我處理得不夠好的病情。我也很慶幸這些年來…,我在生活、工作和看待人事物的態度、思維上都做出許多破框的懷疑與改變,自己也才有了更多進步的機會、轉變的時空間。
也因此,我期許所有因為「希望做出改變」而來到我診間的患者朋友,除了遵循醫囑認真吃藥、準時回診之外,也能好好審視「自己還能做出哪些改變」?
早半小時起床健身、少追一部劇、少吃一點「舒壓用的高熱量食品」、少喝一杯含糖飲料、換一條路上班、多繞一點路下班,這些都是比較容易達成的改變。試著去做看看、改變看看,你會發現「生活真的可以有非常不同的面貌和心境」~
但是,真正牽涉到人生計畫的「斷、捨、離」就沒有那麼容易,不只需要破框的勇氣、打開感官的能力、重新選擇的智慧,而「改變」則必須作出許多犧牲,也勢必引發許多衝突,端看你是否已經願意準備好去承擔這些。

我常常告訴我家那個在家自學的小鬼:「並不是老師、父母或長輩、權威說的話就一定是對的。當妳聽到一種說法,妳要做的不是先接下來,而是多方查證、思考,再決定能不能相信。因為許多長輩的觀念很可能來自於更早或更早更早更早更早之前的老一輩,因此都是需要被重新驗證的。就像我們小時候,大家都說『皮蛋是馬尿做的』,於是在沒有求證的情況下,這個說法就被這樣訛傳了好幾代(不知道到底是馬可憐還是皮蛋可憐)。再來,在19世紀末,科學家就已經發現除了原本所知的12對腦神經之外,其實還有第13對腦神經,現命名為『終末神經』或『第零對腦神經』,但這個發現並沒有完全的更新到所有的教科書裡面去,所以…請不要在沒有消化資訊的狀態下,就把資訊吃下去,而且還吐出來逼別人也一起吃,懂嗎?有消化的資訊會成為精華,沒有消化的就是渣宰,最終還是變成糞便的!」
而這小鬼的一貫反應都是:「媽媽,妳講話幹嘛都這麼難聽?」
因為從小訓練妳有懷疑的勇氣、思辨與智慧,妳長大才不會那麼容易被壞男人騙走啊!笨蛋!
延伸閱讀、延續好孕氣、好運並非偶然 (超連結)
因為敝院能力不足,無法無限制的提供精準診治的門診能量,因此積極建議【 一定要事先按照敝院流程完成 Line 預約 】,目前 皆因滿額而無法接受現場掛號 ,若造成困擾,懇請見諒~
亦或是您可就近尋找您所期待的合適中(西)醫師診斷,無須刻意遠方而來到敝院,長途跋涉、勞心勞力只會更增加身體負擔。
此文章為醫師看診經驗,並非宣稱療效,依照醫療法規限制、與患者個體狀況不同,我們無法保證根治根除、無法保證療程療效、也無法保證絕對能弄出人命讓您好孕。若因此造成不便,懇請見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