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識到自己意識到的有意識。
細菌、病毒有趨吉避凶的能力,因此也算是一種智能生物。
而我們擁有五感(或六感)能力的人類,因為大腦佔比身體耗能約20%、甚至超過,因此在一般的狀況下可能會有防護機制而避免產生過多能量的損耗。
「意識到自己看見、意識到自己聽見、意識到自己聞見、意識到自己嚐見…」就是一種強迫大腦在接收到更多感官訊號的同時,能自主進入資料處理的運算過程,而不只是儲存經驗。
在呼喚孩子要來收拾環境殘局的時候,總是正在忙自己事情的孩子也總是會說「媽媽,我剛剛沒聽見」;在米其林餐廳吃飯的時候,我們成人也總是記不住所有粉墨登場的餐點口感與味覺,通常只會挑出特殊的、沒見過的經驗來深刻記憶;在對面桌子坐了漂亮女生或是帥氣男生的時候,我們卻也會因為忙著吃麵享受味覺的同時,才突然發現「咦,他們什麼時候吃完、離開了?」;而我們每天開車或走路經過的路線,我們也總是看不見「啊,原來這裡這麼美」的日常美。
而這些,我自己則是透過攝影興趣,不斷試著用更多不一樣的角度、高度、立足點、時機點…,去尋找更多種類的視角與畫面,也因此,我在視覺感官上逐漸學會了「視覺模擬」。
在還沒移動到那個位置的時候,就很直覺地在腦海模擬出各種視覺可能性,這其中的「不斷發現」、「嘗試模擬」兩個過程的最本質能力就是「意識到自己看見了」。
佛洛伊德 將意識分為有意識、無意識、潛意識。雖然人類的確是有意識的生物,但就如同前面所言,為了避免大腦損耗更多的能量(在過去的人類歷史裡,能量、食物的取得來源是極度不容易,完全不像現在),因此會在合理範圍內縮限「感官接收現場資訊之後,進入大腦的存取與處理等意識過程」,也因此「有意識的人,不代表能意識到」,
「能意識到」有多重要?
我今天吃了這顆藥丸,產生的效果是?我進入了這個療程,身體的變化是?我喝了這杯咖啡,嗅覺與味覺上的前中後感官變化是?
適當且適量的菸與酒不是壞事,但如果酗酒、續菸,那感官被過度刺激,甚至是煙塵將感官受器覆蓋住、更甚至是鈍化或消滅感官受器的能力,那就不是好事。更何況,在過度刺激且感官受器被物質遮蔽、甚至是鈍化的情況下,需要達到跟原本一樣效能的刺激量就必須不斷地增加(所謂的閥值不斷提升)。
感受到,比知道更重要。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自己會選擇讓女兒在家自學的原因之一,若是搭上最近最熱門的 FTX事件,我認為就是因為對他們來說「賺錢太容易,總是有大筆大筆的資金不斷挹注」,因此導致經營者、決策者在有意識的情況卻沒有意識到「報表的正確性與即時性」,並且在幾個災難性的決策行為下,因此導致了這次虛擬貨幣市場的重大挫敗-全球第二大的虛擬貨幣交易所倒閉。
很多時候,我們總用「知道」來掩蓋「感官受器」所產生的各種資訊,若是決策者能更早一點「真正有意識到」,那我相信很多決策失望將可以被扭轉改變。
也因此,「意識到自己意識到的有意識」被我歸類在「決策者思維」。
《 延伸閱讀 》
聊聊教育與在家自學 (一):時空間的差異
聊聊教育與在家自學 (二):教育的(明顯)門檻
聊聊教育與在家自學 (三):教育的目的
聊聊教育與在家自學 (四):透過教育,孩子應該具有的能力
聊聊教育與在家自學 (五):個人實驗教育的風險與解方
聊聊教育與在家自學 (六):申請與計畫書
聊聊教育與在家自學 (七):幸福綠皮書、姊妹、關鍵少數
聊聊教育與在家自學 (八):你如何團體合作?
聊聊教育與在家自學 (九):生活與工作的感知力 -1
聊聊教育與在家自學 (十):意識到自己意識到的,有意識
聊聊教育與在家自學 (11):你的老師是誰?